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800000024

第24章 相聚便是最大的幸福(1)

上车前,我都有意识地回望阳台,总能见到母亲深情的目光。

妈妈的眺望

妈妈第一次来重庆是2004年的春节。这是妈妈第一次从东北到西南,这么大的地域跨越对她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坐飞机。妈妈这次远程,是几经反复才最后成行的。最初,无论如何劝说,她都执意不来。因为,我在北京工作学习的30年里,妈妈仅仅去过一次北京。以后,无论怎样做工作,妈妈都没有应允过。

妈妈不去北京的理由很单纯,就是怕影响我的工作,给我添麻烦。这话说出来,也许外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深知妈妈性格的我,却为之感动和内疚。

那些年,为了考大学、考研、考博士,为了写论文不停地奋斗,每年的长假甚至是寒暑假都很少回大连探望父母。那时也从来没有想到带父母外出旅游,或者给父母过个生日之类的事情。连续一二十年的拼搏下来,不知不觉地把冲动演变成一种惯性,又从惯性固化为一种习惯,好像闲暇就是浪费生命。

这种生活的节奏给妈妈以强烈的影响。从母爱的本性出发,她认为,儿子的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和神圣。儿子的时间没有分配给她占有的权利,在她看来不给儿子添一点麻烦,不让儿子分一刻心是做母亲的本分。她坚守着这样一种信条从不动摇,无论是国庆大典,还是乔迁新居,妈妈对各种理由的邀请都以不变应万变。

每天早晨,我离家出门时,走出单元楼口就径直上车离去。一次,司机提醒我说,老人家正站在阳台上看着我上车。此后,上车前,我都有意识地回望阳台,总能见到母亲深情的目光。那目光,既是送行,又是期盼。尽管妈妈对我招手示意的动作并没有任何举动回应,但那注视的目光里凝聚着多少母爱的深情。

后来爸爸告诉我,只要你来电话说回家吃饭,你妈做好饭,就不停地到阳台上等着你回来。

这么执著的母爱却被另一种母爱压抑着,她是那么关心自己的儿子,却又怕这种关心影响儿子的工作。这便是一种伟大母爱的矛盾,它们强烈地冲突着,又和谐地集于一身,从而更加彰显出母爱的无私与崇高。

为了能够让妈妈成行,我把工作与回家的矛盾做了强化。目的是让她感到,她来探望儿子是帮助我工作,能够照顾我的生活。她可以给我看家做饭,让我回家有饭吃,有回家的生活感受。

已近八十的老母亲终于迈出了她从未走过的远足。我们母子能够在大西南的山城重庆相聚,有了分别30年后的一段共同生活的短暂时光。

(2007年6月20日/周三/重庆)

母子千里相聚,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每天都能有一段哪怕是几分钟的相处就足以安慰老年人孤独的心灵了。

相聚便是最大的幸福妈妈在重庆的日子是短暂而快乐的,这也是我今生唯一得以宽慰自己的一段时光。

其实,妈妈在重庆的日子很平淡。一是她不能吃辣,二是不喜欢阴湿的气候,三是听不懂方言,四是上了年纪不能远行。这四种生活和生理的制约限制了妈妈的活动空间,也让我感到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做儿子的孝心。今天回顾那些宝贵的时光才深刻地领悟到,母子千里相聚,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每天都能有一段哪怕是几分钟的相处就足以安慰老年人孤独的心灵了,何必非去吃饭旅游呢!

