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00000030

第30章 释道璨年谱简编(1)

黄锦君

释道璨(1213-1271),号无文,俗姓陶,江西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父陶跃,母吴氏。道璨天资聪颖,早从儒业,曾在白鹿洞书院师从名儒汤巾。后因科场不利,转而从释氏,有声丛林。曾入主江西饶州荐福寺、庐山开先寺等,咸淳七年卒,年五十八。著述有《无文印》及《柳塘外集》。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里,入选的僧人只有三位,即北宋的慧洪和道潜,南宋的道璨。相对于著述颇丰的慧洪和深得东坡之知的参寥子道潜,学界对道璨的关注至今几乎还处于空白。两宋时期,佛禅一直受到来自朝廷和民间的追捧,但同时,佛禅也加速了世俗化的进程,而道璨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宋宁宗嘉定六年癸酉(1213),一岁。

道璨出生于豫章柳塘。

道璨《慈观寺记》:“余旧家柳塘上。”(《无文印》卷三)

据《宋史?地理志四》,江南西路,“南渡后府一:隆兴。州六:江、贑、吉、袁、抚、筠。军四:兴国、建昌、临江、南安,为西路”。又:“隆兴府,本洪州,都督府,豫章郡,镇南军节度。旧领江南西路兵马钤辖。……隆兴三年,以孝宗潜藩,升为府。”“县八:南昌、新建、奉新、丰城、分宁、武宁、靖安、进贤。”

清初江都张师孔辑《柳塘外集》二卷本序云:“《柳塘外集》者,宋南渡僧无文道璨之所著也。……所著有赞、铭、记、序、杂文若干篇,皆钞本。予丁亥游庐山,偶获阅,不及录,录其诗凡百二首以归……予惧其久失传,因校勘,备宗人之一脔。柳塘属豫章,汉昌邑地,多陶姓,五柳先生后也,今犹聚族居焉。师亦其裔,故以柳塘自名集云。”

父陶跃之,进士,时年二十五岁。

母吴氏(1188-1266),时年二十五岁。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赠孺人吴氏,豫章进士陶跃之之妻,迪功郎、赣州赣县丞叔量之母。生于淳熙戊申二月戊子,没于咸淳丙寅正月庚子。”(《无文印》卷四)

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九辑

释道璨年谱简编

兄弟四人,长叔量、次道璨、次万钧、次万里。女兄一人。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七岁。

道璨及兄弟受学于父亲。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道璨兄弟稍长,先君授之学。”(《无文印》卷四)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甲申(1224),十一岁。

闰八月,宁宗皇帝崩,年五十七。史弥逺传遗诏立皇侄贵诚为皇子,更名昀,即皇帝位,是为理宗。(《宋史?宁宗本纪四》)

靖康之难之后,赵宋政权南移,都临安(今杭州)。继高宗、孝宗、光宗之后,宁宗即位。韩侂冑以拥立功,执政十三年。后兴兵北伐失利,开禧三年(1207),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连手杀之。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朝政大权从此落入史弥远手中,直到理宗绍定六年(1233)去世为止。

宋理宗绍定六年癸巳(1233),二十岁。

道璨受学于白鹿洞书院,师事晦静汤巾先生。

李之极《无文印序》:“东湖无文师方弱冠时,天资颖脱,出语辄惊人,坐白鹿讲下,师事晦静汤先生,雅见赏异。”

道璨《与汤太博书》:“某家世豫章,癸巳、甲午间从伯氏陶叔元游白鹿,实与晦静先生讲席。太博来淑诸生,某以谒告归省,不得预执经之列。明年参学,而太博已过泉南。”(《无文印》卷一五)

白鹿洞书院,宋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建于南唐,称白鹿国学。北宋改称书院,与石鼓、岳麓、应天等书院齐名,后渐衰落。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理学家朱熹知南康军,重建,并聘请陆九渊等讲学。从此,书院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日众。

汤巾,字仲能,号晦静,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北)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绍定癸巳(1233)主白鹿教席。汤巾为朱熹再传弟子之一,从学者众,淳佑四年(1244)礼部第一徐霖等出其门下。

时年史弥远去世,年七十。特赠中书令,追封卫王,谥忠献。

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1234),二十一岁。

在白鹿洞书院求学。

宋理宗端平二年乙未(1235),二十二岁。

道璨归省后重回白鹿洞书院。

道璨《与汤太博书》:“太博来淑诸生,某以谒告归省,不得预执经之列。明年参学,而太博已过泉南。”(《无文印》卷一五)

