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9700000004

第4章 月夜无眠(1)

叠叠重重望青瓦

正如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实际上,我也不可能重新返回自己的故乡。

某一天,我背着简单的行囊从熟悉的村口离开了,去了另一个地方。

而现在回去,只能说是去看望父母,顺便看看那口日见淤塞的池塘,那棵空心的老树。那些熟悉的事物偶尔会引出我的思念。静下心,那遍地牛屎的气息会弥散在我的呼吸里。乌黑的屋檐下那些老旧的时光,岁月醇酽,有点淡淡的忧伤。那些母鸡一如既往地懒洋洋,眯着一只凤眼晒太阳。你只要不去打搅它们,引起惊慌,乡村总紧随了安宁。

我觉得,鸡是老屋的另一种符号,它们比人更警觉地守候着老屋,直至黄昏,它们才逍遥地回到老屋里的鸡窝。狗却有些躁,好像狗的一生都有一副年轻的性格,整日跑来跑去,十分热情。而墙头上的老猫就安静得多了,无论对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人,都爱理不理。现在的老猫肯定不认识我,但它的祖母可能认识。老猫都不喜欢叫唤,格外高深莫测。而整个村子的猫都一个宗族,只背脊或爪子的花纹略有不同。老猫腹部的毛色都要深黑一些,跟老屋重叠堆积的时间颇为一致。而我的记忆也是如此,渐渐有了老猫腹部毛色的深暗。

我的乡村——我矫情地这样称呼——有比城市更美好的春天啊。冬天,阳光很低,很矮。夏天的南风不需要拐弯,就能从村前广阔而碧绿的水田吹过来,所以门前的芭蕉叶是碧绿的。而冬天的西风就必须翻过那座山头,才能给黑夜带来白茫茫的寒霜。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四季里轮番展开,都附着在我惆怅的脸上,成为记忆里永恒的美丽,使我在水泥的都市里,无论行走,还是呼吸,都自觉骄傲。每想起这些,我就笑一阵子,甚至在失眠之夜,也能回味到春雨,湿润高楼的窗台。那些早年的泥土,我依然会从一只只春天的萝卜身上看见,它们也在夏日的辣椒地里。泥土最喜欢盛夏,随烈日滚烫;而秋天却安静而干爽。当又一个年头开始,泥土又会粘在新鲜的春草上,粘着新鲜的牛屎,长出很多“牛屎菇”。

这些回味,亲切,又使我惆怅,低回。每回老屋,我都会重新修补自己的童年。当我在异乡,在城市,我熬夜时的精神气会严重耗损,那就必须补回来。就如大地之子,我将自己的触须伸回到青瓦老屋的记忆里。那是我精神的母亲。

我每年都在固定的某些时刻回去。我父母还居住在那里。他们衰老了,整日里沉默寡言。他们觉得没必要说什么话了。说什么?说给谁听?

但他们还在坚守古老的农作,双手不断插人泥土,刨出自己喜爱的粮食,自给自足。我知道他们不一定喜欢我,可能更喜欢一头牛的呼吸与低头;喜欢一把锄头上的铁锈与光亮;喜欢那些懒洋洋的田畴甚至荒草;喜欢日见淤塞的弯曲的水沟;喜欢稀薄的阳光从瓦缝里漏下来,花一样印在那只苍黑的老藤椅上。

但只要我父母还在,青瓦老屋的蛛网也就在,落叶与尘串都在。会有一只只小猪跟着他们哼哼,讨食吃。会有一群鸡咯咯咯地下蛋,打破老屋的静,唱出满足的喜悦。老猫从来不说话,盘着身子蹲在母亲的脚背上。

只要父母还在老屋里居住,那老屋的心思就还是我的心思,风景也还是我的风景,牵挂也还是我的牵挂。尽管我越来越不如青瓦老屋质朴、本分,城市空调的矫情让我多少有些虚伪了。

而老邻居们也经常对我述说五谷杂粮的长势。我喜欢他们说话那硬硬的腔调,喜欢他们喉咙里那些古老的人声,习惯被他们颠倒的语序,怪异的动词。那是传承久远的古老楚国的习俗和乡声。只不过方言里的老家越来越陈旧了,仿佛那些乌黑的青瓦,潮湿的墙基石。整个老屋场也越来越颓圮,崭新的阳光里并没有几栋新房子。

