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6800000004

第4章 过关斩将(下)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但是有闪光点不代表就可以锋芒毕露。高熲不懂独孤皇后的心思,自恃位高权重,所作所为时常触及她的底线。现代社会中当一个老板面对这样一个员工,他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高熲这一关,说好过也好过,说难过也难过。说难过是因为高熲没有杨素那么贪,而且高熲始终就没有和杨广站在同一战壕里;说好过是因为高熲经常得罪一个人——独孤皇后。我们就从“好过”和“难过”这两个方面分别来说一下杨广是如何过了高熲这一关的。

杨广和高熲的关系其实一直就不好。两个人的矛盾可以追溯到隋文帝开皇十年的平陈战争中。当时隋将韩擒虎率军攻入建康以后,南陈后主陈叔宝和爱妃张丽华跳到枯井里躲避隋军。一口枯井哪能容得下两个人藏身呢?所以两个人很快就被隋军发现了。杨广一看张丽华有倾国倾城之貌,于是就想把她据为己有,《资治通鉴》和《隋书》都有记载,《资治通鉴》中讲:

高熲先入建康,熲子德弘为晋王广记室,广使德弘驰诣熲所,令留张丽华,熲曰:“昔太公蒙面以斩妲己,今岂可留丽华!”乃斩之于青溪。

杨广为了留住张丽华,就让高熲儿子高德弘快马去找高熲,结果高熲认为张丽华红颜祸水,坚持要把张丽华斩首。在《资治通鉴》中,杨广的举动只是限于“留”下张丽华一条命,而在《隋书·高熲传》中则直截了当地明言:“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这已经挑明了杨广的心思,所谓留住张丽华无非是为了日后进一步做纳其为妃的打算。所以高熲的举动一下子惹火了杨广:

广变色曰:“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由是恨熲。

“报高公”三个字很明显说的是反语,并非“报答”而是“报复”。在杨广看来,高熲的确婆婆妈妈管得太多了。但是,“斩张丽华”一事一直存在一个谜团,那就是虽然《资治通鉴》和《隋书》上都讲明是高熲下令将张丽华斩首,但是在《陈书》中却记载:

及隋军克台城,贵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之于青溪中。

按照《陈书》的说法,“斩张丽华”一事并没有高熲参与,而是杨广下令将其斩首。为什么同样都为官修史书,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这件事子虚乌有,纯属杜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蒙曼老师在解读这件事时是持这种观点的,认为这次事件是不经之谈,是后人为了丑化杨广而故意加上去的。蒙曼老师在解释的时候,认为杨广心有大志,不会在平陈这个关键时刻露出不矜持的马脚,并且两人年龄差太大,杨广不会看上张丽华,更不会接受这样的姐弟恋。笔者对这个看法只能持部分赞同的态度,因为仅从杨广性格上进行分析并不能直接作为判定此事虚假的证据,或者说尚不足以作为判定此事虚假的证据。

第二种可能,唐王朝史官为抹黑杨广而为。这种观点只符合蒙曼老师观点的后半句,笔者认为这件事情应当确确实实存在,但在《隋书》中或有夸张、渲染成分。《隋书》的编纂者有很多,但通过现有资料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编纂者都是唐朝人,比如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所以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唐朝史官为了显示唐继隋是正统、是天意而故意写杨广贪美好色,将他的形象抹黑了。这符合古代大部分正史的特点,也与古代封建帝制下的森严等级和强大的向心控制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三种可能,《隋书》、《资治通鉴》和《陈书》各有缺漏。进一步讲,笔者认为史书上记载的两种内容也很有可能是互补的关系。我们可以试着将两个内容串联一下,即高熲要将张丽华斩首,杨广本不想杀,于是派高熲的儿子高弘德去传急报,但是高熲坚持要杀。最后没柰何,杨广听从建议,下命令将张丽华斩首。这种解释可能是站在一个最中庸、最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了,并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而且按照这样的解释,也比较符合杨广还在做晋王时善于“表演”、虚心纳谏、争做道德楷模的形象。因此笔者个人比较认同第三种可能。

