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400000008

第8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士大夫的人才观(1)

一人才好坏多寡决定社会风气兴衰久暂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否定他的人,还是肯定他的人,几乎都承认他在人才问题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从太平军与湘军对立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一方面,坚持十四年之久、影响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什么最终失败了呢?究其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一般说来有内因与外因两个大的方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生变化,其内因是起主导作用的。从太平天国失败的内部原因而言,它的最高首领洪秀全在定都南京以后,尤其是在1856年天京内讧发生后,猜疑嫉妒心理与日倶增,最后导致他只用洪姓之人、“误国不用贤才”淤,如石达开这样有才能的人也落得个被逼出走的结局。这确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最终失败的主观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为什么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最初几年,太平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清朝八旗军和绿营兵节节败退,而曾国藩的湘军却能与太平军长久相持,最终扑灭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呢?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湘军的最高统帅曾国藩“能识别贤才”,非常重视对人才的识别、培育,以及对人才的正确使用,即知人善用,的确是湘军能够战胜太平军,曾国藩等人能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曾国藩重视人才问题的原因何在呢?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考察的有关曾氏人才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曾国藩早年在观察和抨击清王朝的腐败政治时就已经清醒地感觉到人才的缺乏和枯竭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而,他不是粉饰太平,而是指出问题的严重性,提醒统治者注意: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镇压揭竿而起的农民,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为转移社会风气之本,意识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他在日记中说:

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然而,人才的培养并非易事,曾国藩认为须从有一职之权的官吏做起,“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盂。他认为,数十年来,风气不正,政治腐败,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人才。他说:

二三十年来,士大夫习于优容苟安,揄修袂而养掏步,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见有慷慨感激、以鸣不平者,则相与议其后,以为是不更事,轻浅而好自见。国藩昔厕六曹……盖己痛恨次骨。今年承气团务,见一二当轴者,自藩弥善,深闭固拒,若惟恐人之攘臂而与其间也者。欲固执谦德,则于事无济,而于心亦多不可耐,于是攘臂越俎,铢斩匪徒……不复以相关白。

总之,世道多变、人心陷溺在于无人才,“大抵乱世之所以弥乱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让,小人愈妄”虞。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曾国藩觉得只有“举天下之才会于一,乃可平天下”愚。进而,曾国藩感觉到社会风气不是常恒不变的,而是“随人事而变迁”舆。要改变社会风气,就必须重视和解决人才问题,用以端正官场和士林风气。

由于在古代中国,拥有文化知识的文人学子、官僚乡绅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从而曾国藩主张通过在这些人中间培养具有封建道德的“贤人”,来感化乡里,扭转风俗,即所谓“有一二好学,则数辈皆思力追先哲;有一二好仁,则数辈皆思康济斯民”。他认为,如果培养出一大批“贤人”,为其他人作出榜样,便会出现“倡者启其绪,和者衍其波;倡者可传诸同志,和者又可檀诸无穷;倡者如有本之泉放平川渎,和者如支河沟浍交汇旁流。先觉后觉,互相劝诱,譬之大水小水,互相灌注”的局面。从而,曾国藩将人才问题纳入其“礼学经世”的框架之内,加以高度重视,从对“人治”、“礼治”的尊崇出发,把人才培养提升到关系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转移风气,全力对付农民起义,使清王朝渡过难关。

二以德为主体的发现和培养人才之道

既然人才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么,曾国藩心目中的理想人才又是什么样的?即他对人才的具体衡量标准又是什么?

