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2000000017

第17章 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3)

【原文】凡人之信,唯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儒家说天,自有数义:或浑或盖,宣宜乍安。斗极所周,管维所属,若所亲见,不容不同;若所测量,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而邹衍亦有九州之谈。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虫食树叶吐丝所成;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斛船:皆实验也。

【译文】一般人所相信的,只是耳闻目睹的事物;而对其耳闻目睹之外的事物,则加以怀疑。本来,儒家对天的看法就有几种:浑天说、盖天说和宣夜说,也有相信安天论的。除此之外,还认为北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是依靠斗枢为转轴的。假如是他们亲眼所见,就应该不会有这么多看法了。如果是凭空推测度量的,那么哪种方法是可靠的呢?我们凭什么要相信凡人的预测而去怀疑圣人释迦牟尼的精妙教义呢?为什么认定绝不会有像印度恒河中的沙子那样多的世界,微小的尘埃也经历过数次的劫波呢?况且,邹衍也曾提出中国之外还有九州的说法。山里人不信会有像树木那么大的鱼,海上人也不信会有像鱼这么大的树木;汉武帝不相信世上会有可以黏合断裂弓弦刀剑的弦胶,魏文帝也不相信会有耐火的火烷布;胡人看见锦后,怎么也不信这是用吃桑叶的蚕所吐的丝织成的;从前我在江南的时候,不相信会有容纳千人的毡帐,等我到了黄河以北后,才发现这里的人们还不相信会有容纳二万斛的大船呢:而这些却都是得到事实验证的。

【原文】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踊出妙塔乎?

【译文】世上有巫师和通晓各种幻术的人,他们还能穿行在火焰中,在刀刃上行走,能使种下的瓜果即刻成熟,还能挪开井盖,在片刻间做到千变万化。人的力量尚且如此,更何况神通广大的佛呢,这就更是不敢想象的了,数千里高的幢旗,数千里广的莲花宝座,庄严洁净的极乐世界;还有从地上踊出的一座座宝塔,难道这些不是瞬间变幻出来的吗?

【原文】释二曰: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眼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获报耳。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岂独释典为虚妄乎?项橐、颜回之短折,伯夷原宪之冻馁,盗跖、庄蹻之福寿,齐景、桓魋之富强,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更为通耳。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傥值福征,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尧、舜之云虚,周、孔之不实也,又欲安所依信而立身乎?

【译文】对第二种责难的解释是:我相信你们所诽谤的佛教因果报应之说。这报应就如同形体与影子、声音与回响。我曾耳闻目睹了很多这样的事。也有没得到应验的,这大概是因为当事者的精诚还不够深厚,所以因缘尚未发生感应;报应的时间虽然有早有晚,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会得到报应的。一个人善与恶的行为,往往决定了他会招致福与祸。九流百家对这个观点也都认可,为什么只有佛家这样说了才被认为是虚伪的呢?项橐、颜回短命而亡,伯夷、原宪挨饿受冻,盗跖、庄跻得福获寿,齐景公、桓魋富足强大,要是将这看成是他们的前辈功德或恶业,报应在后人身上,道理就很好说明白了。如果是因为行善积德而偶然招致灾祸,做坏事又意外获得福报,因此产生怨恨之心,从此便认定因果报应之说是假的;那么这也就是在指责尧、舜的事迹是虚假的,周公、孔子也是不可信的。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可以相信的呢?又拿什么信念来立身处世呢?

【原文】释三曰:开辟已来,不善人多而善人少,何由悉责其精洁乎?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说;若睹凡僧流俗,便生非毁。且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俗僧之学经律,何异士人之学《诗》、《礼》?以《诗》、《礼》之教,格朝廷之人,略无全行者;以经律之禁,格出家之辈,而独责无犯哉?且阙行之臣,犹求禄位;毁禁之侣,何惭供养乎?其于戒行,自当有犯。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译文】对第三种责难的解释是:自从开天辟地有了人类以来,就是坏人多而好人少,怎么能要求每一个僧尼都是纯洁的呢?看见名僧高尚的德行,都置之不理;见到了凡庸僧尼伤风败俗,就指责非议谤毁。再说了,接受教育的人不勤奋,这难道是教育者的过错吗?何况凡庸僧尼学习佛经,这跟士人学习《诗经》、《礼记》又有什么区别呢?用《诗经》、《札记》中所规定的标准去要求朝廷中的官员,恐怕也没有几个是合格的吧;用佛经的戒律去衡量出家人,为什么唯独要求他们不能违犯戒律呢?有缺点的官员,尚且能获取高官厚禄;那么犯了戒律的僧尼,享受供养又有什么惭愧的呢?对于制定的行为规范,人们难免会偶尔违反。出家人一旦披上法衣,一年到头便吃斋念佛,这与世人的修养相比,其修养的高低程度远远超过了高山与深海的差距。

【原文】释四曰:内教多途,出家自是其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皆由为政不能节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抑又论之:求道者,身计也;惜费者,国谋也。身计国谋,不可两遂。诚臣徇主而弃亲,孝子安家而忘国,各有行也。儒有不屈王侯高尚其事,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如妙乐之世,禳怯之国,则有自然稻米,无尽宝藏,安求田蚕之利乎?