我们退一步讲,就算“斩张丽华”事件的确是子虚乌有,但即便如此,高熲也绝对没有支持杨广的可能,因为前面提到过,他和杨勇是亲家,他的儿子高表仁娶了杨勇的女儿。如果杨广登基,这个关系很容易给他招来种种非议。高熲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虽然《隋书》说高熲“熲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竭诚尽节,进引贞良,以天下为己任。”他自己也常常对外宣称“长幼有序,岂可废乎?”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高熲反对废立,或多或少也有这方面私心的考虑。

对于杨广来说,得不到高熲支持没关系,只要能想办法拔掉这颗钉子就可以。想拔掉这颗钉子,单靠他自己一人显然不够,幸运的是,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一直在帮他。此人为谁?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杨坚的骨子里多少有点“怕老婆”的性格,独孤皇后性情刚毅、固执,有着马背上长大的少数民族独有的豪迈和奔放,用现在的话讲叫“女汉子”。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合称杨坚和独孤夫人为“二圣”,如果大臣们在杨坚面前说错话了,杨坚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如果在独孤皇后面前说错话,特别是触动她心底最触碰不得的东西——太子废立的话,那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不幸的是,高熲偏偏踩在了这堆火坑里。《隋书·高熲传》记载: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意,谓熲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熲长跪曰:“长幼有序,岂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独孤皇后知熲不可夺,阴欲去之。

高熲不仅反对废长立幼,而且是“长跪”着反对,这个动作彻底触动了独孤皇后内心最不愿意揭开的伤疤。从这时开始,独孤皇后便有了拔掉高熲的想法。此后,她利用接连发生的三件事,一步步把高熲拉下神坛。

第一件,小妾生子事件。高熲的夫人去世之后,独孤皇后给隋文帝说:“高仆射都那么大年纪了,现如今夫人去世,身边也没有人照顾,我看你不如再给他娶一个吧。”隋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毕竟高熲为自己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丧妻再娶也不违反老婆的一夫一妻原则,所以就答应下来,让人去把高熲找来。高熲来到大殿上,隋文帝先开口了:

“爱卿,你为我大隋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近日听闻贵夫人不幸染病身亡,寡人非常悲痛呀!爱卿你年事已高,怎可无人服侍?寡人做主,再给你张罗一个,如何?”

高熲一听这话,叹了口气,慢吞吞地说:

“臣已经一把年纪了,每天退朝之后,在家吃斋念佛。陛下圣明,处处为臣着想,臣不胜感激。但是臣实在年迈,早已无此念想了。”

隋文帝一看高熲如此开心见诚,也就不再提此事了。

几天之后,高熲身边的一个小妾产下一子。杨坚听说之后非常高兴,但是偏偏惹恼了另一个人——独孤皇后。从独孤皇后就杨勇偏爱云昭训一事而非常恼怒便可以推断出来,她对纳妾之事尚且怀恨在心,更不用说小妾生子。她抓住这个机会,在隋文帝面前狠狠地将高熲批了一顿:“陛下您还能再信任高熲吗?之前您说再给他娶一个,他推脱吃斋念佛,原来是另有他图!他这不是当着您的面撒谎么!现在这个骗局被揭穿,陛下您还能再相信他吗?”