我母亲说,有钱人家都搬到公路边上去了,公路都被挤成了新街。

熟悉的老邻居会来看望我,陪我坐一会儿,打听一些城里的事情。也有人老盯着我的脸,那疑惑的眼神,仿佛我做了很多伤害他们的事情。他们不喜欢的政策可能被认为与我有关,包括那些估计是失踪或者逃离的少女们,也可能与我有关。但当我离开,他们又都和我父母一样,硬塞给我很多花生,板栗,甚至大南瓜。

我身后那无言的老屋其实始终都在拒绝我的回来。我是陌生的,矫情的。我偶尔回乡的亲情总被双倍地反弹了回来。老邻居们言语硬硬的关切,祝福,仿佛我是一个人居住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生活得十分艰难而凄惨。就连跟在我身后的那一路尘土,也在青瓦的背景下成为了无限飞扬的风景。我只是在这样的风景中往返。

而现在,我只能偶尔回去一次两次的。因为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日夜忙碌,每一天都会生出许多急切的事情将我挽留。我除了看望唠叨的父母,陪隔壁的乡亲们胡扯,也没什么正经事情可做。我也索然。倒是感觉现在的春天转瞬即逝;夏天的田野炎热得滚烫;到了冬天,那里的寒冷也更加坚硬,空旷。只是突然秋风,强劲地吹落越来越少的树叶,使我感慨。我的内心,那不可言说的羞涩,我已经不记得乡村四季的物候了,不记得哪块自留地是我家的,该种些什么了。而梁上呢喃的家燕也会受到我陌生气息的惊扰。我的青瓦老屋正在不可回避地伤感。而更多远离的漠然,都重叠在都市的孤独里。

而最终,我会失去回望老屋的理由,当父母百年之后,我不可能再特地去拜看一头老黄牛,去拜看一只墙头上的老花猫,甚至去看望那些春天的雨燕。那就不只是我,老屋,就连春天,灵魂的慰藉也显得多余了。现在,都市四季就已共同了蔬菜;书籍和电视也夜以继日地雷同。谁还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探看?精神已经雷同得虚空了一切。

我在返回乡村的大路上,一次次发誓,要重新出发,到达更远更大一些的城市,让我的老邻居们更荣耀一些。同时,我也要更多地返回父母居住过的青瓦农村,不只是看我自家的老屋,视野要更宽阔一些。要去看那些被人忽视的尖利的存在。

而往往,我只在铺满沥青和水泥的国道上重复了矫情的愧疚,重复了喝水和出汗。即使我真的反复去到青瓦的乡村,也并不能做什么了,那里的方向也跟城市一致,是笔直的,只不过有些猥琐地零散在高速公路的边坎上,被那些杂乱的树木忽隐忽现地遮蔽。所以我有时回去,却并不急着见到自家的老屋。不言语,只四处晃,像一片青瓦的屋檐上被树叶反复扫过的将落未落的残瓦。

而那些跟随我的小孩子已经不认识我了。

我一个人村前村后徘徊,看这看那,听那细小的笑声。老树乱晃的阴影日夜摇曳,但那已不是我的言语。且我与我童年的乡村即将失去关联了。因为父母已老,我要将他们搬进城市,与我一起居住,让他们整日坐在逼仄的阳台上,安享无所事事的晚年。

老屋深锁

老屋并不遥远,就城外二十里地,但我已经十年没有进去过。

十年前将父母接到城里后,我就没有再回去过。但现在必须回去看看它是不是漏雨,还能不能使用。出门的时候,父亲斜依在他卧室的床上,思绪游离,一脸虚妄的幻想。我出门他根本听不见,也看不清晰。他早就是个聋子老头了,最近又什么都看不见。五月之后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早些时还满世界跑,天天吃斋,上庙,劝都劝不住。忽然就不跑了,看不见了,说病就病了,一病就只能赖在床上了。

