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100000011

第11章 乡情记忆(5)

小时候,我很少在有电影的晚上按时吃饭。往往是看完电影回到家,才揭起锅盖,把妈妈坐在锅底、尚有余温的两碗饭给报销了。然后,带着两眼窝瞌睡钻进暖暖的被窝,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如果电影好看,还则罢了,如果不好看,加之冬天又冷又饿又瞌睡,也会后悔不该去受这份洋罪。可是,哪一回真的没有去看电影了,那才真叫后悔呢。老电影进村常常是在大白天,要么由村子里的人去抬,如果便利,则用架子车拉了来。一不留神,当天阳子和堪才子这两位放映员熟悉的脸突然撞到眼前时,心会随之狂跳起来,“今晚有电影”的声音便此起彼伏。于是,课也无心上了,作业也潦草了事,放学了也不回家,直到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的乒乓球台前把太阳消磨下山、电影看完为止。那时候,天阳子和堪才子是最受人们特别是孩子们欢迎的人,看到他们,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拥上前,同他们打招呼,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多年以后,天阳子和堪才子早已放下了电影放映事业,我也有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但那亲切的面孔、甚至穿着,仍然那样清晰、那样逼真地映在我的心田。因了他们白天可以睡觉、清闲,晚上可以过足电影瘾的职业,还因为当个放映员,给哪个村子演,演什么,都有了不起的权力。这不,因了天阳子是刘河村女婿,因此,刘河这个大庄口,看电影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次,去刘河走亲戚,当晚就看了《孔雀公主》,要不是有这么便当的关系,哪里有如此凑巧的事儿?于是,我便有了向他们看齐、长大了也当一个电影放映员的理想。虽说这是我那时的小小心事,也终究没有干上放电影这一行,但时至今日,一想起放映员这个职业,心里仍然有暖流在荡。

追电影,是那时的家常便饭。不管十里、二十里,只要听到哪里有电影,必定要约上几个伙伴,急急慌慌地去,风风火火地回。你看,漆黑的山梁上手电的光束忽闪忽闪的,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又向天空刺去。“噢”“啊”的吆喝声和对答声,划破冷寂的夜空,更增添了时空的辽远与空旷。等到快要接近目的地、那熟悉的灯光在天空映出一片白亮时,心里说声“天宗神,已经演开了!”便撒开脚丫子,向银幕冲去。这时,只嫌腿脚太慢,只狠身不长翅。对电影的内容从不挑剔,战斗片,戏曲片,故事片,武打片,动画片,村村必追,片片必看。当然了,最爱的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战斗片,当银幕上“八一”两个大字放射着万道光芒,扑入眼帘的时候,现场几乎同时响着一个兴奋的声音:“打仗的!”有些重复看了不知多少遍,故事情节烂熟于胸,就连人物对话都能一字不差得接上口,即便如此,仍然兴致如初。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少林寺》《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鸡毛信》《红孩子》《闪闪的红星》《智取华山》《大渡河》《地道战》等等,更是从王家堡子看起,跟上电影转场,一个村子一个村子连着看,直看到樊家沟,天亮为止。一夜能看四五场。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村子里到处可听到那一声高亢洪亮、振聋发聩的断喝“妖怪——”,以及“猪爹爹”、“猪爷爷”的叫声。

一次,我和大哥、弟弟在河湾玉米地里掮玉米秆,大哥已经返回了,还不见我和弟弟的面,等到地头一看,我和弟弟正在用玉米秆当金箍棒,学着悟空手搭凉篷、降妖除怪呢;看了《少林寺》,则随处可见在墙根练习倒立、劈叉的身影,随处可听在树上练习指功的“噼噼”声;看了《红色娘子军》,村头便有芭蕾高蹈;而看了《三滴血》,“虎口缘”便唱响云霄……追得次数多了,也有轻信谎言而上当受骗的。

一次,听人说朱家峡有电影,且是《吉鸿昌》,便去了。谁知站在峡顶上,一眼看下去,朱家峡黑不见底,静悄悄没有一点声音。有胆大的,对着峡谷喝问:“有电影没?”回答他的,只有从谷底升上来的呼呼风声。第二天,有人问昨晚看的啥电影,我们的回答是:“《看不见的战线》!”

