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39

第39章 后汉高祖皇后垂帘听政一月被迫交权(2)

殿后的郭威入城后,立刻武装入宫面见李太后,他哭着说:“老夫此次起兵,不过是希望帮助皇上铲除苏逢吉等势利小人,辅佐后汉江山稳固发展,没有杀害皇上的意思。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忘记呢?况且李太后对我曾经寄予厚望,信任尤甚,我怎么能忘记?现在,陛下被乱兵射死,我同太后一样悲哀,我知道我闯下了滔天大祸,请太后制裁吧。”

李太后泪水涟涟,无言以对。是啊,郭威说的都对,但是,刘承祐再有错,也不能轻易地就被杀了呀!虽说他对自己非常不满,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血肉啊!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李太后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此时,她见郭威对自己对朝廷还有一惜感情,并没有立刻运用武力推翻朝廷,不管是权宜之计也好,还是准备不足也罢,或许是对后汉怀有真感情,儿子毕竟死了,丈夫也早已故去,朝廷更危在旦夕,江山亦在郭威的一言之间。生活总要过去,面子总要维护。于是,李太后经过迅速地思考,试探道:“既然如此,请将军看在先帝的份儿上,为承祐发丧吧!”

郭威马上回答:“从命!我这次入城,对陛下的驾崩非常难过,我觉得应当为陛下隆重发丧才对。”

李太后停顿片刻说:“江山还得有人坐呀,将军来吧……”

“使不得,我不希望成为历史罪人,我不能有负于先帝和太后,还是请太后做主吧。”

李太后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做得了主?请将军另选贤人承继帝位如何?”

这一次郭威没有推辞,他说:“那就按太后的意思办吧……是不是请太后召集朝臣,商量一下朝中大事?”李太后表示同意。

这一次见面,实际上郭威的弄权心理也暴露无疑。李太后心中有数,郭威之所以对她客气,无非是想稳定局面,至于后汉如何发展,要看情况再说。从这以后,郭威开始义不容辞地管理朝政了,是他自己对他的清君侧给予了否定。

经过短暂的几天思量,郭威以李太后的名义召集朝臣聚首,他提议封李太后为德圣太后,特别说明:“今后军国大事,必须听从太后的意见,按照太后的意见办理。任何政令,没有太后的应允不能实行。”

对此,李太后既不同意又不反对,完全是听之任之的态度。郭威还提议由刘知远的养子刘赟即皇帝位,群臣自然不敢反对,李太后也表示同意,并责成由翰林学士范质起草教令。

范质建议太后的教令改称为“诰”,郭威立即表示赞同。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皇太后地位比较高,能够发号施令的时候,大多把他们的言论称为“教令”,而“诰”则是古代太上皇发表言论时采取的称呼。

于是诰文形成,召告天下,由刘赟即位,朝政皆决于太后;刘赟尚没有到达京城,由太后垂帘听政。一场表面上由太后出面组阁的局面开始了。

前文说过,李太后早已看出郭威虽暂时没有谋帝位之心,但谋权之心非常显露,由她组阁,无非是借太后的嘴行郭威的愿,必然要体现郭威的意思。李太后是个明智之人,于是尽可能选择郭威的心腹之人担当大任,同时郭威又掌握军权,实际上他完全控制了后汉政权,自然心中高兴。

郭威如愿以偿,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朝廷重臣基本上是郭威的亲信,失去了权力制约和平衡,所以组阁后,大臣们立刻开始了要求郭威即位的活动。郭威表面上给予了否定和一定程度上的压制,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后汉的江山早晚是郭威的。

李太后面对这样的情势,为了力争主动,便提议说:“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大任,铲除祸乱有功,并且为后汉江山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应当升迁为监国,以利后汉江山的发展。”

郭威不再客气,“升迁”为“监国”。李太后将她夫君创下的江山拱手送给郭威,不知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但是,聪明的郭威虽然升迁监国,但仍然坚持以太后的诰文为最后的决定。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李太后实际上为郭威看家护院了一个月。

