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300000030

第30章 生活中的大智慧(2)

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差异的,无贫穷贵贱之分,与其假装,不如释放真实的自我,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人有时候就像是被包装过的物品,只能探视其外表而不能窥视其内心,这样的过度包装使人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只能按照说明书上的内容来演绎自己的样子,而这却不是真实的一面。每个人都害怕被他人看见自己真实的模样与内心,所以才会伪装起来。殊不知这样的伪装有时候连自己都弄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以致到后来就迷失了自我。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劳累的,不如卸下身上的伪装,脱下戴着的面具,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

唐代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齐名的另一位学者就是李翱,他所著的《复性书》是由佛入儒的知名之作。早期的时候,李翱非常向往惟严大师的德行,于是当他任职朗州刺史的时候,曾多次邀请惟严大师下山参禅悟佛,但是都被其拒绝了。没有办法之下,李翱只得亲自去拜访惟严大师,谁知去的那一天,正好看见惟严大师正坐在树下念经。虽然惟严大师见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是也毫无起身相迎之意,对李翱不理不睬。旁边的侍者提醒惟严大师说:“太守已经等候您多时了。”惟严大师只当是没有听见,闭上眼睛开始养神。

李翱是一个性急之人,见大师对他不理不睬,忍不住怒声呵斥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拂袖而去了。

惟严大师这个时候才慢慢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何只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李翱听到后知道这句话是针对自己的“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所说的,于是连忙转身拱手谢罪,并且向他请教什么是“戒定慧”。“戒定慧”本是北宗神秀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后定,再生慧。但是惟严大师属于南宗,所强调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所以惟严大师回答道:“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

李翱不解,只得问:“大师贵姓?”

惟严大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李翱就更不明白了,只好悄悄地问站在一边的寺院总管:“方才大师的话是什么意思?”

总管说:“大师姓韩,韩者寒也,时下正值冬天,不就是‘韩’吗?”

惟严大师听后,说:“胡说八道,那若是夏天来了也是如此,难道就是‘热’吗?”

李翱听后忍俊不禁,便笑出了声,顿时气氛也轻松了许多,他又问大师什么是佛,惟严大师用手指指天,又指指地,然后问他:“理会了吗?”李翱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理会。

惟严大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说完之后突然看到一道阳光射了下来,正巧照见瓶中的净水,李翱顿时有所悟,不禁脱口而出:“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惟严大师所说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有两层含义:一是,云在天空,水在瓶中,正如眼横鼻直一样,都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了事物的本质,悟见自己本来的面目,也就明白什么是佛了;二是,瓶中的水,就像是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会像水一样清澈,无论装到什么样的瓶中,都能随圆就方,适应外界变化,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人生充满了坎坷,每个人都需要在不断地受伤与修复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自我,随大流,人云亦云。所以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保持自我的本色。

5.精神上的贫穷,胜过一切贫穷

什么样的贫穷是最可怕的,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佛告诉世人:精神大于物质,因此精神上的贫穷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贫穷。物质是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而精神却跟随了自己一生,一直到自己烟消云散。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应该让自己精神变得更加富裕。

重视精神上的富裕

一天,无德大师正在院子里面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到他跟前之后,先向他施了一礼,然后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们已经信佛多年,却从不感到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大师放下锄头,慈祥地看着他们说:“想要快乐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首先要明白的是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预料到无德大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过了片刻,第一个人说:“人总不能不死吧,死亡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第二个人说:“我现在拼命地劳作,就是为了到年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第三个人说:“我没有他们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我的一家老小谁来养活呢?”

无德大师听完之后,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要的只有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会感到很疲惫、很累了。”

三位信徒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总不能当饭吃啊。”

无德大师问:“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有快乐呢?”

第一个人说:“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就能感到快乐了。”

第二个人说:“有了爱情,才能有快乐。”

第三个人说:“有了金钱,才能有快乐。”

无德大师说:“那我问你们,为什么有些人有了名誉之后却很烦恼,有了爱情之后却很痛苦,有了金钱之后却很忧虑?”

信徒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无德大师说:“理想、信念与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时时刻刻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与态度,生活本身才会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

有时候物质上的贫穷是不能避免的,因为迫于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奈,但是这些并不妨碍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人们每天为了生活奔波,为的就是获得物质上的富裕,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就只能认为其是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感觉与体会,被物质上的贫穷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生同死去还有什么区别呢?物质上虽然贫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变得富裕,只要精神得到满足,就不会觉得贫穷。

古代崇尚精神大于物质的人不在少数,庄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他家住陋室,脚穿破鞋,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是他所追求的却是世人无法得到的。他敢于放弃高官俸禄,鄙视位高权重之人,他想要的只有一份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同样是贫穷,有的人潦倒不堪,懒惰至极;有的人却心存梦想,努力向上。那么,生活会更偏爱哪一种人呢?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精神都是贫瘠的。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很多父母都养成了宠溺孩子的习惯,这种宠溺主要就是表现在物质上。美国卡耐基基金会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孤独一生,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是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物质上获得满足了,精神上却贫穷不堪。所以,不要一味重视物质所带来的享受,更应该重视精神上的富足,毕竟物质是可去可来的东西,而精神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拥有。

