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300000030

第30章 百 家 姓(21)

不出所料,诸葛亮死后,魏国夺得了天下,然后司马氏又夺取了曹氏的政权,司马昭坐上了皇帝的龙椅。一天,他得知朝中的一位官员是诸葛亮的后代,想到诸葛亮以前对自己的父亲司马懿的种种愚弄,便想治治他,出一口恶气。司马昭随便找了个借口,把诸葛亮的后代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昭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官员大汗淋漓地一五一十把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说给他听。司马昭听后,便命令士兵们把诸葛亮家的房子拆了,取出墙壁中的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赫然写着“遇皇而开”。士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昭,司马昭拿到信,看着封面的字,心想:这不就是写着让我亲自打开吗?于是他拆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请打开信的皇帝后退三步。”司马昭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他刚刚坐的地方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梁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昭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翻过信看后面,只见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也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司马昭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那个诸葛亮的后代官复了原职。

2.机智幽默的东方朔

东方朔,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他性格诙谐滑稽,爱好喝酒。古代隐士,多避世于深山之中,而他却自称是避世于朝廷的隐士。

有关东方朔的传说很多,最有趣的,当数他喝“君山不死酒”的故事。

据说,君山上有美酒数斗,如能喝到,可以不死为神仙。武帝得知后,就斋居七天,派了栾巴带童男童女数十人到山上求之,果然得到了仙酒,就带回来给武帝喝。武帝未喝之前,东方朔就偷偷地喝光了。于是武帝大怒,下令把东方朔推出去斩首。东方朔就说:“假如酒有灵验,你杀我,我也不死;要是没有灵验,这酒有什么用呢?”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笑着把他放了。

东方朔在当太中大夫时,昭平君娶了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为妻。这昭平君是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平日飞扬跋扈,经常犯罪,所以隆虑公主很不放心。在病重临终前,拿出金千斤钱千万,为儿子预赎死罪,武帝答应了。

果然,昭平君自母亲死后,更加骄横,竟然醉杀了夷安公主的傅母(古时负责辅导、保育贵族子女的老年妇人)。按汉代法律,应是杀人偿命,但朝中大臣都不敢问斩,因为隆虑公主曾预赎过死罪,而且皇上又同意了的。于是将此事奏请武帝,由他亲自裁夺。武帝说:“我妹妹已故,只有这么个儿子,死前,又嘱托过我。”讲到这里,他泪流满面,叹息良久。又说:“但法令是先帝制定的,我不能因妹妹而违反先帝的法令,否则,我有什么面目进高庙见祖先?何况还要辜负天下万民。”于是下令廷尉斩了昭平君。斩了昭平君,武帝十分悲痛,左右大臣也为之伤心。

此时,只有东方朔没有哀伤的表情,反而拿了一杯酒,为武帝祝寿。他说:“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赏赐不避仇人,杀戮不择骨肉。这就是古书上所说的‘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两件事,是五帝所推重的,也是三皇所难以办到的。现在陛下却做到了,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各得其所。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我手捧酒杯,冒死再拜,祝皇上万岁。”武帝没说什么,就起身进入宫内。

到了傍晚,武帝召见东方朔说:“《传》曰:看准时机后再说话,别人不会讨厌。今天先生给我祝寿,认为是看准时机了吗?”东方朔马上脱下帽子,磕头请罪道:“我听说快乐过分就阳溢,哀伤过分就阴损。阴阳变化就心气动荡,心气动荡就精神分散。精神一散,就邪气侵入,消除愁闷最好的是酒。我所以用酒向皇上祝寿,是表明陛下刚正不阿,用它来替皇上止哀的。我不知忌讳,罪大该死。”武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以前,东方朔曾喝醉了酒,闯入宫殿,而且在宫殿中小便,宫中值巡发现了,弹劾他大不敬。武帝就下诏,免去了他的官职。现在,通过这件事,又恢复了他的中郎官职,并且还赏给他一百匹帛。

3.尉迟恭的故事

尉迟恭是唐朝鲜卑族人,他淳朴忠厚,勇武善战,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帮助李世民夺得皇帝位。后来尉迟恭被民间百姓尊为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与秦叔宝(秦琼)一起成为“门神”的原型。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宫里怕他养不大,就让他拜一个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师父。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了皇帝。仙林和尚听说杭州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只好答应下来。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监造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商量这座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大。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给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五里地吧!”尉迟恭一听火冒三丈:“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睡觉、念经,要那么大的地方干什么?五十丈就差不多了!”