记得奶奶曾说过,她小时候看的电影是无声的,因不懂电影是咋回事而闹了笑话。银幕上正放着战士们上战场前吃肉的镜头,只见一块块硕大的羊骨头,被战士们大啃了几下,便连骨带肉丢在了地上。奶奶分明看到那上面的肉还很多,弃之实在可惜。便等电影散场,来到挂银幕的地方,一边用手乱摸,一边自言自语:“明明看到丢在了这里!没有来狗嘛,那些肉骨头咋就不见了呢?”我们看的电影,当然要比奶奶那时的先进多了,不仅有宽银幕的,而且有立体的,透过特制的眼镜,看到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如在眼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像《靓女阿萍》《快乐的动物园》《枪手哈特》,就是当时的典型。而且也不像奶奶那样,把电影中的画面当真。虽然如此,老电影的情节总是那样让人持久萦怀,放心不下。在杨家嘴看《红楼梦》,当看到贾政鞭笞宝玉时,禁不住为宝玉而流泪;去樊家沟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路上,因为撵着听石头子讲梁祝的故事而把他的鞋后跟踏破了。返回时,天空阴云密布,电光闪闪,雷声阵阵,梁山伯开裂的坟墓便像高悬天空,神秘而揪心;看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孩子们互相推诿着,都不愿扮演鸠山和坐山雕,李玉和和杨子荣是争演的对象;倒是看了《三滴血》却个个要扮演晋信书,在孩子们看来,晋信书那拿腔载调、貌似强大的样子要滑稽有趣得多;因了晚上要看《南征北战》而忘乎所以,竟和几个同学站在学校修教室的檐板上,闪呀闪呀,“咔嚓”一声,檐板一分为二。跑回家正在放木料的房间挑拣能顶赔的木椽,被父亲闻知,一顿追撵。要不是我甩掉趿不住的鞋,精脚在水渠边上一左一右地跑,恐怕早被同样甩掉鞋狂追的父亲抓住,免不了饱受皮肉之苦。而晚上在没有修起的教室后墙上放映的《南征北战》,却因一伤兵的拐棍捣出了电影外的故事。只见那个伤兵一跳一跳的,拐棍往地上一拄的同时,磨电机“滋嗡”一声便没电了,我们以为是那个伤兵一拐棍捣坏的……

在农村看老电影,最好是在野外,找一处开阔地,拴上银幕,便有了那种独特的情趣。至于被学校包场,用黑帘子蒙住窗口,在大教室里放映,空气很闷,还伴有汗与尿的气味,丝毫找不到野外开阔、通畅的感觉,只是被学校包了的,孩子们便有一种优越感罢了。曾经以这种方式,看过《审椅子》《霓虹灯下的哨兵》《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电影院,则又是另一种味道,似乎要高雅一些。相对于野外看老电影,现在的人们坐在家里看电影频道或上因特网,那情致就差得太远了。

我自从离开村子到外面工作,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在野外看过老电影了!

2009.05.28

过年,最忆是儿时

儿时的乡下,一进入腊月,辛苦了一年的村庄,便终于卸下了往日的繁忙,脚步开始变得舒缓而散漫。农家院子里,随处可见出出进进的人们。等吃了腊月八的糊心饭,乡下的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

这个季节,尽管地里的农事已完,但对于农家来说,似乎一年中并没有真正过几天清闲的日子,越是接近年关,他们的活计越是成堆。腊月的日子像流水,“哗哗哗哗”的,眼看着年关将至,大人们的心里很是着急。家乡童谣:“娃娃轻着过年哩,老汉急得胡旋哩,老婆子拄着棍棍借盐哩。”过年,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能吃三天白面饭,能分到几颗洋糖、几枚鞭炮,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得到一两件衣物,那这个年就算很丰盛了。除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可以不干家务活,非常自由地疯玩几天。当然,目前还不到我们轻狂的时候,做家务那是逃避不了的。

