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1800000021

第21章 诚信为立身之本(1)

周公谦恭待人

商朝末期,周武王受父亲周文王之命,举兵讨伐纣王,灭了商朝,随后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西周。就在周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周武王不幸去世。此时,社会还动荡不安,政权也没有得到完全巩固,加之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无知,新生的周王朝处于摇摇欲坠的境地。

就在这危急关头,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挺身而出,发誓要完成父亲文王、哥哥武王未完成的事业,开始代替周成王行使天子的职权。

周公执掌大权后,勤劳治国,谦恭待人,然而,他的忠心并没有得到众人的认可。因为这个时候,周朝的王位继承刚刚从商朝的“兄终弟及”改为“父死子继”,所以,很多人认为周公是在沿用商朝的王位继承法,想借机夺取王位。

在这些反对者中,意见最大的是周公的三哥管叔。他认为即使按照“兄终弟及”的老方法,王位也应该由他来继承,根本轮不到周公,他因此感到十分不满;周公的弟弟蔡叔也这样认为。于是,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中伤诋毁周公。这些流言传到宫中,成王也惶恐不安。

三朝元老太公望,以及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召公却非常理解周公的良苦用心,决定支持周公协力辅助成王。

武庚是商纣王的儿子,虽然仍被封在原来的国都为侯,但亡国之恨未消,一直在伺机叛乱。此时他见到周氏贵族之间不和,成王又年幼无知,便勾结管叔、蔡叔,密谋造反。

叛乱的消息传到周都镐(hào)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后,周公立即调集人马,兴师讨伐。经过几个月的作战,终于打败了叛军,杀了武庚。管叔走投无路,悬梁自尽。蔡叔无可奈何,投降认罪,周公不忍心杀他,便把他削职为民,留他一条生路。

叛乱被平定后,周公巩固了政权。这时,成王已经长大,能够掌管国家大事了,周公便正式把政权交还给了他。

“谦受益,满招损。”作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古训,当今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只有谦虚,才能养成优良的美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周公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豫让舍生取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古代侠客义士的生命信条。春秋时期晋国的豫让就是这样一名知恩图报的人。

豫让是智伯的家臣,出身卑微,但智伯敬重豫让,以国士的规格厚待他,这令豫让特别感动,并时刻铭记着。后来,智伯在联合魏、韩共同讨伐赵襄子的过程中被赵襄子设计杀害,豫让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替智伯报仇雪恨。

豫让在为智伯复仇的过程中几乎用尽了一切办法,起初他更名换姓,装作是一名服苦役的人到赵襄子府中打杂,为其修厕所,实则腰揣匕首准备随时刺杀可能出现的赵襄子。但这一计谋被赵襄子识破,赵襄子搜出豫让的匕首,心中大为不快,可又敬佩豫让的勇气和苦心,就网开一面,把他放走了。

豫让回到家中,后悔自己没把握好时机,决心重新布署,再次出击。随后他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把身上涂了漆,让身体遍布癞疮;又口吞火炭,烧伤声带,使声音变得嘶哑,这一过程历久而残忍,可豫让却没有任何退缩。一番狠心认真的自毁自虐后,豫让心满意足了。他又找来破衣烂衫,装扮成一个乞丐,让妻子家人几乎都认不出来。

面目全非,但依旧一腔复仇热血的豫让孤独地在街市上游荡、徘徊,继续寻找刺杀赵襄子的机会,他随时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出击的状态。

豫让一天,赵襄子出游,此讯息被豫让得知,他兴奋极了,便事先考察了赵襄子的马车必经的一座小桥,准备好宝剑,静静地埋伏在桥下。但豫让的复仇总是进行得那么不顺利,连赵襄子那驾车的马都同他过不去。赵襄子的马车在到达桥头时,驾车的马好像觉察到了什么,竟受惊不前。赵襄子的守卫警觉起来,四处搜察,不一会便从桥下搜到了蓄意待发的豫让。所以,豫让的复仇行动再一次地化为灰烬。

赵襄子经仔细辨认核查,得知又是上一次茅厕行刺的豫让,便非常生气地问:“上次我敬佩你的勇气,留你一命,你为何二番前来刺我,难道你非得给死去的智伯报仇吗?”

豫让坚定地回答:“对,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智伯若以常人规格对待我,我便会以常人的反应回报,但智伯是以国士的规格厚待我,我当然必以国士的行为回报。既然我再次失手,也许是天不遂我意。你能否借我一件外衣,让我‘刺杀’你的外衣,来满足报仇的心愿。”

一席话说得赵襄子也不禁在心中赞他确是人间义士,不由得羡慕起智伯有这样一名知己,随即脱下外衣,满足豫让。豫让郑重地拔剑出鞘,向赵襄子的外衣刺出三剑,待这一象征性的复仇仪式完成后,豫让便挥剑自刎而死,这一举动惊呆了在场的赵襄子等人,他们个个钦佩这个勇气与理性兼备的刺客。

义是能够挺身而出维护获得公众认可的道德价值观念,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亦在所不惜的一种形态,如果说仁需要的是内心的修炼与养育的话,那么对义来说,更重要的是要付诸实践。虽然豫让复仇并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但他舍身取义的精神却为人所敬仰,受世人尊敬。

