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6600000027

第27章 北魏孝明帝皇后胡氏临朝听政丢性命(2)

当时,掌管禁军的领军将军是胡太后的妹夫元义,他和大太监刘腾都因卖官弄权而受过元怿申斥。这两人因而怀恨在心,他们经过一番密谋后,派一个叫胡定的小太监到小皇帝那里去诬陷元怿,说元怿派胡定毒杀皇帝,准备自己称帝,还许诺事成后给胡定荣华富贵。

小皇帝当时才十一岁,对此话信以为真。当夜,元义和小皇帝等人把胡太后关在永巷门内,他们则以太后名义把元怿骗入宫内秘密杀害。接下来,他们又诈称胡太后生命,已下诏还政于皇帝。

从此,胡太后被软禁在北宫宣光殿,大太监刘膳自己亲自掌管殿门钥匙,连小皇帝都见不到太后。胡太后要吃没吃,要穿没穿,挨饿受冻,叫苦不迭,只能暗自反悔自己养虎为患!

、从此,北魏朝政外由元义把持,禁宫内由刘腾统领,这两个人胡作非为,权势熏天。朝臣职务升迁,只凭送礼多少而定!连元义的父亲京兆王都开始倚仗儿子的权势卖富弄权!他们还盘剥军队晌银,与南朝走私货物,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魏朝朝纲由此大乱,不仅民不聊生,甚至连守边的将领中都有人或逃或降了南朝,皇族宗室里的元正德、元法僧等人也相继谋反,陆续又还有多地的胡人、豪强等开始造反,及至后来,边防六镇的军民全都忍受不下去而纷纷造反。一时间峰烟四起,魏国大乱。秀容郡的乞伏莫于造反时,契胡部的酋长尔朱荣奉朝廷之命率兵讨伐。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竟正是尔朱荣这个小小的部落奠长,会要了胡太后的命。

523年4月,大太监刘腾因病而死。此时,元义已执政三、四年,他认为天下已经完全由自己掌控了,因而对胡太后的防范之心也渐渐松懈了。胡太后能偶尔与小皇帝见一面了。

有一次,胡太后趁着与小皇帝见面的机会,心怀怨恨地对小皇帝说“要去嵩山当尼姑”,还抓起剪刀要自己落发。小皇帝连忙叫人拉住她,并苦苦哀求她。此后,小皇帝以防止母亲落发出家为名,使胡太后能与自己一同住在嘉福殿。母子俩住在一起,互诉近些年的苦楚,都觉元义十分可恶。

小皇帝毕竟已年长了些,加上宫廷的复杂,使他早早学会了演戏。他假装心无芥蒂地把母子之间的往来情状一一讲给元义听,让元义以为皇帝仍然是小孩子,对自己依然很宠信。

525年2月,皇帝母子忽然下诏解除了元义的禁军统师之职。这令元义大感不安。为稳住元义,小皇帝又下诏封元义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等一系列虚衔。这才让元义心中稍安,以为自己还是受皇帝宠信的。

胡太后毕竟是个优柔寡断的女人,元义又是她的亲妹夫,所以她迟迟不肯下诏诛杀元义。

胡太后夺权后,召回了被元义贬出京都的宗室王族。元顺也在其列。胡太后任命元顺为侍中。有一天,众臣在殿上侍奉,元顺突然指着侍坐在太后身后的元义的夫人,也就是太后的亲妹妹,说:“陛下,您难道就因为有一个好妹妹,就不治元义的罪,使天下百姓无处申冤吗?”

胡太后听了,沉默不语,无言以对。大臣们趁机纷纷开口,请求胡太后发落元义,皇帝也要求胡太后给个明确说法。胡太后犹豫再三,终于下诏,赐元义与其弟元瓜家中自尽。

又可以随心所欲了,胡太后的心情十分舒畅。虽然已徐娘半老,但她仍然喜欢浓妆艳抹,有事没事就到宗室、贵臣或是亲戚家游幸。

对此,大臣元顺直言进谏说:“按照古礼,丈夫死后,妇人应自称‘未亡人’,发髻上不能簪珠饰玉,衣服上也不能纹花绣彩。陛下您是母仪天下的太后,年纪也将四十岁了,整天如此修饰打扮,怎能给民间及后世做表率呢!”