妈妈似乎对任何风景名胜、山珍海味都没有兴趣与追求。她从未提出要看什么,要吃什么,要玩什么。她和爸爸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家门口的动物园。一是就近,二是免票。其余的地方是“老三篇”(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还有大礼堂、朝天门、南滨路。这样的地方不去看一看,回去之后也让老家的人笑话。实际上,这几个主城区的有名地方,妈妈也没走完。大多数时候她是跟着去,但坐在车里等着大家,就算到此一游。

对她来说,这是一种象征,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孝心。妈妈那个时代的人,敬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为了满足老人不知如何表达的心情,我曾陪她和爸爸去过桂园、曾家岩和广安邓小平故里。

在这些领袖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妈妈看得很仔细,既听讲解又看图片和文字说明。那种神情和对领袖们的敬佩让我为之动容,因为经历过那些苦难岁月的人们,对于解放他们的领袖们的感恩之情是没有任何杂质的。

妈妈在曾家岩五十号周恩来工作的房间和厨房里,深情地怀念总理的伟大品格和辛劳的一生。话语间让我感到人格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一个普通的女性能对远离她生活的一个大国总理如此的敬重。这是对造福于人民的伟人的最好回报。

去小平故里那天,是川渝两地难得的艳阳天。晴朗的日子,愉快的心情,妈妈和爸爸的兴致很高,把故里的景点差不多都走到了。在故居前、展览馆和邓家祠堂边,妈妈夸赞邓小平三起三落的大气,感激小平让大家过上了好日子,也感慨没有邓小平也不会让我去读大学,念博士。

妈妈有一颗感恩图报的善心。她不懂得政治的真正含义,但她知道谁曾改变了她的生活和家庭的命运。妈妈曾多次感叹,当今的生活是她这一辈子最好的日子。

最让我遗憾的是,妈妈对今天的好生活有一种向往却没有真正过上她应该享受的最好时光。

(2007年6月21日/周四/重庆)她把每天的时间都用来操持家务,似乎一辈子没有个人的爱好与乐趣。

一生爱花不养花

妈妈一生爱花,却不养花。乍听这种爱好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其实是妈妈舍不得时间,也没有闲暇的时光去伺弄花花草草。她把每天的时间都用来操持家务,似乎一辈子没有个人的爱好与乐趣,这是她爱而不好的缘由。

重庆是个一年四季不缺花的地方。这对生活在北方的人有些不解。冬天,也有花开吗?有的。北方的寒冬腊月,草木肃杀,一片萧条。重庆却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满目苍翠的感觉。刺桐花在寒冬的冷雨中依然火红,金黄色的腊梅在苦寒中逸香,苍翠的山茶树上饱满的花蕾含苞待放,山脊阡陌的田埂上不知名的野花娇艳可人。

重庆的春天,是百花争艳的季节。立春的节气一到,重庆的春妆就缤纷亮相了。诚如农谚所说:“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其实,这个季节争艳的还有贴梗海棠、四季杜鹃、迎春、樱花、桃花、梨花、杏花……然而,最壮观的春景是让人陶醉的油菜花。满山遍野,依山就势铺陈的油菜花与青翠的麦苗黄绿相间。黄的娇艳,绿的欲滴,是大西南春光里最美的画卷。

妈妈每次来重庆都是初春的季节。从冰天雪地的东北来到春意盎然的大西南,人仿佛生活在童话的世界。现代的交通工具,几个小时就可以给人一个季节的变幻,奇妙得让那些不曾远离故土的人们感叹,世界真奇妙。

妈妈初来重庆的感觉就是这样。她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看到那些盛开的花朵和盘根错节的大榕树总是与北方的季节和树木作对比。重庆对她来说,就是一个桃花源一样的梦幻田园。

妈妈喜欢到大自然的环境中享受春天。对她的这点乐趣,是很容易满足的。九龙坡有花卉种植的示范区,到了那里既不用买票,也不用解说,沿着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就像去了拉斯维加斯一样的感觉。

到南山植物园里,满树的樱花、桃花和茶花让妈妈和爸爸高兴得合不拢嘴。那一丛丛、一片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让妈妈体会到人在花中游的畅快。这让一生爱花的妈妈有了真真切切的满足感。

以往,妈妈看到的花是太爷、姑姑、爸爸养的。窗台上那几盆经年累月的老三样:月季、茉莉、海棠。再有一两盆杜鹃、君子兰和仙人球之类的花卉,就算是一种赏花的境界了。眼前的春花如锦如霞,着实让老人开了眼界。从此,她不再会盯着阳台上那偶尔绽开的一朵两朵的鲜花而赞叹了,因为她已经有了置身花海的体验。

