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00000010

第10章 万念起于内心,断念才得清净(2)

弘一法师在讲到生死二字时曾有论断:“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生死,学任何法门都脱离不了轮回。”就法门来说,一律平等并无高下。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这个世间,还贪爱这样,贪爱那样,想离开娑婆就难了。

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没能出三界,仍在轮回,就是因为贪欲嗜味。

“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这个偈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写照,始终没有离开辛苦。特别在这个时代,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志同道合,真修实练,不是人多凑热闹。第二,道场重实质,有学风道风,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没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净心,其他神通感应都不重要。

慧远禅师的修行之路便无求无欲,非常专注。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二十岁那年,在行脚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路人,两个人结伴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在休息的过程中,那位路人送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路人的馈赠。后来,他们谈得很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与路人分开之后,慧远禅师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的话,一定会养成坏的习惯,所以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路人送给他的烟管和烟草悄悄放到了路旁。

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迷上了研究《易经》。那个时候刚好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他给师父写信,索要一些御寒的衣服,但是冬天都已经过去了,他仍旧没有收到师父寄来的衣服。于是,慧远禅师便用《易经》为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得知那封信根本没有送到师父手里。

慧远禅师心想:“《易经》占卜这么准确,如果我沉迷于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之后,他便放弃了对《易经》的研究。

后来,慧远禅师又迷上了书法和诗歌,每天专研,小有所成,竟然博得了几位书法家和诗人的赞赏。但是他仔细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书法家或诗人,而不是一位禅师。”

从那以后,慧远禅师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而且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一心参悟,终于成为了一代着名的禅宗大师。

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主宰人们堕落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这样内心才能更清净,才能更好地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路上不为外物所惑动、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保持通灵的心境

性情是一种修养和内涵,人的修养越高,就越安静从容,也就不会轻易发作。发脾气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发泄情绪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阻碍了真正的智慧,所以,想要不失智慧,就要提高境界,保持理性。

弘一法师用佛语教化世人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

“火烧功德林。”火为嗔恚之火,一发脾气,功德就没有了。功德与福德不同,功德是定慧,一发脾气,定就失掉了,跟着慧也没有了。

福德不会失掉。名闻是荣誉,为社会大众所尊重赞叹者,虽有好名闻,也会被嗔恚所破坏,因为人不喜见也。

佛家教化世人不要有嗔恚之心的故事也颇为多见,白隐禅师是日本江户时代有名的禅僧,从不追逐名利,终生住在乡下的小庙里,以着作和说法来渡化众生,培养出了很多名僧,如东岭圆慈、峨山慈棹。

一次,一个武士慕名前去拜访白隐禅师,见了面后,武士恭敬地问白隐:“禅师,你所描述的地狱和极乐之说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凭空虚构的呢?如果是真实存在的,能否带我参观一下呢?”

白隐禅师听后,沉默了几分钟,突然破口大骂,而且用语极其恶毒。

对于这种突发状况,武士非常震惊,没有想到一向德高望重的白隐禅师会如此粗俗,但他还是以一个武士应有的修养克制着自己内心的怒火。

但是,白隐禅师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且越来越过分,甚至嘲弄武士的剑连只老鼠都砍不死。

武士终于忍无可忍,拔出腰里的佩剑刺向白隐禅师,并骂道:“你真是岂有此理,我诚恳地来求教,你怎么可以出口伤人,如此羞辱我呢?”

杀气腾腾的武士用剑尖指着禅师的鼻子,一步步把禅师逼到了角落里。白隐禅师退到柱子后面,面不改色地说:“你不是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现在你不是已经看到了吗?这就是地狱。”

听了白隐禅师的话后,武士一愣,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明白了禅师的良苦用心,连忙扔掉剑,跪在地上道歉:“对不起,禅师!刚才是我鲁莽失态了!请你原谅。”

白隐禅师微微一笑,说道:“这就是极乐!感觉到了吧!”