说是做家务,无非就是陪着妈妈沓破布、拣黑豆菜、推磨等,因为外面已经显出热闹的迹象了,所以事情做得很潦草。比如沓破布,活儿轻省是轻省,而且是围着个大蒲篮坐在热炕上,但面对一堆毫无生气的破布片、一碗黏黏糊糊的面粘,重复做着没有丝毫惊喜的单调动作,加之妈妈一边沓破布,一边哼哼着谁也听不清,但却很土的歌谣,我们便做得很没精神,一个个呵欠连连。至于拣黑豆菜,那几乎是家常便饭。在平时,这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可在年根底下,就大不一样。锣鼓已经很响地召唤了,“咚咚锵锵”的声音直往耳朵里钻,心急得跟“旋黄旋割”似的,哪里还有心思拣豆芽菜?那一盆子黑豆芽,此时也正朝着我们挤眉弄眼呢。趁妈妈不注意,赶紧把拣过的和没拣的和在一起,搅匀,说声“拣完了”,已不见了踪影。

还有推磨,听着妈妈给的粮食数,心里顿感玩耍无期。其实,孩子们也明白,不抓紧把过年的面推下,要想让大人给自己放假,那是连门儿也没有。晓得了这一点,心就自觉地收起来,一升连一升,黑明昼夜地推,想早一天完成任务,早一天卸磨去玩。所以,腊月里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在磨房里度过的。好在推磨可以轮流进行,有推的,有缓的,也就不显得累。推上一段时间,我们便放下磨担,跑到院子里。

如果是雪天,便捏雪疙瘩,叫做“雪馒头”的,一边吃一边推,很是得意。如果天晴了,院里的阳光正好,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房檐上吊着的冰凌棒也滴滴答答滴着水,那水跳下来,在滴檐水窝儿里溅起一朵朵的浪花,把台子根底洇湿了一大片。

这个时候,我们便用填炕用的推耙去捣冰凌棒。冰凌棒直落下来,“啪——”摔成几截,拾起来,看都不看一眼,就径直送到嘴里,“扑滋滋”地吸着,似乎比城里孩子吃的冰激凌味道还要好——当然,从来也没有人提起过世上还有什么冰激凌,听都没听过,也就无从知道冰激凌长什么样儿了。除了推磨,还要跟着爸爸去大场里的碾子上碾米。在农人眼里,米是奢侈品,平时很少吃,只是到了过年,才碾小米熬米汤。碾米和推磨从形式上并没有两样,只是碾米要费工得多。碾子比磨子重,推起来费力不说,单就碾米,还要把出了碾道的谷子一遍又一遍地扫进去,让碾子翻来覆去地碾。碾米讲究时机,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短。长了,米碾烂了;短了,谷糠退不净。至于啥是个时机,自然有大人们掌握,孩子们根本不用去操这一份闲心,只需用劲把碾子推着滚起来就行。碾米费劲是费劲,但我们还是乐意去做。因为队上的碾盘,一般都盘在大场北面的某一个角儿上,北面也就是阳面,阳光流泻着,暖融融的,冻了一冬的孩子们,在这避风的场角上劳作,权当是在阳屲里晒暖暖呢,有什么不情愿的?加之,大场里人多,不单调。你看,大场北墙根一带,东倒西歪地躺着几个老汉,眼睛眯成了缝,似乎睡着了,但他们的嘴里仍然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家长里短,时不时地和谁“抬着杠”,惹得大人孩子一阵哄笑;西侧的场院上,给队上看牲口的老者,正在用推耙搅晒填炕的牛粪,大场的上空,便弥漫着牛粪浓浓的、独特的气味。在生产队,大圈饲养员的炕,永远是焦热焦热的,也永远人气最旺,人们出出进进,从没有个断的时候。要么,横七竖八地睡觉,要么,团在一起掀牛九。所有这些,在孩子们的眼里,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比较特殊,不仅因为是小年,家家要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送灶神爷上天言事,而且在这一天,农家要搞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清扫。吃过早饭,男女老少齐动员,上房、偏房、厨房,所有的东东西西、坛坛罐罐,该苫的苫,该挪的挪,该腾的腾。不一会儿的工夫,大大小小的家当,乱七八糟地摆了一院。孩子们对扫房并不感兴趣,那些平时很少动过的家当,经过一年春夏秋冬,上面已是陈垢满身,特别是挂在墙上的那几个相镜,背面背了厚厚一层灰土,厨房里坛坛罐罐上尽是油渍,很不容易擦洗干净。日之夕矣,气温开始下降,手也僵了,脚也麻了,腰硬得直不起来。要不是偶尔发现不知丢在哪里的铅笔又出世了,久无音信的旋笔刀又回来了,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的玩具也见面了,大人藏在箱子底的一个小玩意儿,趁别人不注意,悄悄装进自己的衣兜了,这扫房也就确凿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但杀猪则不同,不仅因为年有了猪肉而理所当然变得令人神往,而且,也许此后更长一段时间里,端起的饭碗里会时不时地飘荡着几星油花,也许偶尔还可以在洋芋菜里见到夹杂其间的一二肉片或“油补腩”,使家里的饭食变得不再让人生厌。杀了猪的当晚,照例要尝新肉。家家来一位代表,大家坐在一起,放开肚皮吃一顿炒肉菜,话一话农家的新鲜事和难肠事,平时清冷的农家小院,便蒸腾着少有的热闹之气。名谓尝鲜,无非是洋芋、萝卜、包菜之类,加上肉片而已,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特色。那种味道,我是至今再也没有遇到过。村东头的大爷爷、大奶奶老两口儿,腿脚不灵便,来不了,妈妈便叫我把菜送过去。当我端着高高的一碗菜出现在大爷家院子里时,大奶奶便连声地说着:“我的蛮儿!我的蛮儿!”