胡太后一听,羞得面红耳赤,马上摆驾回宫。她气愤地把元顺召进自己宫内怒斥道:“我不远千里把你召回京都,就是让你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

元顺不顾胡太后正生气,大胆地反问说:“难道陛下您不怕天下人耻笑,却因为臣的一句话而感到羞耻吗?”

这件事以后,冯太后明里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暗中依然我行我素。她宠幸大臣郑俨,封他为谏议大夫,让他每天在宫中伺候,好好个谏议大夫变成了“侍衣大夫”。

郑俨在公休假要回家的时候,太后就太监陪他一起去。明里是护送,暗里却监视他,不许他和自己的妻子亲近。郑俨见到自己家里的正妻,只能问上几句闲话,便立即被太监催着回宫。郑俨仗着有太后的宠幸,和中书舍人徐纥沆瀣一气,把持内外,时称“徐郑”。

胡太后正值虎狼之年,仅有一个郑俨还不够,还和黄门侍郎李神轨关系嗳味。李神轨的父亲就是前面说的那位在绢库扛绢过多而扭伤了腰的李贤。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据《南史》记载,魏国有位大将叫杨华,仪表堂堂,勇武过人,胡太后召见后心中喜爱,便“逼而幸之”。杨华是个耿直的武夫,虽然获得太后的恩宠,但却不认为是好事。他担心此事外泄后自己全族不保,便寻找一个趁机会率领部曲逃至南朝的梁国。

杨华走后,胡太后相思不断,亲自写了一首歌叫《杨白华》:“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歌词以物拟人,凄惋哀怨,浓情款款。她还让宫女们不分早晚,手拉手踏足打节拍唱这首歌,抒发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在这种统治者荒淫、奸臣当道的局面下,魏国朝野上下怨声鼎沸。西北边镇造反,安州戍兵造反,齐州、东清河郡、东郡、广川、陈郡等多地的兵民纷纷响应,就连南方二荆、西郢等地的蛮族也纷纷占据山头,各自为王,整个国家已经一盘散沙。

这一阶段,朝廷给秀容郡契胡部的酋长尔朱荣不断加官进爵,先后封他为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事。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势力不断扩大,要拉拢稳住他,另一方面是借他的势力镇压叛乱。

尔朱荣带兵路过肆州,刺史尉庆宾没有大开城门迎他进城,他竟然派兵袭击并占领了肆州,自已任刺史。北魏朝廷得知消息却不敢管,对他的横行霸道的地头蛇行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到后来,连齐国宗室萧宝寅也趁乱占据关右称了帝。当初,萧宝寅因为齐国被梁所灭而逃到了魏国。他称帝后,改元隆绪。

528年,孝明帝元诩的潘嫔生下了一个女儿,胡太后为了稳定时局,继续掌握北魏的朝政大权,对外诈称生的是皇子,大赦天下,还改了元。

自胡太后再次临朝以来,朝廷内奸臣弄权,国内盗贼蜂起,边疆战事一天天告急。北魏政权危在旦夕。

随着孝明帝的年纪渐长,一直很不检点的胡太后因自知妇行有亏,怕左右服侍的人,把自己的难堪事告诉给儿子,所以,凡是皇帝所喜爱或是信任的人,她都想方设法把他们弄出京去,或是干脆除掉,这样做也是为了不让皇帝接触外间事务和朝事。

皇帝很信任散骑常侍谷士恢,经常把他召进宫来畅谈。太后得知后,便任命谷士恢到京都外任州刺史。谷士恢不想放外任。太后就找人诬称谷士恢有罪,借机把他杀掉了。

皇帝身边还有一个能通晓胡语的密多道人,皇帝常让他跟在身边,闲谈或是咨询些事情。太后便视这个密多道人为眼中钉,暗中派人将他杀死在城南,然后说他是被强盗所杀,还悬赏捉拿杀手。小皇帝元诩对这一切心知肚明,与胡太后的母子之情日渐淡了,嫌隙也越来越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胡太后时时提防算计小皇帝的时候,秀容郡的尔朱荣羽翼已经丰满,并对北魏朝的国政有了觊觎之心。他上疏给朝廷,要求皇帝和太后允许自己率精兵援救相州。

