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1600000027

第27章 C君学艺记

虽已毕业多年,C君却始终保持着每周返校的习惯。原因在于,自2001年9月开始,每周三下午,C君的导师楼宇烈先生都会在燕园教唱昆曲,而作为楼老师昆曲课的“开山弟子”,昆曲班多年来的“名誉班长”,C君是怎样“刻苦”都不为过。

但是,用功归用功,对自小“五音不全”的C君来说,要学唱“婉转缠绵、一咏三叹”的昆曲实在是件难事,所以初学那一阵,C君始终未窥门径;每次上课,即便是略带心虚地混在同学当中滥竽充数,也是荒腔走板的多,靠谱着调的少。好在楼先生教昆曲,旨在弘扬国粹,激发青年人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对学生们在戏曲方面的天赋、潜力、基本功和领悟力全无要求;授课形式亦宽松,上课既不考勤又不抽测,只依着几本“黄皮书”(《谷音曲谱》),从《牡丹亭》到《长生殿》到《玉簪记》到《千钟禄》一出一出地讲解,一句一句地范唱。所以昆曲班刚开课不久,学生们大多连“工尺谱”也识不全,却已将一段“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牡丹亭·游园》之“绕地游”)“合唱”得热闹非凡。

至逐字逐句教完《游园》,学年已过大半,楼先生半开玩笑地“邀请”学生“独唱”,哪知一班学生习惯了“跟唱”与“合唱”,竟无人有勇气单独表演。楼先生倒不介怀,只笑说“下回吧,下回吧”;而这个“下回”一拖又是两三个月,至“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连年”(《牡丹亭·惊梦》之“山桃红”)全部学完才重被提起。楼先生期待有人自告奋勇。同学们将目光一致投向了班长。C君避无可避,只得站起来。

其实这两三个月,C君早已下定决心不做“南郭先生”,不仅在课上录了楼老师的范唱课下反复聆听揣摩,还时不时跑去一教后的小湖边练习最有感觉的《皂罗袍》。那小湖实际是未名湖的一部分,在一教后沿石阶往下便能见到;且由于被草木四面包围,虽与未名湖南北相连,却幽深静谧自成一方。面对澄静如碧的湖水,C君免不了心神俱醉,口中的“姹紫嫣红”、“良辰美景”也变得高低自如起来。可惜这份“自如”依旧是错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

C君一曲唱毕,屋里鸦雀无声。屋外院子里风吹叶动、鸟叫虫鸣。

楼先生似乎不像其他同学那样“震惊”,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合适的评语。“哎呀,哎呀……”他迟疑片刻,忽然笑道,“唱的倒像昆曲……可惜不是这一出。”话音未落,全班哄堂大笑。就这样,C君平生第一次的昆曲表演就在众人并无恶意的揶揄打趣中结束了。但也因为班长如此出人意料的“示范”,同学们对自己的独唱水平自信起来,不再相互推脱,甚至到后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唯恐失去了表现机会。

或有人以为C君经此一役会一蹶不振,但不想他是真心喜欢昆曲,事后不仅没有灰心丧气,还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毕业离校之前,他依旧常常跑去小湖边练唱——事实上,他每次来回踱步的那片草地,已被知情者戏谑为“某某人的‘沉鱼落雁’处”,意指C君一开口,他头顶掠过的飞鸟也会落下,湖面的游鱼也要沉入水底。

他更是将手机铃声换成了梅兰芳先生演唱的《步步娇》(《牡丹亭·游园》)。无论何时何地,那铃声在人群中都绝无雷同,且款款一句念白“好天气也”之后,一句百转千回如梦似幻的“袅晴丝吹来”总是令旁人反应不及面面相觑。若是在寂寥的深夜或肃然的环境,那纤如柳丝、娇如莺燕、欲语还休、顾影自怜的吟唱更是几近诡异,免不了令听者蓦然一惊心神恍惚;而C君自己被吓一跳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勤学苦练”了很长时间,昆曲课上,C君鼓起勇气再次演绎《皂罗袍》。结果他的进步令楼老师喜出望外,前来听课的楼师母更是乘兴教起了身段。至此,C君在学昆曲这方面终于茅塞顿开;而后,他的咬字吐音、气息控制也渐入佳境。2004年底,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古琴昆曲音乐会”上,C君如愿以偿地登台演唱“粉蝶儿”(《长生殿·惊变》)——虽然只是诸多“合唱者”中的一员,却足以令他心潮起伏,经年难忘。而后台几个刚刚取笑过他那身新唐装的同门,望着C君笼在舞台灯光里郑重而诚恳的脸,亦不得不感慨:原来学戏这种事,也是可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