且不论独孤皇后对此的反应是否太过极端,但至少这件事给我们后人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高熲。读《隋书·高熲传》前半部分,我们往往会惊叹于高熲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谦虚让功的品格,不过高熲在这件事上表现得不够谨慎。虽然在古代,男人纳妾并不是不光彩的事,但在废立太子将行未行这个最敏感的时间点上,高熲放纵了自己,没有考虑到独孤皇后的反应。小妾生子,本为喜事,但对于高熲来说,无疑为他打开了通向深渊的大门。

《隋书·高熲传》记载了隋文帝听到独孤皇后言论之后的反应:“上由是疏熲。”

第二件事,征讨高句丽。高句丽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政权,存在时间大约在西汉后期到唐中前期,领土大致在今天我国境内的辽宁省、吉林省以及朝鲜半岛。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丽国王高元进犯辽西,被当时的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但是隋文帝杨坚很不开心,他认为高句丽乃是弹丸小国,竟然如此嚣张,不把我中原大国放在眼里。于是杨坚任命自己的小儿子汉王杨谅为帅,高熲随行,率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但是高熲认为此举断断不可,出征之前,他苦苦进谏,认为正值雨季,山高路险,又有河水阻隔,对我军非常不利,而且从长安进发到辽东,路途遥远,战线拖得太长,一旦后勤补给跟不上,那么整支远征军或有全军覆没之危。

高熲分析得的确没错,但是隋文帝杨坚会听吗?很显然是不会的。一者隋文帝有自己的考虑,毕竟讨伐高句丽是关乎国威的大事;二者隋文帝自小妾生子事件后已经对高熲有所怀疑和疏远,自然不会听从他的言论,所以杨坚仍然坚持出兵,征讨高句丽。

事情果然不出高熲所料,汉王杨谅此次出兵,最终无功而返。《隋书·高祖下》记载:

(十八年乙巳)以汉王谅为行军元帅,水陆三十万伐高丽……九月乙丑,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

高句丽不可不谓隋朝的克星,杨坚面对高句丽政权一筹莫展,后来的隋炀帝发全国之力三征高句丽亦不得,此为后话。这次远征失利之后,最倒霉的不是汉王杨谅,而是高熲。独孤皇后借题发挥,她对隋文帝杨坚说:“熲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独孤皇后的话什么意思?她认为高熲是带头反对东征高句丽的,但现在迫不得已被文帝派去,所以在东征路上他一定没有尽心尽力,致有今日之败。笔者认为,独孤皇后这番话讲得无凭无据,我们很难讲高熲究竟有没有为东征尽心尽力,但独孤皇后仅因为他反对东征就给他安一个“不负责”的过失显然是无稽之谈。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独孤皇后这样讲并非没有她自己的考虑——她不单是为了自己和高熲的私仇而这样说,更是为了隋文帝杨坚而这样说。

历史上有很多相似的例子。比如,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极力反对袁绍要与曹操“决成败于一战”的想法,而应凭险而守,与曹操进行长时间的消耗战。袁绍为稳军心而将田丰下狱。后来袁绍战败的消息传到河北,有人对田丰说:“袁公战败,回来一定会重用您的。”《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田丰说:“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意思是说如果打胜仗了,或许还能保全性命,但现在战败了,袁绍肯定会怪罪于我,这次我一定是性命不保了。现如今的征讨高句丽事件也是同一个道理,我们站在这些领导者的角度上想想,他们肯定都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扛下这个责任,只不过区别在于,碰到肚量大的领导,比如杨坚,或许性命还可以保全,但如果碰到像袁绍这样小肚鸡肠的领导,那么性命就真的堪忧了。明君和昏君,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此。现在独孤皇后主动站了出来,她说的那一番话无疑是在把这次东征失利的责任推到高熲身上。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吊屈原文》中写道:“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食君之禄就该与君分忧,现如今高熲居庙堂之高却不做实事,隋文帝杨坚自然是越来越不信任他。

更为严重的是,汉王杨谅也在杨坚面前狠狠告了高熲一状。出征之前,杨坚担心杨谅年纪太小,不能胜任,因此让高熲随军亦有辅佐杨谅的考虑在其中。高熲已是隋朝老臣,在出征路上表现得并不那么谦虚,反而傲气凌人、自以为是(无自疑之意),这让杨谅非常不满(甚衔之)。回到长安后,杨谅哭着在独孤皇后面前说:“我差点就被高熲杀了。”杨谅此语显然是有不少添油加醋的成分,高熲纵然是功高震主,但也通晓事理,能识大体,在此出征的关键时刻不会对皇子有什么非分之想。不过母亲都是疼孩子的,尤其是疼最小的孩子,现在杨谅哭哭啼啼跑来告状,独孤皇后自然是站在他这一边了。《隋书》还记载了隋文帝杨坚的反应:“上闻之,弥不平。”与之前“上由是疏熲”相比,一个“弥”字便反映出杨坚不满情绪的加深。