但是,妈妈也有遗憾,因为身体的原因,重庆走马的桃花节、垫江的牡丹节和稍远一点的成渝之间的油菜花海,便无缘前往了。妈妈听着我给她的描述,目光里仿佛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时,我的内心既有欣慰,又有酸楚的感觉。欣慰的是,妈妈置身重庆,终于可以领悟到大西南春光无限的风光;酸楚的是,妈妈人在重庆,却对近在咫尺的佳景已经可望而不可即了。作为儿子,此时的遗憾,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隐痛。

(2007年6月22日/周五/重庆)在妈妈的生活中,让别人伺候是不可接受的。

团聚却聚少的春节

妈妈从2004年至2006年,前后在重庆过了三个春节。这是她80年的人生中,屈指可数的三个远离故土的与儿子团聚的春节。

把妈妈从千里之外劝说到重庆过年的初衷,是想利用七天的长假好好陪老人家走走,看看重庆的山川风貌、民俗乡情。实际上,这个愿望根本没有实现。记得妈妈来的头一个春节,是寄居在宾馆里。日常的生活全然没有家的感觉和味道。妈妈也很不习惯,她对早上自己不起床做饭的生活方式很不适应,对每天的无所事事也不知所措。她把自己当做了宾馆的服务员,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谢绝了服务员每天的扫除和整理工作。

在她的生活中,让别人伺候是不可接受的。只有自食其力,自己动手做事才感到充实和安慰。

她面对自助餐台上各种川菜无从下手,端着盘子从一道道菜品前边走过。最后的选择是一碗米粥、几颗咸菜和花生米。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时常不能和父母一起吃午饭和晚饭。这样,妈妈就自己去订饭。几次回来,总见到两位老人吃面条,什么下饭菜也不要,就不禁向妈妈数落起来。妈妈却淡淡地说,她吃得挺好。后来,我帮助两位老人预订两菜一汤。结果,一顿午餐变成了两顿,晚饭也就吃剩的。春节的七天长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陪着老人过年。春节,并不是所有人的假日。为了一部分人过好年,另一部分人就没法过年,甚至比平时更紧张,更担心,更度日如年。巴望着早点度过这年关,让大家一起工作,求个心理平衡,我大抵是划在后一类人群。

2004年的大年初一,去华福公路隧道工地慰问,车行大渡口小南海水泥厂的通道处,司机误将一条检修坡道当做路面,车身瞬间倾斜到倾覆的程度。所幸的是司机反应快,加之是越野的三菱车,还没等明白发生了什么,又“咣当”一下坠落到地面上。一场有惊无险的车祸转瞬间擦肩而过。司机吓出一身冷汗,我只是在坠地的瞬间有了一种回归的意识。事后,慢慢地回味那一刻,原来,生死就是转眼之间可以变幻的临界。

中午,与工人们在工地上吃了一顿饭。回去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向父母说了上午发生的险情。当然,危险的程度是被淡化的,完全是用茶余饭后扯淡的口气讲述的。这样做,是怕父母担心。但从妈妈的反应中,我还是领悟到老年人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又不禁为此后悔。

2005年的春节,恰好一个工程项目赶工期。从初一到初七,我只有初四和初六没有去工地。妈妈也许有了去年的担心,坚持也要去工地看看。于是,大年初一、初三,父母都随着我去工地。他们被留在工地围栏外,等着我处理完工作再一起回去。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也是陪父母过年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心理安慰。

(2007年6月23日/周六/重庆)

她推开每个房间都仔细地看着,到处摸摸拭拭。好像在检查一下,这里的一切是否真实可信。

新居

妈妈第二次来重庆过年时,我刚刚搬进新居。

这套集资房是单位赶在春节前竣工分配的。为了交清房款,妈妈又一次把她和父亲的全部积蓄都无私地拿出来。在她看来,她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个人可以倾其所有全部奉献给她的后人。