【译文】对第四种责难的解释是:出家仅是佛教修行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能把忠孝牢记在心,把仁爱施惠作为修身之本,那么像须达、流水两位长者那样,也就不用剃度为僧了,哪里用将所有的田地用来建寺庙佛塔,让所有的编户都去当僧尼了呢?由于掌政者对佛事没能很好地节制,使得一些不守法纪的寺院,妨碍了民众的劳作,德行不好的僧尼,坐享国家的赋税,而这并非佛教的本旨。我还可以这样说,信奉佛教,是个人的计划,珍惜费用,则是国家的谋划。个人的计划和国家的谋划是无法达到两全其美的。这就好像忠臣献身于君主而放弃赡养双亲的责任,孝子为了孝敬双亲而忽略了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各自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儒家中有不屈从于王侯自命清高的,隐士中也有不留恋相位遁世山林的,难道也要计算他们的赋税徭役,并说他们是逃避赋役的罪人吗?假使能感化百姓都信奉佛教,皈依释迦牟尼,则会像佛经中所说的妙乐、禳怯国那样,会有自然生长的稻米和用之无尽的宝藏,当然就不用去谋求种田养蚕的收益了。

【原文】释五曰: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似犹老少朝夕耳。世有魂神,示现梦想,或降童妾;或感妻孥,求索饮食,征须福佑,亦为不少矣。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以此而论,安可不为之作地乎?

【译文】对第五种指责的解释是:人的形体虽然死去了,但是精神却依然存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看看自己来世的后身,似乎生前与死后毫无关系,但是等到死后,才发现后身与前身的关系,就仿佛老人与小孩、早晨与晚上一样密切。世上有死者的魂灵,会出现在活人的梦中,有的托梦给仆人小妾,有的托梦给妻子儿女,向他们索求饮食,乞求福佑而得到应验的事,这类事情也不少了。如今有的人看到自己一辈子贫贱受苦,都怨恨前世没有修好功德。从这一点来讲,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为自己来世的灵魂留一片安乐之地呢?

【原文】夫有子孙,自是天地间一苍生耳,何预身事?而乃爱护,遗其基址,况于己之神爽,顿欲弃之哉?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若有天眼,鉴其念念随灭,生生不断,岂可不怖畏邪?又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治家者欲一家之庆,治国者欲一国之良,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一人修道,济度几许苍生?免脱几身罪累?幸熟思之!汝曹若观俗计,树立门户,不弃妻子,未能出家;但当兼修戒行,留心诵读以为来世津梁。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译文】至于人有子孙后代,他们都不过是天地间芸芸众生中的一个而已,跟我们自身又有何相干?就这样还要尽心尽力地去爱护他们,将家业留给他们。那么对于自己的灵魂,我们又怎么能轻易舍弃不顾呢?蒙昧蔽塞的凡夫俗子,无法预知来世,所以他们往往宣称来生和今生不是一体。如果人有洞察万物的天眼,就能看到生死轮回了,要是这样的话,他难道不感到惧怕吗?而且君子处世最重要的是要合乎礼仪,匡时救世,有益于人。治家的人盼望家庭幸福美满,治国的人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仆人、侍妾、臣子、民众,和我自身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还要为他们而辛苦劳作呢?这也和尧、舜、周公、孔子一样,为了别人能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欢乐罢了。一个人修身求道,可以超度几个苍生,能使几个人解脱罪恶?这样的问题,你们一定要好好思索。如果你们要顾及世俗的生计,建立门户,不能舍弃妻儿,不能出家当和尚,但要兼及修行,留心于诵读佛经,以此来为来世的幸福架好桥梁。人生是非常宝贵的,你们万万不可虚度啊!