第三件事,王世积谋反案。王世积是隋朝大将,而且长得特别帅,《隋书·王世积传》形容道:“容貌魁岸,腰大十围,风神爽拔,有杰人之表。”王世积祖上也是在北周为官,后来隋朝建立之后,他在平定尉迟迥叛乱及平陈战争中皆有战功,最后因功进封上柱国。

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将军,谋反一事是从何而起呢?这还得从他的一个亲信说起。

王世积有一个亲信,安定人,叫做皇甫孝谐。有一次,皇甫孝谐犯了罪,官吏在到处搜捕他。皇甫孝谐想去王世积那里躲避一下,但是王世积不愿意收留他。后来皇甫孝谐被抓,被发配到桂州,在总管令狐熙手下做事。令狐熙和王世积一样,并不待见皇甫孝谐,所以皇甫的生活一直过得很穷困。时间一长,皇甫孝谐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于是便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希望借此时来运转、逢凶化吉:

世积尝令道人相其贵否,道人答曰:“公当为国主。”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又将之凉州,其所亲谓世积曰:“河西天下精兵处,可以图大事也。”世积曰:“凉州土旷人稀,非用武之国。”

这段话一出,可谓石破天惊,如果这一幕发生在法庭上,皇甫所言就是一段谋反案的证词:王世积找人给他看相,道人说:“您有帝王之相,您夫人有王后之相。”除此之外,王世积的亲信们还在跟他商量哪里可以作为起事的地点。这个消息一传出去,很快就传到了隋文帝杨坚那里。

隋文帝一听勃然大怒,立刻下令把王世积带回长安。

我们回过头来仔细想想,王世积究竟有没有谋反?笔者认为这是一桩冤案,理由有三。

第一,史书上在写皇甫孝谐举报王世积时,用了“徼幸”一词,“徼幸”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侥幸”。皇甫孝谐本身就是想借这件事来为自己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时来运转,因此他添油加醋,乃至胡编乱造并非没有可能。

第二,皇甫孝谐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小人,能做出诬告诽谤之事并不奇怪。他在桂州总管令狐熙那里为什么受尽冷眼?因为他和令狐熙根本就是两路人。令狐熙是个什么人?《隋书·令狐熙传》形容他:“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给,必一时名士。”可见,用现在的话说,令狐熙给人的感觉是“高冷男神”,所结交的都是高风亮节的名士。令狐熙既然不愿与皇甫孝谐交往,我们不妨由此大胆推测,皇甫孝谐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见风使舵、溜须拍马,行事不光明磊落的小人,否则也不会做出犯罪跑路的勾当。那么,他举报王世积谋反很有可能是因为王世积不收留他,从而为了满足他的报复心理而为,从心理学和犯罪学的范畴讲,这属于有意识犯罪。

第三,王世积是个懂得明哲保身的人,他不会轻易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皇甫孝谐的信息来源渠道很有可能是偷听一类,那么这就证明王世积在筹划谋反一事时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差,但根据《隋书》的描述,笔者认为王世积并不是这样的人。《隋书·王世积传》记载:

世积见上性忌刻,功臣多获罪,由是纵酒,不与执政言及时事。上以为有酒疾,舍之宫内,令医者疗之。世积诡称疾愈,始得就第。

王世积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于是经常纵酒狂饮,从不过问政事,足见他懂得明哲保身。由此,他在筹划谋反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露出马脚的几率实在是非常之低。