人才是有阶级性的,曾国藩的人才观也具有阶级性。从总的方面说来,曾氏也讲“德才兼备”。但他更同意司马光关于“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的主张,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这一观点。曾国藩用水和木做比喻,认为“德”是水之源,“才”是水之波,“德”是木之根,“才”是木之枝。“德”须“才”辅,“才”须“德”主,二者的高下主次是十分明显的。因而,他宁要才能低下的人,也不要无德的小人。这里所说的“小人”,主要是指那些不满封建统治、不遵循封建礼教而具有反抗精神的人。这就说明,曾国藩是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基本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而不仅仅是以“才”取人。

曾国藩认为,一切德才兼备的人才应该具备这样几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具有责任心。他在《应诏陈言疏》、《原才篇》等摺片以及日记、家书和诗文中都反复强调,为人君,为督抚,或者为州县之官者,都负有转移社会风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责任。他常与师友谈论这个问题,并且以此互勉,激励自己和友人作出榜样,影响和培育具有责任心的合格人才。第二个条件是应具备封建的道德品质。曾国藩认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要担负起转移社会风气的责任,必当律己以严,以身作则。他反复指出:

方今天下大乱,人人皆怀苟且之心,出范围之外,无过而问焉者,吾辈当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第三个条件是必须才识兼优。曾国藩赞赏诸葛亮“才须学,学须识”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舍多学而识,无以成其才,如果舍集思而广益,无以长其智。这样的人,虽抱救世的热忱,但却无用世之才具,最终还是无济于社会,称不上是有能力之人。因此,曾国藩既重视以德取人,又兼顾其人的才识。认为两者兼而有之,方可为有用之才。他在《原才》一文中指出:“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在与左宗棠谈论人才问题时他指出,人才有好有坏,能力有大也有小,条件全面者一般不多见,但无用世之才具者绝对不能予以重任。他说:“尊论人才惟好利、没干两种不可用,鄙意好利中尚有偏裨之才,惟没干者决当屏斥。”

曾国藩认为,得人并非易事,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发现、培养和造就人才。

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在早年就已经予以注意。后来或领军转战东南各省,或权绾两江、直隶,他都一直密切关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直至临死前,他仍利用各种方式、各种不同场合,坚持不懈地为解决这个问题作出极大的努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比较完整而又独特的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他在《应诏陈言疏》中所提出的“转移之道”、“培养之方”和“考察之法”。

什么叫做“转移之道”呢?曾国藩解释说:“欲使有用之才不出范围之中,莫若使之从事于学术。”他称赞诸葛亮的“才须学,学须识”的主张是“至论”。然而,要使人人都知好学,又必须自君主以降皆以身作则,“乃能操转移风化之本”。他对清初皇上“勤学好问”,大臣们“逐日进讲,寒暑不辍”,互相讨论国家大事,关心现实政治的风气敬慕不已。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显然,曾国藩在这里所说的“转移之道”并不是人才的转移或调动,而指的是人才气质与能力方面的陶冶提高。他明确指出这样做的目的是:“泽之以《诗〉》、《书〉》。但期默运而潜移,不肯矫枉而过正。”从这个思想观念出发,曾国藩特别强调,不仅是君主,所有拥有政治权力的人都负有转移人才的责任。他在《原才》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院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认为,那些教育家也负有转移人才的责任。他在《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中说:

若夫风气无常,随人事而变迁。有一二人好学,则数辈皆思力追先哲;有一二人好仁,则数辈皆思康济斯民。倡者启其绪,和者衍其波;倡者可传诸同志,和者又可擅诸无穷;倡者如有本之泉放乎川渎,和者如支河沟浍交汇旁观。先觉后觉,互相劝诱,譬之大水小水,互相灌注。……必有体用兼备之才,彬蔚而四出,泉涌而云兴。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曾国藩关于人才转移之道的立足点是注重身教。这种思想观点出自儒家学说的范畴,认为人格之感化力至高无上。曾国藩一生力求实践这一思想。他在军营十数年,未明即起,黎明出巡营垒阅操练,曰中清厘文卷,接见宾僚,余时披览书史。他常称时局艰难,唯劳勤心力者可以补救。曾氏治军治政前后数十年,于困难危险之际,以至功名成遂之时,不改其常态。他正是以这种日常生活之影响及人格之感化去引导他的幕府宾僚、子弟和兵将的。

