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51

第51章 北宋向氏所托非人丢江山(2)

这些消息一放出来,“改革派”立即上表,将陈衍流放到非常荒凉的海南岛,张士良则被逮捕,则蔡京亲自审讯他,希望从他嘴里打开缺口。

蔡京命人将刑具摆在张士良面前,说:“只要你承认有这么回事儿,马上可以官复原职,如果不承认,那对不起,这些刑具都是给你预备的。”

张士良仰天大哭:“太皇太后不能受到诬陷,我不会承认这些编造的事情,你们把我杀了吧!”最终,张士良被毒打致死。

没有证据,“改革派”也要把这出戏进行到底。他们不得不进行了更大谎言的编造,然后写成罪过书,并撰写好了废黜高氏皇后位的诏书上报给赵煦,希望哲宗签署。

赵煦再一次陷入了踌躇之中,他再次找到向氏。

向氏听后立即哭泣起来,她说:“怎么这么对待祖宗呢?太皇太后生前和我都住在后宫,我们朝夕相处,从来不曾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这是造谣!如果太皇太后有此事,我也有,请陛下处置吧。这是一个阴谋,陛下要清醒地处理这件事呀!”

赵煦有几分清醒。他又来到自己的生母朱太妃的住处。朱太妃深情地对儿子说:“你登基不久,朝廷需要安定,高太皇太后对我们不错,你可千万要谨慎行事啊!废黜高氏并不难,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逼你,可这是借你的手发泄他们自己的怨!他们都明白,如果说高氏不同意你即位,你根本不可能即位。另外,即使高氏在选择你之前有过动摇,那也是正常的,选择嘛,不选如何择?现在你是天子,说明你优秀!你可不能因为要变法,而将前朝的恩怨带到现在。”

赵煦知道,虎毒不食子。朱太妃不会不为自己的亲生儿子着想的。赵煦已经拿定了主意,变法依旧进行,高氏不再追究。他看着母亲焦急的面孔,拿过章惇的奏章放在灯上烧掉了,朱太妃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天,章惇、蔡京等人又递上奏折,坚持废黜高氏。赵煦勃然大怒,“你们不想让我入宗庙了吗?”他拿过奏折,将奏折撕成碎片扔在地上,“从今天起,谁也别再说高太皇太后的事情了。”

章惇、蔡京等人大惊失色,他们不知道赵煦为什么一夜之间变成了这样,他们看着赵煦坚定的态度,没有办法了。他们知道,赵煦很可能要追究责任,于是保官保命就成了他们的首个要务。

章惇、蔡京对赵煦说:“陛下,我们冤枉啊。我们为了您的变法之事努力着,高氏的事情是得到情报之后才调查的,我们都是为了陛下,请陛下明查呀!”

“变法的事情还要进行,你们也没必要担心,下去吧。”赵煦感到异常疲惫。

章惇、蔡京等人也是惊出一身冷汗,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收手了。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为“宣仁之诬”的公案。

虽然“宣仁之诬”落下了“帷幕”,但是这个事件对向氏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为她日后垂帘听政埋下了伏笔,她懂得,大臣不见得都是打工仔,许多人也是要拿权的,对皇家也是如此,所以说,这个事件也成为了大宋朝臣公然向皇家挑战的事例之一。

(2)垂帘听政六个月

在“宣仁之诬”的第二年,赵煦患了病,而且病势凶猛;在这个当口,他仅仅两个月的亲生儿子夭折了。

看着赵煦病势沉重的样子,向氏知道,多灾多难的大宋又要更替皇位了。向氏暗自选择主君,她把目光集中在了神宗赵顼的几个儿子身上。赵顼生前多子多孙,他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几个很小就夭折了。在哲宗时,神宗赵顼还有五个儿子在世。按年龄排序是: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成国公赵俣、简王赵似、祁国公赵偲。向氏看中了端王赵佶。