我之所以急着要去老屋看看,是我娘说,怕父亲万一有个事,还要回到乡下。尽管这是我不情愿的事情。八十四年前父亲就出生在村子里,我们的根系都还在老屋的四周。

而直到去年,我都不怎么操心老屋,无论暴雨和冰雪。因为父亲还能满世界跑。他在逛庙礼佛间隙也时常转回去看看,时不时给我一些惊奇的消息,有村子里的,也有老屋的。比如村里的小学搬迁重建了,村头的窑厂肆意挖土,祖坟都只好迁走。比如屋后树木太多,屋上都是厚厚的落叶,雨水不流畅,很多瓦片似乎要烂掉。比如他没留意,一根竹笋就长在屋后的檐下,穿瓦而出,高大而茂盛,已不方便砍掉了。还有,屋里居然也长了一根巨大的竹子,楼板已被顶开……

母亲腿脚不便很少回去,1958年大跃进她就这样了。但母亲很会唠叨我父亲,该不该回去看望老屋都由她唠叨而定。包括如何处置村子里割舍不断的人情。母亲是这些事务的总指挥。

不为老屋操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有我大哥在。虽然他不住在老屋旁边,隔一个田垄,大约两百米远。大哥职业是泥瓦匠,走村串户挣钱糊口不易,日子也忙,并不维护我的老屋。但大哥在,我心里就有依赖。老屋真有什么事,他最终还是会管的。即使现在忙不过来,顾不上打理这不值钱的老屋,将来父母老了,也会有大哥做主操持。老屋漏不漏,倒不倒,我无所谓。

但现在我已经没有大哥了,长我十一岁的大哥忽然暴病下世,家里就只有一个仅能自顾自地老嫂子,侄子侄女都在外地。那老屋我就不能不亲自照看了。

我和妻子到达老屋时已半上午了。

村子中间,那黑暗而低矮的四间瓦屋就是我的家。四十五年前我出生在这里,老屋比我还老一岁。可是我已经不能到达老屋的门前,场子里满是荒草,有的高于人膝,更多的高过人头。檐下疯长的泡桐树正在秋风里轻扫屋檐,那些瓦片已经残缺,稀疏。墙上满是雨水的漏痕。大门紧锁,窗户半开。我心里一酸,就想流泪。这就是我父母一生的财产,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是父母终日不能忘怀而终究还要回到这里的老屋。

去邻居家借来茅镰刀,大砍刀,锯子,我和妻子忙乎半天,终于从稻场上的杂草里割出一条便道,可以勉强走到老屋的檐下。我并没有急着去开这扇已经锈锁的大门,抹了一把汗继续将老屋檐下的泡桐树锯倒,老屋后山的毛竹已经长到瓦屋的东头,很是茂密,一排存放柴火的小屋,猪圈,厕所,都已经被竹林掩盖,有的毛竹直接从屋里长出来。我锯掉了一些,使其不扫老屋的瓦檐。

终于可以开锁进屋了,然而家徒四壁,陌生得让我十分惊异。因为当初搬家,是大哥与父亲搬的,零碎的物什父亲陆续处置了。再零下的如方桌板凳可以使用的器物大哥移至他那边用了。屋不住人,东西不能多放,尤其木头家具,怕生白蚁。只那些挂满尘串的楼板还在,当年没有烧完的茅草还有几捆叠在阁楼上,墙上挂的筲箕簸箕竹篮之类,虽已斑驳不堪,但还在。而当年的灶台,无锅,大约也是我大哥处理了,而今两个黑黑的窟窿明示着那年那月的烟火痕迹。屋内挂满凌乱的电线,然而外边的电源已经被摘了,既然不住人,要电何用?

母亲特别叮嘱我看看他们早就预备下的寿材,父亲与我大哥早已将其高高垫起,洒了防白蚁的药水,都好好的。只是抬头,有些瓦片已经破损,从屋内就能够看见秋日里蓝蓝的天光。大概去年南方大雪冰冻,老屋的瓦片也不经百年不遇的奇寒和雪压。

我对妻子说,该修一下了。

本想扫扫,十年不来,扫扫老屋也是好的。但没有扫把,也不便去邻居家借。十年不扫的老屋也不是轻易能扫干净的。甚至老屋已经不可能再有干净的颜色了。都是土灰与阴暗。在东边我当年的卧室里发现了一棵巨大的竹子,长在当年床后谷仓的位置。只是屋内缺了阳光雨露,这棵竹子在它长成竹子之后就慢慢枯萎了。我们不得不锯掉它。我邻居婶娘过来帮忙,她帮什么忙,像我老娘一样气喘吁吁。我们一起退到屋外,徘徊良久。

