登陆注册
3214900000021

第21章 白话短篇小说(6)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随庵主人、新亭樵客等,原籍浙江兰溪,但他自幼跟从父辈生长在江苏如皋。他的父亲、伯父都是经营医药的商人,因此李渔少时家境富裕,受到良好的教育。李渔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逝世。不久,他便回到家乡兰溪,读书著文,准备应考。二十七岁中秀才,此后虽参加过几次乡试,均落第。其间,由于如皋方面财源断竭,加上明末淸初的易代战乱,他的家境便逐渐衰落下去了。顺治八年0651)左右,李渔移居杭州,以卖文刻画为生,并开始了通俗小说和戏曲的创作,《无声戏》、《十二楼》中的大部分作品,《怜香伴》、《凤筝误》、《蜃中楼》、《意中缘》等多种传奇都写于这一时期。顺治十五年(…,纟)左右,李渔又移家南京,继续以刻文卖书度日,此后在南京住了将近二十年。他的南京住所取名为芥子园,他所开的书铺也名芥子园,著名的《芥子园画谱》就是此时刻印的。李渔在南京期间,还组织家庭剧团,自编、自导、自演,到处献演,足迹遍及苏、皖、浙、赣、闽、粤、鄂、豫、陕、甘、晋等地,有如他自己所说:“二十年来负笈四方,三分天下几遍其二。”渔这样风尘仆仆地奔走,一方面是为了谋生,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与他倾心戏曲的志趣有关。康熙十六年(…?),六十七岁的李渔又由南京移家杭州,隐居湖山,安贫乐道,过着清闲的生活,两年后在杭州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李渔一生著作甚富,除《无声戏》、《十二楼》外,主要有诗文杂著合集《李笠翁一家言全集》,其中卷一至卷四为序跋铭赞记书信等,称《笠翁文集》;卷五至卷七为诗,称《笠翁诗集》;卷八为词,称《笠翁诗余》;卷九至卷十为读史论古之文,称《笠翁别集》。外有《闲情偶寄》六卷;戏曲十六种左右,已确认的有《笠翁十种曲》;长篇小说有《合锦回文传》、《肉蒲团》。

李渔在文学史上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戏曲小说两方面。他创作的剧作在清初剧坛上影响很大。“笠翁词曲有盛名于清初,十曲初出,纸贵一时。”12有人甚至推崇他“所制词曲,为本朝第一”(3)。他的《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是我国第一部把戏曲作为综合艺术来研究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戏曲理论著作,在中国戏剧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白话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上。《无声戏》现存四种本子:(一)《无声戏》,十二回,每回演一故事,卷首有伪斋主人序。清初精刊本,藏日本尊经阁。(二)《无声戏合集》,原有一集和二集,二集今不存,此合集为顺治原刊本,惜只残存二篇,此书现归北京大学图书馆。(三)《无声戏合选》,原目十二回,今残存九回,为开封孔宪易先生私藏。(四)别本《连城璧》,日本抄本,为大连图书馆收藏,此抄本有全集十二回,外编原是六卷,现残存四卷。共计十六篇,是现知《无声戏》诸版本中保存李渔小说最多的一种。《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第一种》,此书十二个故事中都有一座楼,因此后出刊本书名均改为《觉世名言十二楼》,简称《十二楼》。现有消闲居精刊本、会成堂重刊本,坊刊巾箱本以及民国年间上海亚东图书馆汪原放点校本。

二、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

《无声戏》和《十二楼》共收有李渔白话短篇三十篇(现存二十八篇人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认识作用。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描写男女青年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种种遭遇与矛盾,表现他们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民主意识。在这类作品中,《谭楚玉戏里传情》和《合影楼》写得最好。《谭楚玉戏里传情》写的是江湖戏班女伶刘藐姑与落魄书生谭楚玉的爱情故事。谭楚玉为了接近心上人刘藐姑,不惜投身戏班,借同台演戏之机,向藐姑表达挚爱之情。这在当时是难得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戏子的地位极低,甚至不如乞丐。谭楚玉虽然落魄,但毕竟是“旧家子弟”,他的行动表现了对封建等级观念的蔑视。刘藐姑的性格在作品中更为突出。她虽为倡优,但心地纯洁无瑕,为了追求理想的伴侣,她不畏恶势力胁迫,不受金钱的诱惑。她对谭生的爱情表现得十分真诚,当重利忘义的母亲要将她卖给富翁为妾时,她先是公开反抗母命,声称已自许谭生,宁死不嫁他人。迎娶之日,她又借戏发挥,痛斥富翁的恃财不义,最后与谭生双双投江,以死殉情。这是一个为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而勇敢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挑战的女性形象,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寄寓了全部的同情,肯定并赞颂了这种为爱情献身的悲壮之举。小说后半部写双双获救,谭生金榜题名,皆大欢喜。表现了作者“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善良愿望,但在艺术构思上却冲淡了作品悲剧性的主题。这也是作者“娱心”、“劝善”创作目的所决定的。

