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3300000019

第19章 谣言里的中国(2)

一个没有自我意识,凡事都靠别人评价的人是不会真正为别人而付出的。这时候,一旦看到有人不计回报地惠及了自己的利益,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人比自己更加高尚。于是,崇拜,至少是看重就产生了。他们会自觉地认为,那人的人品比自己好,能力也比自己强,这就是荀彧的思维基础。他正是看到了曹操肯为兴复汉室出力,而自然地认为曹操是一个好人,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他看不到这个过程中曹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不过,我们也要认清,这个过程中往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更喜欢把有权力或者有名气,总之就是比我们更成功的人看成是救世主,而把那些地位低的人想象成虚伪的小人。

许攸则是另一种情况了。没有自我意识的人绝对是短视的,他们做一切事情都有很强的目的性,是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如果这个过程中,他们恰巧帮助了别人,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别人占了自己的便宜,甚至有的就会在内心美化自己,以为自己是真的为了帮助他人,而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不过是争取自身的利益而已。这时候,他们就会给自己带入一种强烈的恩人情怀,会自觉地认为别人该向自己感恩。许攸就是这样,他入戏太深了,最终被自认为丢了面子的许褚结果了。

所以,我们想要活得更轻松些,更明白些,就要看清楚这个问题,这世上本没有救世主,别人不是,我们也不是。只有明白了这点,我们才会更加理性。

3.造谣、传谣又如何?

1768年,一个关于巫术的传言起于江浙。故事很简单,就是有人听说只要在石匠要砸的石头上放一张纸,写上自己痛恨的人的详细信息,那么,经过无数次敲打之后,那人的魂魄就会被抓走。本来这是民间迷信的一个小传言,但是经过人们的传播和夸大之后,竟成了全民恐慌。谣言经过无数人的流传,最终变成了只要剪掉一个人的辫子,然后加以施法,就能勾走那人的魂魄,不仅可以害人,还可以让被害者失去意识,完全受人操控。这件事后来受到了乾隆的重视,于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抓巫师的运动。这场运动差不多波及了整个大清帝国,让无数无辜的人蒙冤,也耗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查明是谣传也只能不了了之。

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人才是滋养谣言传播的土壤。哪怕是一件小事,经过无数愚昧的人传播,也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要说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那么,造谣恐怕绝对是榜上有名的。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谣言,可谓是一大景观。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的迹象表明这种现象会有所缓解。我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人随便做了一件事,可能是那人平时不怎么做的,或者是稍微有一点超出常理了。那么,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开始揣测了,想象出各种可能,然后加以筛选,最后,挑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就当做了真相,四处传播。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或者说他们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只要自己舒服了,管别人干什么?

更是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故意去制造谣言诋毁别人。宋真宗时,有个大臣叫做王钦若,这个人不学无术,只会逢迎圣意,却也受到了皇上的宠信。当时,跟王钦若同朝的还有个叫做王旦的官员。

一天,两人相遇,王旦就跟王钦若说,他觉得翰林学士李宗谔很有能力,想要推荐给皇上,让他做参知政事。王钦若听了之后表现得很激动,跟王旦说我觉得你应该明天就把他推荐给皇上。

李宗谔家里很穷,俸禄不足以支付日常的费用,所以经常去外面借钱。他就曾跟王旦借过一千贯。这不是什么丑事,大家都知道,自然,王钦若也是知道的。王钦若跟王旦聊完之后就跑到了皇上那里,跟皇上说,李宗谔欠了王旦的钱还不上,王旦就想推荐李宗谔当参知政事,这样根据朝廷惯例,李宗谔能得到三千贯的赏钱,就可以还给王旦了……皇上听了之后很生气,觉得这些人拿朝廷大事当儿戏,于是,第二天王旦举荐李宗谔的时候,被皇上拒绝了。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比这个更加恶劣的故事。这说明了一件事,我们对谣言的制造与传播,缺乏有约束力的管理机制。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造谣和传谣。想想看,如果人们谈谣色变,造谣者怎能得到应得的惩处,或者,人们都对造谣者加以鄙视,还会有那么多谣言吗?我们身边常有很多人像王钦若一样编造谣言,而更多的人是不管从哪里听来的话,都不加分辨,拿来就用,而且通常还会添油加醋,附会上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臆想。然后信誓旦旦地到处宣扬,极尽描述之能事,连细节都说得清清楚楚,就好像亲眼看见了一样。于是,本来没有的事情发生了,本来的小事变成大事了,真事变成假事了,好事变成坏事了。

每天都有这么多的谣言产生并传播,是因为我们的人品不好吗?像王钦若那种故意的造谣肯定是因为人品不好,但更多的传谣者则是因为糊涂,还有就是公德缺失。在我们的社会中,单看一个人,他可能是个非常好的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老爱幼,偶尔捐点款之类,但同时,他也可能有随地大小便,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小毛病。我认为造谣跟公德缺失是有关系的。因为人们都有侥幸心理、从众心理,所以,寄望于当传播的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的时候,社会约束机制起不了作用,也就是常说的法不责众。因此,在造谣者看来,造谣的成本很小,谣言满天飞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点要交代的就是国人的交流方式,中国人的交流方式总是疯狂地想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很多人把这点当做自己跟人交流的唯一目的。这时候,结果导向就成了全部。对他们来说,自己的结论是否能被别人接受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至于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反倒不那么重要了。

