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9700000002

第2章 花好月圆

这世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

请好好珍惜。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人为什么要见最后一面?

生离就是死别,“不期而别”多好!

二零一二,世界末日。

新年的时候串门,信佛的亲戚散布谣言,年底的时候,上天震怒,大灾之年,要死一批人,想要活命,从现在起须一心向佛。

其他人跟着叽叽喳喳讨论起来。

那时天全是黑的,全球断电,你们家里都得多买蜡烛,吃的喝的也要备足,据说连着三个月都没有太阳……

亲戚说得酣畅,就像她经历过末日一般。

中国人最怕的是乱世流离,从小到大,每隔几年就有类似末日袭来的民间谣言,虽然次次落空,但是不妨碍下一次谣言再袭的时候,人们依然瞪着仓皇害怕的眼睛笃定倾听。

我和我爸就站在旁边插科打诨。

我爸说,迷信,全是迷信!要真是末日来了,你们那种土办法都不管用,我们谁都跑不了。

亲戚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甚至在想,要是当时信了,是不是后来就不一样。

末日之年的大年初七,我离开冰天雪地的东北,经香港飞去了台湾。

走的时候我爸一脸不情愿,初七就走啊,不在家里过完十五。

他这么一说,细细想来,好像快有十几年没在家过元宵节了,从读中学时起,老是初十之前就回学校读书了。

我说,你不是喜欢看翠玉白菜吗,我替你去台北故宫看看。

我爸说,注意安全。

在外漂泊的这十几年,我爸跟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注意身体啊注意安全啊,没任何新意,我听都听腻了。

迫不及待地想走。

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人生的路上,哪一段需要你大步疾行,哪一段需要你徘徊辗转。

二月底的台湾,飞机还没落地,舷窗上便挂满雨水。入夜后的空气里有丝丝冰冷。

我们第一晚寄宿在基隆港,酒店的窗户望出去就是码头,隔着一条宽阔的马路,像面包一样的黄颜色的计程车陆续驶过。

我好奇地拿微信摇一摇,结果摇到了一个叫欧弟的人。

我和同事就分析,台湾本来用微信的就少,像欧弟老去湖南台做节目,应该会用微信,然后他家就在基隆,基隆地方也不大哦,何况现在还是正月,他人肯定在基隆的。

为什么那么肯定呢?

因为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就图个团圆啊,肯定都会回家啊,谁神经病一样在外面瞎跑啊。

说完我就特想抽自己的耳光。

我是神经病,过年不在家陪父母,在外面瞎跑,枪枪都中。

夜里我们撑着街边买来的伞去夜市吃东西,卖鱿鱼给我们的阿姨听说我们从东北来,很惊悚地问我那里是不是很冷,她看电视新闻说今年冬天是很厉害的极寒天气。我就虎着脸说真的很冷,冷爆了,出去撒尿都会被冻成冰柱。

然后我们就隔着一米宽的摊位哈哈哈大笑起来。

好像很熟的样子。

走的时候,她笑眯眯地说,我们要多走动,要多互相了解,你们要常来台湾玩哦。

我们从基隆港出发,一路向南,台北、台中、台南,这么一路跑到了台湾岛的最南端,绕过了北回归线,折向台东,到达花莲的时候恰好是元宵节。

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像是电影里特效做上去的,那么美好明媚的一轮,挂在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中。

我们借住在乡下姐弟俩经营的一家客栈。

吃晚饭的时候,年轻的弟弟边给我们做豆浆边很热络地跟我们聊天。

说起话来老气横秋,句句都是我年轻的时候,因为人看上去不过二十几,所以很带喜感。

他说,我们台湾啊,台东不行,年轻人都去大城市了,大城市多好啊,灯红酒绿的,结果我们这里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人。我年轻的时候,也一腔热血,跑去台北打拼,那时候,我老觉得自己能在台北干一番事业出来,可是最后什么也没干成。台北是好啊,谁不想留下来,可是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没有工作的话连租房也租不起啊,我干了几年也没攒下什么钱。后来我姐叫我回来,一起努力把这家店开起来,我现在很幸福。我从小在这儿长大,人是熟的路也是熟的,连海边那些石头我都熟,干吗非背井离乡地去挣那个辛苦钱呢,能跟亲人在一起,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小镇上的简单生活也很棒!