汤太博,即汤汉(1202-1272),字伯纪,号东涧,饶州安仁人,《宋史》卷四三八《本传》云“与其兄干、巾、中皆知名当时”。淳佑四年(1244)进士,曾为象山书院山长,理宗淳佑十二年(1252)差充史馆校勘,改国史实录院校勘,授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校书郎。后为礼部郎官兼太子侍读等。度宗即位,迁起居郎兼侍读,兼权中书舍人,权兵部侍郎等,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一,谥文清。有文集六十卷。

道璨因师事汤巾,与汤巾一家关系甚密。

宋理宗端平三年丙申(1236),二十三岁。

(1)师事豫章张祥龙等。

“端平丙申,某将求道四方,别先生竹屋下。先生以序送之,其言有曰,勿泛而求也,勿迫而索也,勿拘而泥也,勿肆而诞也。”(《中沙先生张公墓志铭》,《无文印》卷五)

张祥龙,字仲符,号中沙,豫章新建樵舍人,不第,授徒讲学,道璨端平间师事之。另与张祥龙同有声名者如竹堂徐应科、竹岩傅梓等,道璨也曾登其门。

(2)省女兄于桃花峰。

道璨《中沙张公先生墓志铭》:“庆元、嘉定间,大理司直竹斋裘公万顷以清风亮节闻天下,里之人士耳濡目染,多笃行好修,表倡后学。璨生晚,不多识,见闻所及者盖四人焉,竹堂徐公应科、北山王公申之、竹岩傅公梓、中沙张公祥龙。是四君子皆学修行立,识不识皆以先生称。璨昔者省女兄桃花峰下,一再登竹堂、竹岩门,独未见北山。”案,文中裘万顷等人皆豫章新建人,新建,县名,在南昌西面。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女一人,妻山谷洪甥诸孙进士庭桂。”(《无文印》卷四)

道璨《与山南余签判书》:“某今年春访蛟峰,省洪氏女兄西山下,盖山谷甥驹父之家,二甥皆吾伊读书,差可爱。曾书三絶于书室,其末云:‘曾把黄家文集看,能文极爱玉鸿驹。元符以后无甥舅,令我丁宁两凤雏。’元符以后是岂真无甥舅哉?一笑。”(《无文印》卷一八)

案,黄庭坚之甥有洪朋、洪刍、洪炎、洪羽,皆受诗法于庭坚,号曰“四洪”,为其妹之子。

洪朋,字龟父,南昌人,有《清非集》二卷。

洪刍,字驹父,南昌人,绍圣元年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后谪沙门岛以卒。长于诗,有诗集《老圃集》二卷,刘克庄《后村诗话》赞“驹父诗尤工”,陆游《老学庵笔记》亦极称其窜海岛诗“烟波不隔还乡梦,风月犹随过海身”等。

洪炎,字玉父,南昌人,元佑末登进士,官至著作秘书少监。有《西渡集》二卷等。

洪羽,元符中以上书入党籍,不幸早卒。

而道璨女兄所妻者乃山谷甥洪刍驹父之后人叫“庭桂”的。

(3)游至闽地。

道璨《橘林诗集序》云:“端、熙间,余漫游闽浙。”(《无文印》卷八)

案,端平仅三年。《宋史?理宗本纪二》:“端平三年壬寅,诏改明年为嘉熙元年”。“端、熙间”即理宗端平、嘉熙年间。

道璨《送清奚翁序》云:“嘉熙丙申,得清奚翁于南闽。”(《无文印》卷八)案:“丙申”年为端平三年,而“嘉熙丙申(1236)”则即端平丙申,因诏已令改元,故不再称“端平”,而称“嘉熙”。

(4)转从释氏,母曾阻之。

“道璨少也鲁,去从释氏,先妣留莫可,则曰:‘既服僧服,当尽僧业,今之似僧而非僧者酒祟之,汝宜戒。’”(《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无文印》卷四)

李之极《无文印序》云:“东湖无文师方弱冠时,出语则惊人,坐白鹿讲下,师事晦静汤先生。雅见赏异。一再战艺不偶,即弃去,从竺干氏游。”古称二十为“弱冠”,因“一再战艺不偶”,当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参照前后事迹,暂系于此。

