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5800000034

第34章 将帅的成功之道(4)

将领这样去做,才能吸收人才为自己的团队服务。十要能“明”。要明辨是非善恶,既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也要辨别是非,不被小人的谗言所迷惑。作为管理者,千万不要偏听偏信。自己没有辨别能力,结果只会让“小人得势君子危”,导致整个团队丧失公正信义,成员们各怀己私,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

十一要“谨”,是要谨慎、严谨。这样做事情,就不会违背“礼”。这里所说的“礼”

不仅仅是礼貌、礼仪,更主要的是制度和秩序。管理者言谈举止、思虑行动要缜密,工作严格按照规律办事,才能不出差错。尤其是在战争中,将领要预先想到战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出应对措施。《三国演义》中写刘备在赵云的护送下去东吴娶亲,临行前诸葛亮送给赵云三个锦囊,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锦囊恰好在刘备遇难之时帮助他脱离险境,最终偕孙尚香同回成都,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之所以能够防患于未然,是他清楚地看穿了周瑜出此计策的目的,细致地分析了刘备进入东吴后可能会发生的困难,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可谓“知己知彼”,这才产生了锦囊妙计。

十二要能“仁”。为将者要有仁爱之心,以仁爱之心善待士卒。这不仅仅是指前面提到的“爱兵如子”的爱护,更重要的是让手下能找到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手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单位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士气和紧密团结的和谐。

十三要能“忠”。对于军人而言,“忠”主要体现在对上级、对国家的忠诚,在战场上是否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就是要看职员们能否真心实意地为单位办事,能否将单位的荣辱与个人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将爱岗敬业视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就是要求职员对单位“尽忠职守”。

十四要能“分”,意思是要安守本分,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安分守己、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不要越权行事,也不要对权力和财货想入非非,要时刻保持谦恭谨慎的态度,切不可狂傲浮躁,露才扬己乃至夸耀炫富。

古往今来,那些谋反叛乱的人都是十足的野心家,对权力与钱财的欲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当然这其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但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会发现,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造反,其目的不在于贪求一家之权力,而在于深刻地意识到现有政权、秩序的问题,认识到现有体制的腐朽与不堪一击,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新的合理的秩序,才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最终取得胜利。那些失败者往往贪求一己之私,全无是非善恶之念。

所以,那些在腐朽的王朝末年揭竿而起的起义军领袖往往能够成功,原因在于他们替天行道,顺应时势。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那些在王朝鼎盛时期发动叛乱的人往往难逃失败的命运,原因在于他们的所图所为,皆与大义背道而行,不得人心。比如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的叛乱、西汉初年的七王之乱、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等。

十五要能“谋”。既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更要把握敌人的虚实情况,这样才能够用自己最强大的地方,去打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即“以己之实攻敌之虚”。除军事角度外,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商业运作,无论是治国安邦还是交友理家,都需要认人、识人,既能自料,也能知他。

明察:一个国家的精英如果能够集中在政府机关、军队系统,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就会无往而不胜。但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进入政府机关、军队系统而成为国家精英,其作用正好相反,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只会无利而不往。

“明”指“明辨”,意喻像日月一样普照万物;“察”本义是祭祀,意喻祭祀的时候要光明正大,即《说文解字注》所说的“祭祀必天质明。明,察也”,引申为体察,发现。“明察”就是要求指挥官能够明辨事物,体察入微,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兵法里说的明察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对人的明察,即知人;第二是对事,也就是在战场上对种种情况的辨识能力,即晓事。战场上只有知己知彼,明察秋毫才能取得胜利。《孙子兵法》开篇即是《计》篇,讲的是在作战之前,要做好敌我双方的综合力量评估。孙子反复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后来,《将苑·揣能》里也讲:

古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主孰圣也?将孰贤也?吏孰能也?粮饷孰丰也?士卒孰练也?军容孰整也?戎马孰逸也?形势孰险也?宾客孰智也?邻国孰惧也?财货孰多也?百姓孰安也?由此观之,强弱之形,可以决矣。