【原文】儒家君子,尚离庖厨,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食其肉。高柴、折像,未知内教,皆能不杀,此乃仁者自然用心。含生之徒,莫不爱命;去杀之事,必勉行之。好杀之人,临死报验,子孙殃祸,其数甚多,不能悉录耳,且示数条于末。

【译文】儒家的君子,尚且能远离厨房,看到活的动物不忍心被杀死,听到动物被宰杀时的惨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高柴、折像二人并不知道佛教的教义,可是他们都能做到不杀生,这是仁慈之人天然的善心。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要远离杀生的事,必须努力做到这一点。喜欢杀生的人,临死会遭到报应,子孙要遭殃,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记录,暂且在本文的结尾举几个事例吧!

【原文】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二三十枚。临死,发中但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译文】梁朝有个人,常常用鸡蛋清洗头发,说这样能使头发有光泽,每次洗发都会用去二三十个鸡蛋。临死前,他听到了头发中传来几千只小鸡的啾啾鸣叫声。

【原文】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方为人耳。

【译文】江陵有个姓刘的人,靠卖鳝鱼羹为生。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头像鳝鱼,从脖子以下,才是人形。

【原文】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言之,固无救请。须臾,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方复说之,遂作羊鸣而死。

【译文】王克任永嘉太守时,有人送了一只羊给他。他就打算开一个宴会来宴请宾客。谁知那只羊将绳子挣断,跑到一位客人跟前,跪下拜了两拜就钻入客人的衣服里了。那客人竟然没有对别人说,也没去为那只羊向王克求情。过了一会,羊便被宰杀做成了羊羹,先送到那位客人面前。他夹了一块肉,刚送进嘴里,就觉得那肉窜入皮内,周身乱窜,他疼痛得大声号叫。这时他才说出羊向他求情的事来,而后他发出几声羊叫,便死去了。

【原文】梁孝元在江州时,有人为望蔡县令,经刘敬躬乱,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系刹柱,屏除形象,铺设床坐,于堂上接宾。未杀之顷,牛解,径来至阶而拜,县令大笑,命左右宰之。饮啖醉饱,便卧檐下。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癞,十许年死。

【译文】梁元帝在江州的时候,有个人在望蔡县当县令,恰巧刘敬躬叛乱,县里的官署被烧毁了,他暂时寄住在一所寺庙里。老百姓将一头牛和几缸酒作为礼物送给他,县令将牛拴在幡柱上,搬掉佛像,摆上坐具,在佛堂上接待宾客。马上就要被宰杀的牛挣脱了绳索,径直冲到台阶前向县令跪拜。县令大笑,但还是令旁边的侍从把牛杀了。酒足饭饱后,县令躺在屋檐下睡着了。醒来后感觉身体发痒,抓搔后身上起了疙瘩,他因此得了恶疮,十几年后病死了。

【原文】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俭,饥民盗田中麦。思达遣一部曲守视,所得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部曲后生一男,自然无手。

【译文】杨思达在西阳任郡守的时候,恰遇上侯景作乱,当时又闹旱灾,老百姓饥饿难忍,就去偷官田里的麦子。杨思达就派手下一名部曲去守麦田,偷麦子的老百姓一旦被抓到,就会被砍掉手腕,一共有十几个人遭殃。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孩子一出生就没有手。

【原文】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大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终。

【译文】齐国有个奉朝请,家里非常奢华,假如不是亲手宰的牛,吃起来就觉得味道不鲜美。三十多岁的时候,他得了重病,看见一大群牛冲向他,他感觉全身如刀割般疼痛,在大声呼叫中死去。

【原文】江陵高伟,随吾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译文】江陵的高伟,是跟我一起来齐国的。几年以来,他时常去幽州的湖泊捕鱼。后来患了重病,常看见成群的鱼来咬他,因此而死了。

【原文】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诬,不识忌讳,骂辱妇之父母,却成教妇不孝己身,不顾他恨。但怜己之子女,不爱己之儿妇。如此之人,阴纪其过,鬼夺其算。慎不可与为邻,何况交结乎?避之哉!

【译文】世上有这样一类痴迷之人,不晓得仁义,也不知道富贵由天。给儿子娶媳妇时,嫌媳妇的嫁妆太少,于是就依仗自己当公婆的尊长身份,怀着毒蛇般的心性,恶意辱骂媳妇,无所忌讳,甚至谩骂侮辱女方的双亲,这反而是教会媳妇不孝自己,也不顾她的怨恨会招来祸害。只疼爱自己的子女,不爱护自己的儿媳。像这种人,阴间地府也会将他们的罪过记录下来,鬼神也会减掉他的寿命。万万不可与这种人为邻,更不能与这种人交朋友。还是避开他们吧!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素书(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素书(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龙文鞭影)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龙文鞭影)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宦海升沉录