在学唱昆曲之前,C君可谓“不通音律、不晓乐理”,但此后几年,他在音乐方面渐有所悟,功劳倒不全在昆曲;又或者,C君之所以能慢慢找到昆曲的门径,是因为他在那时遇到了令他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的乐器——古琴。

2001年秋,北大古琴社成立,踌躇满志的新社长正是C君的知交“老虎”。在帮助老虎招新纳贤、筹建琴社的过程中,C君结识了古琴大师吴钊先生。吴先生钻研古琴艺术五十余年,一双妙手抚琴弄弦已臻化境,钩剔抹挑古道仙风俨然,吟猱绰注亦尽含山水自然之韵。然而,作为一代名家,年近古稀的吴老却为人谦和,毫无孤高之意;他极爱与人交谈,言语间常如率真孩童般“好恶皆形于色”,叫人忍俊不禁,也叫人不由自主地与他亲近。C君生来憨直诚挚,与吴老见面后,两人颇为投缘。因此,那时C君虽刚接触古琴,刚随琴社“大师兄”老贾学习《仙翁操》《阳关三叠》等入门曲,不仅运指生涩,手形也还僵直,却有幸得到吴钊先生的耐心指导、精心点拨。毕业之后,C君练琴的时间锐减,且由于工作的关系,每周一次的登门求教也渐渐演变成几周一次,但吴老从不责怪,对C君“琴技”的止步不前也十分体谅。于是,和琴社许多成员一样,C君“琴艺”的真正提高,倒是在非典时期足不出户、“赋闲在家”的那一段。

非典来袭,单位放假,C君终日以琴为伴:抚《良宵引》,泛音起处,如珠如玉;奏《秋风词》,曲音有终,相思无尽;弹《忆故人》,初音沉郁,继而淡远,间有苍茫之意、清越之声;抚《秋江夜泊》,轻挑细抹,心有微澜;弹《归去来辞》,简远豁达,物我两忘;奏《平沙落雁》,时抑时扬,时紧时慢,挑而脆,钩而凝,拨而陡激,吟猱而余韵不息……如此日复一日,曲复一曲,晨旭冉冉,黄昏寂寂,真是“乐琴书以消忧”,浑不觉时日难过。

那时,C君住在单位筒子楼,全楼集体休假,楼道里总是你来我往人声杂沓。C君在屋里练琴,也不闭门,所以总有同事探头去看;而在他们眼中,C君不是埋头研究“天书”,便是对着一件类似古筝的乐器在一个劲地“磨啊,蹭啊,美啊”……当然,日子久了,虚心求教者也渐渐了解了那一页页古怪的方块字正是古琴的减字谱,而C君每日深情独对的就是他的宝贝——仲尼琴。

话说琴社刚成立时规模并不大,成员也不多,所以初学者多半是借琴社里由南北琴家赠送的古琴练习。C君却始终不习惯“蹭”琴来练,在结识斫琴师王鹏先生后,便有心求他为自己制琴。那时,王师傅常应老贾、老虎之邀与琴社成员一起焚香抚琴、煮酒品茗,日子久了,与C君也熟稔起来;所以央他制琴,本不是什么难事,但考虑到自己刚刚工作收入菲薄,王师傅碍于情面必不忍据实开价,所以购琴一事倒令C君颇为踌躇。然而,“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在几次试弹王鹏先生抱来的新做的古琴之后,C君终于下定决心。而王师傅是分外豁达豪爽真性情之人,他二话不说,将C君带去自己的制琴作坊,亲自挑选一段明代的桐木,并答应即刻为C君制琴。于是,数月之后,C君终于拥有了平生最珍贵且最昂贵的一件家当——一把由王鹏先生亲制的仲尼琴——令他虽身居陋室,仍倍感“德馨”。

