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700000008

第8章 庄子的修养(1)

逍遥自在为神仙

理解了庄子的混沌学说,也就理解了《庄子》书中那许许多多的神仙形象。

《庄子》书中有很多地方谈到了神仙,不过在不同场合他们的名称不同,有时称为神人,有时称为真人,有时称为至人,有时称为圣人。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无心无意、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所不能。所以在庄子的笔下,他们不饮不渴,不食不饥,处火不热,处水不溺。这并不是说寰宇之内真的存在这样的神仙,借助于神仙只是一种艺术手法,是用神仙的形象来表达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就是: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处在与自身原本真性相适宜的环境中,它就能成功;无论什么物件,只要处在与自身原本真性相吻合的环境中,它就能存在。正因这空化的原本真性与周围环境完全融通,所以它们能在其中无忧无虑、无知无觉、安闲自在、自由翱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把这种思想概括成一句话,也就是说,适应自性、逍遥自在就是神仙。

《逍遥游》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说:

列子驾风而行,那可真是轻巧美妙啊!一飞就是十五天,然后返回来。他对那些求福致幸的事情,从来不挂于心上。这样的人可以说是非常潇洒自在了,连行走都可以免掉,可是他还没有达到顶点,因为去什么地方还得依赖于负,还没有完全摆脱外物的制约。如果能做到顺应天地的真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漫游于无穷无尽的寰宇之中,那还有什么依赖呢?所以说,至人心中没有自己,神人心中没有功果,圣人心中没有名声。

没有自己,也就是忘掉了自己的存在,将自己浸透在了天地万物之中,与整个宇宙融合成了一体。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天下同一,无此无彼,物我两忘,万物一齐。

没有功果,也就是无意于事物的成功和结果,将自己融于天地万物之中,随其漂泊,随其漫游,没有自己的主观目的,漂到哪里是哪里,游到哪里算哪里。这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自在。

没有名声,也就是无意于人们的称道和赞赏,将自己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不分是非,不别善恶,随万物之自然,任天下之非誉。这就是庄子所说的无名。

顺应天地的真性,驾驭六气的变化,也就是天地万物是什么样就让它们是什么样,天地万物如何变化就让它们如何变化,不加人为的造作,不以人意去扭曲。说到底,也就是对外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干预,对自己的存在和变化不悖谬,将自己作为一个没有主观意志的自然存在物。

人达到了这种境界,自然也就与天地万物混而为一了。与天地万物混而为一,也就自然没有了自己,没有了功果,没有了名声。这就是混沌的境界。这也就是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庄子认为,列子虽然超脱于人世,可以不求人间幸福,可以不用步行,但是他还没有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因为他还有物我之分,还要借风而行。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完全把自己融于自然。只有将自己完全融于自然,才能达到逍遥自在,才能成为真正的“神仙”。

《齐物论》中记述了啮缺与其老师的一段谈话,其中涉及了至人对于是非标准的看法问题,并对至人做了一番描绘。文中说:

啮缺问他的老师王倪说:“先生知道事物共同的是非标准吗?”

王倪说:“我怎么能够知道!”

啮缺又问:“先生知道您为什么不知道吗?”

王倪说:“我怎么能够知道!”

啮缺感到疑惑,于是又问道:“难道事物是不可知的吗?”

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不过既然你再三地问,我就试着说一说。怎么才能知道我所说的知道不是不知道呢?怎么才能知道我所说的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且来问你,人睡到潮湿的地方就要腰痛、偏瘫,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到了树枝上就感到惴惴不安,难道猕猴也是这样吗?这三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最好的住处呢?人以粮食为食物,鹿以茂草为食物,螂蛆以蛇为食物,猫头鹰以田鼠为食物,这四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最好的食物呢?公猿以母猴为配偶,鹿见了她们会吓得飞快逃跑。这两种东西究竟是谁知道天下的美色呢?以我看来,仁义的头绪、是非的道理,杂乱无章,我怎么能知道它们的关系呢!”

啮缺又问:“您不知道天下的是非和利害,难道至人也不知道天下的是非和利害吗?”

王倪说:“至人那可是神了!天热得连山林都着了火,可他们却不感到热;天冷得连江河都结了冰,可他们却不感到冷;霹雳震裂了大山,飓风卷起了海浪,都不能使他们吃惊。像他们那样的人,每天驾着云气,骑着日月,漫游于四海之外,在死生面前都不会动一动心,更不要说什么小小的利害了!”