不久,契丹借后汉朝廷更迭之际发兵攻打后汉,意图一举将后汉扫平。面对外敌入侵,郭威显示出了一名监国应有的气度和勇气,他决定迎战。于是,他亲统后汉军队径直开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到达澶州时,一些将士开始鼓噪,希望郭威继承帝位,有部下甚至撕开黄旗当黄袍给郭威披在身上,并且高呼“万岁”。

于是,郭威上疏太后,称自己没有办法阻止将士的拥戴和鼓噪,不得已而为之,希望太后和朝臣拿主意,看如何是好。郭威在上疏中还表示,自己始终没有忘记后汉的恩泽,没有忘记先帝和太后的恩泽,愿事汉宗庙,母事太后云云。

后人对郭威的上述做法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郭威的确是威信非常高,称帝的确是“无奈之举”。他对后汉的稳定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况且他对汉室一直非常优待,清君侧后尤其对李太后更为尊重,表现出了他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有能力宣布推翻后汉政权,但他没有这样做,从国家和民众的视角看,这无疑稳定了局势。李太后再德高望重,作为妇道人家,也不可能对后汉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认为郭威即位是大事所趋、人心所向。李太后对郭威的尊敬与客气,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她过多地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只是将杀子的仇恨埋藏在心里。这是“以德论事”。

但是,更多的人相信,虽然刘承祐声色犬马,但是毕竟是正统的皇帝,而且许多时候看问题比他的母亲李太后更深刻,他并不是被苏逢吉鼓动而对郭威提防的,相反,正是他看到了郭威野心的一面。从他的角度说,杀死郭威的选择是对的,只是手段和方式比较笨拙,没有取得成功罢了。而李太后的确是个妇道人家,况且她没有烈女之举动,还与虎谋皮,为虎作伥,对不起夫君和死去的儿子。

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郭威选择在澶州发难,的确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来他亲率大军抵抗入侵,能赢得民众的拥戴;二来通过上疏的方式逼宫,可进可退,一旦发生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还可以占据国家一域,保住军队和讨价还价的砝码;三来一旦逼宫成功,他可以兵不血刃得到国家,不失为高明之举。

总之,是众所纷纭,仁者见仁。

李太后收到郭威的所谓上疏后,如同接到了一份战表。作为太后,她肯定后悔!《五代史》及许多史书记载,这时的她哭得死去活来,明眼人都明白是为什么。郭威的信使不断催促太后“断决”,在一贯配合的情势下,李太后又怎么会选择“战斗”呢?果然,软弱的李太后又发“诰文”:监国郭威志安社稷,才能卓著,议论立国君之事情。过去所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为皇帝,军民不接受,特此发诰命,废刘赟皇帝位,任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食邑三千户。”

李太后的这道“诰文”,虽然没有提及郭威继承皇位的事情,这是按照郭威的意思办的,太后也无力改变。

刘赟这时已经在京城,接到“诰文”后,面色如土,他希望反抗,但没有力量,连在后汉非常有威信的李太后都认命了,他有什么办法?于是,只得收拾行装作他的湘阴公去了。可刘赟当湘阴公也不幸运,郭威登基不久,便派人将刘赟杀死。刘赟的父亲刘崇一怒之下自立为帝,史称“北汉”。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弱小的北汉不得不与契丹联手,不断发兵进攻后周,但都被后周军队击败。

公元951年,郭威的大军返回汴梁。李太后派人到城外迎接大军,待郭威安顿后,李太后将汉室玉玺和所有的国宝都交给郭威,算是结束了自己一个月的“垂帘听政”生涯。

在其后举行的黄袍加身仪式上,已经毫无顾忌的郭威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接受百官的朝贺。他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尊李太后为昭圣皇太后,迁居太平宫颐养天年。从此,后周正式取代了后汉。

李太后迁居太平宫后,郭威仍然不时地去问候,李氏恐怕也是以虚相对,这样过了三年平静的生活后,李氏于公元954年逝世。后周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在李太后逝世后不久,郭威也得病去世,享年五十岁。