    宦海升沉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热门推荐
  • 爱情不需安眠药

    爱情不需安眠药

    她来到了高中,她仇富,讨厌有钱人家的孩子。他向穷人借来一套破旧的军绿色大衣接近她,“同学,同学,给我补习一下功课好不好?”“为何?”“就因为我学习没有你好!”几年后她哭着对他说,“我都已经……你为什么还要对我好。”“不为什么,就因为我爱你。”两人相拥而泣……
  • 西风大武仙

    西风大武仙

    神棺炸碎虚空,主角横空出世。少年面对围攻诸敌,神色淡漠的脸庞越发寒冷,冰冷的目光扫向敌手…………拳出,刀兵碎!扫腿,诸敌亡
  • 蚀骨情深难自医

    蚀骨情深难自医

    任光希:『慕岩,你能不能放任我堕落,不要再来管我!』『梁呈弋,你靠近我有什么目的?』『其实你们都骗我,对不对?』慕岩:『任光希,你走不走?』『我不会再帮你,第二次。』『任光希,你难道要任性一辈子?』梁呈弋:『你是我唯一喜欢的人我不骗你』『承诺的背后是可耻的谎言。』『任光希,事实的真相你会知道的。』
  • 捡了个魔教教主

    捡了个魔教教主

    古人有云:美人都是祸水,风华绝代的美人更是祸国殃民的祸水。可惜陈阿诺没能记住这句话,不仅捡了个美人回去,还不顾众人反对为美人疗伤,更要命的是,这个美人竟然是个男的,还好像武功很高强的样子。至此,一贯逍遥自在的陈阿诺再也没能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 华庭盛宴:豪门定制小情人

    华庭盛宴:豪门定制小情人

    顾家千金顾西西出身怀城顾家,她聪明睿智,十五岁就被指定为顾氏新任继承人。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她会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出卖。顾西西被送进一个叫做温玉天堂的地方,被迫接受严格训练,成为某位黑暗帝王的完美定制情人。最完美的情人,要有姣好的容貌,要有优雅的身姿,要有婉约的声音,要有浪漫的情调。顾西西努力训练自己,以为总有机会能够逃出魔掌。谁知那人暗中观察良久,某日终于亲自出现,提醒她道:你忘了一件事,最完美的情人,床上的表现也一定要好。
  • 我不是你最美的梦

    我不是你最美的梦

    嫩绿的微风将你送到我的世界,却不给我接近你的机会。尽管我们距离这般的近,可我终究不是你的命运邂逅。尽管时间轮回我再次来到你的身边,尽管命运的邂逅再次站到我身边,可我终究还是抓不住它。也许我不能陪你白头,我愿意守候你到生命不在轮回。你要知道你的所有错过不是命运没有选择你,而是你的命运还没有来到你身边,你要记住等他真正来了,可不能这般傻傻的放弃或者这般执着于不属于你的东西。
  • 天才镜灵师之神魔双子

    天才镜灵师之神魔双子

    素有“荧幕玫瑰”之称的当红影星虞韵,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了摆脱娱乐界仇敌的追杀,与拉雅帝国的王女——安德莉亚。佛里兰达成了交易:由虞韵代替安德莉亚到异界,阻止一切的发生,复仇!于是乎,虞韵扭转时空,回到了八年前的神魔大陆!但,随着她的到来,原本的历史一一变更,只是一丝误差,她便和母亲,永远阴阳相隔。她有做主角的潜力,也有做主角的能力,凭什么给别人当配角?末代王女隐姓埋名从学院毕业,开始游历大陆,组建势力,灭仇家,契双灵,一步一步,攀云登峰!看一代名媛在前朝王女的身上复生,如何将光与暗完美融为一体,化身一代枭雄!
  • 重生之娇宠

    重生之娇宠

    万幸重活一世,有个喜欢刁难她的继母,有个处处和她作对的妹妹,继母却还是要把她嫁给为富不仁的商贾为妻,没办法,只好努力奋斗摆脱命运,还要找个金大腿来抱上一抱
  • 云空

    云空

    如果这世界的动荡全都发生在你死了之后,你的亲友,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的命运最后会怎样?你又怎么知道?人死真的能如灯灭吗?你留在人生世间的牵挂,能否成为你重生的执念?
  • 绝世倾城:神君爆宠妃

    绝世倾城:神君爆宠妃

    她,本是华夏的医学天才。一次意外伤亡,附身于异世十岁小姑娘的身上,这家伙不仅有个神医撑腰,而且还被师兄们宠到骨子里。且看她,肉白骨,治死人,妙手回春,医绝天下。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不要脸的白毛是怎么回事,为何次次纠缠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