不管物质如何丰富,都不如获得精神上的一点慰藉,所以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了精神上的贫穷胜过一切贫穷。唯有精神获得了满足,才能享受到物质带给自己的欢愉。

6.真正的慈悲,不分对象,没有条件

对于佛来说,慈悲是没有对象、条件之分的,佛讲究的是人人平等,如果有一碗粥,则人人有份。无论对谁,佛都一样看待,因为讲究众生平等。人是没有三六九等之分的,除非自己也在这几等之列,人人平等,公平地对待每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她是佛教的忠实信徒,虽然她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是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却十分精通。她时时刻刻修炼钻研,不但功道深,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名望。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的尼庵中的罗园里住了下来。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的时候,一进罗园,便看到她端坐在大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超然世俗、安宁寂静的模样。弟子们感叹的同时赶忙上前施礼,恳请女居士赐教,于是女居士就跟这几个年轻的弟子侃侃而谈。她不但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要潜心向佛,努力研修,最终一定会获得佛道的真谛。

女居士讲的句句透彻,字字箴言,几位弟子听得也是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都没有听过这样中肯切实的教诲,女居士讲的事理高深而又平易,于是她们对女居士越发尊敬与感激起来。听完话后,弟子们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高高兴兴地向婆罗门尼回话去了。

她们一见到自己的师父,便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父,咱们庄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此人可谓是道法高强啊。她特别善于讲法说道,而且句句都能说到人的心里去,切中我们迷惑不解的地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婆罗门尼听到自己的徒弟如此眉飞色舞地赞扬那个初来乍到的女居士,心中有些不悦,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高深,值得你们讨教,那么明天就替我去请她来庵里吃饭吧。”

她的弟子们一听,惊喜万分,因为这正是她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其中的一个弟子赶快跑到罗园去,向女居士传达师父的话。女居士听到之后,依旧是平静地坐着,沉默不语。弟子见女居士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很是纳闷,但唯恐她不答应,也不等女居士开口,她就兴冲冲地往庵里跑,告诉自己的师父女居士答应了她的邀请。

第二天一早,端坐在正堂上的婆罗门尼远远地就看见了女居士穿着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着尼庵走来。婆罗门尼吩咐自己的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是上菜开饭。满满一桌子的菜,招呼客人可谓是绰绰有余,可婆罗门尼只顾着自己吃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表面看来似乎并没有把她当做自己请来的贵客。她不动,底下的弟子自然也不敢动,女居士就只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饭后,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自己的钵盂洗干净,然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置上。而婆罗门尼却舒舒服服、心满意足地挺着身子,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床上,并且用衣角遮住了头,显得舒懒懈怠,漫不经心。她侧着头,漫不经心地问女居士:“我们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与智慧盛赞不已,不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女居士看到婆罗门尼傲慢无理的样子,平心静气地说:“姐妹们有事问,我当然要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今天恐怕不是时候。”说完,便起身告辞。婆罗门尼见此,只是稍微在床上欠了欠身,摆出了个草草送客的姿态,目送她出了门。弟子们都不知道师父是怎么了,都觉得很不自在。第二天,弟子们又外出,回来的时候去听了女居士的讲道。回到庵中,又向师父如实禀报了。婆罗门尼便又把女居士请到庵中吃饭。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回。第五次的时候,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说法布道,女居士依然说“不是时候”。婆罗门尼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很是着急。旁边的弟子倒是看得清楚,便在私下议论开来:“师父初次见女居士就对她不敬,不仅在礼数上有些怠慢,而且还瞧不起人家。现在又想向人家求法,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吗?”这样的话很快就传到了婆罗门尼的耳朵里,她很是惭愧,决定亲自登门拜访。女居士见她有悔悟之意,便接受了她的道歉,第六次来到庵中用餐。

饭后,婆罗门尼脱鞋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向女居士请教。她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定的呢?还有,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他人所决定的呢?”。

女居士说:“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呀。正是因为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而且,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还有什么苦可言呢?”

