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1300000018

第18章 散财与聚财

——大海的启示与“五分之一律法”

台湾有一位佛教高僧星云大师曾说过:“不会散财就不会聚财。”

古训又云:“德厚财愈厚,德薄财愈薄。”

故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有德行的人们,他们在经济活动中虽然也常常考虑自己的私利,但更注意兼顾别人的利益。“双赢”或者让合作者“赢”得更多一点,是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孜孜以求的目标。这样,他们散出去的是财,聚集起来的却是“人气”。而“人缘”即“财源”,一个平时乐善好施,有一块钱也肯掰成两半分给别人花的人,当他与别人合作时,便能获得别人莫大的信任,“发财”的机会也一定会比常人多。天长日久,散财,聚财;再散财,再聚财……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至于“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

天地间其实还有着一位能融“天道”“人道”于一体的超级“理财大师”。这位“大师”虽然亘古以来一直默默无语,也从未登堂上坛讲经布道,但其所作所为却是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弘扬和实践着以“散”为“聚”、以“聚”为“散”的理财精神……这位“大师”便是大海。大海宽广、浩渺、博大、深邃,无时无刻不在蒸发或挥发着自己,让自身的一部分化成云雾飘浮、游走在天空间,又时不时凝成冰雹雨雪洒落下来,滋润大地,涵养万物,然后再通过江河湖泊源源不断地流回自己的怀抱。

故大海虽时时蒸发而不见其少,虽日日回收亦不见其多。这过程便是“散财、聚财”的最好诠释,这境界便是“利他利己”的最佳展示。

凡为财,其实总是要散的。不是以这样的方式便是以那样的方式来散,就像水不是以这样的形式便是以那样的形式来流动和蒸发一样。但自觉地“散”和被迫地“散”,所结出的因缘的果实却是大不一样的。

大凡贪官、污吏、不法商人、守财奴,常常昧于财富无法专有的真相,总以为“多多益善”,其实那很可能是在做用财富堵自己“财路”、灭自己“生路”的蠢事。到头来,财不仅还得散,弄不好命还难保,且落得一身的骂名。

《红楼梦》一书中,有一位叫贾雨村的,发迹前有一天饭后信步,曾至一山环水旋、茂林修竹之处,见一门巷倾颓、墙垣剥落的“智通寺”门旁有一副旧破的对联云: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当时并不很在意,待后来自己也犯了“婪索”的案件,一个筋斗栽下来,才真正明白这副对联“文虽甚浅,其意则深”。

我在上海认识一位企业家兼慈善家孙先生,他曾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人的能力有大小,聚敛的财富也有多寡,但你最好能拿出至少五分之一捐赠出去。因为那部分财富本质上并不属于你。你不捐出去,它也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从你的手中流出去的。”他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玄,反映出的却是一种大海“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大乘”精神。同时,他也在无意中道出了人类财富聚集、流动、蒸发、冻结过程中,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五分之一律法”现象。

犹太教“上帝的律法”也称:应该捐出你财产的十分之一。其实,“五分之一律法”也好,“十分之一律法”也好,那只是一个虚数,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企业、因国家而异的。有时可以是十五分之一,二十分之一,有时也可能是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就像大海夏天时可能会蒸发得快一些,冬天则蒸发得慢一些,而朝阳的湖泊会蒸发得多一些,背阴的江河则蒸发得少一些一样。但总的精神却是“蒸发”或“挥发”,是“散”或“捐”。这不仅是必须的,同时还是必然的。对于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和一个个人而言,在基本满足了生理需求,并建立、健全了安全保障系统,且留出了用于发展的资金后,如果还不考虑将自己剩余财富中的一部分“散”出去或“捐”出去,帮助他国或他人发展,自身也就不可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也是佛教文化中通常所倡导的“同体大悲”的道理和精神。

所以,一个建立在以“散财”为常态的基础上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一个建立在以“散财”为常态的基础上的人生,也一定会是一个健康富足的人生。

而“散财”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以“五分之一律法”为依据,以人类同情心和道德心为出发点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正成为一种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接近于起支配作用的因素。尤其当天灾人祸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相助,企业捐款,演员义演,全民相助……构成一幅壮观而精美的“财富之水良性循环的《清明上河图》”。