什么叫做“培养之方”呢?曾国藩考虑到,那些未得功名、未进入仕途者暂且不论,已获得功名的“登仕版者”汇集于内阁、六部、翰林院等地,“人才数千,我皇上不能--周知也”。因此,“培养之权,不得不责成于堂官”。他认为,培养人才之法有这样几个方面:“曰教诲,曰甄别,曰保举,曰超擢。”他对这几句话作了具体解释。“教诲”者,即指堂官对于司员人等,只言片语都举足轻重,不可小看其作用:“一言嘉奖,则感而图功;片语责惩,则畏而改过。”“甄别”者,即指堂官对于司员人等应保持清醒头脑,分清是非好坏,不能被一些表面现象蒙住自己的眼睛:“榛棘不除,则兰蕙减色;害马不去,则骐骥短气。”“保举”者,即指堂官对于司员人等要明察秋毫,赏罚严明,对有才能的人要及时向上推荐。“超擢”者,即指堂官对于司员人等要及时论功行赏,要予以破格提拔。总之,曾氏在这里提出的四条方法,即教育引导、奖优罚劣、推荐委任、破格提拔,这是他主张的培养人才的基本要点,并且把前面两点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他将培养人才比做禾稼之耕耘:“堂官之教诲,犹种植耘耔也;甄别则去其稂莠也;保举则犹灌溉也;皇上超擢,譬之甘雨时降、苗勃然兴也;堂官常到署,譬之农夫日日田间,乃能熟悉穑事也。”

什么是考察之法呢?曾国藩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古来本有成例可循,即“询事、考言,二者并重”。然而,近世以来,由于形成了一种腐败堕落的风气,各地衙门办事,动则请旨以求方略,因而“无才猷之可见”,只有从一个人的言论来进行考察。可是,当时国有定例,各省道员以降,不许“专摺谢恩,而许专摺言事”。因此,十余年来上面九卿科道,无人“陈时政之得失”,下面司道之员无人“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一时之风气,有不解其所以然者”余。鉴于这种情形,曾国藩主张广开言路,从多种渠道去发现人才,尤以“借奏摺为考核人才之具”。对于九卿之官、科道之官、司道之官是否为人才,则应分别进行考察:“考九卿之贤否,但凭召见之应对;考科道之贤否,但凭三年之京察;考司道之贤否,但凭督抚之考语。”俞这几个渠道互为并用,则不愁不能发现有用人才。

三风格独特的识人和育人之方

曾国藩对于前述这套发现、培养人才之道又是如何运用的呢?概括起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人施以“勤教”。检诸曾国藩所留下的奏疏、书札、曰记、文集等,都无不体现出他对子女、对朋友、对士兵的谆谆诱导之情。尤其是在教导子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读书、如何带兵打仗方面,其用心之殷勤,在清末士大夫阶层中实不多见。不管是在戎马倥偬之际,还是在静心读书、生活安宁的日子里,他都温言细语、情意深挚、不厌其烦地写下数以千计的家书,耐心教导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曾国藩对于部属也是如此,或以书信训饬,或当面教诲,“有师弟课督之风,有父兄期望之意”。曾氏明确指出,督抚之位虽高,但训导下属应当像老师教导学生那样去细心关怀、严格要求:“督抚之道,即与师道无异。其训饬属员殷殷之意,即与人为善之意,孔子所谓‘诲人不倦,也。”每逢“将吏来谒,无不立时接见,殷勤训诲。或有难办之事,难言之隐,鲜不博访周知,代为筹画。别后则驰书告诫”。曾国藩常以“清慎诚勤”四字自勉,对他人之要求亦然,尤以“诚”字为重。他与李桓、李瀚章谈论这一点时说:“求人之道,须如白圭之治生,如鹰隼之击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及其馀。”表示要“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通过艰苦努力去发现、去培育有用人才。他对程尚斋说,人生在世,凡办一件事件,必定会碰到许多艰难困苦,这就必须以诚恳的态度去对待,以虚心的精神贯彻其中。因为“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凡事只要身体力行,真正做到“诚”,就没有不可能成功的。“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正因为曾国藩以“诚”为最高道德原则,在运用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相结合之时,其功效也就特别明显。即使是对于那些桀骜贪诈、反复无常之徒,曾国藩认为只要有一节可用,也应勤加讽勉,奖其长而责其过,劝其痛改前非,而不轻易弃绝不用。他特别强调,善将兵者,须日日申诫将领,甚至可以终日絮聒不休,这才是爱护部曲的做法。