这时候,造谣就成了最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且又不需要承担多大的责任,于是,谣言更多了。

还有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偶像崇拜情结是很重的,常把自己的偶像当做神来看待,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偶像是完美的,不可能有半点的错误,所以,当自己的偶像受到舆论攻击的时候,他们就会不惜用谣言来为偶像辩护了。当然,这里的偶像并非专指那些影视歌星,事实上,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人,他们心甘情愿地把偶像看做神。年轻人眼里的这个人大多是影视歌星,中年人眼里这个人大多数是成功企业家,年纪再大一点的人眼中的神更多的是流氓政客,甚至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总之,大家眼中都会有这么一个人,也就有了普遍的造谣基础。

更可笑的是,有时候明明是一个人自己造出来的谣,经过了别人的传播之后,又传回他的耳朵里,他便会像得了宝贝一样,跟自己最初的倾听者说:"你看,你看,那个谁也说了我跟你说的事情了,我没有骗你吧?"自己的谎言,自己也信了。

之所以会有很多谣言产生和传播,就是因为我们现有的道德体系还做不到全民约束,造谣者的成本看上去就很小。因此,造谣的和传谣的人不需要负多大的责任,没有了责任,自然就肆无忌惮。

因此,想要消灭谣言,就需要大家建立公德意识。当一个人做出了有损公德的事情之后,每个人都鄙视他,而不是追随他,这样,谣言产生的成本提高了,谣言自然就少了。

成本低,喜欢猎奇,借别人的嘴说话,喜好大人物的八卦。说穿了,还是无自我。

4.超强大的造假能力

有些中国人很奇怪,他们好像对假的东西有一种痴迷,喜欢赝品,甚至以赝品为荣,从来都不感觉有什么不好,反而很多时候觉得这样是聪明。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面子问题,当然,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原因。

这种人是爱面子的,他们只注重自己看到的东西或者是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凡是他们认为自己没有看到的或者没有感觉到的就是不真实的,但同时,他们又对听说过而没见到过的东西也相信得不得了,谣言满天飞就证明了这一点。有学者说,面子问题是中国人没有独立人格的折射,也就是本书中总提到的他们必须依赖别人的评价而活着。缺乏独立人格,又总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导致感受第一就成了他们的一个特点。

下面,我们就具体说说造假为什么会那么盛行,不仅不被人们谴责,反而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有人造假的是因为有人要假货。面子问题决定了需要假货。很多人爱慕虚荣,而他们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法不是自己创造财富,而是创造假象。他们很少有人有能力真正靠自己双手去赚钱,来支付购买很多自己以为能够荣耀自身的东西的开销,于是,他们就只能用旁门左道了,用假货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假货有市场的深层原因。一个真正有自己独立意识的人是以假货为耻的,但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只在意自己身上的东西能否引起别人注意和羡慕,至于真假或者用着是否舒服,是不重要的。他们永远都为别人活着,别人一个鄙夷的笑容或者羡慕的眼神,就能撩拨他们的心神。

既然用假货不会让人们反感,那么造假货就自然更不会让人们反感了。而且,部分国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结果为导向,他们不在意过程,更不在意善恶,他们只在意结果。

就拿致富来说吧,他们从来都不会去怀疑别人的钱是哪里来的,他们只会羡慕别人的富有。当然了也不是说从来都没有怀疑,他们偶尔也会怀疑的,但是怀疑的必然是跟他们有关的情况。比如一个官员看上去很有钱,他们就会怀疑对方钱财的来路是否正常,因为若这钱来历不明就有可能跟自己有关系了。但是这种质疑这只是嘴上的,而不是行动中的。至于他们能看见的圈子里面,有人富了,他们总是羡慕的,而且,这时候他们也不会去怀疑人家的钱是从哪里来。中国人从来都是对陌生人质疑,对熟人是很宽容的。

还有就是不劳而获总是让人高兴的,甚至很多人将这个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这样,造假所要遭受的道德谴责就更低了。于是,造假的门槛下降了,人们都争着来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由于不劳而获的流毒太深,导致人们总是把自己的聪明用到歪门邪道上,对于"正路",他们反而变得愚蠢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复制能力。似乎不管多么精密的东西,总有人能复制出来,什么东西他们都能够造出假的来。抛去性能不讲,单说外观的话,很多中国的假货绝对可以以假乱真。但是一遇到核心部件就不行了。因为那是需要花大力气研究的,他们最不愿做的就是这个。

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中国人都读盗版书,听盗版音乐。他们觉得这样挺好,价格便宜还方便;而中国的盗版书和盗版碟的技术也的确不错,这个市场看上去红红火火。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来没书看,没音乐听。道理很简单,大家都去读盗版书,作者就没有钱拿,作者拿不到钱,就不会再写书。那么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写书了,读者也就没有书看了。音乐也一样,现在音乐市场的形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不在乎,任法律法规下了规定也好,还是什么级别的人呼吁也罢,盗版就是屡禁不止。

可是,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没有书读,没有音乐听。这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产业就繁荣不起来,品位总是上不去,意识也上不去。

所以,他们是短视的,在买盗版书的时候只看到了自己掏钱的那一瞬间,至于明天还有没有书看,谁在乎!买盗版CD的时候也只看到自己掏钱的一瞬间,至于明天还有没有音乐听,谁在乎!