然后他就示范幸福的细节,跟人聊起这间客栈来全是发自内心的自豪,院子里铺满的鹅卵石怎么来的,设计图纸的时候怎么把院子中间的几棵大树保留下来,硕大的桌子用的是什么木材……

那时候,院里的桌子全都被人霸占,他们酌酒、对谈、赏月,一副人间仙境的模样。

我一边听一边想,这也和我这样的大陆北漂没什么不同。

有一年我觉得东北实在待不下去了,不仅穷困潦倒而且绝望窒息,我老觉得自己有一颗年轻又滚烫的心脏,心尖上全是踮脚张望的梦想,于是那一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我揣着一张火车票,就一个人去北京了。

我若无其事地和我爸说,我辞职了。

他的眼神明显一暗。

我们年轻的时候,老是迷恋远方,不顾一切地离开家,走的时候义无反顾,连头不肯回一下。我永远都没法忘记二零零九年的初冬,东北开始下雪了,我一个人走,挎着背包,紧攥车票的那种悲壮和决绝,上山下海,闯荡世界。

十年前,离开花莲去台北打拼的客栈老板恐怕也是这样;

而六十年前,风尘仆仆离开青岛的致远是不是这样,隔得太远了,我看不清。

一九四九年的端午,青岛的码头上人潮汹涌,混乱骚动。

解放军已包围青岛,十万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集结在青岛码头仓皇撤退。

致远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做传令兵,他不是城里人,是青岛附近的乡下孩子。

那年春天,他结婚了,妻子是同村的姑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如果没有战乱,一切都是宁静和美的人间故事,他们恩爱携手,携老扶幼,一辈子过得平淡又精彩。

可是时代选择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

万水千山,颠沛流离。

而致远就是其中一个。

十八岁的致远,清瘦英挺,远看是个大人,走近了看,脸上的稚气未脱,眼里还是孩子才有的流转的光。他套在大号的军队制服里,被混乱不堪的人群裹挟着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

码头上的最后一面,是从乡下赶来的新婚妻子,硬生生塞给致远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手帕。

手帕里面是硬的。

一捏,致远就知道,是他们结婚时候,他们家几乎倾家荡产送给姑娘的唯一彩礼,一枚戒指,还是银的。

致远不要,推还给她,她又塞回去。

两个年轻人较着劲,眼睛通红,推搡着手中的手帕,海风一吹,就快把眼泪吹出来了。

码头上还有几千人上不了船,渐渐演变成一场骚乱。他们俩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又被人潮冲散,就像被浪裹挟着漂浮在海面上的浮萍。

那一场告别,仿佛是历史的默片,画面上全是跳动着的噪点,除了电流一般的杂音外,你听不见声响。

他们都没说什么话。

妻子告诉致远爹娘病倒了,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来不了。

致远应了一声,嗯。

他知道,从村里走到码头,要走一天一夜。

后来,就那样分手了。

这样一分开就是五十年,致远再也没有见到他的爹娘。

元宵节那晚,同行的人想要吃酒赏月,客栈里却没有。老板热心告知我们步行一里外有一家7-11的便利店,于是我们一行三人就顶着元宵节又圆又亮的月亮出发了,没想到刚走出去几百米,就彻底迷失了方向。路过一户人家,时候已经不早了,几个人却兴致不减,就着月光围在大门口的小桌旁喝酒。我本来是过去问路,结果对方一听我是大陆口音,听说我祖上推三辈也是青岛人,说什么也不肯放我走,拉我们一起喝起酒来。

我过几天要去大陆啊。他说。

聊起来竟发现我们是同一天的航班。

太巧了吧!

他说,我去青岛,我有个叔叔从台湾回青岛定居了,所以我每年都要回去两次。

这个在花莲乡下拉我们吃酒聊天的人,他就是致远的侄子。

当然不是亲侄子,是他过去长官的儿子。

致远当的是传令兵,也不是为了讨一口饭去当的兵,是在乡下被国民党抓的壮丁,入伍还没一个月就兵荒马乱地一路往南,醒过神来的时候,人已经在高雄的码头上了。

十八岁的致远站在高雄的码头上,望着海的对面,他想,过个一年半载,安稳下来,就可以回家了吧,至少是可以回到海的那一边吧。

脚下踩着的这块土地不过是一个驿站而已。

十八岁的致远这样想。

而事实上,致远从此与家天各一方。

在台湾的五十年光景里,作为外省人的致远,先是效力军队,后来失业,一转眼就来到了退休的年纪。

好像一辈子就那么颠沛流离隔江隔海,在无奈的守望中奔向了终点。

在台湾,致远是外省人,无家无室无亲人,孤零零的一个。

大部分外省人都很难找到老婆,何况致远根本就没这个心思,他跟蒋先生一样,相信很快他们就可以反攻大陆,回到老家去。

所以在台湾那么过了几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他的长官问他有中意的姑娘没有时,致远皱着眉说,没有我看中的姑娘啊。