《合影楼》是一出轻松的爱情喜剧,作者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写了珍生与玉娟这一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他们的恋爱方式很奇特而又富于诗意。囿于封建礼法,他俩虽一水之隔,却无由见面,只好在各自的水阁上,与对方的影子谈心,或以言语,或用手势,或借流水荷叶传递情书,互诉爱慕相思之情。尽管玉娟之父“古板执拗”,“家法森严”,极力反对他们结合,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众人的帮助,他们最终还是结成了美满的姻缘。这个故事形象地告诉人们,爱情的产生是自然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的,正如李渔在小说入话中所说的那样:“天地闯越礼犯分之事,件件可以消除,独有男女相慕之情,枕席交欢之谊……莫道家法无所施,官威不能摄,就使玉皇大帝下了诛夷之诏,阎罗天子出了缉获之牌,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拼了一死,定要去遂了心愿。”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爱情的巨大力量,体现了作者肯定人欲、反对道学、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思想。李渔的这种思想,与李贽、冯梦龙的新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李渔的一些小说还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和社会风气的恶浊,具有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鹤归楼》写宋徽宗在国家危亡之际,仍下诏选妃,追求淫乐,后因故罢选。但当他闻得两位预选的绝色佳人竟为两个新进士所娶,竟然“吃臣子之醋”,滥用皇权,接二连三地迫害两位无辜的进士。作品尖锐地嘲讽了这个一国之君的小人行径,暴露了封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本质。《萃雅楼》则刻画了一个朝廷恶棍的形象,身为朝官的严世蕃,竟是一个人面兽心、残忍凶狠的家伙,他酷好男色,为了长期霸占美貌少年权汝修,竟串通太监阉割了他。作者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和谴责。

《老星家戏改八字》则暴露了官场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故事写一个刑厅皂隶蒋成,因心慈手软,不会欺心钻营,结果在衙门二十多年,眼见同事个个白手起家,家境富足,自己却食不充口。后来得到新任刑厅的照顾,也渐渐发达起来,做满两任官,宦囊竟以万计。一个老实本分的人,由吏而官,数年之内,竟积起万金家资,更不用提那些如狼似虎的贪官污吏了。在作品中,作者还借衙役的自白,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封建官府的本质:“要进衙门,先要吃一副洗心汤,把良心洗去。要烧一分告天纸,把天理告辞。然后吃得这碗饭。”在《清官不受扒灰镑》中,作者谴责了昏官的滥用刑罚和率意断案。小说中的太守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现,他极重“纲常伦理”,凡告奸情的,“原告没有一个不贏,被告没有一个不输到底的”。他审理奸情的唯一法宝,就是先看妇人容貌如何,凡是长得标致的,就认定会勾引男人,案子也不审自明了。正是他这种酸腐的偏见和主观武断,致使穷书生蒋瑜与邻妇何氏蒙受不白之冤。对官府的滥用刑罚,严刑逼供,作者在小说中也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夹棍上逼出来的总非实据,从古来这两块无情之木,不知屈死了多少良民!”这可以说是对封建官府任情断狱的有力控诉。

李渔小说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市民生活的图景,歌颂了下层市民讲信义、重友情、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美好品德。如《乞丐行好事》歌颂了一个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乞丐“穷不怕”,这个“穷不怕”常把讨来的东西拿去周济穷人,当高阳县寡妇受人欺侮,无钱赎女时,“穷不怕”路见不平,慷慨解囊相助,并代寡妇向全县财主求助,结果“一县财主,抵不得一个叫化子”,竟无一人肯资助分文。作者借“穷不怕”的口,十分感慨地说:“如今世上有哪个财主肯替人出银子,贵人肯替人讲公道的?若要出银子,讲公道,除非是贫穷下贱之人里面或者还有几个。”在这里,作者通过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鲜明对比,突出了下层人民的高尚品德,表现了自己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和鲜明的爱憎感情。在《妻妾败纲常》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善良、朴实、言而有信、富有同情心的奴婢碧莲的形象,作者也是把她放在与口是心非、虚伪薄幸的主人妻妾的对比中,来勾画她的美好的心灵的。其他如《重义奔丧奴仆好》中重义轻财的奴仆百顺,《生我楼》中尊重和孝敬老人的小商人姚继等,作者都给予颂扬和肯定。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世态人情的清醒的洞察力和进步的平民意识。