善于用兵的人,能够从双方的敌我力量对比中,判断出战争的基本走向。其判断的主要标准是:

一要思考哪方的君主或统帅更圣明。“圣”字的繁体写作“聖”,圣,通也。《说文解字》说的是“耳顺之谓圣”。《管子·四时》也说“听信之谓圣”。作为君主要明辨是非,知人善任。将领统率军队在外作战,如果君主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是犹豫狐疑,偏听偏信,这样不仅掣肘前线的军事活动,还会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兴亡。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对峙。此时赵奢已死,蔺相如又病得很严重。赵王派廉颇率领军队抵抗秦军,秦军一再打败赵国,廉颇命赵军加强防备,坚守不出,即使秦兵一再挑战,廉颇也不理会。

要命的是,赵王听信了秦国的离间计。秦国间谍说:“秦国最忌讳的是让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做将领。”赵王信以为真,用赵括换下了廉颇。

蔺相如进谏说:“大王仅仅凭借虚名而任用赵括,这就像是用胶漆黏住弦柱,然后再弹琴一样啊。赵括这个人,只不过是能熟读他父亲留下来的兵书罢了,并不能体悟到战略上因时而变的变化啊。”赵王不听,坚持派赵括为将。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最终使得赵国四十万降卒尽皆被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再与秦国对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朝抵抗清军的袁崇焕,都因君主不辨是非而丧命,也最终导致了战争局势的转变。

二要比较哪方的大将更贤能。前线指挥官作为决策者、执行者,他的贤能与否,直接决定了作战的成败。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素质过硬的指挥官是强国安邦的前提。蜀汉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中不断处于劣势,就在于诸葛亮只用人不培养人,蜀汉政权后期的人才构成无法与早期相比,如廖化早期只是诸葛亮帐下的一员偏将,到了蜀汉后期,国中无将可用,廖化反而成为冲锋陷阵的主力,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三要分析敌我两方的下层的军吏,哪方更有能力。下层军官是军队系统的基石,承担着最基础的行军布阵、后勤补给等烦琐的日常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军队的运转效率。仅就后勤补给而言,如何保证数万、数十万人的吃穿用度,保证粮草运输的安全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历史上多次战争都因后勤补给的成败,决定了战争走向。官渡之战曹军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正在于奇袭袁军粮草重地乌巢,断绝了袁军的后勤补给。四要辨别哪方的士卒更英勇善战。普通士卒的素养,决定了一支军队的基本战斗力,士卒是否英勇善战、是否坚定团结,不仅体现了部队的战斗力,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实力。蒙古骑兵之所以能够横跨欧亚大帝国,其勇敢与顽强是最重要的原因;近代湘军挽狂澜于既倒,在于其良好的作战能力和严密的军事组织。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国家的精英如果能够集中在政府机关、军队系统,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就会无往而不胜。但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进入政府机关、军队系统而成为国家精英,其作用正好相反,这个国家、这支军队只会无利而不往。

五要审察军容是否整齐。军容军貌呈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问题,更是一支军队军纪军规状态的直接反映,是体察一支军队是否管理有法、行进有序的重要参数,更是军队正规化的根本表现。

通过体察敌军的军容军貌,就可以对敌军的实际情况进行把握和判断,进而制定对敌策略。《孙子兵法·行军》中就说:敌兵拄着兵器站立,是饥饿的表现;负责打水的士兵先喝水,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争夺,是疲劳的表现;敌人营寨上空聚集飞鸟,是空虚的表现;敌军夜间有士兵尖叫,是恐惧的表现;敌军纷乱扰动,是敌军将领没有威严的表现;敌人的旗帜摇动得不整齐,是敌军队伍管理混乱的表现;敌军军吏容易发怒,是疲劳的表现;敌军用粮食喂马然后宰杀马匹吃肉,收拾起一切炊具,不回营舍,是陷入绝境的表现;士兵絮絮不休地议论,是敌将失去人心的表现;不断地犒赏士兵,是敌军一筹莫展的表现;不断地处罚部下,是敌军陷入窘境的表现;敌军将帅先强横后又畏惧部下,是将领最不精明的表现;派来使者委婉地谢罪的,是敌军想休兵的表现。敌军盛怒而来,但总是不与我军交战,又不肯撤兵,遇到这种情况,更要谨慎地观察敌军的意图。所以,通过观察敌军军容军貌,可以大致推断出对手所处的具体情况,这是一手情报。