“那么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谁多谁寡,谁强谁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接着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有。”

“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女居士感慨地说:“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她暗自赞许婆罗门尼对人生苦与乐的悟性,“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整衣正服,合掌端坐,从此皈依佛门,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出家人讲究慈悲为怀,还讲究众生平等,不管自己面前站的是如来佛祖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一视同仁。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谁比谁强一说,人人都是一样的。人虽然有贫富之分,但是穷人有穷人的好,富人有富人的好,他们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都应该受到尊重。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与尊重。

7.宽恕是一种美德

人生本就是短暂的,何苦浪费自己的大量时间在他人身上呢?当一个人伤害了你,或者说是离你而去,不要心有怨恨,告诉自己大度一些,宽恕他,原谅他。因为你怨恨别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陷入无止境的恨意之中,得不到解脱。佛说:人生最大的美德莫过于宽恕伤害自己的人。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古代印度有一位叫做提婆的人,他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辩才无碍,而且在南、北印度都远近闻名。一天,他代表自己的师父龙树前去摩揭陀国的华氏城度化摩揭陀国的国王。但是该国的国王对佛教并不十分赞同,而是相信婆罗门。于是提婆便化做宫廷的侍卫,用自己的才干赢取了国王的瞩目。国王很高兴,问此人是谁。提婆说:“我是一切智人。”国王大为惊异,便用种种事情来对证、检验,果真如其所言。

于是,国王就把全国的所有婆罗门的精英都召集到京城来,让他们跟提婆辩论。没想到,婆罗门都一个个地败下阵来,并且他们还都皈依了提婆,做了佛门的弟子。其中有一个刚强、剽悍的婆罗门,听说自己的师父也失败了,便对提婆充满了恨意,发誓要为自己的师父报仇:“你以口制伏我,我以刀制伏你。”

同类推荐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热门推荐
  • 契灵师

    契灵师

    “喂喂,前面那个,对,说的就是你。”“哦,你是神兽,神兽很牛逼?你知道老子的宠物是谁吗?”“哎哟,我这暴脾气,想打架啊是吧?棉花糖,上!给我干死他!”“什么,又要钱,这次能不能先欠着,下次连利息一起还?不能!?”“哈~哈~神兽大哥,阿不,大爷你消消气,我这就走,您千万别送,千万别送哈。”“师兄救命啊,神兽吃人啦。。。。。。。。”
  • 截天

    截天

    封神一战,天地破碎,神魔消散,仙佛无踪。三万余年后,有一乡野少年,哼着小曲儿,走出了邙山矿狱……这一世,王通不问长生,不求永恒,只想截了那狗日的天道!
  • 南来,北往

    南来,北往

    “宝贝儿,我买一瓶车载香水吧!”“不是有我嘛,还要什么车载香水啊!”“怎么,你是香妃啊,是能吸引蝴蝶还是怎么的。”“我有体香啊!往车里一坐,那是满室馨香,纯天然无公害绿色环保还养眼,你说,还有什么车载香水能超越!”“你头怎么这么重啊?”“因为里面装的都是智慧,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诶,你看看刚刚走过去的美女。”“有我好看吗!”“你长得太丑了!”“那你为什么还要跟我在一起,晚上还睡在一张床上?”“所以晚上睡觉才要关灯啊!”这就是秦子衿和刘子舒的逗逼生活,可是他们在相亲网站认识,还有另外的隐忧,那就是分属南北。面对嫁女不出省,娶媳在本地的父母,他们的爱情之路,才刚刚开始。
  • 无尽帝道

    无尽帝道

    我用九世苦等,诉说百世的爱恋,你可知道,我,欠你一世情缘。(总的来说就是主角呐寻找女主之一的灵魂碎片,转世轮回)
  • 那年那日那个你

    那年那日那个你

    那年那月那日那个你,仅以此书纪念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大学与青春
  • 撼天帝主

    撼天帝主

    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坏人。转世重生,修魔之道,如何逆世成尊,且看陈宸安的帝主崛起路!
  •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莞雪不就是在生日喝断片嘛,怎么就穿越了,还穿越到了妓院!穿越到妓院还不够悲催,还要被皇上拿来当棋子用。可皇上棋子不是拿来给你暖床的啊!霸道皇上伸手一览腰,朕说是就是!
  • 法医老公请放过

    法医老公请放过

    他玩世不恭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那一年夏天他对她一见钟情对她展开默默无声的追求她离开那天他一个人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坐了好久悲痛欲绝再次相遇她视他为陌生人他不以为然重新开始一场浪漫追爱史就此展开
  • 战神殿下要追妻

    战神殿下要追妻

    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也不可能交集,可事实总会出乎任何人的意料。她同陨星坠落,理所应当成为各国陛下的威胁。他公认的战神,理所应当有着尊贵无比的身份。有着极端差距的两人,却因这颗陨星而紧紧地圈在了一起。就此两条平行线发生了偏转,相交……
  • 一路齐行

    一路齐行

    阴湿林,大陆八大险境之一。八大险境分布在八大帝国中,大禹国的怪石林山,酆都国的黑土鬼枭,赤炎国的火海炎,唐提克斯国的巨人掌印,奥古国的风廊,曼西奎国的不死湖泊,冰雪国的不冻雪原,还有亚历克帝国的阴湿林。七大战斗职业,格斗家、侠士、战士、魔法士、术士、驭偶师、鬼豪。传说七大职业是从古战士体系中分离出来的。到底谁才是最强战斗职业?新老家族的交替,新体系的确立,交织着怎么样的情怀?大陆背后隐藏的端倪,从远古至今一直存在,恐惧的阴影不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