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14

第14章 《先进》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评析】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

(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评析】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原文】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4):子游、子夏。

【注释】

(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4)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评析】

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帖帖、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原文】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

【原文】

南容三复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评析】

儒家从孔子开始,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这里,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赏南容的慎言。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注释】

(1)颜路:颜无繇(yo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o,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

(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2)夫:音fu,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2)。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注释】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视犹子也:我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3)夫:语助词。

【评析】

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按照礼的规定,对他予以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评析】

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

【原文】

闵子侍侧,(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释】

(1):音yin,和颜悦色的样子。

(2)行行:音hang,刚强的样子。

(3)侃侃:说话理直气壮。

【评析】

子路这个人有勇无谋,尽管他非常刚强。孔子一方面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特长而高兴,但又担心子路,唯恐他不会有好的结果。师之爱生,人之常情。孔子的这种担心就说明了这一点。

【原文】

鲁人(1)为长府(2)。闵子骞曰:“仍旧贯(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

(1)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

(2)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

(3)仍旧贯:贯:事,例。沿袭老样子。

(4)夫人:夫:音fu,这个人。

【原文】

子曰:“由之瑟(1)奚为于丘之门(2)?”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3)也。”

【注释】

(1)瑟:音se,一种古乐器,与古琴相似。

(2)奚为于丘之门:奚:为什么。为:弹。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

(3)升堂入室:堂是正厅,室是内室,用以形容学习程度的深浅。

【评析】

这一段文字记载了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他先是用责备的口气批评子路,当其他门人都不尊敬子路时,他便改口说子路已经登堂尚未入室。这是就演奏乐器而言的。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应该讲是比较客观的,有成绩就表扬,有过错就反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1)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2)与?”子曰:“过犹不及。”

【注释】

(1)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

(2)愈:胜过,强些。

【评析】

“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3)益:增加。

【评析】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

【原文】

柴(1)也愚(2),参也鲁(3),师也辟(4),由也喭(5)。

【注释】

(1)柴:高柴,字子羔,孔子学生,比孔子小30岁,公元前521年出生。

(2)愚:旧注云:愚直之愚,指愚而耿直,不是傻的意思。

(3)鲁:迟钝。

(4)辟:音pi,偏,偏激,邪。

(5)喭:音yan,鲁莽,粗鲁,刚猛。

【评析】

孔子认为,他的这些学生各有所偏,不合中行,对他们的品质和德行必须加以纠正。这一段同样表达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思想,调和与折中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中国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1)乎,屡空(2)。赐不受命,而货殖(3)焉,亿(4)则屡中。”

【注释】

(1)庶:庶几,相近。这里指颜渊的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

(2)空:贫困、匮乏。

(3)货殖:做买卖。

(4)亿:同“臆”,猜测,估计。

【评析】

这一章,孔子对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却在生活上常常贫困深感遗憾。同时,他对子贡不听命运的安排去经商致富反而感到不满,这在孔子看来,是极其不公正的。

【原文】

子张问善人(1)之道,子曰:“不践迹(2),亦不入于室(3)。”

【注释】

(1)善人:指本质善良但没有经过学习的人。

(2)践迹:迹:脚印。踩着前人的脚印走。

(3)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原文】

子曰:“论笃是与(1),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1)论笃是与:论:言论。笃:诚恳。与:赞许。意思是对说话笃实诚恳的人表示赞许。

【评析】

孔子希望他的学生们不但要说话笃实诚恳,而且要言行一致。在第五篇第10章中曾有“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说法,表明孔子在观察别人的时候,不仅要看他说话时诚恳的态度,而且要看他的行动。言行一致才是真君子。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1)?”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

(1)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兼人:好勇过人。

【评析】

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做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原文】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原文】

季子然(1)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2)由与求之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3)矣。”曰:“然则从之(4)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1)季子然:鲁国季氏的同族人。

(2)曾:乃。

(3)具臣:普通的臣子。

(4)之:代名词,这里指季氏。当时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

【评析】

孔子这里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则,他告诫冉求和子路应当用周公之道去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辞职不干。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君臣关系是以道和礼为准绳的。这里,他既要求臣,也要求君,双方都应遵循道和礼。如果季氏干杀父杀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对。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1)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3)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1)贼:害。

(2)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认为他没有经过很好的学习就去从政,这会害了他自己的。