郭威作为一代枭雄的历史地位,我们无意去做评价,但是,他在皇帝位的继承问题上的独特思路,在此应赘述一笔。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当中,大多是父传子、家天下,少数也有叔传侄、爷传孙,没有子嗣的,最不济也会选择同姓家族中的堂兄弟或养子等,绝对不可能传给外姓,只有后周郭威没有将皇帝位传儿子,而传给了内侄柴荣,算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外。

柴荣的父亲叫柴守礼,是郭威的皇后柴氏的哥哥。柴荣自幼就随姑母在郭威家生活,郭威对这个内侄很是喜欢。柴荣小时候聪明伶俐,而且为人谨慎、厚道。他曾随大商人远走江陵作生意,又随郭威南征北战,接触过下层社会各色人等,懂得他们的疾苦,同时也看到了官吏的腐败和残暴。

对郭威选择了柴荣,而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史学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

柴荣接任皇帝位时三十三岁,正值而立之年。虽然在位仅仅六年便病死,但还算是有所作为的皇帝。然而,柴荣在病死前,没有了郭威的气度,他将皇帝位传给了自己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柴宗训即位一年后,便将帝位“禅让”给北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就此完结。

20,宋太祖母亲杜太后干政酿成“烛影斧声”

北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皇太后杜氏,对北宋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惜,她以借鉴历史为由干预皇帝传位,抓住赵匡胤的一句玩笑话不放,最终造成赵匡胤、赵光义亲兄弟二人“烛影斧声”,铸就一桩历史悬案。

(1)教子有方,顾全大局

北宋太祖的母亲杜氏,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偶然结识了赵弘殷,便嫁给了他。赵弘殷婚后本在赵王王镕的麾下,因为率兵援助后唐庄宗李存勖有功,得到李存勖的赏识,被李存勖纳入帐下,成为李存勖的一名下级军官。

这期间,赵弘殷一直把杜氏带在身边。当时部队没有根据地,少量的随军家属必须同部队一起征战南北。这些家属并不是我们现在一般意义的随军家属。当时,军民是分开的,军人的口粮是不能给家属吃的,而且随部队一起征战,很容易被敌人包抄,成为俘虏,所以家属的危险性极大。

遇到战时特殊情况,部队都没有粮食吃,这些拖儿带女的家属不得不到附近的山上采野果充饥。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有家属因为没有食物而活活饿死。部队没有打赢战斗,被敌人追杀时,家属跑得慢,往往成为袭击的对象,一些女人也不幸沦落为敌人的性工具。

就是在这样危险与困难的情况下,出身良好、家境殷实的杜氏仍然跟随着赵弘殷,给赵弘殷很多的精神支持。她的顽强的、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常常让赵弘殷感动。

杜氏一生为赵弘殷生了七个孩子。

战争期间,杜氏先后生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都因为缺医少药而死去了。赵匡胤是她的第二个儿子。这之后,赵弘殷的官衔得到不断加封,很快就相当于现在的师长级干部了。在开封府,杜氏生下了三儿子赵光义。后来,杜氏在已经年过三十岁的情况下,又接连生过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说明,赵弘殷与杜氏的感情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生了不少孩子,又要为操守家事,但杜氏始终没有忘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她出生在殷实之家,见过世面,懂得礼尚往来,因此她同许多母亲一样,非常严格地对孩子的“情”、“义”、“仁”的教育,并尊重他们的个性,注重培养兴趣。同时,她还教育孩子们要能吃苦、坚韧,并有毅力。即使是对女儿,杜氏也让她们学习文化,还对她们进行棋琴书画等兴趣的培养。她懂得,虽然丈夫赵弘殷已经官阶不低,但对于孩子的发展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情,所以杜氏很少让孩子到赵弘殷的办公地去玩耍,以免他们下意识地产生骄傲情绪。

当时,杜氏的几个孩子言行举止很有教养,也很招人喜欢,许多达官贵人对杜氏非常敬佩,认为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杜氏本人性格坚韧,对许多事情很执着。她的儿子赵匡胤、赵光义小时侯都非常顽皮,但长大后都谨慎持重、敢做敢为、坚忍不拔。尤其是长子赵匡胤更是品格出众。