王倪一问三不知。之所以不知,是因为在他看来天下无所谓是非。天地万物既然浑然一体、无彼无此,哪里来的是非呢?要说有是非,那也只能是各有各的是非。各有各的是非,也就是没有是非,人说睡在潮湿的地方会腰疼,而泥鳅却说钻在泥里真舒服;猫头鹰说田鼠味美可口是馔肴,而鹿却说田鼠活蹦乱跳难入口;猕猴绝不会以泥鳅为配偶,泥鳅绝不会与小鸟结伴游以毛墙丽姬为美色,鹿却认为毛嫱丽姬长得丑,各自都有自己的是非标准,所以也就等于没有是非标准。正因为这样,所以王倪说他不能知道是非,不能知道利害;不知道所谓的知道是不是不知道,也不知道所谓的不知道是不是知道。总之一句话:物与物皆异,物与物又皆同,所以它们浑然一体,无所谓分别。说物与物皆异,是说它们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性能上各有各的特点;说物与物皆同,是说就它们各有各自特点这一点上来看,它们都是同样的,就它们各自都适应各自的特点这一点来看,它们都是同样的。说它们浑然一体,没有什么分别,是说当它们各自都处在与自身特点相适宜的环境时,它们都在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无所谓区别,和谐相处,共为一体。

说到至人,那就更是无知了。他们顺应着天地万物各自的原本真性动行静止,动则自动,静则自静,行则自行,止则处,所以谈不上什么是非利害、天热天冷。从这个角度出发,所以说他们每天驾着云气,骑着日月,漫游于四海之外,在死生面前都不会动一动心。

《大宗师》对此做了理论性的说明。文中说:

知道天然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人为是怎么一回事,这就达到智慧的顶点了。知道天然是怎么一回事的人,顺着天然而行,所以就会受到天然的护佑;知道人为是怎么一回事的人,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去认识还不知道的事物,顺着事物的法则行事,使自己能够活到寿终而不中途夭折,这是最有知识的了。

虽然如此,这里仍然有漏洞。漏洞在于知识只有在有了固定的认知对象之后才谈得上得当,然而认知的对象却从来不是固定。怎么知道我所谓的天然不是人为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谓的人为不是天然呢?说实在的,只有有了真人之后才能有真知。

什么样的人是所谓的真人?古代的真人不欺负孤寡,不自夸功劳,不餋养门客。像他们这样的人,犯了错误也不后悔,做得正确也不自得。像他们这样的人,登上高处也不战栗,入于水中也不被溺,进入火中也不怕热。只有智慧能驾驭大道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古代的真人,睡觉不做梦,醒后无忧愁,吃起饭来不感香甜,呼吸起来气秀深沉。真人是用脚跟进行呼吸,众人是用咽喉进行呼吸。辩论输了,说起话来就吭吭哧哧,嗜好过深,天然的真性就很浅薄。

古代的真人,不知道追求生,不知道厌恶死。出生了也不喜悦,要死时也不抗拒。只不过是自然而然地死,自然而然地生而已。不忘记自己是从那里来的,不探求自己将归于何处,出生了就愉快地接受,死亡了就等于是回归。这就叫做不以自己的心智为道增添什么东西,不以自己的作为协助天的变化。这样的人就是真人,像这样的人,志向专一,容貌平寂,额头坦荡;像秋天一样冷峻,如春天一般温暖,动静适宜万物的性能,喜怒从四时的变换。

古代的真人,外貌随和而不结伙,似有不足而不求助,将他的骨节给你却不坚硬,敞开他的襟怀而不华浮。面带笑容,好像是很欢喜啊!或动或止,出于不得已啊!起身前行,是自己的形体自然驱使的啊!遇物而止,是自己的本性自然牵制的啊!那个严谨的样子,好像是世俗的君子;那个豪放的样子,却又没有任何约束;动止连绵,好像无所间断;随机起伏,无须张口出言。以刑法作为治理国家的主体,以礼仪作为治理国家的羽翼,以智慧作为治理国家的节度,以本性作为治理国家的规矩。以刑法为主体,可在杀人的事情上他却宽容而得宜;以礼仪为羽翼,为的是随从世俗而不违背民意;以智慧为节度,做事情都是出于不得已;以本性为规矩,是说他与每个有脚的人都回到自己的故里。以上说的这套治理国家的方法,本意是说真人与每个人都返回到自己的本性,而不懂其中含义的人却以为真人真是这样辛苦劳作、不得休息。所以,他喜欢也一样,他不喜欢也一样;他认为一样的也一样。他认为一样的,那就是与天然同类的东西;他认为不一样的,那就是与人为同类的东西。将天然与人为视为不相悖谬的人,这就是真人。