仙林和尚非常不满,两人争论到天黑也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仙林和尚故意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地念圣旨,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还重复了好几遍。一直从清早念到晌午。尉迟恭本来就是个好动的武将,如今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真是浑身都不是滋味儿。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呢?圣旨上讲得明明白白,要造一座大寺院给我养老。如果没有五里地,能称作大寺院吗?”

尉迟恭执拗脾气上来了:“圣旨上只讲造一座大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那么大。我是钦差负责监造寺院,我说五十丈就五十丈!”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

又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教训教训他!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唐高祖御赐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就听里面传来“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仙林和尚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刚想要起身。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呢!”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天快黑,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成后,尉迟恭启程回京复命,队伍都走到了海宁县,没想到仙林和尚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呢!”

尉迟恭停下马问:“还有什么事儿?”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呢,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山门的寺院呀!”尉迟恭想想也是,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但仙林和尚非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迟恭问:“这又是为什么?”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说:“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呀?我这仙林寺是大唐开国以来造的头一座寺院。山门造得远些,大唐江山就长久啦!”

尉迟恭一听又火起来,转眼想了想:“我们大唐江山,难道只有五里路长吗?”仙林和尚还当尉迟恭要给他比五里路还多的地,眉开眼笑,尉迟恭跳下马,拿钢鞭在地上画了个十丈见方的圈子,说:“喏,山门就在这里!这比五里地多多了吧?”便自顾回京去了。

仙林和尚原想拿大唐江山来压尉迟恭,好把山门以内五里路的田地都划归自己,哪知尉迟恭顺其道而行之,把山门造到了海宁县附近,海宁和杭州隔着一府一县,一个和尚怎能管得这么宽呢,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今天,仙林寺还是这样: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门却孤零零地站在海宁。

原文 澹台(tántái)公冶,宗政濮阳(púyánɡ)。淳于(chúnyú)单于(chányú),太叔申屠。

注释

澹台:春秋时孔子弟子灭明因家住鲁国澹台山(今山东嘉祥南),故以澹台为姓,称澹台灭明,他的子孙以后均以澹台为姓。

公冶:春秋时鲁国季氏之族有大夫季冶,字公冶,子孙遂以其字为姓。

宗政:汉高祖之弟楚元王刘交之子刘郢客官为宗正,封上邳侯,统掌皇族事务,他的后代遂以其官名宗正为姓。宗正也作宗政,故其姓后改作宗政。

濮阳:古代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濮阳(今属河南省)为春秋时卫国都城,在濮水之北,居住于此的王公贵族后代遂以都邑之名为姓。

淳于:夏朝时有斟灌国,周武王时封淳于公在此建淳于国(今山东安丘东北),后被杞国所灭。杞文公时杞国迁都淳于,战国时杞国又被楚国所灭。居住于此的原淳于国公族贵戚中,遂有以故都名称为姓者。

单于:汉代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意思是像天一样广大高远,匈奴左贤王去卑单于归降汉朝后,即以其君位之称单于为姓。

太叔:春秋时卫文公儿子姬仪,人称太叔仪,姬仪后代遂改姬姓为太叔。又郑庄公弟弟段封邑于京,世称京城太叔。他的子孙也有以太叔为姓者。

申屠:传说上古神农氏主掌四时、方岳之官称四岳,其后裔于周代时封国于申(今河南唐河),世称申侯。申侯支裔孙居住在安定(在今河南省境内)的屠原,其子孙后遂以封国申与居住地屠合为复姓申屠。一说夏代有贤人名申徒狄,申徒后转写为申屠,申徒狄后代遂以之为姓。一说春秋时楚有官职称申屠,子孙后代以祖上官称为姓。

故事链接

淳于髡智对齐宣王

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于髡(kūn)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个疑点想问问你。我听说,能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找到一位贤人,那么天下的贤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围内能出现一个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脚跟挨着脚跟地向你走来。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时间里就给我推荐了七位贤人,如此看来,贤人岂不遍地皆是,不是有点太多了吗?”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听我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寻求贤士,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我周围的贤士多得很,岂止这七个人!今后,我还要继续向大王推荐呢。”

淳于髡一番话,使齐宣王茅塞顿开,心服口服。看起来,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识别人才的方法和途径啊!