我这些年回故里多了,也常常遇到一些民间放生组织,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天尚蒙蒙亮,便活跃在菜市场和水产品市场,买下大量活物去江边放生。我曾有幸参加过好几次这样的活动,发现放生的活物中最常见的有蛇类、鸟类、龟类、鱼类、青蛙类和螺蛳类。那些乌龟,返回大自然后,有的还会不时浮出水面,恋恋不舍地向放生的人群点头致意。有一次,我也亲手释放过一只五彩斑斓的漂亮野鸡,那野鸡初时惊恐万状,慌不择路逃向远方,后来却又飞回我身边久久盘旋,似乎不忍离去。更有一次傍黑时分,我在山东长岛县砣矶岛的霸王山上,救下一只被尼龙网缠住的野斑鸠,开车的驾驶员见了,让我卖给他,开价二十五元。我自然不为所动,而是回到宾馆找到一把小剪刀将其翅膀和脚上的尼龙绳一点点清理干净,然后再捧到门外放生。谁知这斑鸠竟依恋着我的手掌,迟迟不肯飞走……故每次参加“放生”,总让我联想到这也是一种更高意义和更高境界上的“散财”之举。而每当我品味着那些放生者面部和善而愉悦的笑容时,心中也感慨万千。因为比较起我在大都市地铁中、公交车上、证券市场里所看到那种千篇一律的焦虑的神色,那笑意实在难得,而且久违了。

散财不仅可以聚财,有时甚至还可以救命的。我妻子的外公,早年曾是远近闻名、富甲一方的地主。但从他这一代开始,家境却逐渐衰落。乡邻议论起来,轻了说他不会理财,重了说他“滥好人”,太爱“散财”,是个“败家子”。有佃户缴不上租,他从不催缴;有人欠债,他从不催还;但远近有人有困难向他开口借钱,请求帮助,他则来者不拒,总是尽力相帮。遇上灾年,他更是第一个开“粥棚”救济灾民。就是这样一个“滥好人”,因为是地主出身,“三反”“五反”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也曾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有一次甚至被押上刑场执行枪决,未料只是拉去“陪绑”,旋即便被放回家中。后来才知道,在讨论要不要杀他的会议上,他的“散财”和“滥好人”的名声竟然软化了革命队伍中许多当权者的阶级立场,使他们动了恻隐之心,以至于救了他一命。

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周期越来越短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类的整体命运其实也越来越令人堪忧。故“散财”之举不仅可以“聚财”,可能还不失为人类拯救自身的一个良策。

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出于“同体大悲”的精神,一个国家,尤其“核心大国”的发展,不仅关乎这个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制约着周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对于已经富裕起来或正在富裕起来的国家和个人而言,如果不时时、事事想着“五分之一律法”,自觉和主动地“散财”,要想求得国家或个人和谐有序的发展,恐怕也只能是“天方夜谭”。

当然,也曾有不甚富裕的朋友对我说:“散财当然是对的,是做好事,是行善积德之举。可是,我还没有富余的钱,你叫我怎么去散啊?还有,那些山沟沟里的穷人,吃都吃不饱,穿都穿不暖,你还能够劝他们也去散财吗?”

这让我想到,散财之举作为一种最贴近大道的善行,其实绝不是富人或成功人士的专利。

有一位自称是“中国首善”和“道德楷模”的企业家曾说:“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他这里虽然也讲要“散财”,要将财富与他人“分享”,但却是建立在必须“有一条河”的基础上,这就大错特错了。

你有一杯水,为什么就不能分一勺给别人喝呢?你有一桶水,为什么就不能分几碗给别人享用呢?事实上,对于那些还处于贫穷状态的人们,乐善好施不仅可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还会让他们获得如何致富的智慧,并最终给他们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

从前在乡下,我们常常看到有托钵僧四处行乞,他们不仅会去朱门大院,也会去贫苦人家。说是行乞,其实用现代的话语来说,更是一种“行为艺术”。通过此举,一方在种下“法布施”的“因”的同时,收获着“财物布施”的“果”,另一方在种下“财物布施”的“因”的同时,收获着“法布施”的“果”。

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有,是需要智慧的。而“散财之举”从根本上而言,就是智慧之举。我身边有好些生意上成功的朋友,大多是慷慨、豪侠之士,他们即便是在读大学期间要靠助学金度日时,别人有困难也都会慷慨解囊。及至做了生意以后,有利益时总是能让则让,可拿五成的绝不拿六成,久而久之,终于有了自己的口碑、信誉和人缘。而我们知道,人缘便是“财源”……所以,为中国计,尽管我们还谈不上真正富裕,但我们也还是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将我们国家财富的一部分尽可能地“散”和“撒”出去,去帮助比我们还要贫穷的国家和民族,以及那些虽比我们富裕,但却遇到了一些暂时的意想不到的困难的富国。这可以体现出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的“大海”的胸量和气魄。“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相信散出去的是“财”,聚来的一定是更广阔的“善缘”和“财源”,以及中国和人类社会更为美好的明天。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