“他喜欢也一样,他不喜欢也一样”,是说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东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从表面看来,一种东西与另一种东西,然而不管他喜欢不喜欢,这些东西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从表面上看,马善奔跑,牛喜慢行,它们喜好不一,性能各异,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然而,它们都是自然界自然创造物,都在与自己的性能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就这一点说,他们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它们共同的本质。

“他认为一样的也一样,他认为不一样的也一样”,是说事物的本质与事物的表现实质上是一样的。“他认为一样的”,是指事物的本质。因为在他看来,不管什么样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自然的创造物,都是按照自然而然的法则存在和变化的,这是一样的。“他认为不一样的”,是指事物的表现。因为在他看来,事物尽管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是表面上却各有各的性能,各有各的形象,这是不一样的。不过在真人看来,区分事物的本质与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尚不深刻的眼光。如果将事物看透,事物的本质与表现也有区分,也是一样的。因为事物的本质与表现也没有区分,也是一样的。因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表面都是事物自身自然而然的两个方面,从都属自然创造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说“他认为一样的也一样,他认为不一样的也一样”。比如马、牛都是自然的创造物,都顺应着自身的性能而生活,这是一样的;马、牛各有自己的特长,都有各自的性能,这是不一样的;然而“一样的”是天然形成的,“不一样的”也是天然形成的,所以说来说去“一样的”与“不一样的”归根到底都是天然如此,都是一样的。

“他认为一样的,那就是与天然同类的东西;他认为不一样的,那就是与人为同类的东西”,是说事物的本质是指天然如此的一类的东西,事物的表现是指人为造作的一类的东西。因为所谓“一样的”,都是从天然如此这种角度上讲的;所谓“不一样的”,都是从人的主观感受或人的主观造作上讲的。比如,一说到牛、马一样,那就是指它们天生的那个方面;一说到牛马不一样,那就是指人们感受到的它们的那个方面。在人们看来,牛与马,一个喜好慢行,一个善于奔跑,这是不一样的。可是这个不一样只是人在认识方面的区别。假如没有人对它们的认识,它们只不过是自然界的一个天然成员而已,不管马善奔跑也好,还是牛喜慢行也好,都是自然界自然而然形成的,都是天性,哪里有什么区别呢?

“将天然与人为视为不相悖谬的人,这就是真人”,是说真人连天然与人为也不加区别,将一切都看作是一样的。因为所谓人为,实际上也是自然而然的。比如牛、马长着四个蹄子,善于长途跋涉,这是天然的,而人却利用它们,给它们戴上笼头、穿上鼻绳,这是人为,然而人之所以这样做,对人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他们天生就有智慧,就要利用自然界的东西为自己服务。所以真人把人为也视为天然,不分人为与天然。

到了连天然与人为都不加区别的境地,也就融入了混沌。

从上面这一段议论可以看出,所谓真人,也就是融入混沌的人。所谓融入混沌,就是将一切都视为一样。而将一切都视为一样,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天然,就是将一切都归入天然,让一切都顺从天然。所谓归入天然、顺从天然,也就是天生下来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天生下来有什么性能就让它发挥什么性能。既然如此,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入火觉热、入水被溺的事情了。因为按照天生下来是什么样就让它是什么样、天生下来有什么性能就让它发挥什么性能的原则行事,也就是让那些耐火的东西进入火中,让那些不怕水的东西进入水中,正像用耐火材料做耐火用具、让鱼龟一类水族进入水中一样,怎么会怕火热、怕水溺呢?

