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00000007

第7章 宋人关于“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的理论阐释与学术实践(1)

张尚英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0YJC720060)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六《春秋集传纂例》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

中唐啖、赵、陆的《春秋》学引发了宋代整个经学的大变革,正如四库馆臣所言,啖、赵、陆“盖舍传求经,实导宋人之先路”。宋代《春秋》学直承其余脉向前发展,最终完成了《春秋》汉学到《春秋》宋学的过渡,确立了《春秋》宋学。宋人治《春秋》学,在对具体问题分析时采纳啖、赵、陆的观点未必很多,但对“舍传求经、会通三传”的基本原则,则是全面继承,并向前推进与深化。

一、舍传求经

宋人“舍传求经”是要舍弃汉唐学者通过诠释三传来理解《春秋》经义的方式,直接对《春秋》经本文进行阐发。宋人在思想认识与学术实践中都充分贯彻了“舍传求经”的主张。

在思想认识上,宋人批判汉唐学者“舍经从传”是“买椟还珠”。范浚曰:“《春秋》,圣人所以书王法也,辞严义密,世之学者皆病其难明,盖未尝详味乎经,而徒以三传乱之,则笔削之旨湮郁而不着。小儒陋生往往投编辍诵,漫不晓为何等语。甚者置经不问,顾取三传之说可喜者诵之,是所谓买椟还珠者也。……呜呼,先圣大经,不幸而为楚人之珠者,以三传浮辞为之椟也。”范浚:《范香溪文集》卷二《春秋论》,《四部丛刊》本。同时,宋人对“舍传求经”的理由作了阐发,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经是圣人所作,具有絶对的真理性,传注非圣人所作,不能尽得圣人之意,难免有各种失误。范仲淹曰:“圣人之为《春秋》也,因东鲁之文,追西周之制,褒贬大举,赏罚尽在。谨圣帝明皇之法,峻乱臣贼子之防。其间华衮贻荣,萧斧示辱,一字之下,百王不刊。游、夏既无补于前,公、谷盖有失于后。虽丘明之《传》颇多冰释,而素王之言尚或天远,不讲不议,其无津涯。”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六《说春秋序》,《四部丛刊》本。孙复也说:“专守左氏、公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说而求于《春秋》,吾未见其能尽于《春秋》者也。”孙复:《孙明复小集》卷二《寄范天章书(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欧阳修亦云:“孔子,圣人也,万世取信,一人而已。若公羊高、谷梁赤、左氏三子者,博学而多闻矣,其传不能无失者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上)》,《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由此,在经传发生矛盾时,只能信《春秋》而不能信传,即刘敞所谓“学者莫如信《春秋》,则外物不能惑矣。《春秋》云甲,传云乙,传虽可信,勿信也。孰信哉?信《春秋》而已矣”刘敞:《春秋权衡》卷一,《通志堂经解》本。

第二,经本传末、经前传后,经可以不待传而自通。欧阳修曰“经不待传而通者十七八,因传而惑者十五六”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并分析先前学者舍经而求传的原因是“经简而直,传新而奇,简直无悦耳之言,而新奇多可喜之论,是以学者乐闻而易惑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论(上)》,《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刘敞也说“《春秋》之书要在无传而自通,非曲经以合传也”刘敞:《春秋权衡》卷一○,《通志堂经解》本。这是因为“传者出于经者也,而传非经之本也,今传与经违,是本末反矣,安得哉?”刘敞:《春秋权衡》卷七,《通志堂经解》本。崔子方则认为孔子作《春秋》之时,不知后世有传,故“所书之事与所以书之之意,是非成败、褒贬劝戒之说,具在夫万有八千言之间,虽无传者一言之辩,而《春秋》了可知也”,不待传而通。如果说《春秋》必待传者之说而后明,则“圣人之经徒为虚文而已”。因此他坚决主张舍传求经,曰:“今余非固薄三家之论,以为三家之论不去,则学者之疑不决,而圣人之经终不可复见。”崔子方:《春秋经解序》,载崔子方《春秋经解》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赵鹏飞完全采纳了崔氏的观点,云:

然世之说者,例以为无传则经不可晓。呜呼,圣人作经之初,岂意后世有三家者为之传邪?若三传不作,则经遂不可明邪?圣人寓王道以示万世,岂故为是不可晓之义以罔后世哉?顾学者不沉潜其意而务于速得、得其一家之学已为有余,而经之明不明不问也。愚尝谓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求《春秋》。赵鹏飞:《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与欧、刘二人相比,崔、赵二人尽乎完全抛弃三传,“舍传求经”之意更为明显,但有“疑传”过勇之嫌,太过主观,违背了治《春秋》学应有之法。因为三传距离孔子作《春秋》的时代较近,所传当更为接近孔子的本意,治《春秋》离开三传是不可能的。正如四库馆臣所言:

夫三传去古未远,学有所受,其间经师衍说,渐失本意者,固亦有之。然必一举而刊除,则《春秋》所书之人,无以核其事;所书之事,无以核其人。即以开卷一两事论之。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其失在夫妇嫡庶之间,苟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不能知声子、仲子事也。郑伯克段于鄢,不言段为何人,其失在母子兄弟之际,苟无传文,虽有穷理格物之儒,殚毕生之力,据经文而沈思之,亦不能知为武姜子、庄公弟也。然则舍传言经,谈何容易。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七《春秋经筌》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965。

馆臣因为推尊汉学,对宋学往往持批判的态度,所论有不公允处,但就此而言,实是切中要害。实际上,崔、赵二人自己的著作也没有摆脱对三传的依赖。如崔子方解闵公元年“冬,齐仲孙来”云:“《传》谓公子庆父者是也。”崔子方:《春秋经解》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这里的《传》是指《公羊》,因为《公羊》对此条经文的解释是:“齐仲孙者何? 公子庆父也。”对“郑伯克段于鄢”的解释,赵氏有“郑伯不友,段不弟”之语,显然是从《左传》记事而来,否则仅凭经文,他“殚毕生之力”也无法作出这样的判断。

第三,治经为求“圣人之意”、“圣人之心”,后人虽距离孔子年代久远,但凭“古今情理相同”或“默识心通”之法亦可得之。经是圣人所作,自然是“圣人之意”、“圣人之心”的载体。因此治经以得“圣人之意”、“圣人之心”为目的。欧阳修曰“圣人之意皎然乎经,惟明者见之,不为他说蔽者见之也”欧阳修:《居士集》卷一八《春秋或问》,《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凡今治经者,莫不患圣人之意不明,而为诸儒以自出之说汩之也”欧阳修:《居士外集》卷二○《答徐无党第一书》,《欧阳修全集》本,北京:中华书局,2001。刘敞亦言:“得圣人之意者,虽有余说,勿听可也。不得其意,则牵于众说。牵于众说,而逆顺深浅,失义之中,是有功于众说,而非求合于圣人也。故吾求合于圣人,而不敢曲随于众说。”刘敞:《春秋权衡》卷二桓公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条,《通志堂经解》本。程颢也认为“开元秘书言《春秋》者,盖七百余家矣。然圣人之法,得者至寡,至于弃经任传,杂以符纬,胶固不通,使圣人之心郁而不显”,故治《春秋》“要其归,以圣人之道公,不以己得他见而立异,故其所造也远,而所得也深”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卷二《南庙试策五道?第二道》,《二程集》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表明他认为治《春秋》者当以得圣人之法,使圣人之心明为任。朱长文述作《春秋通志》之旨亦曰:“使学者由之可以见圣人之道,如破荆榛而瞻门庭,披云雾而观日月也。”朱长文:《乐圃余稿》卷七《春秋通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距离圣人年代久远的后人何以能得圣人之意呢?宋人给出了两种解释:一种是古今情理相同,一种是“默识心通”。持古今情、理相同说的代表人物是崔子方,他说:

彼恶知古今虽异时,然情之归则一也;圣贤虽异用,然理之致则一也。合情与理,举而错诸天下之事无难矣。且尝谓圣人之辞至约也,然而不惧后之人惑者,何也?恃情与理以自托其言而传之于后世,后之贤者亦恃情与理而能知圣人于千百世之上而不疑,六经之传,由此道也。……故度当时之事以情,考圣人之言以理,情理之不违,然后辞可明而例可通也。崔子方:《春秋经解序》,载崔子方《春秋经解》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崔氏认为“情”、“理”是沟通圣人与后人的桥梁,圣人恃情与理托言于后世,后人亦恃情与理得圣人之意。此说承认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以此为圣人经典得以流传的原因,从人类理论思维的进步上来说是合理的。只是所言的“情”、“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人们的主观理解。在不同的时代,“情”与“理”自然有差异,以之作为解经的唯一依据,否定三传中的一些客观内容,显然有利于释经者的主观发挥。这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讲,有利于为现实社会服务,但从阐释经典、理解真正的圣人之意来讲,难免流于主观臆断。如前引,啖、赵、陆已提出“以理是否相通”解经,但啖、赵、陆并没有对此作进一步的论述,崔氏则对其理由作了说明,并加了一个“情”。如果说“理”还有客观的成分,那么“情”的主观性则要强得多。这说明在“舍传求经”的问题上,宋人的主观随意性比啖、赵、陆更大。继承崔子方之说,叶适也言:“察其情,因其势,断之于理,而《春秋》之义始可得而言矣。”叶适:《水心别集》卷五《春秋》,《叶适集》本,北京:中华书局,1961。

“默识心通”实际是一种以修养功夫求《春秋》中所寓圣人之意的路子,反映了程朱理学对《春秋》学的渗透。“默识心通”的提出者是程颐,他说:“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三,《朱子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上智之人才能于一事一义窥圣人之心,一般的人要学《春秋》,得圣人之微言用意,就必须“优游涵泳”,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赵鹏飞对此说得更为明确,曰:

故善学《春秋》者,当先平吾心,以经明经,而无惑于异端,则褒贬自见。……谓《春秋》无传之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固愿视经为的,以身为弓而心为矢,平心而射之,期必中于的。雁鹜翔于前,不眴也,三传纷纭之论,庸能乱吾心哉?庶有得于经,而无负圣人之志。盖《春秋》公天下之书,学者当以公天下之心求之。赵鹏飞:《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