理宗嘉熙元年丁酉(1237),二十四岁。

游至浙地。

在永嘉。道璨《送清奚翁序》云:“嘉熙丙申,得清奚翁于南闽,明年会于永嘉。”(《无文印》卷八)永嘉,即今温州,在浙江东南部。

理宗嘉熙二年戊戌(1238),年二十五岁。

在浙地。

理宗嘉熙三年己亥(1239),二十六岁。

在浙地。

(1)游东山。

“嘉熙三年,余同故人云太虚游东山。”(《见山楼铭》,《无文印》卷六)

天下以东山为名者颇多,此处东山当指临安附近之东山,《咸淳临安志》卷二五载:“东山在(临安)县西三里,相传谢安石髙卧之地。按《晋书》云,安石栖迟东山,常住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亦伯夷何!’逺山有塔院。”《咸淳临安志》卷二五又载:“东山在(于潜)县圃东二百余歩,有白云庵,絶顶有山翁亭。”

(2)游长安。

长安,指长安镇,《咸淳临安志》卷二〇载,长安镇在(盐官)县西北二十里,盐官县紧邻今杭州湾。

道璨《无岸序》云:“嘉熈己亥夏五月,海若作恶,江失故道,不打西陵而径奔蔡市,吞食沃野,日数百尺,拔山转石,莫能已也。予客长安,常徃观焉。”(《无文印》卷七)

(3)在长安见灵鹫果南涧禅师,暂作安顿。

“我昔游长安,见公飞来峰下,挟病负贫,辙烦车殆,公授之馆,饷之泉石,纳之图画中。”(《祭灵鹫果南涧禅师》,《无文印》卷一三)据《咸淳临安志》卷二三,“飞来峰”在临安城南。灵鹫果南涧禅师后七年去世,道璨撰有祭文。

灵鹫寺,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八〇“寺观六”云:“灵鹫兴圣寺在下天竺北慧理法师卓锡之地,开运二年吴越王建,旧名灵鹫。大中祥符八年改今额,嘉熙元年重建,淳佑十二年又建灵山海会之阁,理宗皇帝御书扁,有理公岩、龙泓洞、滴翠轩、九品观堂、东坡祠堂。”

(4)作寺院知客。

道璨《与笑翁和尚书》有云:“某八月末补知客”,时在“和尚住山五年”,并云:“某处此粗安,惟是不得归省”等。(《无文印》卷十九)即育王笑翁妙堪禅师住持阿育王寺之第五年,据《育王笑翁妙堪禅师行状》所述笑翁生平,笑翁1234年始住阿育王,作此文即在1239年。

知客,佛寺中专管接待宾客的僧人。又称典客、典宾。元释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两序章》:“知客,执典宾客。”

理宗嘉熙四年庚子(1240),二十七岁。

在浙地。

(1)在庆元府天童寺。

天童,山名,在庆元府。庆元府本明州,有四明山,以宁宗潜邸,升为府,县六,治所鄞县(今宁波),《宝庆四明志》卷一二云:“天童山,(鄞)县东六十里,晋永康中僧义兴庐山间,有童子来给薪水,久乃辞去,曰:‘吾太白一辰,上帝遣侍左右。’言讫不见,太白天童之名昉扵此。”《方舆胜览》卷七云:“天童山在鄞县东六十里,有寺。”

道璨《送然松麓归南岳序》云:“嘉熙庚子,然松麓偕庐陵颕钝翁访余天童,三夕遂别。”(《无文印》卷八)然松麓、颕钝翁,道璨僧友。

道璨《送省东冈归白云序》:“嘉熙庚子,乃得省东冈于四明。”(《无文印》卷八)省东冈,道璨僧友。

(2)作疏请惠西岩住持天童。

道璨《诸山劝请惠西岩住天童疏》:“双径诸郎,各具灭胡毒手;中峰四世,公为有道曾孙。岂宜邈在大江之南,合亦横行东海之上。某人通身活眼,信口生机,软顽队里挨拶得来,文武火中蒸煮不烂。由东林迁太白,比应庵出处略同;以蜀士继隰州,与痴絶后先相望。挂一帆之秋色,乘万里之天风。在昔乃祖,丛林中兴可待;只个旧时,车子要看横推。”(《无文印》卷一一)案,此篇似作于在天童时,暂系事于此。

(3)结识张即之,并成为忘年交。

道璨《跋樗翁帖》:“某从判府寺丞秘阁樗寮张公游二十年。”(《无文印》卷一〇)此文撰于开庆改元(1259)之明年,即1260年,据此推断,二人之结识约始于1240年。