我找到一些堂兄,商量请他们一起修缮老屋。

父母到城里去以后老屋只翻修过一次,虽然每年父亲都会回来几趟,扫一扫瓦檐上的树叶,清理清理屋后阴沟。起先,我还对大哥有意见,就知道忙自个的,凭着手艺好没日没夜给人家做新屋,砌新灶台,并不关心我的老屋。但他自己是泥瓦匠,我没有必要过分操心。四十六年的老屋也不至于顷刻就能倒掉。要真是我的父母老了没有地方安置,大哥说,有新屋呢!但现在就不能这样想。老屋变得必然而且唯一。因为再不会有兄弟与我分担年迈的父母了。我必须确保老屋不会彻底颓坏。与堂兄们约好,等晚稻收割,棉花摘了,山芋挖了,小麦种了……不再农忙,我就回来修缮老屋。

而那是要依靠我的族人,我的同村。虽然我从外出读书开始至后来工作,都没有多少时间待在这老屋,兄弟之间少了来往,多少有些生分。但血脉还在。

老屋上的青瓦破损了不少,要加一些。但现在已经没有窑厂生产这样的青色小瓦。堂兄说了,隔壁临城的开发区正在拆房子,人家不要,可以弄一些。但买不到,要自己去拆。如果没人要,那是用铲车一下子就推倒了的。但我不能去拆别人的老屋,只好委托几个堂兄,说好由我出钱。我不知道这能不能行,希望兄弟们能够给我这个人情。我之所以修缮老屋不是要占村子里的土地,有贪财之心,而是要善后我已经年迈的父母。看看如此颓败的老屋,看看荒草离披的稻场,希望他们不误解,不急于在我的屋场基上做自己的新楼。毕竟我离开村子几十年了,完个不进家门也已经十年。

我是在疲劳和颓唐中锁了老屋的门,离开老屋的。在回城的路上,遇见邻村一个族兄,也是我小学同学。他说拆建村小学是他承包的,那还留了一些老瓦,可以送我一些。心里好一阵温暖。我想老屋再经几场秋雨,就可以被翻新,就不再漏雨漏雪。门前的秋草也会在秋后紧接着的冬天里被寒冷颓倒。我要再来,进屋,锁门,肯定会方便许多。

只愿我维修了老屋而不要很快就使用老屋,希望我父母还能健康地多活几年,喝我城里的自来水,晒我城里的太阳,使我不过早陷人更大的孤独。现在一个人八十多岁也不是太老,聋子就聋子好了,瞎子就瞎子好了,跛子就跛子好了。但那是我老父,那是我老娘啊。

稻场寂寞香樟老

瓦房子从来不生长,只越来越旧。倒是房子后面那棵老樟树还在年复一年地翠绿,对比了瓦房子的矮小,乌黑,沧桑。

那是我乡下的老房子,瓦片由青而黑,我们不住已经十多年。但仍然留着,我父母亲以为那是他们唯一的财产,也是最后的归宿。现在他们跟我住在一起颐养天年,而百年之后还必须回到老屋。必定要一个热闹的仪式,并由此出发,隐匿到瓦屋背后的青山。那将是另一种生命形式的起点。因而父亲时常挂心,偶尔也会一个人溜达出城,回去看看。当然是父亲身体尚健,走得动。后来父亲耳聋,目盲,腿脚无力,就整天待在家里。有时也会忽然记起,唠叨一句两句闲话,间或也叙述一些往事欢乐。

但更多时候是像我一样,将许多发生过的事情他不记得了。

同类推荐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分别刊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4)。这些作品有的是辑录了宋元明以来的旧本,但一般都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也有的是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再创作而成,故“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你的地铁阅读清单·八卦

    “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路上”,是对我们这种上班族每天真实而又尴尬的写照,没有阅读的时间,面对日益快速更新的阅读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2016学习清单”全新推出《你的地铁阅读清单》系列,主题性分享梁文道先生的精彩书评,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重拾你的碎片时间,深度你的主题阅读!
  • 山水诗前史

    山水诗前史

    本书旨在考察朝向山水诗演进中诗类审美经验的变迁。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诗歌文本所呈现的创作者应对外在世界的感性体验方式,从《古诗十九首》到玄言诗审美经验的变迁作为一个连续的运动过程,都生动而细致地演绎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艺术观乃至行为选择对现实社会秩序的厌离、反动与超越。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一茬一茬的月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地落在尘埃之上,落在我和父亲身后的路上。
热门推荐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告诉您如何慧眼发现尖子生,我们将教会您如何理性培养尖子生,我们将引导您如何智慧管理尖子生。
  • 让我糊涂一回