李渔小说的思想内容总体上的进步意义是明显的,但同时也应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他本人某些庸俗落后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也常常混杂着一些落后低下的东西。在他的作品里,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并存,现实与理想、理智与感情、局部与整体又常常矛盾着。他的一些作品,在歌颂自由爱情和婚姻的同时,又往往以肯定和赞赏的态度描写一夫多妻制,鼓吹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因此作者笔下的一些理想人物,往往是披上风流、倜傥外衣的正人君子。作者在他的戏曲作品《慎鸾交》中就曾这样说过:“据我看来,名教之中,不无乐地;闲情之内,也尽有天机。毕竟要使道学、风流合而为一,方才算的个学士文人。”小说《寡妇设计赘新娘》的主人公吕哉生就是这样的一个风流才子,他在妻子死后,经常嫖妓,并先后占据五位佳人,随后他又发愤读书,连中二榜。这样,他既升官发财,又妻妾满堂。这正是“道学、风流合而为一”的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在吕哉生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自己放荡生活的痕迹。李渔在这些地方实际上是混淆了情和欲的界限,突出地表现了他庸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情趣。

还应当指出的是,李渔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了发挥小说的劝善惩恶的教化作用,也为了片面地追求小说的喜剧效果,因此在作品中,他常常有意无意地调和生活中本来不可调和的矛盾,把真与假、美与丑、善和恶这些本来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这就影响了他小说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是他一些批判现实的作品尖锐性和深刻性比较薄弱的原因。另外在有的作品中,作者也鼓吹封建的贞操观念,无原则地肯定妇女的守节行为,并把这种贞操观念同爱情的忠诚混为一谈。这一切都影响了李渔小说的思想成就。

三、戏剧化的小说艺术特色

李渔是一位小说戏曲兼擅的作家,对戏曲艺术尤为精通。在小说与戏曲的关系上,他认为戏曲是有声的小说,小说则是无声的戏曲。因而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他也有意识地吸收引进了戏曲艺术的一些特点,从而使他的小说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李渔的小说创作特别注重故事的新鲜奇特,这和他的戏曲创作一样。李渔在戏曲题材的选择上,非常强调新奇,认为“有奇事方有奇文”,当然这种新奇又要做到真实自然,不露痕迹。因此,他的小说题材大部分取自现实生活,“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在题材的处理上,又往往能标新立异,伐隐攻微,从平凡的人与事中发现前人“摹写未尽之情,刻画不全之态”。比如爱情婚姻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可谓是一个烂熟的题材,要想出奇创新确是很难,但李渔却能另辟蹊径。在《合影楼》中,作者让男女主人公对着水中的人影倾诉恋情,借流水荷叶来传递情书,后来又用误会法,使男女主人公在大怨中获得大喜。这样的构思是别出心裁的,它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的俗套,给人新鲜之感。在《谭楚玉戏里传情》中,作者则让男女主人公在众目睽睽的戏台上谈情说爱,假戏真作,上演了一出绝妙的戏中戏。在《生我楼》中,作者写的是在战乱中一家人的离合悲欢的故事,这个题材也是常见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格外的奇巧新颖。尹小楼插标卖身欲为人父,偏偏又有一个愿买人为父的姚继。姚继从乱兵手中买回两个妇人,竟然一是生母,一是未婚妻,而买来的父亲又是生身父亲。这个故事可谓奇极巧极,由于作者把故事放在兵荒马乱的背景下来叙写,因此并不使读者有造作之感。这篇小说浓厚的传奇色彩,体现了作者极力追求新奇的良苦用心。李渔在小说创作中,力求情节发展的曲折多变、变幻奠测。这也与他的戏曲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李渔在戏曲创作上还十分重视戏剧情节的生动性和复杂性。李渔曾说:“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因此,他的小说创作也遵循了这些规律。如《闻过楼》写呆叟归隐山林,朋友苦劝不止,移家后竟祸难迭起,频遭变故,而且愈演愈烈,搞得呆叟惶惶不可终日,令读者亦为之不平叫屈。最后真相大白,原来是他好友殷太守等舍不得他远离而玩弄的几个令他回头的圈套。为了增加情节的生动性、曲折性,李渔还特别注意利用悬念来吸引如《遭风遇盗致奇贏》写秦世良三次借银外出经商,却三次丢失,或被抢,或被偷,或被冒认,而且都丟得蹊跷,其中缘由,作者都未做交代,留下悬念。到了小说后半部分,作者才有条不紊、合情合理地将这些悬念一一加以解决,世良的失银也一一得到加倍偿还。情节的发展可谓跌宕多姿,令人大惊大喜。