我赶在春节前,把新居装饰一新,配上了家具,并特地为父母布置了一个房间。原来设想,以后两位老人就在这里住下,使这个新居像个家的样子,不再是个单身宿舍。

妈妈对这个只花三万多元装饰布置的新家感叹不已。她一生没有住过,也极少见过超过一百平米的家。这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着实让她兴奋得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才好。她推开每个房间都仔细地看着,到处摸摸拭拭。好像在检查一下,这里的一切是否真实可信。那副神情,让人看了都想流泪。因为这一切竟然来得那么迟,让一个垂暮老人有说不出的怜惜。

妈妈最高兴的是厨房的宽敞。这是她几乎守候了一生的岗位。从烧柴草到今天的电子打火灶具,整个厨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眼前,她不必为拥挤不堪的灶房发愁了。厨房,是妈妈用心最多的地方,是保证一家老小性命与健康的所在。

妈妈面对这些尚未开张的锅碗瓢盆,就像自己的新嫁妆一样爱不释手。好像样样东西都可心,都让她用起来顺手。

这套集资房是一期工程。当时,二期、三期正在拆迁开挖。户外,到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没有绿树花草,没有造景,没有灯饰,有的是拆楼的大锤声和爆破的颤动,空气到处弥漫着飞扬的尘土,雨后便是道路的泥泞。即使这样,父母依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外面发生的让人不安逸的一切都置若罔闻。

妈妈素来爱清洁。施工扬尘无孔不入,敞开的阳台每天都要落上厚厚的一层尘土。我反复地告诫两位老人,把门窗关好,别去打扫阳台了。那是上午扫下午脏、劳而无功的差事。可是,两个老人没事就去打扫阳台,天天在家里擦灰。想不到,这个新居没有给老人安闲,反倒添了苦差事。

妈妈对此没有任何抱怨。她说,哪儿盖楼都是这样,不脏不乱,新大楼就盖不起来。

楼外是一个建设的大工地。楼内,是上上下下装修的竞赛场。两者相比,楼内远比楼外折腾得凶。电钻、电锯、电锤、气钉枪比着劲儿闹腾,从早到晚不得一点儿安闲。早搬进来的人家只好享受着这不绝于耳的交响。

重庆的春季多雨,外边的天越不好,室内的装修就越赶工期。两位老人出不去,躲不开,只有坐以待闹。我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回家,对这一切没有心烦意乱的体会。父亲有时不免说几句,妈妈总是说父亲不能宽容。妈妈说的道理很简单,咱家装修别人的感受都一样。

这话听起来,没有什么道理,也不华丽,毫无可以让人有耳膜受到振动的冲击力,却值得让人细细地品味。

那是一个宽容、大度、能够以己度人的胸怀里发出的最朴实无华的心声。

(2007年6月24日/周日/重庆)妈妈对厨房的感情,就如同一个人工作一生的岗位。

留恋厨房

2006年,妈妈在重庆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一个春节。今天回想起来,那是一种椎心的痛疼。妈妈临来的前一天,严重摔伤,腰椎压缩性骨折。X光片并不清晰,但伤害的严重程度却让妈妈疼痛得昼夜难眠,翻身下床都成了极为困难的事。伴随着的是严重的便秘,这让她雪上加霜。

同类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1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我读.4