他这么说,长官就指着一院子的外省兵说,狼多肉少,还有你挑拣的份吗,你一个外省人,要啥啥没有,能娶到媳妇就是福气,多少人都一辈子打光棍。

那时长官要介绍一个姑娘给致远。

二十四岁的致远帅气英俊,青春正当,有本地姑娘暗恋他,他佯装不知,总是推脱。

被长官的话逼急了的致远,拿出戒指,眼泪汪汪地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结过婚,她还在山东,等我回去。

有人肯等你一辈子吗?长官长叹,我们都还回得去吗?

长官拿致远当胞弟,嘱他攒钱买房置业,做好两手准备。

要是一辈子都回不去了,一个人在这边不要晚景太凄凉,很多找不到老婆住进了荣军之家的外省老兵的生活变成了酗酒抽烟,除了打仗他们什么也不会,没钱没亲人在身边,老来凄凉。

就在致远对回家彻底绝望的时候,他想,既然一辈子都回不去那个叫故乡的地方,那就不如给自己一个机会吧。

致远的念头刚有松动的时候,一个淡水姑娘就出现了。

刚刚好的缘分。

那时致远还不太老,三十来岁,略有积蓄,有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他送淡水姑娘的信物是一只白银戒指。

送的时候没说话,因为眼里噙着泪花。

淡水姑娘说他小气,都不是黄金的。

他没说话,致远心想,黄金也没它金贵,你要配得起这只戒指。

淡水姑娘不知道这只戒指的来历,它几乎是致远一家倾家荡产才买得起的奢侈品,要用一辈子传给子子孙孙的传家宝。它跟着他,漂洋过海,再难再穷的时候,致远都没想过把它当掉。

它就像一枚印章,敲在致远的生命里,告诉他远在故乡,还有他的另一半。

他相信她一定还在等他回家。

新婚的时候,妻子说很喜欢戒指,那些阔太太手上戒指啊手链啊银光闪闪,不知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也能穿金戴银。

这只戒指的前世今生,致远都没跟淡水姑娘说。

致远问她喜欢吗。

淡水姑娘笑笑没说话,可她还是觉得要是金子的更好。

马上就要结婚的时候,致远得到了一封从大陆捎来的信,然后他就撕毁婚约了。

他去找淡水姑娘要回戒指。

致远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报复,总之那只戒指在淡水姑娘的手里被弄丢了。

他就像一个几岁的孩子,在大街上,抱头大哭。

当然他撕毁婚约不是因为淡水姑娘弄丢了戒指,是他在几天之前,得到了一个让他彻夜难眠的消息,她还在。

而他现在是一个十四岁孩子的爹。

一九四九年,致远离开后的那个冬天,年轻的妻子为他产下一子。

这世上最残忍的事,恐怕莫过于时间了,过眼云烟之间,一直单身的致远已经从青葱少年变成耄耋老者,退休后的致远去了荣军之家。

五十年的时光,在台湾,还有数千条上万条这样回不到故乡的孤魂野鬼,很多外省老兵讨不到老婆,找不到工作,每个月把政府发下来的钱花光光,日子在一片混沌中无情地朝前推进。但在那一片混沌中,他们都有着不曾熄灭的一点光。

不是回家,是落叶归根。

致远算是运气好的,有次搞活动,致远竟抽中签,由政府协调和埋单,送老兵回大陆老家。五十年啊,整整五十年,致远就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得两眼泪流,他攒了几个月的钱,由侄子陪着,在商场买了4个大金戒指。侄子问他送给谁,他腼腆地说,送给老伴。

侄子送他去机场,看着他驼着背义无反顾地过了海关。

致远真的是幸运的,老伴还在。

只不过沧海桑田,老家那儿现在已经并入青岛,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城市比台北还漂亮,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拼命地看啊看啊,可是眼前的东西太拥挤了,他看不过来,眼睛像是罩上了白蒙蒙的一层水汽,用手背擦一擦,全是泪水。

