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900000033

第33章 分手即成永诀: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3)

在俄语居民地位方面,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1992年2月,爱沙尼亚恢复使用1938年的国籍法,只有12万俄语居民可自动获得爱沙尼亚的公民资格。这意味着,大部分战后到该国定居的俄语居民都被排除在了这一范围之外,有近30万俄语居民需等到2年之后(从1990年3月算起)才可通过递交加入爱沙尼亚国籍的申请,有机会获得该国国籍。1993年6月,爱沙尼亚正式公布了明显排斥俄罗斯族人的新公民法。据此,凡在苏联时期通过户口登记居住在爱沙尼亚的一切“非公民”均属外国人,两年之内,他们可以获得居住证和工作许可证,但要每五年更换一次。对此,俄罗斯一方面强烈要求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专家到爱沙尼亚考察该国的人权状况;另一方面,俄罗斯羞愤难抑之中向爱沙尼亚发出“最后通牒”,爱沙尼亚如若一意孤行,继续实行“种族清洗”政策,俄罗斯将切断向该国的油气供应。为了表示这决非戏言,俄罗斯随即切断了对爱沙尼亚的天然气供应,这意味着停止石油供应决非“恫吓”。俄罗斯动了“真格”,爱沙尼亚也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俄罗斯”的日子并不好过,这迫使该国调整有关法规。1998年底,爱沙尼亚议会通过了修改公民法的决议,规定1992年2月26日以后,在爱沙尼亚出生的非公民的子女可以获得该国的国籍,但前提是必须学会爱沙尼亚语。

然而,这种不得已的让步远非长久之计,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矛盾马上会重新“点亮”。2006年11月30日,爱沙尼亚政府通过了一项法律草案,规定禁止展示和传播,甚至包括民众日常穿戴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官方标志,如违反规定,将视具体情况被处以罚款或者三年监禁,法人代表有可能将被处以至少五万克朗的罚款(约为3200欧元)。尽管在禁止项目中连带加入希特勒法西斯标志作为掩饰,但其真实用意世人皆知。这一规定将使很多俄罗斯主流媒体无法进入爱沙尼亚,因为报头上的苏联标志图案也在禁止之列。此举再次引起俄罗斯的强烈不满,12月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这是十分不友好的行为,在当前应努力解决包括俄语居民地位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情况下,这一决定无疑是在人为地设置障碍。

看来,俄语居民地位问题的解决决非朝夕之间。但国际社会对此的看法还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敦促这两国改善人权状况。2006年4月11日,新上任的欧洲委员会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托马斯·海姆伯格在接受俄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将以单独报告形式提出关于波罗的海国家俄语居民的人权状况……俄语居民问题不仅在拉脱维亚存在,在爱沙尼亚也存在。”他强调,“每个人都有权拥有国籍。”从这一意义上看,尽管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但是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三)“一寸领土也不会分给别人”

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土和边界争端。当事双方对这一敏感问题的看法大相径庭,毫不相让。

在这场难有结局的较量中,较弱的一方注定不得不以权宜姿态求得暂时的“妥协”。

被俄罗斯称之为“飞地”的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同立陶宛领土争端的焦点。此地位于立陶宛与波兰之间,濒临波罗的海,面积1.51万平方公里,人口90万,首府为加里宁格勒(柯尼斯堡)。由于其具有重要的政治与地缘上的战略意义,尤其是苏联解体以及北约东扩使得加里宁格勒州成为俄罗斯无论如何也不能撒手的“宝地”。事实上,这块“宝地”并非“祖传”之地,而是“二战”结束时,苏联从前东普鲁士割取的。苏联解体后,这一地区成了独立于俄罗斯本土之外的“孤岛”,立陶宛则成了俄本土与“飞地”之间的“过境走廊”。

目前,从波罗的海三国和东欧撤出的俄军大部分驻扎在加里宁格勒州,这令北约各国心事重重。但这种效果却恰恰是俄罗斯想要达到的,也是反制北约“大军压境”的少数可供选择的出路之一。因此,俄罗斯人奉若珍宝的“战略要地”却是令波罗的海国家心怀忐忑的“不安之地”。因此,对该地的争夺远远超出领土的自身意义。尽管两国1991年就在协议中规定:

“俄罗斯联邦和立陶宛共和国之间现有的边界不受侵犯。”但问题是双方对“现有边界”的认定和理解尚未达成一致。1992年3月2日,立陶宛驻美大使拉扎赖宣称:“加里宁格勒州会成为立陶宛的一部分。”俄罗斯外交部马上回击说:“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受到国际法的可靠保障。”

同时,立陶宛还认为加里宁格勒州的的维什季季斯湖地区、库尔什沙嘴和索韦茨克是立陶宛的领土。对立陶宛的“领土要求”,俄罗斯不仅坚决地予以否认,而且忙不迭地在加里宁格勒与立陶宛接壤的边界上建立起了国境制度。

同样,在俄罗斯同另两个波罗的海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

的领土纠葛。相对而言,俄罗斯与爱沙尼亚之间的领土争议最大,涉及列宁格勒州纳尔瓦区和普斯科夫州伯朝拉区共2300平方公里的领土。事实上,根据1920年爱沙尼亚与苏维埃俄国在塔尔图所签和约之规定,这些领土应当归爱沙尼亚。独立后不久,爱沙尼亚就于1992年9月正式宣布,苏联最高苏维埃把列宁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的许多领土划给俄联邦的决定是无效的。1994年3月,爱沙尼亚政府宣布,将根据塔尔图和约确定自己的边界。

但俄罗斯则根据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之后的行政区划,认为爱沙尼亚是“觊觎俄罗斯领土”,坚决拒绝“企图随意改变已定边界的要求”。1994年6月21日,叶利钦下令有关部门单方面划定俄罗斯同爱沙尼亚的边界线。事后,叶利钦还声称:“俄罗斯的一寸领土也不会分给别人。”对此,爱沙尼亚一方面发表抗议,要求俄罗斯停止这种单方面行动,请欧安会和芬兰充当它与俄冲突的调解人;另一方面,开始向争议地区的居民发放爱沙尼亚的护照。此后,爱沙尼亚表示愿意以1920年在塔尔图签订的和约为基础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但俄罗斯坚称决不接受对俄罗斯领土的任何要求。直到1994年末爱沙尼亚右翼政府下台,这一僵局才有所松动,继而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几次会谈。1995年11月,俄罗斯与爱沙尼亚在塔林就两国边界问题基本达成了协议。1996年末,开始启动边界测绘工作。

俄罗斯与拉脱维亚之间的领土争议焦点地区是普斯科夫州河布列涅市的阿布列涅县六个乡以及佩达洛区。1920—1940年,这一地区曾归属拉脱维亚。据此,1992年1月22日,拉脱维亚议会通过《关于不承认俄罗斯对阿布列涅市和阿布列涅县六个乡兼并的决定》,并在4月出版的地图上将普斯科夫州佩达洛区标在了拉脱维亚境内。对此,俄罗斯方面态度决绝,坚称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化角度而言,这一地区都是俄罗斯的领土,拉脱维亚的要求是毫无根据的,是破坏俄领土完整以及双边关系的做法。叶利钦总统一再重申,在领土问题上俄罗斯不会向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做出半点让步。1996年6月30日,在接受国际文传社记者采访时,叶利钦总统声明:“俄罗斯对别国领土没有任何主权要求,同时我们也不接受别国对俄罗斯领土提出的主权要求。”

面对如此强硬的俄罗斯,拉脱维亚只好委曲求全,于1996年下半年在勘界问题上向俄罗斯做出了让步,不再坚持“恢复”过去的边界,而是针对“现有国界”

进行协商。

(四)经贸:“润滑剂”抑或“冷却剂”

国际实践表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常常能够“超越”双边政治关系的束缚,因为经济关系中多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的驱动力。在俄罗斯同波罗的海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主要包括能源供应、进出口贸易和过境运输等方面。这些领域的发展有时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但有时却是“冷却剂”。

由于苏联计划经济时期的分工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多数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尤其是最初一段时期,石油、天然气,甚至电力等能源供应几乎完全仰赖于俄罗斯。以立陶宛为例,到1994年,90%以上的原油和重油、100%的天然气和液化煤气要依赖从俄罗斯进口。

