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24

第24章 北京,我悲壮地回来了(3)

黄绾特能忽悠,为王阳明招揽了不少学生,能把不识字的都弄来听讲。在这种愉悦的精神氛围中,王阳明等来了朝廷的任命。十二月份朝廷擢升他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官阶正六品。命运,有时候就这么有意思,在他二十九岁那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十年过去了,仕途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相比之下,还不如以前,在南直隶为官不利于仕途发展。此时的王阳明志不在此,传经布道才是他的正业,当官不过是兼职。在黄绾等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王阳明没走,到年关了,过完年再去上任也不迟。幸亏没去,要是去了还得回来。转过年来,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王阳明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工作地点在北京。此消息一出,学生们欢呼雀跃,王老师不走了,北京欢迎你,朝廷为王阳明的心学传播大开方便之门。王阳明就此开始了近两年的讲学生涯。

王阳明、湛若水、黄绾三人组成了学术铁三角,专心在京城大兴隆寺讲学。学生五花八门,来自各行各业,举子有,高官有,普通百姓也有。偌大的大兴隆寺成了百家讲坛,吸引京城大批知识分子。譬如郑一初,弘治十八年进士,颇有气节,不与阉党同朝为官,辞职了。在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建了一所书院,名曰“紫坡台”,授课讲学。郑一初自撰一联:万卷讲皇王帝霸,格天事业属儒生;四时咏雪月风花,乐地情怀归隐士。本来挺好个事儿,没干几年得病了,绝症,附近著名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在家等死。郑一初听说过王阳明,没见过,忽然心血来潮跑到了北京,听老王讲课。听了心学跟打了鸡血似的,人倍十精神,心学照亮了他的残生。两年后,郑一初去世!

广州府南海人方献夫,今天广东省广州市人,与后世康有为是一个地方的。方献夫与王阳明是同事,小老王十三岁,但人家时任吏部员外郎,官阶比他大一级。方献夫挺英伟一人物。正德十五年时,某日方献夫朝见皇帝,朱厚照见他闷闷不乐,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方献夫回答说,臣在家衣食无忧,但恐后世子孙不思长进,破败家业,不能报效国家。所以,臣为这事儿发愁。朱厚照问那怎么办。方献夫恳请皇帝能给方家下一道御诏,方家祖业永不典卖,违者斩立决。朱厚照呵呵一笑,当即御笔下诏。这一做法,令方家后人恪守祖训,引为美谈。嘉靖十一年,方献夫任内阁首辅,任期八个月。另,名震广东的小吃西樵大饼,就是方献夫发明的。

甭看方献夫官大一级,对老王非常客气,经常跟他谈论学问,从老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于是,办公室内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早上老王报到上班见到方领导问安请示,礼仪结束后,方献夫再给老王行师生礼。有学问的人,必会赢得尊重。这一时期,有不少学生拜于王阳明门下,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主要有黄绾、顾应祥、陈鼎、万潮、萧鸣凤(疑似《金瓶梅》作者)、梁谷、穆孔晖、魏廷霖、林达、薛侃、季本(徐渭老师)、应良等及后来的王艮、聂豹(徐阶老师),不计其数,皆一时名士。

正在王阳明如火如荼讲学时,座下的两位学生王舆庵和徐成之掐了起来。他们争论的内容是士大夫争论了几百年的内容——朱陆之辩。就好像唯心主义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直引人遐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这种哲学问题上较真,等于提前进入火葬场。

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的千年激辩

王舆庵和徐成之都是王阳明的学生,王舆庵认为陆九渊学说是最好的,徐成之则认为朱熹的学说是最好的,两人为此掐了起来。掐来掐去,谁也没能令对方服膺。所以,徐成之把这个麻烦的哲学问题抛到当世最大学问家王阳明这里,请他给个公断。

在此,需要认识一下陆九渊,一直说陆王心学,“王”指的是王阳明,“陆”的出现姗姗来迟。

陆九渊,心学始祖,没有他也就不可能有王阳明,他们不可分割,所以学术上才叫“陆王心学”。陆九渊开创的思想流派当时不叫心学,到王阳明这里才正式提出了“心学”的概念,内容上相互联系,承传发展的关系。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世称陆象山,南宋江南西路抚州府金溪(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朱熹是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两地距离不远,他们都是江西人。江西自古人杰地灵,要不然焦芳怎么唆使刘瑾不要用南方士大夫,尤其是江西人,名人成批成批地产。