儿孙满堂却是少小离家,笑问客从何来。

五十年后,致远回乡,在众人的簇拥下看见了那个跟自己一样老去的姑娘。老得不成样子,都认不出来了。

她说,饭在锅里,我给你热。

从大陆回来后,致远不再酗酒了,紧张地过起了日子,把钱攒起来只为每年飞回一次大陆,买尽可能多的礼物,这样持续了两三年之后,有一年,致远不再回去了。

侄子问为什么。

因为老伴没了,那年老伴生病去世了。

还有儿子啊。

不是他养大的,儿孙其实只在意他有没有钱,并不孝顺。一开始他们以为从台湾回来的亲人都腰缠万贯,很快他们发现了真相,再回去时儿孙都不太待见,拿不出钱来就给他脸色看,仿佛他是一个突然闯入的陌生人一样,全家只有老伴挺他。

老伴现在没了,他再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侄子当时的工作在台北,看着致远叔叔一切如前也就没太担心,年轻人忙于工作总是疏忽倦怠了老人,半年过去,毫无音信的致远叔叔蒸发了一样,电话竟也联络不上了,于是侄子驱车数小时从台北赶至花莲,却还是遍寻不着。

花了一天时间,最终在精神病院的一个铁制的笼子里找到了致远叔叔。

他当时就崩溃了。

致远就像是马戏团里的动物,被囚禁在铁笼子里。

他很安静,不吵不闹的。

侄子急了,他去找人讲理、抗议、投诉,却被告知致远一度想要轻生,几次跳楼被阻拦,实在没有办法才把他关在笼子里。

侄子解救了致远,从精神病院回来后,致远被带到台北,他在侄子家的床上躺了足足有三个月。

三个月之后,当年一起来的战友陆续都回山东了,何况人家战友在台湾还有儿有孙,致远在某一天像是顿悟了一样,有一天侄子下班一进门,就看见致远精神矍铄地站在客厅,身边一只旅行箱,他说,我要回家了。

侄子不同意,死活不同意。

你去那边怎么办,你年纪大了身上还有病,那边的亲戚又指望不上。侄子问,不怕儿子不孝顺吗?

致远说,不怕,我要回家,活着的时候我跟老伴海角天涯,死的时候我要跟她在一起,我要落叶归根。

人生这条路,走到头,大家都一样,既然都是死路一条的话,为什么不选择落叶归根呢?全台湾走一圈你去看看,有多少人埋骨他乡,有的人,活着的时候不能回去,死了之后想把骨灰送回大陆的老家。相比之下,我还能活着回去,是件多么幸运的事。

后来呢,后来致远去了大陆就再也没回台湾,风风雨雨生活了大半生的台湾,对致远来说,确实只是一个驿站而已,只是这个驿站太长了,长得几乎容纳了很多人的一辈子。

致远现在每个月可以从台湾政府那领到两万多新台币,约人民币六千块钱。

他用这笔钱在青岛租了房子,雇了保姆。

他住得离墓园很近,每天中午太阳好的时候,他就请保姆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去墓园,在老伴的墓碑前聊聊天。

有时候,他在那里一待就是一下午,待到暮色渐沉,夕阳沉沉地落下,他昏昏沉沉,嘴角流着口水,像是在说,我也快回家了,等我。

有人等了他一辈子。

他用一辈子等了一个人。

龙应台说,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

致远是那个时代里最坏的故事,却经历了这个时代里最好的爱情。

二零一二年,没有任何告别,爸爸离我而去,对我和他来说,确实一语成谶,这一年变成了如假包换的末日。

整个秋天,我晨起的第一件事都是念《地藏经》,信佛的亲戚说,佛祖可为亡灵超度。

这世上所有的暂别,其实都可能变成永别。

请好好珍惜。

每一个相聚的当下,都是人生中最美的花好月圆。

同类推荐
  • 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精品文学书系)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知的中国文学知识》,本书是一本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学基本知识的读物,收录了古代中国文学中关于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文学常识,大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富有教益,既梳理了了历代的文学精华,又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具有一定的知识性、鉴赏性,可作为广大青少年语文教育的有益读本。
  •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你的时光,我曾来过

    理性与意趣的融合,温暖和沧桑的调色。经过旧时明月,看透当世风景。江南才子偃月公子倾情新作,写尽宋诗的美感和苍凉。宋诗之美在气骨,言在意外,理在趣中。那一段被遗忘的时光,是一个朝代的繁华和落寞。当时的风景,灿烂了诗人的眼眸,也灿烂了一个时代。回到千年前的宋朝,陪你倾听彼时的清幽雅韵。在过往的文字中,在春花秋月的诗意之旅里,一起触摸乱世中守望的幸福温度。此去经年,心动依然。品清淡的诗,做安然的自己。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贞观王爷