张即之(1186-1267),字温夫,号樗寮。祖上原籍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后迁居浙江鄞县,父亲张孝伯曾为宁宗朝参知政事。即之以父恩补官,举进士,为司农寺丞,知嘉兴。后引年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宋史》卷四四五有传。即之为南宋书坛巨擘,声名远播东瀛,《书史会要》卷六云:“以能书闻天下,特善大字,为世所重。”

时张即之年五十有五,已致仕,居于庆元府鄞县桃花源。

理宗淳佑元年辛丑(1241),二十八岁。

在浙地。

道璨代师笑翁妙堪撰《祭余参政文》。(《无文印》卷一二)

余参政即余天锡(?-1241),字纯父,庆元府昌国人,性谨愿,史弥远延为弟子师,后阴使之觅宗子之贤厚者,于是得理宗于全保长家。理宗即位,余天锡屡得升迁,嘉熙二年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三年拜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淳佑元年卒。《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笑翁乃释妙堪,道璨师。浙江慈溪人,与余天锡有同乡之谊,祭文有云:“今来相公,昔我邻舍”,二人关系深厚,有“嗟我何人,受知一世”等语。时笑翁住持育王寺。

理宗淳佑二年壬寅(1242),二十九岁。

在浙地。

(1)在白云寺。

道璨《双竹记序》:“淳佑癸卯,归自浙右,税驾白云,为《杂华》也。”(《无文印》卷三)《杂华》,《华严经》之异名。

道璨《竹涧铭序》:“余来白云,既铭梅庄,又铭竹涧,专天下之清者莫甚二物,而尽以入吾翰墨,东征笔砚,毋乃太清也欤!”(《无文印》卷六)

白云,寺名,在绍兴府。四库《浙江通志》卷二三一《寺观六?绍兴府》:“白云寺:《绍兴府志》在四明乡,唐闽中僧巘云披荆而庐,讲余白云时时入户。晋开运间锡是名。王商翁白云寺诗‘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髙,问路不知逺,到山方觉劳。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我亦清幽者,烹茶读楚骚。’”

(2)在雪窦寺。

道璨《题华严经》云:“淳佑癸卯,自雪窦来踈山。”(《无文印》卷一〇)是淳佑三年癸卯年来疎山之前即在雪窦寺。

雪窦,寺名,在奉化州,《延佑四明志》卷一七《奉化州》载:“雪窦山资圣禅寺,州西北五十里,旧名瀑布寺,唐光启中置,咸通八年重建,改名瀑布观音禅院,宋咸平三年请今额。”

理宗淳佑三年癸卯(1243),三十岁。

由浙地返江西。

(1)因病,由浙地返江西,在临川。

道璨《双竹记》云:“淳佑癸卯,归自浙右,……学道得病,千里来归,向来心事,十亡八九。”(《无文印》卷三)

道璨《送省东冈归白云序》云:“(嘉熙庚子,乃得省东冈于四明)居多三年(1243)予病眩,有事于临川。”(《无文印》卷八)

道璨《送清奚翁序》云:“嘉熈丙申(1236)得清奚翁于南闽,明年(1237)会于永嘉,又六年会于临川(1243)。”(《无文印》卷八)

(2)在踈山寺抄《华严经》。

道璨《题华严经》云:“未发足时,目有微眚,徂闽出浙,滋甚。百药并试,自若也。客天童日,许书《杂华》,祈佛阴相。或诿之曰:‘疾之安否有命,龙天肯私若哉?不幸而为左丘明,经将若何?’某然其言。淳佑癸卯,自雪窦来踈山,借室拜书。明年八月絶笔,安奉众寮。回向心初照四天下,如老赵州循见旋元,如何那律求法无厌,如善财童子行门深广,如普贤大士成此大愿,龙天其终惠焉。”(《无文印》卷一〇)

踈山,在抚州金溪,《方舆胜覧》卷二一云:“在金溪,唐大中初有何仙舟弃官读书于此,今遗址犹存,下有寺,其景尤胜。”

(3)看望晦静汤巾先生于盱江。

道璨《与省身雷侍郎书》云:“癸卯秋,自临安河晦静翁于盱江。”(《无文印》卷一八)盱江,地名,原属临川。宋周必大《广昌县学记》云:“盱江析临川而为军广昌,又析南丰而为邑,其地极江西界,接于闽疆。”