事实上极乐世界和地狱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念之间,你可以身处极乐世界也可以身处地狱,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人生。

如果人人都能够处处忍耐克制,消除自己嗔恚的劣根,善待他人,与人和睦相处,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极乐;如果斤斤计较,事事与人为难,尔虞我诈,相互攻击陷害,我们的世界就只能是地狱。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世界。

追求没有的不如珍惜拥有的

迷醉于别人的拥有,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生存和驾驭能力,终将是一败涂地。但人们却总在得意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其实无论得意失意,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能静下心来客观评估自己,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劳苦总是给人以警醒,弘一法师曾教化那些迷醉于声色场上的人们:“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垣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假如没有贫穷疾病,也不一定会顺畅一生。

如果没有这样的苦,恐又要去吃喝玩乐造罪业。苦人没有时间金钱,自然可以避免许多罪过。谁肯在得意时想到将来会堕落,得意时难免损人利己。

大师曾指点听佛的善友们,吃苦心是一种生存能力,是一种能够承担悲喜的淡定。有两只老虎,一只被关在笼子里供人们观赏,另一只自由自在地在森林里奔跑。

一天,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我们换一换吧!”另一只老虎欣然答应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森林里的老虎则走进了狭窄的铁笼子。

从笼子里出来的老虎在森林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尽情地奔跑着;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很快乐,因为它从此不再为食物而发愁。

出人意料的是,两只快乐的老虎很快就都死了。一只被活活饿死,另一只则是忧郁而死。很显然: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得到了自由,却没有同时得到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的空间生活的祥和心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很多时候,表面上虽然有所损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坏事。当你成功时,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说不定挫折就在下一刻等着你;当你失败时,不要怨天尤人,因为这或许就是成功前的黑暗。只要你坚定地朝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明媚的春天,“船到桥头自然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觉得损失掉什么的时候,不要把心关闭在失去的痛里;你觉得得到的时候也不必得意。你此时拥有的并非如你认为的一样苦,只要转身回头,珍惜拥有的,你就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丝毫必争不如通达相让

丝毫必争,己对人错,是很多人对某些事情的第一反应。但有时候吃亏是福,这福说的就是智慧,是一种大气。人只有大气才能达到心境通达,心境通达是一种通透的智慧,这种智慧能让你摆脱心灵上的束缚。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何必去跟别人解释你为何代人受过,修炼心境就是修炼人生。

弘一法师在和他的善友们沟通时,一向主张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在讲解经文时他曾提到:“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事实上生活中有些人是本着这个原则去做的,但往往有时候人们缺乏修为,无法坚持到最后。

有一位绅士,急着去处理一些事情,但是在途经一座独木桥时遇到了麻烦。

到了独木桥之后,绅士刚上桥走了几步,就看到桥的对面来了一个孕妇。于是绅士很礼貌地退了回来。

孕妇过了桥后,绅士再次上桥,急忙向对岸赶去,但是走到桥中央时,一个挑着两大担柴火的樵夫匆忙地迎面走来,绅士什么也没说,又退了回来,让樵夫过了桥。

有了这两次的经历,绅士在上桥之前,等了几分钟,桥对面确实没有人时,才又上了桥。上桥之后,绅士迅速地向桥对面赶去,眼看着马上就要过桥了,谁知这时候,桥对面赶来了一位推着独轮车的农夫。

绅士觉得自己马上就要过桥了,而且已经让过两个人了,不应该再让了,于是摘下帽子,非常有礼貌地向农夫说道:“尊敬的先生,你看我马上就要下桥了,能不能先让我过去呢?”

农夫生气地说:“难道你没有看到吗,我正急着去集市呢!”两人协商不妥,于是争吵起来。

这时候,河上驶来了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于是二人同时叫住和尚,让和尚来评评理。

和尚两手一合,看了看农夫问道:“你真的那么着急过桥吗?”