端王赵佶是个很与众不同的亲王。正常来说,

宗室亲王要学习儒家的经史子集,但是赵佶却认为这些都索然无味,他狂热地喜欢绘画、书法、诗词等,经常邀请些书画、诗文、经史方面的名士到自己的府中,把酒言欢,切磋探讨。这使得他达到了很高的艺术。他的《芙蓉锦鸡》、《池塘球晚》等画作,被公认为绘画的珍品。赵佶的书法也别具一格。他最初学黄庭坚,后来受另一书法大家薛稷的影响,并青出于蓝,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瘦金体”。另外,赵佶还将画院发扬光大,将绘画纳入了科举考目,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但是,赵佶对政治却没有什么兴趣,这就是他日后要将皇帝位禅让出来的原因之一。赵佶为人过于“艺术”,忠奸不分,只重享乐,不思进取,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

赵佶还有个爱好不能不提,那就是他特别喜欢踢球、驯兽等活动。在大宋年间,球类游戏有两种:一种是马球,另一种是蹴鞠。蹴鞠是中国现代足球的前身,在整个上流社会十分流行,不仅皇帝、大臣爱玩,连闺中的少妇、仕女都喜欢,认为是时髦的活动。赵佶喜欢的就是蹴鞠。他在寝宫里造了一个很漂亮的足球,练成了很高超的球技,攻门尤其准,比赛时大多充当前锋。

正所谓爱屋及乌,赵佶喜欢踢球,对球艺高超的人自然也高看一眼。《水浒传》中记载的高俅,曾经是苏东坡的书童,就因为球踢得好,被赵佶挖掘出来后,成了大官。

《宋史》记载,赵佶很仁孝,对老人很敬重,因此,他能得到向氏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哲宗赵煦在病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行了,因为他自己没有儿子,所以也没有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当然,史学界一些观点认为,当时哲宗才二十三岁,可能考虑问题不周,但是他授意,在他病中,朝廷的大事小情由向氏主持。宰相章惇表示认可。

元符三年(1100)正月,在位十五年的哲宗赵煦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正月初八在他的寝宫驾崩,享年二十四岁。

当赵煦驾崩的消息传开后,皇太后向氏毫不犹豫地在前殿召集朝臣聚首,宣布自己垂帘听政。因为宰相章惇表示认可,又有大宋的祖制可以参照,所以朝臣并没有显得意外或者慌张。

朝议开始,由御医介绍了哲宗驾崩的情况,随后向氏和朝臣君哭泣起来,向氏对朝臣们说:“哲宗驾崩,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儿子,谁来即位事关重大,应当尽早确定下来。看看诸位重臣有何人选?”

宰相章惇马上接过话头,不假思索地说:“按照大宋礼律,应当拥立大行皇帝的同母弟弟简王赵似即位。”

向氏慢慢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说:“没有儿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也没有儿子呀!但是,为了大宋的江山,我们应当仔细遴选才是。神宗有五位儿子,所以你们再提一提人选。”这等于将宰相章惇提出的简王赵似否定掉了。群臣心中有数,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在这个时刻,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脑袋的。

宰相章惇似乎当仁不让、胸有成竹,他也明白向氏似乎对简王赵似不满,但是他不愿放弃拥立皇帝的主动权,于是他道:“如果考虑年龄,申王赵佖是神宗五个儿子中年纪最大的,可以考虑。”

向氏马上反驳:“申王眼睛有毛病,不便为君。”她定了定神,然后道出了自己的人选,“我看还是立端王赵佶为好。”

章惇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端王轻佻,不可以成为天下的君主!”

话音未落,知枢密院使曾布便大声附和向氏道:“端王有何轻佻?他为人聪明,今年才十八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和时间。章大人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怎么能妄下断言呢?你的意见只代表你自己,国家危难,我们应当听从向皇太后的意见,由她来主持大宋的朝政才是。”

蔡京、许将等大臣都附和了曾布的意见,表示遵从皇太后的意见。

这时,向氏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了,在这场立嗣的争论中,她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将朝权已经抓到了手里,于是说:“先帝也曾说过,端王有福寿,而且他很仁孝,不同于其他诸王,我们现在遴选他当皇上,实际上就是秉承了先帝的遗愿。”

章惇势力单薄,已经无力与向氏争论,只好也随声附和道:“我们都是为大宋江山着想的。”