说包拯是嫂子奶大的,纯属小说家言,陆九渊真是嫂子奶大的。陆九渊出生时也没啥祥瑞,他爹儿子又多,所以想把他送人。当时,他大哥陆九思正好也生了儿子,令妻子哺育九渊,陆九思的儿子则抱给别人喂养。后,陆九渊长大了事兄嫂如同父母。陆九渊从小喜欢刨根问底,经常有些奇妙想法,但凡思想家都这样。长得像块木头似的,就知道吃零食没什么想法,长大成为思想家的可能性不大。

陆九渊四岁时突然问他爹:“天地何所穷际?”天地的边缘在什么地方?他爹苦笑了一下,答不上来,问题太尖端了。他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始终找不到答案,整夜整夜不睡觉,父亲呵斥之:不睡觉瞎想什么?典型的中国式教育。这一问题在陆九渊心中停留了近十年,后他在古书上看到“宇宙”二字,豁然开朗。

三国时期的高诱,师从卢植,跟刘备是同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是他最早注解“宇宙”(《淮南子注》)的意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位仁兄太伟大了,能把宇宙注解得如此经典,叹为观止。上下四方即是空间,古往今来即是时间,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便为宇宙。完全符合宇宙现在的科学定义,即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陆九渊看到“宇宙”二字时恍然大悟,横亘在心中的疑窦顿时解开:“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年他虚岁才十三,就提出了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观点,必须承认他是天才。长大后,陆九渊为这一理论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十三岁一直悟到三十四岁,二十余年时间。一出来震惊当世,中了进士,与河洛程学、朱熹闽学分庭抗礼。

陆九渊直接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悟出“心学”(由王阳明正式提出心学概念),他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王阳明提出“心即理”)。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修养功夫上,陆九渊强调“明心见性”、“知本”、“明本心”(王阳明强调并提出“知行合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在今江西上饶的鹅湖寺进行了“决战”,史称鹅湖之会。这是永载史册的一次盛会,中国思想史上最激烈的碰撞。笔会由当时著名思想家“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主持,另外两贤是朱熹和张栻(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介于理学与心学之间的严重分歧,吕祖谦出面调停,希望双方能够“会归于一”找到相同点,在鹅湖寺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中国思想往哪儿走。到场的人有双方代表,理学朱熹及朋友、门生,心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及朋友、门生,以及左近郡县官吏、学者等,百余知识分子列席观会。

如此庄严阵势,双方不可能寻找共鸣,为了面子也得掐个你死我活。于是,一场激辩开始了。

陆九渊门下朱亨道对这次盛会有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谈到教育学问,朱熹主张“道问学”,他认为治学之方法是“居敬”和“穷理”,二者相互把持运用,强调“格物致知”;陆九龄则说“尊德学”,主张发人之本心,从“心即理”出发,提出“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强调“明心见性”。

双方各不相让,据理力争。鹅湖寺一片肃然,唯有辩驳之声接连不断。乌云密布,剑拔弩张,就差见血封喉了。激烈的争辩持续了三天,最后陆九渊稍占上风,谁也说服不了谁,并未像预期那样“会归于一”,双方弄得不欢而散。

会后,张给朱熹写信问:“陆氏兄弟如何,听你的了没?”朱熹回信说:“他们兄弟俩有病,尽废讲学而专务践履(实践),却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者。陆氏兄弟学识非凡,表里如一,确有过人之处。但是,他们盲目自信,研究的范围太过狭窄,已经走入了歪门邪道,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四年后,双方又爆发了皇极之辨。朱陆之辩,在两位先贤活着时已然白热化,后世为此也争论不休。但,朱理学占了统治地位,陆学一落千丈。这时,哲学上重大而棘手的问题又推到王阳明面前,摆明了要给个盖棺定论,分出好坏。王阳明双眉紧锁,这可不是简单的哲学问题,隐含政治,朝野那些理学分子紧盯着他。老王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他不想再吃第二次。今年他四十岁,不惑之年,土埋半截儿的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安安。

王阳明给两位学生写了封和稀泥的信,说朱陆之辩,天下久矣,各有所长,没必要非得争个高下。每种学说不论好坏,修养全在个人格物功夫上,与学说无关。好比电影《霍元甲》里那段经典台词: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徐成之回信,不满意王阳明的回答。你明明是陆九渊的心学一脉,为什么不敢直言?不是老王不敢说,思想这东西很复杂,用黄宗羲评价鹅湖之会的话说是“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办法回答。徐成之如是说,明显要老王表个态,这也是天下所有读书人关心的问题。

王阳明,你到底站在哪一边?虽然王阳明讲心学,谁都明白他的思想源自陆九渊,但他又没有公开反对程朱理学。问题来了,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想知道当世学问名家王阳明对程朱理学,也就是官学的态度。事件进一步升级,性质变了,不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说出来要有付出代价。心学,从这个概念正式提出来没多长时间,而程朱理学作为大明官学已经一百多年了。思想上的事儿,没有小事。备受瞩目的王阳明体会到了成名的痛苦,他必须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须要为自己的学说挺身而出。