六要判断敌我的劳逸情况,看谁疲敝不堪,谁以逸待劳。兵法讲究“避实击虚”,疲敝不堪的军队就是“虚”,以逸待劳的军队就是“实”。为将者要善于观察敌我劳逸状况,若己方处于疲敝的“虚”势,而敌军处于“实”势,那么,就要避免与敌军正面接触,保存好自己的有生力量;若己方处“实”势,而敌军处“虚”势,那么,就应该抓住战机,以己之实击敌之虚。

七要明白“形势孰险”,哪一方能够占据有利态势。这种“态势”可以指国际国内环境,也可以指具体的驻军作战环境。就地形而言,要求指挥官能辨别、且借助地形,实现更有利的作战态势。《孙子兵法》把地形分为死地、衢地、生地、高地、泽地、平陆等众多类型,并根据不同地形制定了不同的驻军、作战策略。

体察并利用地形,被历代兵家重视,并灵活多变地运用到实际战争当中。比如马陵之战,孙膑之所以用退避三舍的计策将庞涓引进马陵,就是因为马陵地形利于伏击。诸葛亮之所以派刘备、赵云做佯兵吸引敌人,命令关羽在博望坡设下埋伏,就是因为博望坡地形像口袋一样,易进难出又处于低位,适合进行伏击和火攻。

当然,地形不仅指较小环境中的具体地理形态,也指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要争夺与把握那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点。比如关羽镇守的荆州,是魏蜀吴三国纷争之地,荆州一失,蜀国失去的不仅仅是荆州几个郡的土地百姓,更为严重的是失去了与曹魏、东吴争夺天下的桥头堡。此外,国内国际环境也是“形势孰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军队应该在充分了解敌国内政外交不利态势的基础上,趁机发动进攻,这样必将使得整个战争事半功倍。

八要分析“宾客孰智”。“宾客”大致包含两类人:一类是往来各国的“行人”,也就是外交官和纵横家,这些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往来各国,为国家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比如秦国的张仪数次出使楚国,先是假以城池来诱使楚国背弃盟友齐国,从而成功地破坏了齐楚联盟,继而使楚国在盛怒之下发兵伐秦,并将其打败。苏秦更是身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来进攻秦国。

另一类则是替国君和前线指挥官出谋划策的智谋之人,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满腔韬略,为国家和军队制定战略战术。这些人往往要比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前方将领更重要。比如伊尹之于商汤、吕望之于文王、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等等。孙子深刻认识到这些“宾客”之士的重要性,认为要不惜钱财拉拢这些人才。

九是思谋“粮饷孰丰”、“财货孰多”。表面上看,一场战争拼杀的是敌我双方的武装力量,较量的是智慧谋略,可究其根本,这一切得以进行的基础是“财货”和“粮饷”,归根结底是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这种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是经济实力。

法家主张“耕战”,积蓄国力以备攻伐。孙子也认为,行军作战必然是“内外之费,宾客之用日费千金”,所以“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隋炀帝好大喜功,数次发动征讨高丽的战争,使得国库空虚、百姓疲敝,最终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二战时期,日本之所以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因为美国断然决定对日本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实行禁运,切断了日军在东南亚战场的补给线。

十要看“百姓孰安”。这里的“安”字,一方面讲国内百姓对战争的支持与否,另一方面讲国内局势是否稳定。前者即孙子所言“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生,可与之死”,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在某种意义上,是军队和国家最值得依靠的力量。