农夫说:“我真的很着急,晚了怕赶不上集了。”

和尚说道:“既然你那么着急赶时间,为什么不给绅士让一下路呢?只要你稍微让一下,绅士过去了,你不就可以早点到集市了吗?”

农夫无话可说,但还是不愿意让路。这时,和尚对绅士说:“你为什么要让农夫给你让路呢,仅仅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感觉到非常委屈,辩解道:“在此之前,我已经给两个人让过路了,如果这样一直让下去的话,我可能永远也过不了桥。”

和尚反问道:“那你现在过去了吗?你既然给那么多人让了路,给农夫再让一次又何妨呢,既然过不了桥,至少应该保持绅士风度啊,你何乐而不为呢?”绅士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让一让别人又有何妨呢?做人不能太自私,如果总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人与人之间永远都不可能和解。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要看别人的罪恶和过错,要多审视自己的言行。

《梵网经》是大乘菩萨戒经,也是一个大部头的经。传到中国来只把其中之一品翻译过来,即心地戒品,上卷讲心地观法,下卷讲戒律。

学做菩萨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能承受代众人之毁辱。一切过错自己承担,好事让与别人,可以消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罪业,这与世间人恰好相反。如非真正觉悟,很难做到,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锻炼。

回头自省才见清静处

路是要一直往前走的,但走过一段时间,我们是需要回头看看的,回头看时,我们会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会看到自己走的冤枉路,也会从中发现很多我们一直求索的东西。人生之路,勇敢者应时刻记得回头自省。

弘一法师开示:“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很多人都有这种毛病,妄想就是念头,妄想太多,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宗门所说的向外驰求。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一个妄想都没有。神秀说的尘埃就是妄想,返照回光是息妄想的好方法。观世音菩萨说出自己的修持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我们不肯回头,佛家常说回头是岸,古圣先贤教我们回首如意。古人手上常常拿着如意,因如意是回头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尤其富贵人家都有此物,提醒自己要回头。世间人求功名富贵,也要知足。

勇敢者要用真心待人,真诚之处回头可见。一次,一位饥饿难耐的官员和一位很长时间没有吃饭的高僧一起用餐。当时桌子上有两碗面,一碗多一些,一碗少一些,官员为了表示谦让,将多一些的那碗面推到了高僧的面前。

高僧毫不客气地端起面,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吃完后,官员又将小碗的面递到高僧的面前,对他说:“大师如果没有吃饱,就将这碗面也吃了吧。”高僧二话不说,端起那碗小碗的面吃起来。

看着高僧将两碗面全部吃光后,官员厉声斥责道:“你是什么得道高僧,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我看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你很饿,难道我不饿吗?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就是这样普度众生的?”

高僧缓缓地说:“一开始,你将大碗的面推到我的面前,而我原本就想吃大碗的面,如果我再推到你的面前,那就不是出自我的本愿了,我为什么要那么做呢?之后你又将小碗的面让给我吃,而我原本也是想吃小碗的面。所以我也没有必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推辞。

我的两次不推脱是出于真心,施主的两次谦让是出自你的真心吗?”

听了高僧的话,官员茅塞顿开。

过于谦让不过是虚假的表现。压制自己的真心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表面上获得了别人的称赞,但是却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坦率真诚是做人的真谛,当你对别人谦让的时候,不要苛求对方回报。你只能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不能要求别人也这样做。

同类推荐
  •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林语堂先生的过人之处,就是他一直对人文精神的高度关切,并且由此总结出了许多动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本书将他的“半半哲学”讲述给广大读者。学习大师的“半半”处世之道,在繁杂中找到一份随意和超然。
  • 幸福的黄手帕:震撼心灵的100个真情故事

    幸福的黄手帕:震撼心灵的100个真情故事

    本书收入了100篇亲情爱意的动人故事,分为“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爱和婚姻的寓言”、“回忆中的家”、“一个小女孩的梦想”、“永不融化的记忆”、“天使走过人间”、“放慢生活的脚步”八卷。
  • 日事日清工作法2.0

