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0200000014

第14章 论‘鹅湖之会’中陆九渊认知的九卦之序(1)

黄璇

北宋时期由儒学内部兴起的义理之学即道学,到了南宋时候越发壮大。宗师辈人物乘时迭出,他们纷纷著书讲学,传承圣贤思想。而活跃在这样一个学术背景下,在日后对中国哲学思想影响尤为深远的“心学”,便借此契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从而拉开了商榷辩论的序幕。

这里的“心学”便是江西“三陆”中陆九渊自创的一个学派,它的立学宗旨独辟蹊径,不落伊洛之学(理学)的窠臼,在那时这是一个令人惊疑骇怪的新颖学说。对此肇兴的学说,朱熹在给其友人写的书信中就多次表达了种种忧虑。在此可以举两封书信为证。如在《答吕子约》中说:“近闻陆子静(九渊)言论风旨之一二,全是禅学,但变其名号耳。竞相祖习,恐误后生,恨不识之,不得深扣其说,因献所疑也。”朱熹:《答吕子约》(第十六封),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七,《四部丛刊》本。又在《答张敬夫(十二月)》中又说:“子寿(陆九龄)兄弟气象甚好,其病却是尽废讲学,而专务践覆,却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者。要其操持谨质,表里不二,实有以过人者。惜乎其自信太过,规模窄狭,不复取人之善,将流于异学而不自知耳。”朱熹:《答张敬夫?十二月》,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一,《四部丛刊》本。他感慨道:“然想其说方行,亦未必肯听此老生常谈,徒窃忧叹而已。”朱熹:《答吕子约》(第十六封)。这里清楚地表明了朱陆二家学说从一开始就存在较大分歧。

这时,吕祖谦站了出来,当仁不让地承担起调停二家学术的使命。他跟朱熹的交情不必说了,朱熹与他是至交;其次,吕祖谦对陆九渊有知遇之恩。在干道八年(1172)的礼部会试时,吕祖谦便因象山所撰的试卷结识了他,后陆九渊也在淳熙元年(1174),“五月二十六日,访吕伯恭于衢”《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490。相聚五六日,言谈甚欢。吕祖谦在写给汪应辰的书信中赞他:“淳笃敬直,流辈中少见其比。”《陆九渊集》,第490页。在给陈亮的信中也有近似的话。《陆九渊集》,第490页。复次,吕祖谦与陆九渊的兄长陆九龄也早已相识,“(干道九年)八月,刘子澄及陆子寿来。十月,陆子寿复来”《东莱集?附录》卷一《年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陆九龄能在短短两个月之内拜访吕祖谦两次,可见二人交往非浅。这样,朱熹、陆九渊、陆九龄,都通过吕祖谦而联系起来了。

论“鹅湖之会”中陆九渊认知的九卦之序

淳熙二年乙未(1175),朱熹时为四十六岁,陆九渊为三十七岁。 “四月二十一日,(吕祖谦)如武夷,访朱编修元晦,潘叔昌从。留月余,同观关洛书,辑《近思录》。朱编修送公于信州鹅湖。陆子寿、子静、刘子澄及江浙诸友皆会,留止旬日归。”《东莱集?附录》卷一《年谱》。又,“吕伯恭约先生(象山)与季兄复斋,会朱元晦诸公于信之鹅湖寺。” 《陆九渊集》,第490页。据此,当是吕祖谦先往武夷拜访朱子,二人合力编成《近思录》后,然后由吕祖谦出面邀请陆氏兄弟前往信州鹅湖寺集会。具体时间大概在五月底至六月初,持续十多天。在这段时间内,与会的除朱子、东莱、象山、复斋外,还有一些热衷儒学的人(如赵景明、赵景昭、刘子澄等)。朱亨道称之为:“鹅湖讲道切诚,当今盛事。”《陆九渊集》,第491页。

在陆氏兄弟到鹅湖之前,二人有过一番谈话,事在应会的前夕。陆九龄对其弟陆九渊说:“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大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陆九渊集》,第427页。这点出了此次集会的目的,是为辩析学术之异同。于是兄弟二人反复切磋辩论,最终陆九龄接受了弟弟的观点,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陆九渊集》,第427页。并作了一首诗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陆九渊却立即指出其兄第二句诗有不稳处,此即表示陆氏兄弟本就有个“大同小异”的成说。而据此成说,兄弟二人最后统一了思想口径,准备在鹅湖之会上一致以此种说法向朱熹展开辩论。