正是出于这样的道理,所以说真人入火不热,入水不溺;犯了错误也不后悔,做得正确也不自得;像秋天一样冷峻,又像春天一样温暖;没有自己,没有名声,没有功果,一切都是顺从着事物的真性。也正因为一切都顺从着事物的真性,所以一切事物都可以安然自在。这就叫做逍遥自在。

奔流至海方见阔

大者适大,小者适小,这种情况大概是永恒的;大者识大,小者识小,这种情况就难说是永恒的了,因为人的认识是可以通过新的体验改变的。《秋水》篇中描绘了一个河水流至大海得新知的故事,以此来表述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小无极、无可自负的道理。故事说:

秋天来了,这是个下雨的季节,大大小小的河流都灌得满满的。那些大河,水势盛大,河床扩展,两岸相望,连放牧的牲畜是牛是马都分不清楚。看到这个景象,人称河伯的河神得意极了,在他看来,天下最美、天下最富,非己莫属。他顺着水势东流而去,一直来到了北海。再向东,啊!不得了了,那可真正是一望无际!到这个时候他才醒悟过来,望洋兴叹,自愧不如。于是向北海之神若说:“俗话说:‘听了一百次道理,就以为天下再没有聪明过自己的了。’这话正是在讽刺我这样的人呀!过去听说有人自以为超过了孔子的学问,盖过了伯夷的德行,我不信。今天我信了,我就是如此狂妄的人。要不是来到你的门前、看到了你的广阔无边,我会一直以为我是天下第一,那就会永远贻笑于大方了。”

同类推荐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闭上眼睛才能看清自己

    慈悲是一种爱,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尘世间一草一木的爱。本书源于贤宗法师的人生体悟、修行心得以及讲学录,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两个特色,一是“向下”,法师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生活的智慧;二是“缓慢”,句句通俗易懂,紧贴内心,读来依依不舍。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普通逻辑学教程

    普通逻辑学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判断、推理、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论证与反驳等。
热门推荐
  • 霸道男神赖上我

    霸道男神赖上我

    米琪很想哭,但是却哭不出来,一个女孩一生之中最宝贵的第一次,就这么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没有了,虽然她现在没有男朋友,也不用对不起谁,可心里依旧很难受,做不到坦然,无法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 乞者

    乞者

    文章描述了一个小富之人,为了躲避债务,而弃富就穷的故事。乞者本来是g城里小有名气的富汉,只是这两年日子过得太奢侈、太舒服,无所事事,百般无聊,觉得腻味;再就是债主们隔三岔五地向他哭穷,威胁他,对他软硬兼施,把他整得惶惶不可终日,这才暂时弃富就穷,改当乞丐的。
  • 仙之宝藏

    仙之宝藏

    传说中的宝藏谁不想要?成仙的诱惑谁能抵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为而为,不争而争,才是最高境界。
  • 我的青春幸好有你边伯贤

    我的青春幸好有你边伯贤

    因为各自怀揣着小小心事,那一年,一个意外六个人成为最好的朋友。隔着重重秘密的薄纱,叶星星与边伯贤的心不断靠近。可随之而来的,是生与死的分离,友情的远离。两年后的在聚首,是物是人非,还是故人依旧?他们能否回到最初?破损的友谊,是否能重新回归?那份搁浅了两年的小小情愫,是否能够重新找到往日的温度?
  • 余生不用指教了

    余生不用指教了

    码字废物决定看心情写。第一章校园第二章古言第三章架空
  •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做最棒的面对面销售:见面即成交的300个情境销售法

    导购是目前从业人员队伍最壮大的一个职业,同时非常具有挑战性。成为最棒的门店导购,拥有成功的销售技巧是每一名导购人员都热切盼望的。本书通过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销售情境,向读者传达最实用的销售方法。这是一本为各类门店导购提供的人人皆可学、人人有收获的提升销售技能的行动指南,也是导购从业人员提升业绩必备的职业手册。
  • 梦境之千年轮回

    梦境之千年轮回

    这是一个无奇不有的世界,当所有的不可能的元素融合在一起时,会碰触出怎么样火花?阵法、兵器、门派、盗墓、穿越、天域之门、仙魔人魂,侠客、蛊师、刀客、剑客、将军、型男、术士、医师……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欧阳明渊能否从现代重回战国与林彩晨相遇……
  • 暴力机器人

    暴力机器人

    说的是一个机器人的故事,故事,故事哦,是真的故事哦
  • 回到三国做奸商

    回到三国做奸商

    21世纪的黑心商人,因为一把古兵器,穿越回了三国,成为了董卓的救命恩人,同时开始了自己玩转三国的首富励志之旅……
  • 乱世灵帝

    乱世灵帝

    他一直以来做着一个熟悉的梦,他发誓要报仇,为了自己爱的人。十年废柴,翻身立命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