“平吾心”、“默与心会”也就是程颐所言“优游涵泳,默识心通”。“以公天下之心求之”,表明平心所要去除的就是私心,而私心的去除也就是修养功夫。显然,“默识心通”得《春秋》之义是一种从“心”到“心”的过程,主观随意性是难以避免的。但在当时,赵氏这种主观随意的解经还被人称道为“善于原情,不为传注所拘”青阳梦炎:《春秋经筌序》,载《春秋经筌》卷首,《通志堂经解》本。正如赵伯雄所言,“这也是一代学术风气使然”赵伯雄:《春秋学史》,第558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在学术实践中,宋人“舍传求经”的主张得到了充分的贯彻,解经以通经为主,兹举数例证明之。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翻译》梳理和总结了具有百年文学翻译历史的浙江省文学翻译家的译介工作。这在引进世界文学,弘扬世界文学精神,发挥文学教育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翻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影响联系,又涉及到借鉴接受。它将作为一部地方翻译史反映近百年浙江省翻译家的风风雨雨、睿智才华、辉煌成就与深远影响。它试图通过丰富的内容,精炼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从学理层面探索浙江译学发展脉络。
  • 陇南纪事

    陇南纪事

    本书是一部简明回忆录。记录了一位年轻大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接受锻炼,学习成长为一名省级干部的经过,全文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行文客观真实。
  •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本书包括:史官文化与唐前史传文学、唐前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唐前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唐前史传文学中人性的展现、唐前史传与民间文学等内容。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汐殇

    汐殇

    写的不好看,还是不要随便看了。如果想看的话,记得每时每刻都忍住呕吐的情绪,大人要抱着小孩,老人要搀扶着拐杖,谢谢。
  • 最强坑钱系统

    最强坑钱系统

    最强坑钱系统,只有你想不到的了,没有你能想到的,坑钱系统,天下我有【新人新书,不喜勿喷,本书不会太监,放心入坑】
  • 情越千年之鬼王大人

    情越千年之鬼王大人

    有一天黛佳在梦里见到一个小孩,那小孩说他是她前世的孩儿,黛佳喜欢的紧,但小孩说,妈妈你要先找到我的父王,我才能出生啊?妈妈你知道吗?我好冷啊,这一千年,我冷得要命,我好想你,我想回到你的身边。于是她立志要扑倒鬼王大人,解救吾儿!但是始终不得成功,关键是她每次去见鬼王大人,都不得见。原因是她身边的青麟君总是妨碍她,鬼王大人到底长的啥么样子啊?
  • 极品权财

    极品权财

    遇到穷人,散财来帮助他。遇到富人,散财来劝解他。遇到坏人,拿钱来砸死他。这就是我,一散财的好人!钱可以买到想要的一切,而我可以控制你们的财运,这就是我……赵立!
  • 伊人不入梦

    伊人不入梦

    曾经邱小孟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梁伊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梁伊是不仅全程旁边了自己的生活,还顺便充当了将邱小孟比到尘埃里的角色。小学三年级,邱小孟混进男厕所浇了班上抢了自己东西的孩子王一盆冰水,在寒冷的冬季!冰水浇在身上是怎样刺骨的感觉邱小孟不用想也知道!完事之后她快速地冲到厕所门。来上厕所的梁伊却眼尖的堵住了去路,结果可想而知。邱小孟恨得牙痒痒的。后来梁伊叫来老师邱小孟才解脱!老师让邱小孟和被水泼的男孩相互道歉,再罚他俩扫了一个星期厕所!最后再将邱小孟和梁伊比较了一番,直直的将梁伊捧上了天!而邱小孟则被批得一文不值!……
  • 豪血樽

    豪血樽

    万年前命运六魔神迎战混沌损落,如今玫瑰女王诞下七子投放各个世界。
  • 徙倚阑珊愿君归

    徙倚阑珊愿君归

    空旷的大殿上,是谁的纤纤细手抚着那破旧的素琴,三千青丝一夜成雪,而你何时归…
  • 天音六合

    天音六合

    六合之地分六郡,分别为:东莱郡,西蜀郡、滇南郡、北风郡、青祁郡以及河洛郡,是为六合政商聚集之地,同时也是江湖人士汇集之地。各大郡城门派林立,政商混杂,实为三教九流向往而又忌惮之地,传闻名震江湖的“一字传承”于百年之前由当时的六合盟主“秋雨剑”沈剑秋自滇南郡带出,自此引发一场武林浩劫。
  • 假面之后

    假面之后

    在世界的角落,或许就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总有不为人知的事,不为人知的人。他们是普通人,也许更是普通人眼中的能人异士。人,天生双魂,一魂为主,一魂伴生。主者为人,伴者生灵。异于常人的他们究竟在这个世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仙是魔?或正或邪?不为人知的他们又在领略着怎样的精彩……
  •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

    本书从如何成为一个牛势领导出发,综合古今中外的领导智慧,总结出领导者在正己、做事、用人和管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