以上是从整个战局出发而作的宏观把握。那么,具体到应对不同类型的敌军将领时,又该如何操作呢?《将苑·情势》中谈道:

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喜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智而心怯者,有谋而情缓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贪而喜利者,可遗也;仁而不忍者,可劳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谋而情缓者,可袭也。

这可是对症下药,看将领下菜。当面对勇敢无畏、置生死于度外的将领时,可以引诱他们与我军交战,并提前做好埋伏,使得敌军将领冒死一战,这样就可以将之打败;对于那些心焦气躁、急功冒进的人,可以故意拖延时间,以“持久战”应对敌人的“闪电战”,充分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使得他们焦躁不安,逐渐丧失理智和耐心,己方趁机打击;对于那些贪财爱利的将领,可以以钱财去收买或引诱他们;对于那些仁厚犹豫的敌军将领,可以假以仁义之事来困顿他们;对于那些智谋有余而勇气不足的敌军将领,就可以以威猛诡异之事来惊吓他;对于那些善于谋划但行动迟缓的敌军将领,就可以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袭击。

责己:曾国藩可以说是“责己”的楷模。《曾国藩日记》中有很多诸如“语不诚”、“心有骄气”、“有狂妄语”、“背议人短”之类自省责己的话。他曾在日记中记载:“今日,说了很多的话,其中有一句戏谑的话,虽不是大的过错,却是不对的。”

所谓“责己”,意思是说人要不断地思考自己的错误不足,并不断地自省与改变,自我完善。一个人能否有较好的修为,能否成就事业,坚持自省并勇敢地改正缺点是关键。

曾国藩可以说是“责己”的楷模。《曾国藩日记》中有很多诸如“语不诚”、“心有骄气”、“有狂妄语”、“背议人短”之类自省责己的话。比如,他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十三日的日记中记载:“今日,说了很多的话,其中有一句戏谑的话,虽不是大的过错,却是不对的。”廿一日日记中记载:“今日说话太多,心神疲惫,心中有些许的骄傲,这样小的度量是可耻的。”由此可见他能够毫不留情地自我反思。

十月初九日记最为典型:

同类推荐
  • 君临瞾

    君临瞾

    “我早就说过了。”“天下终将成为朕的。”“这个世界早不是孤的时候了。”“如果你想拿走瞾,问过项霸王再说!”“你拦不了我的,你已经输了一次。”这个世界被一个称为瞾的国家征服,整个世界都是瞾的。数年后,大帝昏庸,使得多方开始割据——战争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 武警生活回忆录

    武警生活回忆录

    一名对未来生活充满迷茫的边缘化少年,内心带着对家的厌恶和对出生城市的反感,只带着一份莫名的热血冲劲到了远在千里的云南当兵。自从踏上前往昆明的那班火车开始,一段激情四射的军旅生活就悄然的和他紧密的绑在了一起,火车上、新兵连里、检查站里,处处充满战友情。同时一份原本不该用在他们身上的神秘计划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在这时时刻刻流血流汗的锻炼中,使他逐渐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国门卫士。然而在面对层出不穷用尽一切办法的毒贩和其他黑暗罪恶时,他又是如何紧握住手中的那柄钢枪,和一群共和国坚强的卫士们共同粉碎这不断从黑暗中涌现出的罪恶之手。只有每当黄昏来临时,看到在夕阳下欢快回家的父老乡亲们,他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 苏联步兵

    苏联步兵

    没办法手头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两天一更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蜉蝣三十四区

    蜉蝣三十四区

    〖一名人类军官的月记〗2017年1月外太空生物于1月13日入侵地球,1.13入侵炸毁了整个南非,它们在南非上空约1500处建立了军事基地——『蜉蝣』。1月18日UNA组织(对抗外来生物的世界组织)成立,在全世界范围征兵,并且在原有的普通兵种上,新建立了黎兵(Asunne)与夜兵(Direy)。UNA将入侵的外星生物称为阿比亚(Arbea),阿比亚的入侵拉开了人类与外星人第一次战争的序幕!而战争背后的的阴谋究竟是……
热门推荐
  • 吸血十字架