同类推荐
  • 隔岸风尘

    隔岸风尘

    本套书是女作家张廷珍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张廷珍散文随笔集·倒挂的玫瑰》《张廷珍散文随笔集·隔岸风尘》两本。作者以女性的视角从人性入手,发现人性之美,歌颂爱情,并用今天的视野,看历史人物情爱世界。作者行文流畅,语言个性突出。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第3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河流

    河流

    本书基本反映了西安建大师生在一定时期内的文学写作态势和水平。共收录了400篇作品,包括触摸词汇、往事如歌、生活彩照、儿女手记、师生之间、人生感悟、诗词广场及社团展示等。
  •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

    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黄裙子,绿帕子”“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一天就是一辈子”“小扇轻摇的时光”“有美一朵,向晚生香”“风过林梢”“当华美的叶片落尽”“花都开好了”等六辑,完美收录《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低到尘埃里的美好》《向着美好奔跑》等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90篇。书中文章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
热门推荐
  • 说谎家

    说谎家

    玩世不恭的他们以为永远就是一辈子,谁知道,永远不是以前,也不是以后,而是现在所拥有你的日子。
  • 亿万豪门:丫头乖乖让我宠

    亿万豪门:丫头乖乖让我宠

    【文文停更】“我要辞职!”“正好,我也要换人!”男人眼眸请冷。“不行不行,你们签了一年合约,违约者,要赔偿,一千万美金。”男人的好兄弟居然找出这个死丫头当自己的生活助理。他的刁钻,他的冷酷,他的狂妄,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无情,他的挑剔,他的洁癖,他的自以为是,她夏童瞳可是全部都尽收眼底....其实不想玄幻的,唉。可怜我个新手作者,一不小心可爱的小手一划.。。大家懂得
  • 尸魂令

    尸魂令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通往冥界的通道。通道的入口就在薛家的陵园里,这是薛家守护了前上百年的秘密,她一生下来面前就能看到鬼,从小到大被鬼怪追来赶去戏耍玩弄。“生在薛家的孩子就是会这么命苦”,薛妈经常跟她这么唠叨她问妈咪,那你为什么还要嫁给薛卿啊!薛灵妈:“因为他是高富帅啊!”薛灵:“…”薛妈的内心:“反正命苦的薛家孩子又不是妻子。”于是,薛灵就无比无辜的成为了薛家第三十七代守陵人。别人家的孩子刚出生会嗷嗷大哭,可她确哈哈大笑故被认为是妖孽,别人家孩子还在玩和尿泥。她已经把世界上各种鬼怪给认了个遍。还蹲在路边和狗尾巴草‘说话’,别人家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她确有个土豪老爸,一堆名人讲师,围着她讲世界文化。
  • 卢则天后宫:男宠三千