王阳明回信道:学也者,求以尽吾心也。是故尊德性而道问学,尊者,尊此者也;道者,道此者也。不得于心而惟外信于人以为学,乌在其为学也已!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兴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

王阳明在给徐成之的信中明确了他的态度:陆九渊与朱熹他们学说不同,都可称之为圣贤。今朱熹之学,深入人心,习之久矣,不允许有人质疑。假如有让世人自由选择的机会,为何要厚朱薄陆?王阳明的态度道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在天下瞩目的“朱陆之辩”的权威定论中,王阳明力挺陆九渊。

此论一出,朝野哗然,老王捅马蜂窝了。在龙场驿对苗人你可以随便说,在贵阳书院对学生你可以随便说,在庐陵白鹭书院对乡里你也可以随便说,但在这里你不可以随便说。因为这里是帝都,是北京城,是天子脚下,是程朱理学思想统治的地盘。

王阳明,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朝廷鉴于“朱陆之辩”的断论很快对王阳明、湛若水、黄绾三位邪恶轴心成员做出了“处罚”。湛若水出使越南;黄绾留京,以观后效;升王阳明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工作内容——养马,工作地点——南直隶。即刻上任,不得延误!

同类推荐
  • 巨人神话:史玉柱

    巨人神话:史玉柱

    本书从史玉柱的个人特性出发,把他出道以来的成功得失与他的性格成长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分析。
  • 法拉第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的-生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作出过杰出贡献。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降生在英国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的铁匠家庭,他的童年是十分凄苦的。但是,小法拉第不畏贫穷,不惧清苦,他十分勤奋好学……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崛起于落后的农村,出身于白面书生,成名于拯救大清。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湘军之父、洋务之父,大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有清一代的儒学藩镇,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打造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湘军;他长着一副奸臣短命之相。却成了万人景仰的盖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皇帝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毛泽东佩服他,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在他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他享尽了功名利禄,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
热门推荐
  • 萌之传承进化

    萌之传承进化

    无限的世界中,有着无限的可能。而这个世界呢?又会有怎样的可能?来吧,出击的时间到了,去吧,我的契约者们!
  •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佛说不空罥索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映清溪

    月映清溪

    这本书是我写的许多短篇小说集合。
  • 末世帝皇游戏

    末世帝皇游戏

    外星异族入侵地球,林峰被朋友骗去参军意外的获得众神之力的传承虽然被封印了大部分但可以通过修炼缓缓解封,在初次战场上立下奇功却被发配到军事学院,为陪着自己心爱的女人,林峰的修炼进度缓慢下来,有一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母被外星异族掳走却无能为力,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尚且不足,林峰满心仇恨的修炼欲要杀上九天......
  •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

    《男人要懂经济学》涵盖的经济学现象比较广泛,绝大部分都是用事例在说明经济学中的现象,包括经商、职场、投资、生活等方面,很多人在掌 握了一定的经济学知识以后,无论是做事还是生活,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说,正确且开明的经济学知识 ,会帮助你生活得更好。
  • 蕴含人生哲理的100个成语故事

    蕴含人生哲理的100个成语故事

    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浓缩了广博的历史知识,吸纳了丰富的世事人情。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帮助小学生开动大脑、启发智慧,领悟故事饱含的人生真谛和哲理。
  • 傲睨九霄

    傲睨九霄

    修炼一途,功基为主。合天地之罡煞,融穹窿之气息。拥搏穹之力,铸穹之魂,赋穹之灵。受九劫轮回,跨神魔两境,化天下之圣……少年杨彻,天赋卓绝,乃是苏城三家家族之一的杨家外层族人,少年将怀着强者之心,闯向这精妙绝伦的世界……
  • 重生雷杰多后传

    重生雷杰多后传

    雷杰多复活后,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乡村小子闯上海

    乡村小子闯上海

    洪亮,一个出生在洛阳小山村的孩子。高中未毕业就辍学在家,整日游手好闲。和几个所谓的好友,泡吧打游戏。因在家偷钱,被所谓的初恋女友知道,本来就对他没好感的女友果断分手。打击之下,洪亮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在上海闯荡期间,洪亮从一个入世未深的小子逐步磨炼成.........
  • 朝暮朝黎

    朝暮朝黎

    主角尘冥,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因为一次巧合在饭店捡到一枚戒指,触动契约被强行穿越到异界;从此开始了他的修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