    徐志摩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失学之谜

    失学之谜

    本书精选了作者有关青少年生活或励志方面的67篇精彩小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既有童年生活的乐趣,少年读书的努力,青年职场的展示,又有友情、爱恋的描绘,父母对儿女无私的付出,更有同学、朋友、老师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翻开此书,人生之旅尽收眼底;品读此书,生命养料尽情汲取。相信在与书中人物生命的对话中、启迪下,一定会为你的人生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门推荐
  • 吸血鬼的焚香契约

    吸血鬼的焚香契约

    一位具有吸血鬼体质的天使,命运的转变、沦落成黑衣公主。一份份古老的契约,让她原本的人生波涛起伏......【本书纯属作者君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火舞龙腾:废物大小姐

    火舞龙腾:废物大小姐

    一朝醒来,迎接她的是一场华丽丽的穿越。没爹没娘,只有一个极疼自己的爷爷和一个孤零零的小弟。这也就算了,可是……这位大爷,你好歹是当今圣上的皇弟啊,这么缠着我真的好吗?他眉毛一挑:“怎么?本王喜欢!”
  • 王俊凯之中了你甜蜜的毒药

    王俊凯之中了你甜蜜的毒药

    此文为玛丽苏,介意勿看!逗比虐心的剧情,敬请期待~小说男主有三位: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
  • 弃妃:冷王别嚣张

    弃妃:冷王别嚣张

    她没有绝世的武功,也没有精湛的医术,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可上天却让她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时代,让她遇到了命中的灾星。他是沙场上的战神,是人人惧怕的冷王。他脾气古怪,喜怒无常,杀人不眨眼眼,可唯独对她手下留情,偏偏她是他命中的劫数。(本文1V1,不玛丽苏,不小白。)
  • 白骨千秋

    白骨千秋

    镖师姚大接了一个大单,却不知这一趟镖要掀起武林的腥风血雨……
  • 十年若梦

    十年若梦

    苏明溪应小张之邀,参加婚礼。他坐上了火车,去了小张那个城市。他没有想到他所有丢失的记忆全在那里。许若欣帮他寻找着记忆,然而他还是记不起来。他决定做手术。手术之前,苏明溪记得了一些片段,他向许若欣求婚,许若欣答应嫁给他,他们互相戴上了戒指。手术之后,他昏迷了十几天,醒来后,却再也找不到许若欣了。当他落寞的坐上火车离开后,却在终点站下火车时看见了许若欣,和他刚来到那座城市看到的画面一模一样。
  • 一刻倾心:恶魔繁星愿

    一刻倾心:恶魔繁星愿

    在这里,我想向世界证明,恶魔并不是邪恶的化身,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如果有一天冷酷的恶魔也可以变成温柔的天使,那并不是我改变了你,而是你,从来都因有一颗天使的心。。。我想用我的温柔,净化你的内心。——安繁星为了你,就算折断我的双翼又如何。——夜冥修这个不平凡的故事,在这不平凡的你与我之间,悄然盛开……欢迎来到——一刻倾心:恶魔繁星愿!
  • 重生凤后异世恋

    重生凤后异世恋

    时间如匆匆流水,改变了人心。曾经的信念,许诺都磨灭。从快乐,懵懂到成熟,淡然,这切的一切伤害着最执着的人。过去了的都不值得一提,就像陌冰漓一样,为了保护住这可笑的曾经,可笑的自己,可笑的自尊,把自己深深的藏在那些黑暗中,冰冷无情只是一个外表,只是她仅有的武器。后来却还是逃不过一个情字,逃不过那同样可笑的命运!一次死亡换来了一次重生,后来又会怎样呢?她与他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呢?敬请期待哦~~
  • 怪怪岛之真假先生

    怪怪岛之真假先生

    风姿绰约的何小姐,浑身都是聪明的冯少,爱屋及乌的葛二娘,探索中体现真情
  • 结局是悲剧的皇后

    结局是悲剧的皇后

    “谨遵父命。”明璇在入宫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似乎一入宫门,便是万丈深渊。父为丞相,作为嫡长女的明璇在出生的那一刻命运已经安排好了,在权力漩涡中无力挣脱,性子也愈来愈冷淡,即使对亲人,也只是命令与执行的血缘关系,情似乎早已绝。明璇多希望自己能流下一滴泪,至少证明自己还是有情感还是会知道痛的,只是起身扬起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