其次是对人施以“宏奖”,即借奖勉而引人向善,也就是“宏奖以育人才”。曾国藩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到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宏奖是一种最好的勉励方式。因此,他宁愿多采取表扬的方法以激励人才,也不愿意一味批评、苟责人才。关于表扬和批评对人才成长的影响问题,曾国藩在与许振祎讨论时说院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米汤若醍醐之灌顶,高帽如神山之冠鳌,昔胡文忠每以此法诱掖将才。今阁下以此法诱掖诸生,何患人才不勃然奋起?

曾国藩对世上各色人等作了分析比较,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院一为高明者,一为卑琐者。那种高明的人,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勉之以忠可以为忠,勉之以廉可以为廉。对他们多用奖劝,少用批评,尊重他们的人格,便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长处和才能。那些卑琐之人,本无大志,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对他们管得严则有所畏惧,管得松则懒散堕落。如果用奖励而不用苛责,把他们放在高明而好体面者之列,也可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为忠为廉,不致无用。

同类推荐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兵变”他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杯酒释兵权”,他逼迫手下将领交出兵权,建立中央集权。“烛影斧声”,他的死因天道玄远,难以祥说。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敢冒天下之大险的江湖浪子,以其沉稳果断的手腕,老谋深邃的远见,克己敛淫的秉性,义字为先的执著,收服着一块块已被血泪浸透的神州大地,拉开大宋王朝辉煌的帷幕。让我们揭开五代十国那个动荡黑暗的历史面纱,演绎一段风云变化的传奇大剧。
  • 一代兵圣:韩信

    一代兵圣:韩信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一代兵圣:韩信》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

    本书精选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位历史人物,纵横比较;考察历史棋局,反映历史大势。启迪思维,以供评说,以供借鉴。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妖妻潜入夜:军少,求休假!

    妖妻潜入夜:军少,求休假!

    【新文:名门隐婚:军少爹地,拿快递!】重生了,上司装比,闺蜜算计,渣娘巨坑,都不怕,哥哥来护驾!苏锦琛,第一军少,长得颠倒众生,手段让人痛不欲生,冷漠狂傲,只在心里圈出唯一一块柔软的城堡留给她。“哥哥,有人想打我。”“拿脚踹,别动手,疼。”“哥哥,有人想潜我。”“我苏锦琛的人谁潜得起?拿钱,砸!”“哥哥,有人跟我求婚了,我打算答……”原本军装穿得好好的男人突然露出一身肌肉闪瞎她的眼,苏伊人一脸‘懵懂天真’:“哥哥,你干吗?”男人掐着她精致的小下巴,笑容魅惑,“不让你深入了解一下,你还不知道‘哥哥’这个词在床上也是可以叫的。”(非血缘)
  •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

    《中国名家看定南》一书付梓,既是对定南改革发展的回顾,也是定南人民感谢伟大的党、讴歌伟大时代的另一种表达,更激励着我们在奋进的历程中以务实铸就辉煌,以豪迈续写新篇,定南的发展步伐也定将因有名家们的印迹而更加深远、更加铿锵激越。
  • 重生之网络崛起

    重生之网络崛起

    底层程序员刘宁艰难地生活在2015年。一次意外居然穿越到了1995年的一个官二代身上。这一年国内网络巨头百度阿里腾讯都还没影呢,就连网易盛大新浪都还没有成立,来自未来的刘宁岂会放过如此天赐良机?建立一个让美国IT巨头闻之丧胆的超级集团,让前世国内的互联网巨头,统统收购来当子公司。求收藏,求书评,书评越多更新越多。\(^o^)/
  • 即使没有了记忆