原文 公孙仲孙,轩辕令狐(línɡhú)。钟离宇文,长(zhǎnɡ)孙慕容。

注释

公孙:春秋时列国诸侯王位按例由嫡长子继承,继位前称太子,太子的兄弟称作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如果没有封邑爵号的一般皆以公孙为姓,追本溯源可知姓公孙的人非常多,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一说黄帝本姓公孙,因居姬水故改姓姬,姓公孙者为黄帝之后。

仲孙:春秋时鲁桓公次子名庆父,因排行第二,故称仲庆父、共仲,又称孟氏。庆父弑君作乱,畏罪出逃,后自缢而死,他的子孙遂改姓仲孙或孟孙。

轩辕:传说中原各部族的共同祖先黄帝号轩辕氏,所以黄帝后裔子孙中有以轩辕为姓者。

令狐: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裔孙魏颗,与其父魏犨(chōu)均为春秋时晋国名将,魏颗以战功受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子孙遂以封邑令狐为姓。

钟离:春秋时晋国有大夫伯宗,因遭受谗言被杀,其子伯州黎出逃到楚邑钟离(今安徽凤阳),伯州黎的后代遂以钟离为姓。

宇文:鲜卑族有部落首领名普回,据说普回有一次外出狩猎时拾获玉玺,上刻文字为“皇帝玺”,普回认为此玺是上天所授,而鲜卑族俗称天子为“宇文”,故普回改称自己部落为宇文,从此该部落遂以宇文为姓。

长孙:北魏道武帝拓跋珪(ɡuī)的曾祖拓跋郁律的长子沙英雄,号拔拔,是鲜卑族南部首领;拓跋郁律的次子就是道武帝的祖父。沙英雄的儿子名嵩,按辈分排列应是皇室家族中的长房裔孙,所以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封其为北平王,授太尉官,并赐姓长孙,长孙一姓自此而始。

慕容:鲜卑族涉归单于自称仰慕天地二仪之德,承继日月星三光之容,因此改用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姓氏。

故事链接

1.公孙弘与“沽名钓誉”

汉代丞相公孙弘年轻时家庭非常贫穷,后来虽然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儿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因为他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也许在继续“使诈”。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

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2.令狐楚智抑米价

唐敬宗时,兖州(今山东兖州一带)大旱,赤地千里,颗粒不收,村间炊烟稀少,饿殍遍野。米价腾贵,有米户更加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原兖州节度使赈灾不力,朝廷将他革职外调,任命以善政闻名的令狐楚来做兖州节度使。

同类推荐
  • 抹香鲸的琉璃街

    抹香鲸的琉璃街

    在一个遥远幽秘的小岛上,蕨草丛生,老树参天,花瓣如水般流动在遍野直到天际。食梦兽、流云兽、花粉兽无数原始的仙兽都居住在这里,不过,还有两个善良的人类。15岁的少年井叶和爷爷便住在这个小岛上,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何处而来,仿佛他们早就和这里的生灵同生共存了无限的时光。井叶的爷爷是一位诗人,执笔在纸上落下无数的诗句,然后种植在小岛上,让其生长的茂密繁盛,让诗意氤氲着这片岛屿。而井叶则无比的热爱着大海,他常常和仙兽们一起在海边玩耍,并带领着它们在海中展开一次次美妙的探险。井叶的愿望,是能够找到那片传说中在深海下的“琉璃街”,那个被大海的圣灵巨大的抹香鲸守护着的地方……
  • 神秘的死亡