不足为奇的是,在同波罗的海三国发展对外关系的过程中,俄罗斯动辄亮出“能源大牌”,对三国晓以颜色。1992—1993年间,因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有关俄语居民地位的规定“惹恼”俄罗斯,导致其大量削减对波罗的海国家的能源供应。一时间,爱沙尼亚举国闹“能源荒”,全国有近34%城市的企业和机关无法正常工作。1992年初,爱沙尼亚一度宣布实行为期三个月的全国紧急状态。而立陶宛只有30%企业的设备能够维持50%左右的开工率,萨维萨尔政府因“没能缓和食品和能源严重短缺的经济危机”而宣布辞职。俄罗斯的这一举动使得这两国不得不“顺从”俄罗斯,做出一定让步。就1993年俄罗斯切断向爱沙尼亚的天然气供应这一事件,乌克兰议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帕夫利奇科发表评论说:“俄罗斯向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提供石油,因此,这些国家就必须乖乖地留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此外,能源价格也是可资利用的“大牌”之一。三国对俄罗斯能源价格大幅度上调也极为不满。从1992年起,立陶宛向俄罗斯购买石油、天然气和煤等燃料的价格比上年贵出100倍,同国际市场价格相比,无任何优惠可言。同样,1993年,拉脱维亚从俄罗斯购进天然气的价格猛增了130倍,煤价增加了80倍。1994年,爱沙尼亚所需工业用石油70万吨,俄以每吨72美元向其出售,加上运输费和灌油费各另加15美元,总价达到102美元,要比原先从俄进口石油每吨贵50美元,仅此一项爱就需多花3500万美元。总之,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导致了波罗的海三国国内能源动力价格猛涨和急速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

如此受挟制的境地使得波罗的海三国开始考虑应对之策。2005年5月末,波罗的海三国的总理在里加举行会晤期间商定,在能源领域进行密切合作,并考虑建设新的核电站。拉脱维亚总理卡尔维季斯会晤后对媒体表示,能源政策是波罗的海三国的重要问题,三国总理同意成立一个专家小组并会同各国的能源部门,共同制订未来5~15年的地区能源发展战略。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认为,波罗的海国家不希望依赖廉价的俄罗斯电力,因此,三国将继续进行全面合作,建立统一的电网。他说,2010年,波罗的海国家将出现电力短缺的现象,因此将“面向未来”,考虑建设新的电站。立陶宛总理布拉藻斯卡斯说,波罗的海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应当与整个欧洲的合作结合起来,在铁路、天然气和电力方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当与西欧国家共同实施。

因此,随着波罗的海三国经济的逐渐恢复、同欧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融合度提高,以及同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实现正常化等,能源在俄罗斯与波罗的海国家关系中的“润滑剂”作用会有所提高,而“冷却剂”的作用也会相应降低。

在贸易方面,三国独立时其外贸的绝大部分依靠俄罗斯。1994年,立陶宛对俄罗斯进口、出口分别占其外贸进出口的39.3%和28.2%,俄罗斯是其头号贸易伙伴。在信贷方面,三国独立以来,俄罗斯一直是最主要的投资者。如1994年爱沙尼亚新建的1415个合资企业中,俄罗斯占28%,比居第二、第三位的芬兰、瑞典的总和还要多。

随着经济的复苏,波罗的海三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也取得很大的发展。

芬兰已经取代俄罗斯成为爱沙尼亚的最大贸易伙伴,拉脱维亚的对欧贸易已经达到整个外贸总额的60%,德国、瑞典、波兰、丹麦和芬兰逐渐成为波罗的海吸收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尤其当波罗的海三国成为欧盟国家之后,它们的经济活动空间和选择逐渐多了起来。

波罗的海与西方国家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以1999年为例,在爱沙尼亚进出口贸易中,欧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0%和63.0%,俄罗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5%和9.2%;在拉脱维亚进出口贸易中,欧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5%和62.5%,俄罗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5%和6.6%;在立陶宛进出口贸易中,欧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3%和49.5%,俄罗斯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2%和4.9%。立陶宛的情况更糟,失去俄罗斯市场使它的出口损失惨重,1998—1999年,在它的整个出口额中,对俄罗斯的出口比重从22%下降到6%。如果说以前俄罗斯是立陶宛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那么,现在俄罗斯已退居第三位,不及德国和拉脱维亚。2000年1月24日,立陶宛工业委员会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政治方针过快地把脸转向了西方,而背离了东方。