随后,向氏立即宣旨召赵佶进宫即位。当日,十八岁的赵佶登上皇帝宝座,是为徽宗。登基后,章惇倡议由向氏垂帘听政。

向氏对政治本无兴趣,见要她垂帘听政,一口回绝。她说:“皇上已经十八岁了,又有大臣辅佐,不用我在操心了。”

章惇的态度却异常坚决政,一来他是为国家考虑,二来他希望用向氏作缓冲,三来他对赵佶的确不放心,所以,他坚持要求向氏听。

刚刚上任的赵佶也坚持请向氏垂帘听政。他既希望报答向氏的拥立之功,又是为自己考虑。因为他刚登基,对政务也多是不了解。所以,赵佶在向氏面前长跪不起。

因此,几方的合力促使向氏垂帘听政,使向氏动心了!

向氏拥立赵佶本也没有干预朝政的意思,只是她喜欢赵佶,现在赵佶哭拜在地,请求她听政,向氏觉得赵佶格外仁孝,觉得自己选对了人。向氏终于答应垂帘听政。

应当说,向氏的执政经验与高太后等相比略逊一筹。她垂帘听政后采取的办法仍然是仿造高太后的复古那一套。于是,随着哲宗的去世,大宋的改革步伐又出现了倒退。

向氏首先罢免了“改革派”首领章惇的宰相职务,任命“保守派”韩忠彦、蔡京为宰相,恢复或追复范纯仁、苏轼、文彦博、司马光等三十多人的官职,而“改革派”章惇等人遭到排挤,很多变法的措施被废除。

向氏看着朝廷向着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赵佶对她唯命是从,她感到很放心。由于这时候向氏的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于是,垂帘听政不满六个月的时候,向氏就决定撤帘,正式回到了后宫颐养天年。

当年十二月,向氏开始生病,及至次年正月,也就是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向氏离开人世,享年五十六岁。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亲自挑选这位“仁孝”的皇帝,丢掉了大宋的江山。

同类推荐
  •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当年我当差之临阵磨刀

    在现实中作为一名学生的我,买了把高级寿司刀学做寿司。当拿起刀的那个时刻,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前世。前世的我,作为一个官差捕快,在那一个惊心动魄,丰富多彩的年代,一个激情四射,热血向上的年代里和亲密的伙伴们一起为实现各自的目标,释放着我们那充满活力的青春。哪怕前路有再多艰难险阻,也无法阻止我们那颗追逐理想的热血之心。“喂喂,永叔,你那么大年纪了还整天跟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干什么?”“少年,我永叔年纪虽大可还是有自己的理想要去实现的哦!”“是成为中老年妇女之友吗?”“呵呵,你难道就不怕我把你的那点破事告诉你那些小相好们吗?”“啊,永叔,我觉得你眉毛的新造型真是太酷了!”
  • 功名簿

    功名簿

    将军一生为君战,三十余年洒热血。千军万马奔朝堂,一心猜忌误终生。无可奈何兄帝王,流言蜚语第臣将。
  • 清茗美人传

    清茗美人传

    清茗还需玉露烹,美人无意粉妆浓。等闲事故愁人理,一杯可醉月明中。八百里秦淮,摘星得月。烟花柳巷中烟尘女子,得月楼里的风流艳词。有人叹息道:山外青山楼外楼,秦淮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大周嘉庆四年,北有匈奴蛮夷屡犯边关,西有吐蕃蠢蠢欲动。朝庭庙堂之上,佞臣横权,奸臣当道。诸如蛇蝎鼠辈者,数不胜数。东瀛犹如猛虎,盘踞一方,高丽心思不轨,南诏捉摸不定。正是四面楚歌之境地,何以破局?话说天下大势,久合比分,久分必合。江山如此多娇,一时英雄蜂起,争权夺势斗权谋。瞒天过海者,暗度成仓者,风华绝代者粉墨登场。江湖水浑,游侠剑客,刀光血影。这时世之中,且看风流人物江山美人一锅煮!
  • 幸福的大明生活