    神秘的死亡

    班里的优秀生王松患感冒去医院打针,竟蹊跷地死去。震惊之余,易拉明感到好朋友王松的死亡必有隐情。他大量査阅医药书籍,上网求助专家解疑,还请班主任徐老师的妹妹徐芳担任律师。
  •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

    《现代中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卢嘉锡的故事》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 高温危机

    高温危机

    本书讲述幻想小学五年级(1)班的丁奇是个顽皮聪明的小男孩,这天他和爷爷万能博士用望远镜看传说中的九星连珠。突然看见一颗闪亮的流星落在他们家的院子里。接连几个晚上丁奇总是听到有人在哭泣,后来他果然在院子的小屋里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这个女孩抱着一个漂亮的盒子,她的名字叫潘多拉,来自远古的希腊。因为她放出了魔盒里的灾难,受到惩罚,她是在逃跑的时候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吸引到这里来的。丁奇和神秘的潘多拉成了好朋友,并带她去学校,潘多拉有很多神力,让丁奇在学校里出尽风头。潘多拉的盒子能变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丁奇用这些东西对付捉弄同学,在学校里上演一幕幕闹剧。
  •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魔鬼的脚(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侦探小说的顶级经典名著,是侦探小说中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神秘、刺激、曲折、惊恐的故事情节,神奇、智慧、缜密、正义的“神探”形象,使许多读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开始到喜欢侦探小说,使许多作者从喜欢福尔摩斯到走上了侦探小说的创作之路。以至于文学中的名侦探福尔摩斯,与动漫中的米老鼠和宗教故事中的圣诞老人一起,成了世界知名的“三大名人”。这就是文学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经典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文艺1978

    文艺1978

    1978年,再次开放的高考,命运的选择让张天重生在这神奇的年代,看张天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享誉国际的大导演!
  • 青春易逝,你犹在

    青春易逝,你犹在

    青春就像一本无始无终的书,就像你一样,永远不知道开头,永远不知道结尾。当我觉悟时,你已不知了去向,就像渐渐淡去的青春;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在青春逝去之前好好地问问你:“是否还会再爱我?”
  • 最后的80末

    最后的80末

    几个年轻人因为事业、婚姻、房子、恋爱中遇到的难题,年轻人就用年轻人的解决之道。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大家相聚在LOFT的屋檐下,一起唱着歌一起聊着天,享受着属于他们每个人的专属青春。转身、幸好有你在我身边,不管友情还是爱情。走你身旁的风景,想你眼前的黎明最后的80末,奔三的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 今年我们小升初

    今年我们小升初

    小升初的我们,面对着紧张的复习开始与作业进行了一场搏斗……
  • 废柴要逆天,妖孽王爷不好惹

    废柴要逆天,妖孽王爷不好惹

    前世,最爱的人和最信任的人同时背叛了她,那种感觉,使她痛不欲生。今生,她强势归来拔剑而起,冷嘲热讽欺压凌辱她的人,他日定要偿还。她,不再相信爱。他,誓死追随她。
  •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将军娘子:双面王爷请接招

    司徒将军因受女婿夏梁和尚书许中魁的联手诬陷,被诛九族。将军之女司徒不殇,死后重生在许戈丫鬟身上,改名为许小莫。许小莫以男子身份进入军中只为帮助父亲平反,奈何却深陷入了情网和重重迷雾之中。事有隐情,许小莫能否看清迷雾替司徒一家平反?
  • 魂神共愤

    魂神共愤

    法路斯似乎无视这一切,转过头来,俊俏的脸颊露出安静好看的微笑,温柔地对着卡刹道“先睡睡吧,哥哥很快回来。”只见他一挥手,一道微风拂过卡刹便陷入昏迷。自己变身的样子又怎么能让弟弟看到呢,卡刹,没人能伤害你,除非跨过我冰冷的尸体!
  • 道源封仙

    道源封仙

    岁月茫茫不知路,仙路漫漫道难求!一座不明来历的青铜古塔,改变了慕凡平凡的人生,造就了修真界永恒的传奇。
  • 无量寿经序

    无量寿经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剑奇侠之花千骨后篇

    仙剑奇侠之花千骨后篇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一个过渡期是需要承受他人无法承受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