(3)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这里“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即社稷坛。古代国都及各地都设立社稷坛,分别由国君和地方长官主祭,故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原文】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居(3)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4)?”子路率尔(5)而对曰:“千乘之国,摄(6)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9)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10),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释】

(1)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虽然我比你们的年龄稍长一些,而不敢说话。

(3)居:平日。

(4)则何以哉:何以:即何以为用。

(5)率尔:轻率、急切。

(6)摄:迫于、夹于。

(7)比及:比,音bi。等到。

(8)方:方向。

(9)哂:音shen,讥讽地微笑。

(10)方六七十:纵横各六七十里。

如:或者。

宗庙之事:指祭祀之事。

会同:诸侯会见。

瑞章甫: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相:赞礼人,司仪。

希:同“稀”,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作:站起来。

莫:同“暮”。

冠者:成年人。古代子弟到20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浴乎沂:沂: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入海。在水边洗头面手足。

舞雩:雩:音yu。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评析】

孔子认为,前三个人的治国方法,都没有谈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赞赏曾点的主张,就是因为曾点用形象的方法描绘了礼乐之治下的景象,体现了“仁”和“礼”的治国原则,这就谈到了根本点上。这一章,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自述其政治上的抱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

同类推荐
  •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教师必备的哲学基础

    本书针对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中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给学生,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如何处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怎样展现和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这些已成为许多老师经常反思的问题。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诠释和解答。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热门推荐
  • 完美的谋杀

    完美的谋杀

    即将到来的婚礼变成了葬礼,未婚妻一袭婚纱跳楼身亡,但这却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所谓的自杀,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她以爱为名,以死亡为代价,亲手引他入局……
  •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蓦然回首一地霜华

    繁华过尽,再不是十七那年涉世未深的单纯少女。亲情的背叛、爱情的背离,让温热的心一点一点冻结成冰。十年时光转瞬即逝,蓦然回首,只剩一地霜华。
  • 狼前遇

    狼前遇

    我,骉子,南下了,海水忒咸,北上大草原,唯有骏马蓝天,终归回了郎前峪,生在这里死在这里,梦见山水柏油路和娘。嗨,内谁,就是你,人生如戏,鬼才是主角,落幕未见分晓,卸了妆你也好看,管他什么校服旗袍,穿着舒服扔掉了痛心。
  • 补仙阙

    补仙阙

    天不争而善胜,人不争则必亡。争是一种态度,是无法视若无睹后的行动;争是一种品德,是面对强权时说“不”的勇气。*****这是一个病秧子加废柴逆天的故事。
  • 初末夏冉

    初末夏冉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他,是历史中古代的皇室贵族。一次巧合,让她穿越至古。一次偶然,让他遇见了她。他与她的初识,给他留下了好感,给她留下了感恩。可是,真的只是好感,感恩而已吗?他们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深深爱上她,她也离不开他。「我这一世只爱你一人,不允你离开。」「我们我一起一世一生,不允弃诺言。」「我永远相信你,李末冉。」「我永远支持你,楚陌离。」陌离,莫离,此生莫离。末冉,莫染,此生莫染。〈楚家.家族作品.楚晓皖作.〉
  • 拿破仑的故事

    拿破仑的故事

    本书选取古今中外40位有代表性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在各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对人类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传奇人物,以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历程编写成10万字左右的传记,并配有少量插图。
  • TFboys星辰花的承诺

    TFboys星辰花的承诺

    她是准备出道的练习生,谢星言。然而,就在她准备出道的那一天,她苦逼穿越到修仙古代,没想到的是,那三个少年居然也在这里。在这个时代,他给她的承诺,再回到21世纪之后,他是否还在意,那个她,拥有着那种花语的花。(这不是穿越文这不是穿越文这不是穿越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穿越只是铺垫!)
  • 血迹组

    血迹组

    我们的结局终有一个,那就是等待死亡的漫长迷失。
  • 寄予绝望的力量
  • 封天寂

    封天寂

    被天夺去体肉又如何?我不信天!不信神!不尊天!也不尊神!残破之灵又如何?我不畏险!不畏难!不怕魂陨!也不怕殇!长古匆匆,于他不过谈笑间。分裂太古,傲战洪荒,弹指灭寂神古意,九圣定神展乾坤!棋中局,众生子,他也不过而已,纵使魂消身陨,十转换她也不悔!———【湮生棋外血泪涸】【无劫虚度了尘空】【踏裂九天】【唤你入道】【此生不惜】本书书群:465498626,欢迎加群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