    卢则天后宫:男宠三千

    “给本宫站住!”夜垄觞嗲嗲的说道。“朕知道错了”卢隐菲噘噘嘴回复着。还记得相遇时,真的不是她爱嫌东嫌西,这个纨绔子弟真的太过分了,动不动就摆出皇恩浩荡的高姿态,硬当她是青楼女子般的要她陪酒,气得她牙痒痒的,好想偷整他一番,可从他嘴里吐出的浑话,却让她不得不谨慎行事——他说:她不像是伺候人的,也不是没人伺候就什么都不行的人,咦?这该不会是表示……他其实已识破她的身分?!嗯~~那她就得低调点,免得被他找出破绽。可当她试图逃出他的魔掌,却屡试屡败,而他,不但丝毫不肯检讨他的为人处事,还敢大言不惭的说:他绝不是个不拘小节、不记旧恶的好人;而是个很小心眼、脾气暴躁、个性恶劣、态度差劲的坏人。两人笑笑。
  • 我自己的故事

    我自己的故事

    这个世界多么平凡,其间没有无所畏惧的勇士,也没有力挽狂澜地英雄,更没谁做出过惊天动地地壮举:有的只是最平凡不过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断艰难前行着地普通的人们。
  • 一笑倾城只为你

    一笑倾城只为你

    身为23世纪的特工杀手,却一朝穿越成了宁府的废柴小姐,爹不疼,娘不爱,姨娘欺,妹妹揍,这些她通通10倍的还回去。炼丹师,锻造师,召唤师,她通通手到擒来。当她成为了这片大陆最闪耀的星星时,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跟屁虫。“娘子,你走那么快干嘛,为夫都快追不上你了。”某男说。“你追不上我跟我有半毛钱关系吗?”
  • 契约轮回

    契约轮回

    一个无限重生在每个历史阶段的人,永远逃不开与鬼魂打交道的宿命,这一世是女娲造出的第一个人,是鬼王,也是通灵大师,却被算计千年……魂魄差点散尽。下一世作为茅山后裔出场,却仍要继承衣钵,除魔卫道。戒贪戒淫,清贫一生。好不容易盼来一个能发家致富的身份,一个拉风的摸金校尉,却差点被坑死在古墓里,和鬼魂同眠。尤离三千梦,一梦一世人。如果有一天,你最爱的人死去,有人站在你面前给了你这样一颗药丸,只要你轮回在无尽噩梦之中,终有一天,你的爱人会活过来与你相聚。你会怎么选?正常人曰;“臭傻逼,神经病,滚!”可是,他毅然决然的服下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生生世世不离分,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最初知暖

    最初知暖

    他是她苦心追赶的太阳,明亮耀眼温暖,可却太遥远了,触碰不到。她是他执着纠结的题目,明明觉得自己没错,可却解不出答案。美好和幸福总如烟花一般绽放,在迫不及待地腾空点缀了满天的绚丽之后灰飞烟灭。空荡荡的黑夜里,只有回忆奏起了哀伤的曲调,一点点浸透了外衣、渗入了皮肤,蚀人心骨……
  • 七星伴月

    七星伴月

    失忆小公主来到陌生国度,却被告知身负重任,可是本人毫无大志,只想牵着帅哥,带着神兽开心走一遭,然后潇洒的回到自己温暖的家园。只是,为什么他们一个个围绕在身边,细心呵护,让人越来越留恋,即使这里凶险异常也再不舍离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丞相大人,我赶灰机呢!

    丞相大人,我赶灰机呢!

    不要;思儿对不起不要跳,我要一生一世人一双可你给不了,再见了,啊啊啊好痛,采个药被蛇咬就晕了,还没到全身骨痛那么严重吧,五脏六腑都移位了,不行,打电话求助,咦我衣服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电话呢············啊啊啊。丞相大人为何还不去上朝,夫人这又是准备逃哪里去,不是不是你别误会我这不是赶灰机回家吗呵呵,哦;是吗刚好本相已告老还乡了那就勉为其难的陪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