    幸福的大明生活

    得到系统的韩志平穿越到了一个被穿越者改造过的大明。什么?体制已经改革了,没有造反空间了。酒精,香水,银行,都有了?那还怎么致富。大航海已经扬帆起航,东西文化蓬勃交流。简体字,标点符号,几何都有了?我的天,穿越装逼的套路全被开发了,那我穿越过来搞毛?
  • 重生人祖

    重生人祖

    华夏文明始自黄帝,长于夏,成于周,兴于汉。四千年前的古中国,正处于夏王朝统治时期,一个酷酷的帅哥司机,带着三个爱做白日梦的小鬼,莽莽撞撞地闯入了这个世界,为蒙昧之气还未褪尽的中华文明带来了一股清新的人文之风。人祖者,人文之祖也……
热门推荐
  • 万古戮仙

    万古戮仙

    【免费爽文】万古之前,少帝沈墨,被九大天帝杀害;万古之后,少帝重生,一代天骄,横空出世!修仙术,练魔功,悟妖法,冷艳仙子,邪魅魔女,妩媚妖妃、接种而来……少帝融神血,炼神体,乱阴阳,逆乾坤,身修大荒不灭经,手握九霄神火塔!从此战诸王,斗尊皇、焚帝君,拳出剑斩之间,轰碎天骄,斩灭仙魔!万古大帝,鏖战天下,逆天戮仙!
  • 时代高手

    时代高手

    上古时代,统领洪荒;三代九朝,四海为尊;锦衣天子,号令天下;纵横乱世,我为兵王!
  • 步步紧逼:总裁莫无赖

    步步紧逼:总裁莫无赖

    墨弈其人霸道温柔,是无数女人眼里的黄金单身汉,只有江子沫知道,他吖就是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某天,电视台采访影后和她幕后的boss老公“请问江小姐平常在家里喜欢做什么呢?”“运动。”某总裁邪魅一笑,“每天早上,沫沫和我一起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江子沫扶额,跳个健美操用得着这么说的这么暧昧吗?
  • 木易草辛

    木易草辛

    90后大学生活,2条主线,一些故事,串联成最平凡但循序渐进的生活。面对烦恼迷惘和抉择的起伏经过,造就每一个最像自己的愈渐引人入胜的一段日子。
  • 明寒,爱你好难

    明寒,爱你好难

    慕雨说,爱一个人很简单;当她被爱的人所伤害之后,慕雨说,爱一个人其实很困难。
  • 枯宅幽谈

    枯宅幽谈

    神秘火灾、神通广大的师父和师爷、恶鬼、邪道、魑魅魍魉、古怪离奇……那个还在苦苦探查真相的少年……他究竟遇到了什么……另有前传《钟元记》持续创作中
  • 仙、侠、道

    仙、侠、道

    中华哲学思想主要有道、儒、法、墨四家,儒、法、道三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得到过伸张,唯有墨家思想却一直没有得到君王得重视,本书是以秦汉时期为背景,假想墨家思想伸张后国家与人民的生活情况。本作品为王道作品,描写纯净的心里世界,弘扬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人无善恶之分,事无对错之意,不同的民族与不同想法的人通过特殊的事件达到互相尊重与理解的过程。
  • 五灯严统目录

    五灯严统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活人禁地

    活人禁地

    阴差阳错,我在一条鬼街赢了五百万,谁知道那却是我的买命钱。从那之后,我身边怪事不断。为了续命我也只好为了生计出入一个个活人禁地。学校下埋葬着的不化骨,无神谷中水晶棺里的半具残骸、鳌太雪山下冰封着的天墓神道、漫天黄沙下的西域圣教残骸、殷商亡国之前神秘消失的宫殿......之前我从不信鬼神,但从那天开始,我发现它们原来就在我的身边。
  • 重生之回忆者

    重生之回忆者

    未知时间,未知原因,一切都是未知,他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地球。可他发现,曾经的一切除了他脑子中零星的的技术知识,全都被遗忘。幸运的是,他的思想被限制在他看来是“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生命”人类上。于是,为了弄清楚一切的原由,他踏上了寻找记忆的茫茫未知旅途,而在这旅程中,他不经意间打造了一个后无来者的科技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