在封建社会,对大儿子的培养都甚于其他孩子,赵家也不例外。赵匡胤小时喜欢舞刀弄棒,杜氏属于支持的一派。

一次,赵匡胤骑上了一匹没有勒缰绳的高头大马。烈马知道有人骑上自己后,便沿着城墙歇道向城墙狂跑,在过城卷门时也不减速,赵匡胤没有防备,在过门时脑袋重重地撞在门楣上,随即落于马下,几乎晕厥过去。旁观者以为赵匡胤会有生命危险。哪知赵匡胤咬牙爬起来,不顾头疼和头晕,坚持抓住烈马,纵身越上,最终把烈马制服。

旁观者中有人将事情告诉了杜氏,作为母亲,杜氏怎么能不心疼儿子呢?不过,杜氏在对赵匡胤的鲁莽进行劝告外,并没有严厉批评他,相反她还为儿子的坚强不服输所感动。之后,杜氏找过一些习武之人教孩子刀枪棒,同时因势利导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用大将军如何排兵布阵等军中常识,启发儿子不能只有匹夫之勇。到赵匡胤十多岁时,杜氏放手让他四处闯荡,以磨练他的毅力,提高他的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

对赵光义的教育则与赵匡胤相反。因为赵光义重文轻武,所以杜氏不断鼓励他多读书,同时还帮助赵光义找有价值的书籍看,使后者精于谋略,当然她也提醒赵光义加紧身体锻炼。

赵匡胤、赵光义成长的年代,正是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藩镇伺机夺嫡,草头王不断称雄,朝廷朝不保夕,后晋取代后唐,后晋又被后汉所灭。而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也加入了战争的行列。他们在父亲赵弘殷的引荐下,参加了后汉的部队,因为有良好的人事背景、勇猛的战斗作风、仁义的为人之举,兄弟俩的仕途一马平川。

后汉政权仅仅存在了五年,就被大臣郭威夺去。赵弘殷在郭威创建后周的过程中出了大力,因此论功领赏,职务得到不断攀升。郭威爱屋及乌,对赵匡胤也是非常赏识。

及至后周世宗柴荣当政时,赵匡胤因屡建功勋,职务已经升迁到定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后周最高军事将领之一。由于其他一些将领有的身在外阜,有的年岁已大,因此赵匡胤被许多人看好。加之他又会笼络人心,因此他的威信一路飚升,逐渐树立起了个人的威信,已经成为军队士兵、朝廷大臣都不敢小视的人物,甚至连他的母亲杜氏也母以子贵,被封为南阳郡太夫人。

赵弘殷去世后,杜氏便跟随赵匡胤生活在军营。此后,赵匡胤发动军事政变,杜氏虽然没有参与细节,但是她在精神方面给了赵匡胤坚定的支持。对赵匡胤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同类推荐
  • 穿越汉末的圣斗士

    穿越汉末的圣斗士

    带着圣斗士培养系统穿越汉末三国,属性低得掉渣,前路充满泥泞。热血斗士遇到乱世风云,是猛龙过江,还是低调发展,是鸠占鹊巢,还是潇洒人生?总之,美女必须要占,名将必须得收,至于某些捣乱分子,必须要在吾等脚下颤抖。
  • 鬼王溺爱:倾城鬼后

    鬼王溺爱:倾城鬼后

    被未婚夫杀害,带着网游系统穿越到了不受宠被欺凌致死的相府嫡女纳兰鱼的身上。再睁眼,她的眼里只有无情的清冷和要变强大的倔强。斗庶女,惩后妈,骗死人不偿命地敛财耍横,翻身当家做主把歌唱。但这一切却落入了一双清冷凤眸中。他勾起冷冽且红艳的薄唇,仿佛嗅到了猎物的狼王,男颜绝色,危险致命,怎奈仍有无数飞蛾不要命地投身于火。他修长的指节摩挲着玉质颜兰的下巴:这小东西,骗钱都骗到他这里来了。王府正好缺个会骗钱的王妃........
  • 恨无痕