    我读.4

    《我读4》万象包罗地收录了关于思考,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的书籍,温暖而博大,细腻并客观。梁文道以他的独立思考和敏锐的眼光为我们选择各种好书,期待着与读者分享作者的精神世界。每个读者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可以循着其中的线索和脉络,挑选最合宜的读本,完成这场愉悦而柔软的阅读之旅。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逐渐变得强大而丰盈,写作者和读者之间,也实现了某种连结。
  •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爱着你的爱》,是肖大庆捧给读者的又一部文学美文集。所收集的作品,都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文集共三部分,分散文卷、小说卷、书评卷。文章短小精悍,惜墨如金。尤其是小小说,捧给读者的更是一道脍炙人口的精神快餐。他的很多作品都在关注下层民众尤其是小人物的生存境遇,木瓜、钟老师、若伦、轿夫、的哥、导游阿兵、上访的陈能……众人各有特色的形象各有不同的命运,在细致的描述中,他们的艰涩与挣扎力透纸背。在写作手法上,善于“甩包袱”,画龙点睛的几笔就激活了小说中的人物,给他们注入灵魂。精巧的构思,诙谐的语言,读起来让人犹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弘一法师全集04:文艺·诗歌

    一个孤独却能孤独至灵魂丰满的禅者,一位让林语堂、张爱玲、朱光潜、丰子恺都感动的宗师。
  •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黄土谣:西北风·文论集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代音乐艺术的基本格局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似,是现代与传统之对立、变革与保守之间之冲突,这一逻辑在更早的时候表现为“革命”与“守旧”之间之对立。尽管性质不同,但关于音乐艺术的基本评价皆是以时间逻辑为标尺的,谁在“新”的序列中占据了前沿,谁就占据了价值的制高点。而近些年来,这种时间之神话——音乐艺术之流动性特征——越来越不明显了,日益明显的则是空间之丰富性与差异性之展开、地方性与地域民族性之扩张。
热门推荐
  • 武圣再现之刀圣崛起

    武圣再现之刀圣崛起

    当年关羽一脉在蜀国灭亡之际险些惨遭庞会灭门,唯独关索因为归入乡里,不在军营,才逃过了庞家人屠刀,关索有一子,取名为复,关索授其武艺,晓以大义,指望他重振关家威名,能寻回消失的青龙偃月刀与关公留下的绝世刀法。这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是与各路仇家产生恩怨,是与大将后人的相知相识,是与淘气妹子的相爱相守,是你的陪伴.....
  • 独家婚宠:闷骚总裁娇蛮妻

    独家婚宠:闷骚总裁娇蛮妻

    程青矜欲哭无泪,某冷酷男神,到她面前就变成闷骚型腹黑男了。
  • 幻想结晶

    幻想结晶

    时隔千年,天痕大开,结晶陨落,有缘得之……天痕世界,纷争不断,这里有着与地球相似的人文科技,但更注重信仰与武力的竞争。幻想结晶,天之重宝,自创世界,极致圣者。地球宅男,重生而来,运用幻想结晶,在这纷争的世界里,开启了一段非人的传奇之旅。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灵榜大陆

    灵榜大陆

    没有魔法、斗气、武术,只有地灵磅、天灵榜、混沌万灵榜。因为,在这个大陆上,你的灵榜就是实力最好的证明!
  • 一帘红楼泪

    一帘红楼泪

    21世纪的林嘉穿越到了莫名的时空,却发现在即变了众人熟知的林黛玉那《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又是谁?自己的命运难道已经被那本书确定了吗?难道自己无力回天了吗?在她苦苦挣扎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阴谋是谁,让她一生牵挂?
  • 曙光帝皇

    曙光帝皇

    当身为特种兵的他穿越到修炼大陆,当黑暗降临世间,他能否守住心中的曙光,登上帝皇尊座!让我们一起,在光明的庇佑下,冲击帝皇之位!登上无上巅峰!
  • 踢踢球演演戏

    踢踢球演演戏

    简而言之,竞技娱乐两不误,吃喝玩乐样样行!
  • 呜语

    呜语

    灰尘小队一行四人闯荡大陆,新职业,新玩法,比拼技术流,为你展示一个新的传奇。赶快订阅,查错找漏进行中。好吧,虽然听起来有点像网游广告了。
  • 重生之1991

    重生之1991

    重生在改革开放时期,在那个年代里,经济萎靡,中国百废待兴,这也是一个崛起的最好年代。在那个最好年代里,方扬逆天重生,回到过去。“从现在,一切,都不会在后悔。”—方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