需说明的是,以上只是根据史书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的推测,并不能直接作为推断此案为冤案的证据,且只能推测皇甫孝谐之言是否真实,并不能推测王世积本人是否有谋反之心。有人说王世积本人是有谋反的想法的,因为根据史料记载,他曾对高熲说:“吾辈俱周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可见他并不把大隋江山当做社稷,而是怀念着北周故土。但是笔者认为,仅凭这句话尚不能直接推得王世积的本意,因缺少前后文的提示,所以这句话有可能的确表达了谋反本意,当然也有可能只是一句纯粹的感叹。不过要知道思念故土,思念故主,思念故国,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下大多数士大夫臣子的共通感情,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当以一种同情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无须对此案本身做太多无谓的深究。至此,我们且抛开案件本身不谈,来关注一下王世积被带到长安后的情况。

王世积被带到长安后,隋文帝杨坚开始对此立案调查。这一查,把高熲带了出来。《隋书·王世积传》中说:“……左仆射高熲,并与世积交通,受其名马之赠。”这个说法大概是真的,因为高熲和王世积关系一直就不错(高熲美其才能,甚善之),所以受赠名马是有可能的。这样一来,罪名成立,王世积被斩首,而高熲则被罢官回家,而前面那位溜须拍马的皇甫孝谐,则因检举揭发有功而被封上大将军。

事后在秦王杨俊家的一次宴会上,高熲出席,隋文帝杨坚对他感慨了一句:“朕不负公,公自负也。”

我们老百姓常说:“树倒猢狲散”,高熲一被罢官,他以前的幕僚、下属等等便开始揭发高熲的种种罪状。有人举报高熲的儿子高表仁曾经跟高熲说:“司马仲达开始时称病不上朝,现在您的境况与他很相似,又哪里知道不是好事呢?”司马仲达是何许人?正是司马懿,他曾经托病不朝,最后发动高平陵政变,夺走了曹魏的天下。高表仁的意思就是在将高熲比作司马懿,这怎么能叫隋文帝放得下心呢?还有人举报说高熲曾经听信一个真觉和尚的言论:“明年国家会有规模很大的丧事”以及一个尼姑的言论:“开皇十七、十八年,皇帝会有厄运降临,活不过开皇十九年。”这些话犹如一把把利剑,全部刺向了杨坚心中最敏感的部位。有人请求斩杀高熲以谢天下,但是念及高熲曾经的功勋,隋文帝杨坚最终没有杀他,他说:“去年我杀了虞庆则,现在我刚刚杀了王世积,他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呀!如果我现在再杀了高熲,天下人会如何评价我呢?”

或许,这也只能算是一种比较宽慰的结果吧。

对高熲来说如是,对杨坚来说亦如是。

不日,判决结果公布,简简单单四个字:

除名为民。

至此,高熲倒台,隋朝失去了一位功勋宰相,太子杨勇也失去了最后的庇护。杨广连过杨素和高熲两关,一步步走向了太子之位。

我离东宫,

仅仅一步之遥。

同类推荐
  • 御龙在天之龙抬头

    御龙在天之龙抬头

    天下分崩离析,战火焚天灭地。群雄各据一方,谁主九州沉浮。六鳌摇动海山倾谁入沧溟斩巨鲸?
  •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帝师点化的平民女,生了富贵不可限量的儿子。将近而立之年的公爷,怕极了十几出头的小丫头老婆。这是哪个朝代的事情?哪个王朝的皇帝?怕老婆的皇帝,他就算一个。不过。这个皇帝的老婆既然能收拾得皇帝服服帖帖,那么能耐可……真正的历史上存在的事……吕文婉,杨忠
  • 锦州匪事

    锦州匪事

    民国时期的东三省一片匪气,东北王张作霖更是以匪出身。若是隔着两代往上数,村村都有匪,他们又有一个皇而堂皇的名字,保安队。还记得小时候,最爱听爷爷给我讲匪的故事,尤其是那个布满了传奇色彩的,锦州西,大凌河,班吉塔一代的侠匪——沈云鹤。
  • 多姿多彩的陶俑