    日事日清工作法2.0

    今天,你日事日清了吗?日事日清代表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效执行、完美复命;日事日清代表的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智慧做事;日事日清强调的是完美的工作结果,贡献结果、创造佳绩。
  •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口才的人必备良好的做人素质,健康热忱充满自信心的心态素质,睿智思想、聪慧思维品质素质,广博知识素质。《蓝海战略之口才修炼》从战略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场合、环境提出独到的口才修炼见解,旨在引导读者注重自身口才修炼,一步一步地培养修炼口才的思维能力,以求达到出口成章、语惊四座的口才境界,真正让自己的口才修炼水平从红海驶向蓝海。
  • 做人与处世(漫漫求知路)

    做人与处世(漫漫求知路)

    做人与处事是需要用生命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只有生命终止研究和实践活动才能结束,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和实践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借鉴前人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做人与处世同样重要,我们不但要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做事。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战魂归来

    战魂归来

    在这个奇异纷呈的世界,有一块名为战魂大陆的地方。这片好战的大陆上,每时每刻都有着一个又一个的传说诞生,也有无数的强者在战斗中死去…………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自然生存法则演绎得淋漓尽至!
  • 查理九世之勿忘初心

    查理九世之勿忘初心

    “我不会爱上你,也不能爱上你,我不愿像彼岸花一般,花开彼岸,永不相见。”从三次元穿越,到查理九世二次元时代的云初心,第一次遇到唐殿就来个“美抱”,结果恩将仇报把唐殿给踹飞了...第二次见面,不惜割腕自残牺牲自己,只为救他一命,换他一世风华...一个是被黑暗侵蚀的黑道高冷女神,一个是因病而逞强微笑的毒舌少年。“我想,你一定会忘记我这样一个人,忘记一个曾经出现在你生命中,一个叫‘云初心’的女孩…”
  • 痞妃当盗:腹黑王爷,来一发

    痞妃当盗:腹黑王爷,来一发

    当某腹黑狼折了某女的一众桃花,抱得美人归时,一众美男不平衡了。抵仙暖男:不是说现在暖男最受女孩子欢迎了吗?脱线美人:啊啊啊~我这么美,你为什么不爱我?英俊大叔:不都说帅大叔和萌萝莉更配吗?呆萌正太:萌正太不应该让你更有扑倒欲吗?某腹黑狼:现在这些都没用,毕竟腹黑才是王道。炮灰王道:大神你喊我干嘛?⊙▽⊙众人………………
  • 女主掉线了八年

    女主掉线了八年

    十年前,俞知乐是大余子涣八岁。十年后,在余子涣的人生中消失了八年的俞知乐依然是二十二岁。时间开的小玩笑,女主颜控痴汉傻白甜,男主美貌忠犬。
  • 极品剑圣

    极品剑圣

    人生在世百余年,潇洒一天是一天。这是八十一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八十一前世潜藏在心底那遥不可及的梦!直至那天,魂穿到一位叫做八十一的少年身……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一人一剑走江湖,这是一个有关剑(贱)人的故事。******ps;新书需要用心呵护群;477608576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 采药女之妻不可欺

    采药女之妻不可欺

    某女隐居山林,采药为生,下山后与大龄青年楚溆成亲,开始欢脱的山外生活。有宅斗么?有宫斗么?某女负手而立,气息外放,微一眯眼:宅斗?宫斗?哼!当你一力碾压尔等凡人的时候,还斗什么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心星相印:殿主Hold不住了

    心星相印:殿主Hold不住了

    她,是华夏最负盛名的特工。一次非复寻常的任务悬赏于世,众多精英丧命于此。一所神秘学院竟是掀开这神秘面纱的最大钥匙!她每次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不料居然惹上这天底下最无耻的人!夜夜钻她床,天天缠她人。终于,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小女人怒道:“我根本不认识你,造吗!”他勾唇一笑,淡定的说:“我不造,但我知道怎么造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