    吸血十字架

    相传有一位神秘特工,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身份。但他说自己名叫黑煌,是一位侦探。他声称自己本领高强,希望有人来证明他。于是,他和他的得力助手本初。开始了一个侦探之旅。刚旅行不久,就遇上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神秘案子。
  • 墨剑传承

    墨剑传承

    三百年前,那人是天下第一的剑神,手握墨剑,傲立人间最高峰,无敌于世,飘然离去后留下了一个剑神的传说。三百年后,来自现代世界的穿越者余天手握墨剑,走上了智商碾压异界的不寻常路,走上了新剑神的征途。
  • 九天之揽月

    九天之揽月

    剑三同人,传统武侠,这是一本正经严肃的武侠小说。("▔□▔)
  • 大小姐惹不起

    大小姐惹不起

    我去城里找未过门的老婆,在路上一位大小姐把我手给看了,看就看了,她还说我流氓,还要找人揍我,我要哭了。等到后来我更哭了,这个大小姐竟然是我的老婆...……天哪,从此我果断开始了被大小姐折磨的悲催人生!!!
  • 妖孽当道:娘子请上座

    妖孽当道:娘子请上座

    她是修真界被称作妖物的红眸修者:“苏轻欢,你这红眸妖孽跑不掉了!我等正义之士今日就要替天行道,斩杀你这嗜血不详的妖物!!”渡劫之际被人偷袭,身负重伤实力倒退,最后不得已以血肉祭阵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她是地球上一个懦弱的孤女:父母双亡,叔父一家趁她年幼霸占财产处处欺凌,最后委屈烧炭自尽。她和她双双身死,而故事却刚刚开始。
  • 尸情华意

    尸情华意

    江华就读的大学遭丧尸血洗,心爱的美女班长更是惨变丧尸,被男友抛弃。是像其男友一样将其抛弃,还是舍生取义,为了心中那最真挚的情感?末世降临,尸乱横行,人心难测。究竟人性纯良,还是人心险恶,一切尽在《尸情华意》!
  • 兵道之魂

    兵道之魂

    兵道,诡道也,当然在这里,兵道的意思其实很是浅显,兵道就是兵器之道。
  • 我有个技能,叫做穿越

    我有个技能,叫做穿越

    不知道是怎么的一回事,我遇见了“它。”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惹“它”欢喜或者讨厌,我总会莫名其妙的被他带着穿越,有时候是穿越到某个人,某个小说,某个电视剧里的剧情里去!然后替代主角,或者陪伴主角,然后跟主角一样,去经历!运气好的时候,是言情小说,是都市电视剧!然后任意挥霍我该有的钱财与喜剧!但是,运气不好的时候,我会穿越到某个玄幻小说,或者电视剧里去,虽然惊险,但倒也刺激!可是,一旦运气爆表的差,那我就不知道会穿越到哪里去,或许是鬼片或许是杀人游戏!对此,我深感无力!我只想说,去你麻痹,还我自由!
  • 火遍全球

    火遍全球

    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星河时代,血脉为尊,实力至上。王阳明,一个生活在边缘化的渣渣级武者,一朝崛起,势不可挡,引领同代人,超越前辈。拳打高山巨人族,脚踏北海巨龙族,腹镇八荒六合,一扫人族弱势,登顶丛林之巅,号令天地玄黄。“前辈是用来超越的,神话是用来打破的,我就是这个时代的宠儿,我~就是王阳明,我为日月代言!”--王阳明座右铭。
  • 东离剑尊

    东离剑尊

    东离大陆,北有雪妖一族冰封千里,南有巫蛊一族虫噬九幽,东有六指灵族摘星而食,西有人族携天地平沧海。少年苏洛身骑白龙,剑游东离,只为众里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