    多姿多彩的陶俑

    本书选用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上起秦、下讫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各类陶俑60件(组),其中以被确定为国宝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佣”最为精彩。
  • 异界之召唤战神

    异界之召唤战神

    你说你有猛将王大锤?身高一丈二,可万人敌?秦风冷笑一声:项羽你去教他做人,哦对了,注意别不小心弄死了!你说你麾下有猛将力能开山,是真正的天神下凡?秦风冷笑一声:李元霸去跟他比比力量,看看谁才是天神下凡。你说你麾下有很多猛将?秦风冷笑一声:我给你弄一个李存孝+冉闵+项羽+李元霸的超级组合能不能秒杀一切?召唤历史猛将流小说,历史猛将尽皆汇聚在异界!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你好陌笙人

    易烊千玺:你好陌笙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洛陌笙跨过千山万水终于和易烊千玺在一起。可生活给了她一个重重的打击。她的人生是场别人设定的戏,结局都设定好了她却不知道。她被操纵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场戏……
  • 灵之仙缘

    灵之仙缘

    浩瀚无垠的灵之大陆,万族林立,为争天下仙道而各显神通。传说中的仙界一代天骄却含恨而终,最后被世尊以无上伟力逆流时间长河重生于一方新天地,却也因此留下隐患.......段千业觉醒,本以为是蛮夷土著之辈,却不曾料想一个比一个强横。究竟谁能掌控命运,谁能成仙立道.......
  • 觞政

    觞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关窍要旨

    关窍要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护你余生无忧

    护你余生无忧

    初见,你那张倾国倾城的脸透过玻璃窗闯入我的眼,一眼就是万年,再见,你那悠扬悦耳的琴声穿过千里映入我的耳朵,那一刻,我决定停车闻声走近,上天让你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从此我决定再也不要让你在我面前有逃脱的机会,于是,我把你划入我的世界,我想给一个避风港湾,想到和你共度余生的画面我对余生充满期待。余生很长,等你愿意又何妨
  • 名侦探柯南之柯南vs萝莉

    名侦探柯南之柯南vs萝莉

    一个延续柯南侦探使命柔弱小萝莉,拯救过小兰灰原等人,但最后为了让柯南活下去,她就那样把希望给了他
  • 两生三世已千年

    两生三世已千年

    “正浩,你。”陆冰双还没说完话,阮正浩已经拿起灵心初阴剑自刎。陆冰双一时没了反应。“我希望下一世,不要再遇到你!”阮正浩说得决绝,然后死去。陆冰双闭了眼睛,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自她长长的睫毛落下。自此,陆冰双那会笑的眼睛,不再如月牙弯弯,因为她从此忘记了该怎么笑。
  • 故乡风云

    故乡风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呦,别再四处漂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呦,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呦,我已厌倦漂泊……
  • 五行逆传

    五行逆传

    九州大陆,万年之后,九子出世,天怒人愿。-------《轩辕志》万年以来多少武林巨头对此耿耿于怀,这九子究竟有何神通,可以惹天怒,遂人愿。万年大世即将到来!九子指的是哪九子?为何惹天怒却遂人愿?李尘到底能在轩辕大陆留下怎样的传说?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复仇公主VS樱圣恶魔校草部

    复仇公主VS樱圣恶魔校草部

    三个拥有绝美容貌的女生,6岁时因对自己所谓的“家”有太多的憎恨,所以三人选择了离家,并在机场相遇了。遇到贵人相助的她们在十年后,拥有了在世界上任何人都遥不可及的地位。她们又重新回到了儿时充满悲伤和仇恨的国度,展开了一场报仇行动。在樱圣皇家学院,她们的爱情也悄悄降临。冷漠、顽皮,爱撒娇的她们将如何演绎不同于童话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