这就是国人,以假为正常的一个矛盾群体。

同类推荐
  • 为了更好地出发

    为了更好地出发

    本书是一本围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总结了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典型经验,同时收集了其他一些地区在类似领域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全书分为总论篇、魅力北湖篇、实力北湖篇、生态北湖篇、开放北湖篇、幸福北湖篇六部分,共38篇报告。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价值伦理:关于性和谐的本体论分析

    本专著主要内容为:性和谐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凸现的一个社会问题。从文革的极端禁欲主义文化中走出的中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反叛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性价值观。传统的性伦理和性规范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一些过去不可想象,不可接受的性越轨现象被接受了。这种反叛是人类婚姻制度所固有的本性与德性、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的表现。在这样一场追求性规范“合理性”的运动中,哲学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揭示性存在领域固有的、隐藏在现象内部的规律性,对传统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念做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观念形成、发展的原因,同时回答好这个问题: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性和谐,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性和谐。
热门推荐
  • 岁月平平

    岁月平平

    生活在黄土高原甘志县大坡村一个叫肖菜的女孩子,为了改变无奈的生活,走进了她打心底里否认的学校。可命运的捉弄......
  • 薇枫拂过让我遇见你

    薇枫拂过让我遇见你

    冰山系的超强男女主,失散的弟弟,报复心强的未婚妻,武功盖世的杀手组织烈影。片段一:一个戴银色狐狸面具的男子站在镜子前,在他的下方跪着四个同样戴着狐狸面具的男子。“你们立刻去把他给我解决掉”银面男子冷声说道。“是!”瞬间四个人便消失了。银面男子冷哼道:“你们惹上了不该惹的人,我就要你们统统陪葬!!!”说这话时男子的眼眸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片段二:四人走在过道上,烈风说:“小雨,你今天要出去吗?”烈雨慢慢地回答说:“任,三百万。”夏,冬狂汗,这个弟弟说话就不能说完吗?两人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烈风,后者不快不慢的说:“意思是他今天有一个三百万的任务,所以要出去。”说完便走了,留下两人心塞中······
  • 怪宅魅影

    怪宅魅影

    京城名媛与怪宅2010年我21岁刚退伍那会儿,我们几个战友相约去北京钟楼玩儿,老北京都说那里曾经是一个铸钟厂,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再后来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钟楼现仍屹立在那里,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据老北京说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这时候附近的老人就说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到那里的时候已经傍晚了,我们几个摸黑在窄窄的楼梯里往上爬,爬得正开心呢,转弯处突然一个胖大妈跳出来,把我们吓得半死。胖大妈身后一个浓妆的少女也被我们吓了一跳
  • 皇朝经世文三编

    皇朝经世文三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真经集义

    道德真经集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1950-1953朝鲜战争备忘录

    历史悠久的朝鲜,近代饱经磨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成为大国政治的抵押品。朝鲜问题起源于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尽管“在朝鲜没有长远的利益”,美国仍插足朝鲜,因为它希望“朝鲜成为阻止苏联进攻日本的缓冲地带”。美军参谋在地图上的随手一划,制造了三八线,人为将朝鲜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埋下了战争的隐患。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雅尔塔格局,东西两大集团的对抗格局在远东形成。处于夹缝中的朝鲜半岛风雨欲来,战鼓声已隐约可闻……
  • 夜刃守则

    夜刃守则

    你,为何沉睡?你,为何平庸?你,为何苏醒?文明的彼端,便是来世……遗失的时空下见证了神祗的传说,命运将现世牵引而来,交织成绘的丝线,掀起英雄角逐的千篇盛宴。这里,规则与秩序在碰撞,古老与预言在交锋;黑暗传承暗影,诅咒侵袭光明;当灰烬之火蔓延至跗骨之蛆,一些人还坚守着……即是守则。(鸿篇巨制,史诗之作,执此一笔,绘出我们衷爱的世界。)
  • 甜心很妖娆

    甜心很妖娆

    本小说是短篇小说,有多个故事组成,不定期更新,谢谢合作!
  • 最后的倾诉

    最后的倾诉

    开始打算写第二本求的时候,在脑海里出现很多想写的故事,却发现它们都没有太多的内容,用很短的文字就能表达出想要写的意思和含义,如果强行加字,就会失去我写它们的意义,最后决定把这些故事以短篇小说的方式写出来,用这些故事组成我的第二本书。
  • 非依不可

    非依不可

    丁依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毁就毁在了实在看不了杨逍疼的那个小样儿上。他轻轻一声,“依依……疼。”心就软了。可是,丁依没想到,一直以来,软的只是她的心,而他,会在上面插上一刀。插得很准,好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