    即使没有了记忆

    他们是青梅竹马,她因为一次车祸失忆而离开他疯了似的寻她,无时无刻不念着她的名字多年后,他们竟再次相遇他欣喜若狂,她却因曾被爱所伤,不想再爱了他,究竟能否夺回她的心?
  • 阴婚正妻:鬼夫大人求放过

    阴婚正妻:鬼夫大人求放过

    我叫小雪,出生在阴年阴月出生,被定义为:克父、克母、克夫、克子,命硬之人为了改变我的命数,妈妈找人,给我改了生辰八字,还送到姨妈家寄养,六岁才回家可还是改变不了命运怕收到牵连,叔叔偷偷替我配了阴婚,从此,我的生活,被搞得一团糟喜欢我的男生,无缘无故的遭殃我的脸上,也无缘无故的,长了难看的东西直到18岁……我姐婆家村上,有个高人,帮我破解这一切更因此,我远嫁,可还是躲不过命运……
  • 冤冤相报终会了

    冤冤相报终会了

    一次意外,她和她意外闯入不知名的王朝;因为缘分,她和他注定相遇相知。她是21世纪的著名侦探,一双慧眼,一颗玲珑心,转眼间,风云变幻,扭转乾坤。她不美,却耀眼,无数天下好男儿都对她倾心。天下第一公子,尊贵的皇室之子,就连清心寡欲的少年将军也为她冲锋陷阵……她一直坚信,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既然上天让她来到这里,她便要活出精彩!且看她如何领着小伙伴,尽享美好生活!
  • 东京上空的乌鸦

    东京上空的乌鸦

    「他,身为影子主角,初生牛犊,为了理想负箕来到东瀛,为生活打拼不辞辛苦;她,淳朴善良,为了他放弃学业牺牲个人,到头来空留遗恨。」「她,优雅端庄,生活优越却遭遇家道中落,一个个打击接连袭来,为了爱情忠贞不渝;他,英俊潇洒,为了她浪迹江湖火中取栗,与黑社会组织展开斗争身陷囹圄,一颗勇敢的心不惧风暴。」「她,丰满妩媚,沉沦风尘命丧异乡,同情中含有一丝责备。」「他,放浪形骸玩世不恭,为朋友两肋插刀死于非命。」「他,人到中年,为救孩子舍生取义,猥琐中闪现人性光辉」「他——」「她——」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35万字长篇小说,在弘扬人性至善中启迪人生,平静如水的文字汇聚成滚滚洪流,一点一滴渗透进我们平凡的生活。没有盗墓、没有魔幻、没有穿越、没有总裁,有谁说自己坚强,看完后不会流泪?有谁说自己淡漠,看完后不会感动?那就来试试吧!
  • 在你背后,心疼你的孤独

    在你背后,心疼你的孤独

    “我爱你,跟我在一起吧”少女竖起玉葱般的手指,戳了戳少年的胸膛“小小年纪不学好,就知道谈恋爱”少年浓密的睫毛抖了抖,声音坚定“小落,我是认真的”霸道的将少女瘦弱的身子搂进怀里,强势的吻了上去。少女脾气暴躁,挣脱开`啪’的一声甩了少年一个耳光,表情愤怒,毫不顾形象的喊了声“滚”少年犹豫了一下,躺地上滚了起来,余落红了眼眶,轻骂一句“傻逼”便快步离开
  • 北辰星君

    北辰星君

    少年叶苍,异地重游。寻求那传奇至宝——星灯。远古的传说,九盏星灯齐聚将会开启那玄妙无比的新时代。
  • 独宠

    独宠

    遇到禾生之前,沈灏从未觉得儿女情长有何乐趣,女人对于他而言,是一碰就晕的存在。遇到禾生之后,沈灏发现,他这二十八年简直白活,爱情竟比权利更让他着迷。“我嫁过人,丈夫刚拜完堂就死了,你不怕被我克死么?”“不怕,求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