得了琴,C君也去潘家园定制了琴桌琴凳,也在自己的小单间规划出一尘不染的“抚琴区”,也买了一大罐白乎乎的“凡士林”:但凡季节转换,便将那“膏药”情意绵绵地抹遍琴身。C君也习惯了背着长长的琴袋出行,而那“琴不离身”的架势,还真有几分英挺豪迈,就像一位遗世独立的剑客——竹影萧萧,海天一碧,“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总之,比起昆曲,C君近两年对古琴这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更多投入更为着迷。这一方面是由于古琴的平和沉静更符合他的心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对自小研习书法篆刻的C君而言,“手上功夫”总是比“嘴上功夫”容易把握一些。与琴社许多师兄弟不同,C君的手指并不纤长,但由于多年的捉笔弄墨、把石操刀,双手已变得十分灵巧、坚韧、沉稳有力,所以弹琴时指尖稍一触弦便有金石之声,反复吟猱绰注亦不怕“皮肉之苦”。当然,学了一段,C君的难题也层出不穷:例如,他不善听音辨音,每次调弦都要大费周章折腾许久;想学琴歌,又苦于不能随心吟唱,一曲《阳关三叠》至今也只有一段“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可充数;指甲的长短去留更令他费心——弹琴需留甲,且“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偏偏刻印得把指甲剪短,否则印石打滑刻刀不稳,手指又要负伤——所以,每一天总有一会儿C君得为自己的十根手指服务,那温情,那细致,又怎一个“迷醉”了得?

同类推荐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从不同视角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了解读,看十二个小人物是怎样串起红楼史话的。
  • 月寒录

    月寒录

    《月寒录》讲述古城漾漾,人随梦行。绕墙三匝仍是城。多少诗意此间萦,只怨西安太多情,细雨绵绵,窗外如岚。书生他乡无心闲。将酒移至无人处,饮到三更独自眠。秋已归来,看西山头上,渺渺一云烟。几经风雨,淡送子夜余寒。问询君子,今宵是否醉西园,浑不知、几杯残酒,饮罢不知何年!却笑秋风,从此一别岸上柳,独享清闲闲时又来镜前,已变朱颜。几愁不断,何人能解此连环。生怕花落花又落,不见去人谁还。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晚风集(卷一)

    晚风集(卷一)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盗墓天少

    盗墓天少

    他,武艺高强,小时候被倒斗界第一人所收养,因郊游时落入墓穴,遇到一伙人,被逼无奈之下,便和一伙人去盗墓,终于,他发现自己的身世,但,他很快发现,这是一场阴谋。。。。。
  • 烛神记

    烛神记

    一个资质平庸的平凡少年,救下一位绝色的女修士,从此他的人生改变了。
  • TFBOYS之薄荷微凉

    TFBOYS之薄荷微凉

    林晓依,韩雨晞,夏若宣三人是不折不扣的四叶草,只是她们没有想到会和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相识,相爱!
  • 忆木宁

    忆木宁

    传说五行相克,我木宁偏偏不信,谁说我属木就必须受那些火爆人的气,我就是爱玩火怎么滴了!这是一段神秘诡异x欢喜冤家的故事,当相克的木和火走在一起,会擦出火花吗?
  • 来自地狱的勇士

    来自地狱的勇士

    他,出生在一个让所有人都仰望的豪门家庭,却选择了做童子军的道路。在军队里,每个人都是在死里逃生中度过的,他们,是来自地狱的勇士。在这个铁血部队里,他获得了友情和爱情,但是一次任务的失败,让他失去挚友和爱人,让他为了复仇而活在这个世界,以此同时,他加入了一个更加强大的组织。为了报仇,成为真正的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杀神
  • 魔尊重出

    魔尊重出

    阳光宅男,穿越三次,神魔大战,魔王附体,仙女恋情。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末世之上

    末世之上

    人类一直在寻找一个答案,自己究竟是不是茫茫宇宙中的唯一,今天,人类终于知道了答案,只不过代价就是生命。
  • 葬地尸棺

    葬地尸棺

    七月十五,挖坟开棺。“我真是贱得慌,非得没事去学剑。上剑不学,学下剑,下剑不成,学醉剑,铁剑不学,学银剑。终于,我他妈练成了武林绝学:醉银剑。现在的我,都他妈达到了银剑合一的境界——剑银。”吴明看着诈尸的老四叔,两眼泪汪汪的在心里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