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4600000012

第12章 《子罕》篇

【本篇引语】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原文】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评析】

“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还讲“仁”,这是其思想的核心。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原文】

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2)。”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1)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2)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评析】

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技之长以成名”。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原文】

子曰:“麻冕(1),礼也;今也纯(2),俭(3),吾从众。拜下(4),礼也;今拜乎上,泰(5)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1)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2)纯:丝绸,黑色的丝。

(3)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4)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5)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评析】

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做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做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做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是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

【原文】

子绝四——毋意(1),毋必(2),毋固(3),毋我(4)。

【注释】

(1)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3)固:固执己见。

(4)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评析】

“绝四”是孔子的一大特点,这涉及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人只有首先做到这几点才可以完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

【原文】

子畏于匡(1)。曰:“文王(2)既没,文不在兹(3)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4)不得与(5)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6)?”

【注释】

(1)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畏:受到威胁。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

(2)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

(3)兹:这里,指孔子自己。

(4)后死者:孔子这里指自己。

(5)与:同“举”,这里是掌握的意思。

(6)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样。

【评析】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当然这次是误会。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不过,当孔子屡遭困厄时,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表明他对“天命”的认可。

【原文】

太宰(1)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2)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1)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2)纵:让,使,不加限量。

(3)鄙事:卑贱的事情。

【评析】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但孔子这里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少年低贱,要谋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艺,这表明,当时孔子并不承认自己是圣人。

【原文】

牢(1)曰:“子云,‘吾不试(2),故艺’。”

【注释】

(1)牢:郑玄说此人系孔子的学生,但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未见此人。

(2)试:用,被任用。

【评析】

这一章与上一章的内容相关联,同样用来说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他说他的多才多艺是由于年轻时没有去做官,生活比较清贫,所以掌握了这许多的谋生技艺。

【原文】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1)问于我,空空如也(2)。我叩(3)其两端(4)而竭(5)焉。”

【注释】

(1)鄙夫: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2)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无知。

(3)叩:叩问、询问。

(4)两端:两头,指正反、始终、上下方面。

(5)竭:穷尽、尽力追究。

【评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实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对世间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但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只要抓住问题的两个极端,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

【原文】

子曰:“凤鸟(1)不至,河不出图(2),吾已矣夫!”

【注释】

(1)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传说凤鸟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2)河不出图:传说在上古伏羲氏时代,黄河中有龙马背负八卦图而出。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

【评析】

孔子为了恢复礼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礼的恢复似乎已经成为泡影,于是发出了以上的哀叹。从这几句话来看,孔子到了晚年,他头脑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为严重。

【原文】

子见齐衰(1)者、冕衣裳者(2)与瞽(3)者,见之,虽少,必作(4);过之,必趋(5)。

【注释】

(1)齐衰:音zicui,丧服,古时用麻布制成。

(2)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这里统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贵族。

(3)瞽:音gu,盲。

(4)作:站起来,表示敬意。

(5)趋:快步走,表示敬意。

【评析】

孔子对于周礼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该行什么礼,对于尊贵者、家有丧事者和盲者,都应礼貌待之。孔子之所以这样做,也说明他极其尊崇“礼”,并尽量身体力行,以恢复礼治的理想社会。

【原文】

颜渊喟(1)然叹曰:“仰之弥(2)高,钻(3)之弥坚,瞻(4)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6)。虽欲从之,末由(7)也已。”

【注释】

(1)喟:音kui,叹息的样子。

(2)弥:更加、越发。

(3)钻:钻研。

(4)瞻:音zhan,视、看。

(5)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

(6)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

(7)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评析】

颜渊在本章里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还谈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则成为日后为人师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

【原文】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3)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4),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1)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病情减轻。

(3)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4)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评析】

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1)而藏诸?求善贾(2)而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1)韫匵:音yundu,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评析】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原文】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评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原文】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的名称。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评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i,土筐。

【评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评析】

孔子的学生颜渊是一个十分勤奋刻苦的人,他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问和道德修养方面。但他却不幸死了。对于他的死,孔子自然十分悲痛。他经常以颜渊为榜样要求其他学生。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1)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1)秀:稻、麦等庄稼吐穗扬花叫秀。

【评析】

这是孔子以庄稼的生长、开花到结果来比喻一个人从求学到做官的过程。有的人很有前途,但不能坚持始终,最终达不到目的。在这里,孔子还是希望他的学生既能勤奋学习,最终又能做官出仕。

【原文】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评析】

这就是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前进,后代一定会超过前人,这种今胜于昔的观念是正确的,说明孔子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顽固守旧的。

【原文】

子曰:“法语之言(1),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2),能无说(3)乎?绎(4)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5)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2)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3)说:音yue,同“悦”。

(4)绎:原意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5)末:没有。

【评析】

这里讲的第一层意思是言行一致的问题。听从那些符合礼法的话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而真正依照礼法的规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问题的实质。第二层的意思是忠言逆耳,而顺耳之言的是非真伪,则应加以仔细辨别。对于孔子所讲的这两点,我们今天还应借鉴它,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办事。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