尽管如此,在投资贸易中,直到今天俄罗斯仍是对波罗的海三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在波罗的海国家的投资会越来越多,与此相适应的就是俄罗斯投资所占的比重将不断下降。这种发展趋势与波罗的海国家返回欧洲的进程是成正比的。

同类推荐
  •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猛。青年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他们已经把参与社会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全面了解我国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于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责,实现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2014年度的青年工作蓝皮书确定以“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为主题开展研究。《中国青年工作蓝皮书(2013-2014)·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中国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工作蓝皮书课题的最终成果。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探析

    关于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的特征、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政治制度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政治制度文明的根本手段、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中政治制度文明思想等等。
  • 寒冰走苏东

    寒冰走苏东

    本书是作者在行走苏东各国时的随笔,记录了作者各地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包罗了作者行走之处的风土人情,地理自然景观描述等等。这些图文并茂的文章生动地反映着真实的东欧,为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提供了机会,同时对于吸引更多学者投入研究中也具有深远意义。
  •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本书内容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 等。
热门推荐
  • 零售营销管理实验

    零售营销管理实验

    本书共分7章,主要包括零售营销调研报告撰写实验、零售选址分析报告撰写实验、零售价格计划方案设计实验、零售促销计划方案设计实验及零售商场招商策划设计实验等内容,
  • 一朝夕颜,一生难忘

    一朝夕颜,一生难忘

    有一种花叫夕颜,只开一夜,却异常美丽。就如同洛源,虽然只给过我一朝美丽,却在我心里开了一生。
  • 邪帝绝宠:腹黑公主倾国倾城

    邪帝绝宠:腹黑公主倾国倾城

    她是天界帝女,生来仙胎无需历练。他是凡界王爷,生来残缺百炼成魔。原来天差地别的两个人,谱写一段倾城绝恋,当一件件事接踵而来,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偶然,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 聚宝戒

    聚宝戒

    张扬回顾一生,他最大的失败就是在各个领域都太成功,最大的烦恼就是女人太多,最大的苦恼是钱多的数不完,最难过的是碰不到一个对手。QQ群:116155143
  • 萌学园之圣灵公主

    萌学园之圣灵公主

    “如果可以,我希望只牺牲我一个人,因为我生来就是注定牺牲的人。”“十六年,听起来是多么漫长;十六岁,听起来又是多么短暂。但是,能在十六岁这如此短暂而又美好的时光里,为了我守护的地方——宇宙而牺牲,我死而无憾!在此,我发誓,哪怕付出生命,我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以此换来宇宙永远的和平。我唯一想对那些爱我、关心我的人说声抱歉;对我的同伴们说一声:‘如果可以,就请只牺牲我一个人。’我以圣灵公主之名,开启星座源泉之力启动圣灵神剑,彻底消灭邪恶种族及心有邪念并作恶多端之人,以此换来宇宙永远的和平!”一束白光将欧阳思琦团团裹住,她的脸上没有一丝失落与沮丧,而是堆满了喜悦。她心想:永别了,大家!……
  • 大明妖人

    大明妖人

    明朝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史,一个无赖少年的成长经历。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本书是一本以网店的开办、经营为题材,在轻松的故事中学习财务管理的书。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为起步篇,分析读者目前的状况和优势,讨论各种赚钱模式和网店定位;第二篇为经营篇,教读者如何创建、经营和扩展店铺,并学习各种装修和设计店铺的技巧。第三篇为财务篇,教小创业老板如何学会成本控制、财务管控,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财务状态,并适时作出扩展或反思,让淘宝店盈利成为最终目的。
  • 苍茫霸业

    苍茫霸业

    在人类进入星际文明之后,接触到了无穷无尽的外星文明,这些外星文明有的充满掠夺,有的组成联盟,但是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这片天际的主人!实现那苍茫的霸业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