精明的冯太后当然明白尔朱荣的“信”外之意,她很警惕地礼貌回绝说:北海王元颢已经率领二万精兵去解相州之困了,不劳烦尔朱荣将军了。冯太后又在大臣徐纥的劝说下,赐给为尔朱荣的属下誓书铁券,以离间尔朱荣与属下之间的关系。

尔朱荣见阴谋没有得逞,又得知胡太后用了离间计,心中更恨冯太后了。他继续召兵买马,北捍马邑,东塞井陉,跑马占地一样,占领了很大地盘,为将来的“图谋”做准备。

肃宗孝明帝此时已经十九岁了,但是胡太后却不肯归政。小皇帝对胡太后不敢有怨言,但对“徐郑”把持朝政非常反感,也很讨厌郑俨和徐纥这两个人的为人。但碍于母后的面子,他不能明着“动”这两个人。加上他本身势力孤单,也没有能力除掉此二人。

怎么办呢,小皇帝思来想去,想出一个下策:借外力除内患!他私自诏令尔朱荣率兵进京都,想借尔朱荣的兵力逼太后退居后宫,以便自己亲政。

尔朱荣接到小皇帝的私诏真是大喜过望,他马上以大将高欢为前部先锋,奔洛阳杀来。可没想到,

到了上党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孝明帝又下了道私诏,制止他的军队前进。

这时候,风声已经传到了宫里,郑俨和徐纥这两个家伙马上与胡太后密谋,以毒药鸩杀了孝明帝。这个以前曾为了妹妹而不肯杀元义的胡太后,竟然毫不留情地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其为了权利而扭曲的人性已经可怕至极。

孝明帝死后,太后先把潘嫔所生的、对外一直称为皇子的皇女立为皇帝,但马上又废了她,为了能长久地把持国政,她改为立年仅三岁的临洮王世子元钊为皇帝。

尔朱荣听说了北魏朝廷的这一系列丑闻,非常生气。他对侍从说:“皇帝驾崩时已经十九岁了,可朝廷内外还都说他是小皇帝。现在却要立一个连话都说不明白的小东西做皇帝,居然还妄想国家太平,那不是做梦吗?”他立即指挥军队向洛阳进发,同时准备迎立长乐王子攸登基。

尔朱荣向洛阳起兵的消息,把胡太后吓得要死,她马上召似曾相识文臣开将商议退敌大计。朝中的人早对胡太后非常不满,没人肯为她出主意。君臣沉默了半天,徐纥看冷了场,就开口打气说:“尔朱荣那厮不过是个胡人,竟敢发兵对抗朝廷,真是找死。我们就以逸待劳,让他有去无回。”

胡太后一向信任徐纥,对他的话当然深信不疑,于是,只派自己的另一个男宠李神轨带领部队去抵御。李神轨的部队刚到河桥,就听说北中已经失陷了,他吓得回马就逃。徐纥听说后,假传胡太后的诏,连夜从御马厩中调走十匹最好的御马,逃到兖州去了。郑俨也急忙收拾金银细软连夜逃走。胡太后这才明白,自己被这几个“爱卿”给“涮”了。她连夜下令,让孝明帝的嫔妃全都落发为尼。

尔朱荣攻进了京都,他先让百官拜见了自己立的皇帝元子攸,也就是魏敬宗。又派兵直扑宫内,将太后和小皇帝都抓了起来。

冯太后此时已吓得不知所措,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和体面。但她还想凭着自己的姿色与口舌,为自己赢得一条活路。没想到,

尔朱荣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看百般解释自己言行的胡太后冷冷一笑,拂衣而起。随着他的手一扬,胡太后和三岁的小皇帝被扔进了滚滚黄河。

历史没有给北魏王朝一个侥幸的机会,曾经鼎盛的北魏王朝,随着这个在“立子杀母”制度下侥幸活下来的女子,被滔滔浊流埋葬了!