理宗淳佑四年甲辰(1244),三十一岁。

在临川。

(1)《华严经》抄讫,撰《瘗笔塔铭》。

《瘗笔塔铭序》云:“孤竹氏之后,渭川为盛,徙居临汝者勇墨战,其锋甚鋭,不以一毫挫于人,而毛人氏实为其向道。淳佑癸卯,楮君将有事于《华严》,大集厥众,以邦之彦氏知言能默者以相其役。前旌载征,深入法界,崇山大海,不知其几千万重,过之砥如也。下城一百一十,俘其君长五十三人。明年师还,饮至策勋,夷伤者十八九,楮君劳之,务与休息,凿岩邑而处之,胙之以西域土田,为茧丝焉。然虑其室庐瓦合,岁久易毁,无以诏后世,故次序其事而繋之铭。”(《无文印》卷六)文有“明年师还”语,当作于“淳佑癸卯”之次年。又《题华严经》亦云:“明年八月絶笔,安奉众寮。”(《无文印》卷一〇)

道璨《重修宝华寺记》云:“淳佑甲辰,予客临川。其徒师可师璨,以记见属,时方有事于《华岩》,未暇。”(《无文印》卷三)

(2)秋,又省晦静先生于盱江。

同类推荐
  • 茶话人生

    茶话人生

    茶, 是中国的特产,中国人喜欢喝茶。中国喝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俗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最重要的七件物品,茶就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国人对茶的看重。茶,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从日常饮食到养生保健、从品茶论道到以茶修身,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虽然日本也有茶道,但茶的真髓,从骨子里散发着中华文明的味道。
  •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生活的情趣

    生活的情趣

    本书收有“娘家情结”、“何当共剪西窗烛”、“多余”、“瞧这一片灿烂的风景”等散文。
热门推荐
  • 母种

    母种

    一粒种子,一个文明。天地万物,没有什么是母种种不出来的。种花、种草、种活人,惹急了老子,种个太阳出来,烧死你丫的!
  •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李国文说人情世态

    本书精选作者主题散文,分别包括《拾叶者言》、《大浪淘沙》、《寻找快乐》、《卖书记》、《母亲的酒》、《耕耘者说》等。
  • 二十出头的女人

    二十出头的女人

    我要对你的表白有很长,长到可能会是一生,所以请你耐心地听完。在茫茫人海里,遇见你已经用掉太多的运气和缘分,所以我希望我们能珍惜,珍惜彼此的爱重,珍惜彼此的心意,珍惜这一生来之不易的缘分。
  • 禁锢之泪

    禁锢之泪

    须臾中有许许多多的幻境,不同的人会进入不同的幻境,进入幻境后每个人看见的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在这其中,有一个幻境,时光之河在那里静静地流淌,时空之桥等待着每一个有缘人。在时空之桥之下有一个漩涡,这个漩涡让无数的故事不断重复的发生,时光之尺便是衡量时间的尺子,每一个重演的故事似乎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重演的是一模一样的悲剧,时光之尺的存在便是为了让处在漩涡中的人明白自己的命运,无法改变的命运。在每一个悲剧中总会有一把时光之尺,这把时光之尺提醒每一个命运之人,因为这个故事中只有这一个事件是可以完全复制的。封面是秦时明月我是月饼侵权立删
  • 傀令

    傀令

    有一少年,因父牵连,放逐天弃世界,生死由天。神秘左瞳,凝结傀令,洞察阴兵天机,逆天而行。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总裁大人请放手

    总裁大人请放手

    一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小绵羊霸气打脸男主,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小绵羊的她变化如此之大。
  • 风铃草花语:温柔的爱

    风铃草花语:温柔的爱

    时隔多年,再次相聚,我们默契如初。哎,我都厚着脸皮找来了,跟不跟我走?没错,欧阳楠就是这么的厚脸皮,不然,又怎会有他们的这么多年?ps: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在下车神

    在下车神

    一个修仙的世界,当大家放弃了法术飞剑之间的对决,改为用飙车力一决高下,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传说!车王,车圣,四大宗师……这是一个高手如云的年代,可最终,只有一个人,才能问鼎车神之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世绝恋之追妃记

    一世绝恋之追妃记

    本该养尊处优的皇子,却应一场大火,烧毁了所有,看着自己的母妃在大火中不甘绝望的眼神,他几乎晕厥,醒来得之自己的父皇一道圣旨,让他去边关,那年,他才十岁,一路暗杀,让他跌入山谷,他发誓,“如果有幸还活着,他一定要变强,让伤害他的人付出代价”最终,因为这场不幸,他结识了她,分别时,她说:“勿忘初心,六年后,我在这里等你,可好??”十年后,他平定战事,一道圣旨却又传他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