鹅湖之会向来被视为“朱陆异同之大关键”。但关于鹅湖之会讨论的具体内容,因为朱熹一直对此语焉莫详,所以他的著作中很少有相关信息。另,陆九龄的《复斋集》也早已不传于世,吕东莱的著作中相关记载也不多,只有《陆九渊集》中的《年谱》和《语录》中有一些比较详细的记载。《陆九渊语录》中提到:“二公(朱熹、吕祖谦)商量数十折议论来,(陆九渊)莫不悉破其说。”《陆九渊集》,第428页。可见朱、吕、陆三人的讨论范围是广泛的,只可惜这“数十折议论”不获见存,殊为可恨!但是从陆九渊的高弟邹斌(俊父)录得象山与朱、吕谈及《易传?系辞下》的“九卦之序”来看《陆九渊集》,第490~491页。此一段内容,可说字字金玉,从这便能相应的看到陆九渊当时是怎样的观点与心态。应该说陆九渊的思想也是与之有渊源的,它出于《易传?系辞下》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十三经注疏》第1册,影印清嘉庆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9:186。

此章《系辞》均为古先儒者展开的义理诠注,而此种说明足以表明《易》九卦的排列次序,便是《易》“设卦观象”的意图,也是“象者,像也”的具体表达。在这些“象”的背后,便有着儒家极其重要的生命体悟。据此“象”言,和后世丹家传《易》的“烧炼”却并无交涉,因其并非如魏伯阳撰作《周易参同契》,讲铅汞之“象”,而是转以人生履践为象征标志,即以尽性知命为人生目的。关于此,北宋大儒张载的见解足以阐明前说,他说:“《系辞》独说九卦之德者,盖九卦为德,切于人事。”《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227。其所谓的“切于人事”是什么意思?便是好好于人事(五伦)中敦伦尽份而已!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以角色来展开活动,而社会不外乎人事,即以角色来论,各有各的局限性,但张载却以为,这种局限(困),是能让自己的德性伸展开来的,所以他注“困,德之修”一句时,不忘叮咛:“困而不知变,民斯为下矣;不待困而喻,贤者之常也。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慧术智恒存乎疢疾’以此。自古困于内无如舜,困于外无如孔子。以孔子之圣而下学于困,则其蒙难正志,圣德日跻,必有人所不必知而云独知者矣,故曰:‘莫我知也夫!’”《张载集》,第227页。在他陈述的观点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举了两个伟人——舜与孔子,他们一个是圣王,一个是先师,但他们还是有局限(困),从此表明,我们凡人的处困更是不在话下,但从两个典型中,就可以揭示,我们也应该以大舜和孔子为“法式”,好好地扭转此一局面,不要为困所困,于是乎,这个 “象”的意味就出来了!

根据以上的内容,就能证实它确为儒家易道独得的地方,也是及今所能看到的谈及九卦之序,并加以系语的珍贵材料。如我们细心品味,则会感到,儒家的易道,倾向从人事程颢曾说:“‘正己而物正’,大人之事,学须如此。”又说:“天人无间断。”均见《二程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119。来指点迷津,此可谓霹雳手段,让人一下醒悟过来!因儒家“设象”的不同,早在三国时,如魏人荀粲即认儒经为糠秕,史曰:“粲诸兄并以儒术议论,而粲独好道。常以子贡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然则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三国志》第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319。如此,则儒理“设象”的争议已为不争的事实,而儒者对于这种激变自然有所反映,于是乎体味自身经典 “设象”的价值则无疑更加积极主动,此种觉醒,也慢慢在这些儒宗大匠的的心目中,有所审视。以程颢为例,则其学术天份极高,他很会审视经典,他尝说:“圣人用意深处,全在《系辞》,《诗》《书》乃格言。”《二程集》上册,第13页。这种儒理“判教”式的指点判断,乃是基于其本人所体味而言:“‘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矣。’易毕竟是甚?又指而言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示人之意至深且明矣,终无人理会。易也,此也,密也,是甚物?人至此深思,当自得之。”《二程集》上册,第136页。

综观其说,则其所谓的“易”乃渐渐倾向于道德履践的内容,此正为儒《易》不堕俗流的内容。此一面貌递至程颢已能表达得极为成熟,但以思想的传承而言,此种影响是否能提转陆九渊,令之也有这种新晰的感悟,因无具体史料,甚不易判断。及今可知者,只知道陆九渊对其同代人(朱熹、张栻)点评中曾把二程引出,以作评点,其言曰:“元晦似伊川,钦夫似明道。伊川蔽固深,明道却通疏。”《陆九渊集》上册,第413页。陆九渊思想确有其评议程颢所谓的“通疏”一面,他曾自说:“近有议吾者云:‘除了先立乎其大者一句,全无伎俩。’吾闻之曰:‘诚然。’”《陆九渊集》,第400页。此种态度在其徒毛刚伯的眼中便是:“先生之讲学也,先欲复本心以为主宰,既得其本心,从此涵养,使日充月明。读书考古,不过欲明此理,尽此心耳。其教人为学,端绪在此。”《陆九渊集》,第502页。那么读书却只是让“本心”能更显得敞亮一些,固不以此来论量得失,他说:“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堂堂地做个人。”《陆九渊集》,第447页。且他读书贵于审视,曾说:“读书不必穷索,平易读之,识其可识者,久将自明,毋耻不知。子亦见今之读书谈经者乎?历叙数十家之旨而以己见终之,开辟反复,自谓究竟精微,然试探其实,固未之得也,则何益哉?”《陆九渊集》,第471页。据此而论,陆九渊一向贵在自得体证,故其谈及《易》九卦之序时,他丝毫不拈陈说,而是出自心得体味,这或许就是因为这《易》九卦之序,跟他平时的认知是合拍的,所以他在发挥这层义理时才能得到朱、吕二公的叹服,而其所谈之九卦之序,亦为陆九渊一生所遵循的 “规矩”。