同类推荐
  •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大汉之帝王侯的挣扎

    这是一个穿越的故事,但更是个历史故事,虽然起于荒诞但最终归于真实。如果不是穿越,他注定是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了的倒霉蛋。如果不是穿越,他只是考古研究所的小研究员
  • 善恶年代

    善恶年代

    一杯酒,笑谈江湖,近看世间百态。一把刀,血染沙场,变白骨不心寒。一个可以几乎只为自己活着的少爷,为了一个信念,几度站在生死的边缘,接过那不可承受的重担。善恶年代上篇之成人礼
  • 权路巅峰

    权路巅峰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战国策(中华国学经典)

    本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

    虽身为乞儿,有父老怪,有母疯婆,却手携娇娘,心念缄儿,陪同六爷,流浪大唐十道二百州;虽身处乱世之中,却看风云色变、金戈铁马,历文士豪情,把酒言歌,识风土人情、大地江山;以单薄之身,或混迹名士之中,偶过富贵之地,或陷江湖草莽,高举义军之师;而他,一直在流浪。。。。。
热门推荐
  • 菽園雜記

    菽園雜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废材九小姐:凤飞九天

    废材九小姐:凤飞九天

    她是一个杀手,倒霉的穿越在一个有孩子的女人身上,还不知道孩子是谁的,天呢?
  • 如果能再来

    如果能再来

    你现在的生活是由你三年之前的决定导致的,而你现在的生活又决定了你三年之后的生活。每次活在当下,是不是总在悔不当初。在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没有做到那一点点的认真,而在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又太过于浪费精力。总是想如果可以再来一次,再给我一个选择的余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碧眼皇妃

    碧眼皇妃

    红尘世外,半步之遥,尚人妖殊途,况道魔不立。月行中天,鱼跃深渊,怕只怕,痴情空种,有负芳心。难只难,素雪三尺,彼河两岸。只愿今生从未相见,来生不再相恋。任你道行天下,斩妖除魔,扬正义之气,有朝一日羽化升仙,永世长存。凭我游戏人间,踏破红尘,乐一世逍遥,终是香魂一缕成冢,化作轻烟....
  • 降魔战

    降魔战

    逆天之路,坎坷前行。身世神秘,被遗忘的少年,流落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世界,这个让令人为其疯狂的世界,有人人闻之色变的四大僵尸种族,有无尽神神秘的图腾师。是幸运?还是使命之所在呢?。图腾师——向往、神秘、永生。这是一个撼动世界的神话,一个勇士的传说。
  • 武域帝君

    武域帝君

    《封魔天书》封印着三十六个天罡、七十二个地煞,一共一百零八个妖魔,拥有一百零八种武魂,被称为武道至宝。获得《封魔天书》重生之后的石正峰成了杞国武道团的一个学徒,为了我爱的人和我恨的人,二世为人的石正峰开始了一场逆袭之旅,迈上了通往王者巅峰的道路......
  • 曼陀罗花复仇路开始

    曼陀罗花复仇路开始

    她本是单纯的小女孩家庭和睦可是一天家庭破碎爸爸居然有了后妈女儿还比我大爸爸我要杀了你我要替妈妈报仇妈妈我会给你报仇的十年后他终于成了顶级杀手还混进来仇人家的孩子的学校他究竟会发生什么她的姐妹们又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疾风寻仇路

    疾风寻仇路

    他,天生资质过人,聪慧无比。他,11岁获得剑豪之称。却因一起刺杀事件惨遭栽赃。他誓要找到凶手,洗刷怨屈!他就是------疾风剑豪--亚索。“吾之荣耀,离别已久……”
  • 逆天嫡女绝世重生

    逆天嫡女绝世重生

    全世界的猎人都在捕猎三个魔神之子的时候,猎人学院的第一名唯安已经猎杀了前两个,杀了前两个后……我擦,第三个是光明神!然后,我擦!穿越了!
  • 仙道之时间轮盘

    仙道之时间轮盘

    天道无常,道本善良,人有两面,更何况是天道呢。修道就是修己,那天修的是什么?芸芸众生皆身处苦海,奋力前行只为到达心中之彼岸,而天亦如此,渡己即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