为了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更能吸引读者,李渔还借鉴了戏曲结构的“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创作经验,使他的大部分小说都能做到结构单纯,主线明确,前后照应。如《请楚玉戏里传情》,作者紧紧围绕谭刘二人爱情的发展来展开情节,决无“旁见侧出之情”,使作品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分外鲜明,很好地突现出作品的主旨。《闻过楼》也是沿着呆叟移家后的种种遭遇,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的。这种戏曲式的小说结构,与较复杂的结构形式相比,显得通俗直接,没有枝蔓芜杂之累,也便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市民们阅读,有雅俗共赏之妙。

同类推荐
  •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

    《呼唤清风》尤以为“清风”呐喊的篇什多些,故而作者许咨新把书名取为《呼唤清风》,也表达了本书的倾情关注,寄托了笔者的真诚愿望。 全书分为三辑,共99篇。“清风篇”,以反腐倡廉为主题,劲吹清正廉洁之风的杂文、时评。“随想篇”,多为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感而发、不妨一说的杂谈、随感。“拾贝篇”,则为杂文、随笔、散文及数篇初涉文学的萌芽之作。
  •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

    《最风流 醉唐诗》内容简介: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一种幸福。万古江山一壶酒,千年岁月现行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十余位资深教授倾心审读。
  • 幕后珍闻

    幕后珍闻

    当您在舞台前或者银幕上,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时候,本集报告文学想告诉您:幕后珍闻——《中国革命之歌》诞生记。
热门推荐
  • 异世界的进行曲

    异世界的进行曲

    备受压迫的他来到异世界,结果只是更高一层的折磨,他的未来究竟在哪?经过重重艰辛重生的他将登上世界的顶端。爱情收美?亲情回报?
  • 只是一次回忆

    只是一次回忆

    世界不大,宇宙不小,我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在这灯火斑斓的城市中,保存着我们多少回忆
  • 我为界王

    我为界王

    正所谓盛极而衰,世间万物莫不如此。当这一方天地发展到极限时,便会有天地大劫降下,万物俱灭。万物包括天道都会化为一片混沌,慢慢聚合一起成为原点,当原点聚合到极致时,便会有那遁去的一触发原点大爆炸形成新的天地,周而复始。
  • 闪婚娇妻:总裁的心尖宠

    闪婚娇妻:总裁的心尖宠

    “一一,你理理我好不好嘛!”“宝贝儿,你不要理他,理理我吧!”“你们两个闹哪样啊?”原本是双胞胎的他们阴差阳错之下分开了,但他们却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孩儿。他们之间谁会获得她的芳心呢?
  • 葬仙至尊

    葬仙至尊

    重生一世,岂能苟活?上一世,欺我、辱我、讽我者,且看我这一世如何百倍还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来个系统去异界

    来个系统去异界

    李凡穿越了。好吧,在浩荡的穿越大之中,李凡是那样的平凡。可最终出了点问题,说好的魂穿呢,说好的贵族身份呢,说好的退婚呢,说好的打脸呢。没有办法,身体穿越就是这么的无力,谁都不认识他,在这种前期没有小BOSS千里送装备的情况下,李凡要怎么崛起呢?李凡穿越了。好吧,在浩荡的穿越大之中,李凡是那样的平凡。可最终出了点问题,说好的魂穿呢,说好的贵族身份呢,说好的退婚呢,说好的打脸呢。没有办法,身体穿越就是这么的无力,谁都不认识他,在这种前期没有小BOSS千里送装备的情况下,李凡要怎么崛起呢?
  • 帝少追妻:老婆不许逃

    帝少追妻:老婆不许逃

    他细心守护她两年,就是为了两年后亲自将她还给自己的哥哥?“好弟弟,可以将嫂子交给哥哥了么?”他邪魅的一笑:“我不想给了,来人,将少夫人抢回来。”只要他想要的,一切东西包括她,都逃脱不了。
  • 求道长生录

    求道长生录

    遗孤少年入宗门,坚毅不屈寻长生,修罗异族欲复出,仙、罗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