    让我糊涂一回

    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霸道总裁:娇妻逃不掉

    霸道总裁:娇妻逃不掉

    “啊!对不起,对不起!”小服务生惊慌的道歉!男人一句话不说,冰冷的目光看着眼前打翻酒杯,毁了他一身名贵衣服的小服务员,脸彻底黑了。女孩战战兢兢地抬起头,顿时,一双湿漉漉的犹如小鹿般的眼睛吸引了他。“没关系,你赔我就好了!”刷刷刷,一张契约生成,女孩就这么把自己赔给了一件衣服。可是为什么当一点点了解她之后,他只剩下心疼......
  • 王俊凯之隔壁老王有何吩咐

    王俊凯之隔壁老王有何吩咐

    她一个平凡的四叶草,十年之约只想默默的守护着tfboys,谁知tfboys队长王俊凯竟进入了她的生活,做了她的邻居,最后她还摇身一变成为了王俊凯的私人秘书,不行!要冷静!王俊凯!我卖艺不卖身的!
  • 道尽生死

    道尽生死

    五行一朝出,世人皆为猪;莲花重开日,真神归来时。谋略激情爆笑励志热血沸腾曲折离奇在孕十万载一朝永流传龙神儿:“也许,我们的一生不能像繁星一样闪耀,夺目,永恒。却绝对能够像天际的那一抹流光似的,虽然短暂,但那瞬间的美,将撕裂整个黑暗。瞬间是短暂的,但我们无数个瞬间将永不停歇的照亮整个黑夜,让黑暗支离破碎,让瞬间成为永恒。以此,便可以给我们所在乎的人带来璀璨而无限的光明!”龙神儿,说起身世曲折离奇;提起感情,一怒为红颜;谈及天赋,世间绝有。他,不是一个狠到忘乎所以的强者,却是一个强大到独领风骚的天才!
  • 华灯陌路

    华灯陌路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部经典文学作品。代表作《大圣相亲》《家园守护者》《做梦的一天》《补心》《你是我的》《最后一只苍狼》《地方世界末日传言》。作品风格独特,题材新颖。其中中篇爱情小说《宿城》。小说取材与现实,用虚幻和现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个青年落魄的恋爱史。谢谢欣赏!!!!!题记:今宵别散沽酒,华灯梦醒陌路。
  • 国民校草:女王,谁怕谁

    国民校草:女王,谁怕谁

    【儿时的缘分,持续到十八岁。】她说,他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他说,他不信。幸福包裹在谎言里,他们甘愿沉沦。凌霄寒以为自己会放下,可是错了,放不下。楚墨萧以为自己会忘记,可是错了,忘不了。“你会原谅我吗?”凌霄寒记得自己问过楚墨萧这个问题。“会的,不论你做了什么,我都原谅你。”楚墨萧这样回答。可是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楚墨萧堵住凌霄寒,“你就这样骗我?”“你不是说会原谅我吗?”“你把我的心偷走了,又撕碎,我怎样原谅?先亲一个再说!”“你!唔……放开我!”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美男环绕:腹黑公主惹桃花

    美男环绕:腹黑公主惹桃花

    别人穿越要么出车祸,要么出意外,要么被各种阴谋诡计害死,为啥到她这里睡个觉睁眼世界就变了?一觉起来成为了月羽国有名的草包五公主,胸无点墨、纨绔刁蛮。什么?皇上皇后很宠她?皇兄个个是妹控?那啥,既然有人护着,五公主双眼放光,一脸坚定,她一定会把这原主人的事迹发扬光大的。刁蛮是吧!草包是吧!纨绔是吧!哼,从今往后,她会让所有人知道:宁惹阎王爷,勿识五公主!不过……这古代的美男难道都重口味?为何缠着她不放?一朵、两朵、三朵……什么时候她身边多了这么多桃花?五公主抬头望天,一脸忧郁,心道:看来魅力太大也是一种罪过啊!且看一个纨绔公主如何将不要脸发挥极致,纨绔天下……
  • 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