    贞观王爷

    贞观时代、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段兵戈铁马的岁月。一代英主李世民用了二十三年的时间,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骄傲。唐人,一千多年后依然还在流传的名词,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人们对唐朝的敬仰。治世名臣、骁勇武将,叶青亲眼见证着贞观之治变成了贞观盛世。
  • 至尊凰妃

    至尊凰妃

    一朝国破,她被迫逃亡,因缘际会,成为敌国女相。帝王愿以天下为聘,娶她为后,她不愿。邻国太子为了她愿终生不娶,亦不能使她动心。外臣妒之,内宫祸之,阴谋陷害,接踵而至。但,几次命悬一线,总有一个男子立于她身前,保她无恙,护她周全,为她出生入死!
  • 用日记记录我们在妖域世界的故事

    用日记记录我们在妖域世界的故事

    在2018年,因为全世界频繁发生人员失踪案件而意外发现妖域的世界各国,相继派出大量人员前往妖域探索。原本站在所有探索着顶端的“黑旗”,突然被联合国宣布该组织企图背叛,并在一夜之间遭到灭顶之灾。作为“黑旗”少主的葛萧,在面临朋友的相继死去后,决定重回妖域,他是否能查出事实的真相?探索妖域世界树行动,面临窘境,探索者们能否克服困难,到达妖域世界的顶端,了解世界的全貌?尽情关注原创小说——《用日记记录我们在妖域世界的故事》
  • 武界战神录

    武界战神录

    武灭星空,道堪万法。一世轮回一世人,万世轮回万世神。
  • 离开在你回眸后

    离开在你回眸后

    十二年前她的歇斯底里,十二年后他的苦苦纠缠,他们之间,不存在爱与不爱,只存在伤害与不伤害。可是如果时光倒流,我依旧会带着我满腔信仰,冲上九万英里高空,翻越人海与你相会,九死不悔。
  • 霸独江湖

    霸独江湖

    单文城穿越回清朝乾隆年间,醒来后却发现此世界跟自己的世界完全不一,穿着怪异,文化不一,楼房似于曾看过的古装电视剧。经向路人询问得知此年代竟是清朝,当代皇帝是乾隆。于是单文城便四处寻求帮助要回到自己的年代,在寻求帮助的路途中遇见了当时反清复明的帮会“十四骑”。此间单文城投身十四骑,为了谋求一顿饱饭和一宿。无意中认识陈经齐并向他学得一身精湛的本领,同时也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青年女子李芯芯。但李芯却是缉拿红花会总督的女儿,两人彼此相爱却因仇敌关系而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 灵芝

    灵芝

    朝堂上暗流汹涌,皇位争夺的关键却在遥远的他方。权利也好,理想也罢,爱情从来不是他的信仰,也亦非她的信仰。
  • 花千骨之神的责任

    花千骨之神的责任

    我的执迷不悟感动了自己,你却还是一样遥不可及
  • 爆萌小青梅,竹马手到擒来

    爆萌小青梅,竹马手到擒来

    今日,徐妈妈成功生下一女,在众人的大肆夸奖下,徐妈妈得意的给自己的女儿开了一次选婚宴,习露露含着奶嘴,傻不啦叽的看着这一排男孩,圆润润的手一指,指向柳言志,奶声奶气地叫道,“老公!”徐妈妈在一旁有忧伤又高兴,高兴自己女儿眼光不赖,选了一个俊秀的男孩,忧伤的是这男孩比习露露小两岁,柳言志生气了,为什么这么丑的姐姐要做自己老婆?他不干了!习露露15岁时,开始放弃柳言志,准备重新备选,不料,被柳言志按在墙上,霸道地宣誓,“习露露,你,是我的!”靠,谁能告诉她,为神马柳言志才13岁,个子就咋么高呢?
  • 西风何处是归途

    西风何处是归途

    这是一个逃离土地的孩子长大后向土地致敬,向父辈致敬的故事。故事试图去表达在城乡二元结构中成长的这一代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焦虑,对远方的渴望与迷茫。刘翘楚生长在北方的一个偏远山村。他带着某种迫切长大,迫切地渴望逃离土地,逃离父母那种在土地上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这种执著逐渐成为他生命的理由,让他决绝地一路向前,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怀念土地,怀念家园,却发现自己再也找不到了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