    恨无痕

    恨,这世上为何无我的痕迹!你,又为何,能名传千古!(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当真,如有雷同,算你抄我。)
  • 三国小神棍

    三国小神棍

    唐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乃天降仙人,辅佐魏王曹操平灭四方诸侯,本将一统天下,不想天不假年,功未成而身先去,唐高祖李渊不忍世人再次陷入乱世之中,毅然起兵接过曹公夙愿,一统天下,建朝大唐。而这一切的开端要从一个下水道说起...
  • 穿越之重生帝王家

    穿越之重生帝王家

    我是一快递员,每天7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工资3000多点,但是我还是喜欢的,因为自由啊!就是心累,不说了不说了,因为今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骑着我的自行车去公司开三轮电动车,还要到分公司去拉货路途很远啊,一来一回10点半了。开着三轮电动车,边开边唱着,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万酸甜苦辣!
热门推荐
  • 相信自己是雄鹰

    相信自己是雄鹰

    对于处在成长重要阶段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
  • 张文祥刺马案

    张文祥刺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年那月那天,有我爱的人

    那年那月那天,有我爱的人

    “恋商灵,我喜欢你”“那我们就在一起吧”,这场短暂的恋爱时光,会有结果吗?
  • 上清三尊谱箓

    上清三尊谱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胡玫

    胡玫

    何一蘋一心想将九九心经修炼至极顶境界,以借此绝灭整个人间阳气。胡玫死于何一蘋之手,又复活之后,只能暂居于阴阳两界之间。此间胡玫受天地之气与人间烟火气息的滋润糯养,复又聚得一身阳气,终于重返阳世,修炼成绝世功夫,于天地阴阳即将遭受大劫的紧要关头,终于灭了何一蘋那九九心经。为了防止有人再借九九心经去妄绝人间阳气,胡玫遂立起阴阳界来,欲将九九心经逆练之法流传后世。岂料阴界不能容忍,于是人鬼皆凭各自内气功夫殊死相搏。最后,阴帅古九彰与胡玫俱都携各自整界之气,将要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其不知这却是要让阴阳俱败,从而惹下天大罪业的事情·······
  • 妃常穿越:皇上请接招

    妃常穿越:皇上请接招

    穿越后的天雅,成为一国宰相的女儿司空幽兰,在乱世中,她邂逅了生命中一直想要遇到的人,从此,爱恨纠葛,从此,平凡的生命,如花般绽放。
  • 玉梨花落雪无忧

    玉梨花落雪无忧

    一个现代少女,被几个禽兽逼着跳下了崖坡;醒来后竟变成丞相家千金(⊙?⊙)……胖!千!斤!这一场穿越,为爱而生……本小说全程免费!支持本小说更新到完结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亡秦卢生传

    亡秦卢生传

    一个屌炸天的主角两个宇宙无敌大boss三个随意穿梭的时空间……十八味朱砂带来的历史浩劫十八朱砂诀!十八诛杀诀!爽?看霸气男主大彭氏国逆境修仙颠覆大秦把妹无数虐?看神兽狻猊英雄末路与男主人兽兄弟情还想要什么?穿越,玄幻,重生,修仙……一切尽在《亡秦卢生传》(作者最近迷上男二了,加了好多戏……)
  • 英雄联盟之复仇者传奇

    英雄联盟之复仇者传奇

    符文之地惨遭高级科技文明入侵,星际轨道炮下,星球破碎,文明消亡……关键时刻,大贤者时空守护者基兰燃烧生命,耗尽能量——奥义,时光倒流!陈锋,一名符文之地的奋进少年,一个背负着刀锋之影泰隆传承的命运之子,一个拿着神装之基“长剑”的复仇之魂,在茫茫宇宙中,寻找伙伴,立誓重现符文之地的文明!面对万千单兵机甲,超强星际战舰,且看陈锋如何利用手中长剑一步步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