陆九渊的表达是这样的:

同类推荐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陆游文集4

    陆游文集4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由鸿儒文轩主编,本书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作品形成了独有的魅力,激发出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世界上最优美的亲情美文》根据相应内容进行归类排列,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和启迪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倾你一世

    倾你一世

    她,冷傲杀手,一朝穿越,成为宰相府的嫡出大小姐。认人欺凌?废材草包?翩然醒转,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面如花,她比谁都狠毒无情。倾城流世,风淡云轻,她只守护她所在乎的。强者为尊,她誓与天齐,搅乱一池风云.........
  •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老板是群鬼

    我的老板是群鬼

    主角无意中得到一本名叫‘心灵鸡汤’的捉鬼秘籍,并为此身负巨债,从此在血债肉偿的这条不归路渐行渐远。唐门厉鬼:夏天,去把他的裤子给我脱了。河童冷冷的笑着:人类,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夺命金蛟剪:对,就是那个地方,多上点润滑油,嗯,现在感觉好多了。
  • 永堕黄泉

    永堕黄泉

    漫天烽火,于我何干,不如笑看。初心不改,方向不变。道途两岸,昙花几现,非我执念,不必留恋。坎途在足,花成我念,千古不开,一开千年!
  •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心灵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心灵

    守护甜心之破碎的心灵,没关系,吗福建欧皮我怕
  • 极毒魔妃:王爷,我在上!

    极毒魔妃:王爷,我在上!

    男:“我曾十步杀一人,却败给你的眼神”女:“江山如此多娇,我却为你折腰”某男眼神一眯:“女人,我许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女(愤怒):“在谁之下!!!”男:“你想上?”女人下巴微抬,清淡的反问:“你说呢?”某男眉色一挑:“虽说白日宣银不好,但是爱妃喜欢,又有何妨”呃。。。。某女只感觉一列火车从面前经过污污污污污污
  • 完美世界传奇

    完美世界传奇

    笑看天高卷云舒,芳草依依,远山落日暮。伊人借梦风飘去,踏遍荆棘不知数。相逢相识难相知,鸿雁南飞,谁人解愁苦?何不把酒向青天,淡淡相忘江湖路。————《蝶恋花》浩浩祖龙城,皑皑履霜城。一语道不尽完美大陆上这两座传奇城邦的无限声威。雄霸西域的黄昏帝国为何会瞬间崩塌?千年前的因果究竟给后世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历经七界之浩劫后的汐族飘渺何方?十年风雪下的覆霜城到底埋藏下了多少秘密?完美大陆上几个命运曲折的小家伙,入修行,踏凡尘,历生死,同患难,几经磨练,终成大器。有道是: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请共同见证他们在波澜壮阔的完美世界里,每一次的欢笑与哭泣。谨以本作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神龙崛起征战天下

    神龙崛起征战天下

    神龙崛起征战天下作者:明成光耀前言:从无到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千千万万的世间万物。有谁能体验从无到有,从一穷二白到拥有千千万万的财富和成千上万的军队的快感。来吧!来体验和感受神龙崛起,和主人公一起去征战天下。享受那份尊严和自豪。从一把小斧头,一根小木材,一片荒凉的土地,一步步建设发展,最终建设发展到强攻型战略武器,超强型航空母舰,以及核导弹,最终建成属于你自己的庞大的帝国。
  • 王妃很妖孽:霸气王爷宠上天

    王妃很妖孽:霸气王爷宠上天

    那天,她从高高的山上跳下。不料穿越,变成废物小姐。本以为,也就这样平平淡淡、毫无恩怨的度过古代一生,可偏偏,就有人来招她。“王妃~”某王爷从马上跳下来,兴奋的大喊。“不在~”某王妃从院子里逃出去,大声的一叫。夜里——“王妃,你又不乖了!”某王爷一脸邪恶的抱着某女”想添个儿子不?“江山如画,却不敌她,一笑风华……
  • 青雷敕

    青雷敕

    一个悲惨的身世;一次艰难的复仇之路;一段可歌可泣的天道逆袭故事;一朝华丽转身,天下已大半入我手!且看董笙如何奉天敕命,执掌青雷天榜,于险象环生中搅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