【注释】

(1)此章重出,见《学而》篇第一之第8章。

【原文】

子曰:“三军(1)可夺帅也,匹夫(2)不可夺志也。”

【注释】

(1)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2)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评析】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这就是中国人“人格”观念的形成及确定。

【原文】

子曰:“衣(1)敝缊袍(2),与衣狐貉(3)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4)?’”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1)衣:穿,当动词用。

(2)敝缊袍:敝,坏。缊:音yun,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3)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4)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音zhi,害的意思。臧:善,好。

【评析】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因为仅是不贪求、不嫉妒是不够的,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成就一番大事业。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原文】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八卷)

    菜根谭(第八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我在春天等你

    我在春天等你

    该书是青春文学偶像作家夏雪缘纯爱虐恋倾力之作。整个故事的构思独具匠心,讲述了一个男女主角从偶然相遇到相互喜欢,再到分离,最后相聚的凄美爱情故事。文章语言细腻,浪漫唯美,在描写纯爱的同时加入了大量当下流行的偶像剧元素在其中,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身份代入感极强,且内容贴近读者的心理,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看,为本书增加了很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 蜜宠甜心:校草太霸道

    蜜宠甜心:校草太霸道

    【甜宠文】刚从美国飞回来,喜大普奔的赶回家,就接到一通坑女父母的电话,本以为是父母欢迎她回国的电话哪知!“宝贝儿,家里的水电我们给停了,你所有的银行卡我们给冻了,所有佣人长期休假了,你可爱的父母也过二人世界去了。要想活命的话,去投靠咋的世交——墨家吧!”无奈,身无分文的苏安安为了活命到了墨家,却被安了个墨家童养媳的身份!原本想安安静静做个美女子,直到遇见了他……
  • 穿越生化世界

    穿越生化世界

    这是我第二次写了,因上次的火影同人小说未写好,所以这次做足了准备,希望比上次更加受欢迎!本书讲的是主人公沈峰穿越到未来的3886年,发现世界已经被X病毒所侵占,所有人都变成了僵尸...沈峰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救世主,去拯救那个未来的世界...............
  • 残剑玄冰

    残剑玄冰

    魔魄天府,瑞雪帝国,一把残剑,一场轮回,是前世国破剑碎,一人仰天长啸只得自尽下场的延续,还是多年以后,一代玄冰战神的崛起!
  • 校花的贴身小和尚

    校花的贴身小和尚

    十年之后,景空站在飞驼山上再回首。下山之前我本是世外一闲人;下山之后却被称为一真佛。
  • 飞越洪荒

    飞越洪荒

    一个偏远大陆,偏远小城的普通少年,原本平淡而艰苦的生活,却因一个铁块而改变。铁块吸血,催人命,逼人上进,不懈怠。一个吸血的铁块,居然可以发布任务,给予奖励与惩罚,神奇而又神秘。一个普通少年,在铁块的严格训练,成就一段又一段神话。少年一步踏出,越走越远,世界越来越大,神秘之人一个又一个出现,在这大世降临的盛世,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与阴谋。盛世的悲歌,无尽的苦难,是抗争,还是沉沦,一切尽在洪荒大世界。
  • 半川潇洒伴余生

    半川潇洒伴余生

    本人是学生,要以学业为主,写小说主要为娱乐,更新比较慢,希望读者们见谅呦~
  • 倾国倾城之山庄记

    倾国倾城之山庄记

    一把玄灵剑,一场江湖风波,传说得此剑便可得天下。他们本是玄灵二子,因为一场江湖风波,被分开,十八年后,却又重新相遇。山庄之争,朝廷之乱,他们能否能够拯救?番:灵:不过是个从小陪女人的男人,就看不起我了?玄:不是,只是总觉得如果爱上你,我会不能自拔而已。灵:。。。。。。
  • 流浪在都市

    流浪在都市

    谁能渐忘浓烈酒杯,一夜的无言的流泪,在听,风放肆的狂吹,徐徐敲打这冰冷的窗口,花为谁枯萎,堕落的灵魂,满足的虚伪,不段的放纵,错过的雨季,悄然间,已远去,抑制住颤抖的情绪,抑郁的神经似乎要奔溃,痛苦的伤悲,路上徘徊,心意冷却,失去不再回,等到春暖在归,借着月光洒下的余辉,摸索着,折起一纸鹤,放飞去远方,带着一些牵挂,或许会明白,从来都是好好的偷偷的,抽着一根烟,安静的画面,寂寞的相框,孤零零的悬挂,梦里惊醒,眼中的惊恐,混乱的语言,谁解寻找另一种生活,披头散发的人,没有勇气不继续走下去,不愿意就这样就去遗忘什么。简单的人,为何后悔所为,化成灰,也没有回头,刻骨的柔情,怎么不难过,好想飞翔,寻找梦里的天堂,盛开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