“齐邦三杰”恪守信义

朋友间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讲信义。春秋时齐国三杰的故事,恐怕是重信重义篇章中最执着而惨烈的。

齐景公在位时,晏婴担任相国,同朝共事的还有被称之为“齐邦三杰”的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这三人都异常勇猛,而且功劳很大,被齐景公列为“五乘之宾”。

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志趣相投,所以结为兄弟,他们常常仰仗功劳和神勇口出狂言,傲慢无礼。暗中准备篡夺齐国统治权的大臣陈无宇四处收买人心,与他们三个结成了一伙。此事被齐景公和相国晏婴觉察到,他们深为三人的实力担忧,于是决定除掉这三人。晏婴立即设好圈套,以便择时下手。

有一天,鲁国国君来访,齐景公设宴招待,三位勇士及晏婴都到场作陪。齐景公叫人端出园中的金桃,分发给功劳最大之人。到了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面前,就只剩下两个鲜桃。齐景公让他们陈诉自己的功劳,谁功劳最大就颁给谁。

公孙捷第一个站出来说:“当年,我跟随主人在桐山打猎,力诛猛虎,这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晏婴点头称赞,说他护驾有功,便递给公孙捷一枚桃子和一杯酒,公孙捷吃桃饮酒后退回原位。

古冶子一跃而出,说:“我曾在黄河斩杀妖鱼,使主公转危为安,这够得上吃桃子吗?”晏婴赶快赐鲜桃一枚,美酒一杯。

这时,田开疆说道:“我奉命讨伐徐子,斩杀徐子著名大将,使徐子归服于齐,安定了各国诸侯,使他们推举主公为盟主,这样的功劳还够不上吃桃子吗?”

的确,田开疆功劳最大,齐景公假意安慰他说:“你功劳最大,只可惜开口晚了,桃子已然分完,赐你美酒一杯,金桃就等待来年吧!”

功高而无桃,田开疆从未受过这等委曲,便怒吼道:“我血战疆场,反而吃不到桃子,当着众人的面受这等耻辱,会被千秋万代人所耻笑,我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说完,挥剑自刎而死。

公孙捷一看,大惊,他内心感到巨大的不平衡,他认为取桃不让,是不谦;田开疆死而自己不跟从,是不勇,于是立即挥剑自刎。

古冶子见状,大声说:“我们三人亲如兄弟,曾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二人已死,我又岂能苟活于世?”说完,也自刎而死。

顷刻之间,三勇士俱死朝堂,场面壮观悲怆。表面上看,三人因争桃而亡,实际上,这其中贯穿着质朴的荣誉与信义观,如果田开疆是为荣誉而死,那么公孙捷和古冶子则是为信义而亡。历史上“二桃杀三士”的巧妙计谋,映射出的是三位勇士对信义的承诺。

所谓恪守信义,即对许诺一定要承担兑现。“人无信不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把信义、信用看得很重要。孔子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都是强调一个“信”字,清代顾炎武更是以“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信用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青年人一定要记住中国人以信为本的做人处世之道,只有做到了一诺千金,才能成就大事。

栾书从善如流

春秋时,郑国处在楚国和晋国两大国之间,所以,常常因得罪一方而引起战争。公元前585年,楚国对郑国参加以晋国为首的联盟感到不满,便对郑国发动进攻。

郑国力量弱小,抵挡不住,就派人到晋国请求援助。晋国派大臣栾(luán)书为主帅,带军队前往援郑。栾书的军队进入郑国不久,即与楚军在绕角相遇。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就没敢进攻,不战而退了。

栾书不甘就此收兵,转而去攻打与楚国同盟的蔡国。蔡国国小力薄,又去求助楚国,楚国无奈,只得调动附近公子申和公子息的军队出战。

楚军去而复返,这一局面要怎样应对,晋国军中产生了分歧。大将军赵同和赵括向栾书请战,获得批准。但另三位将领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楚国原已退兵,晋国就理应退兵,可晋国却又侵略蔡国,即是晋国的耻辱,现在楚国派了两个县的军队支持蔡国,晋国又要去攻打这些弱小的对手,那就耻辱之极了。

栾书听了三人一席肺腑之言,决定收兵回国。那些主战的将领大为不服,他们对栾书说:“现在正是进攻取胜的好时机,大帅却要放弃,实在令人不甘心。再者,自古以来,圣人的观点都是和大众相同的,所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您是军中主帅,理应听从大众的意见,此时,辅佐您的十一人中仅仅三个不同意出战,其余全部蓄势待发,您为什么不能听取大多数人的想法呢?”

栾书不愠不火,非常镇定地回答说:“只有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大多数。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虽然人数上占少数,但他们都是晋国的贤德之人,他们所提出的意见也非常合理,我一向只听从正确的意见,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吗?”众人一时哑口无言。栾书下令撤兵回国。

又过了两年,栾书攻下蔡国,又想攻打楚国。同样,这一回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又提出异议,他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建议栾书暂停攻楚,转而侵沈,结果栾书听取他们的意见,调兵侵袭沈国,取得了胜利。

《左传》热情地赞扬了栾书这一虚心听教的品德,说他:“从善如流,宜哉!”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都有一个难以超越的限度,只有积极吸收善意的见解,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才能最终超越自己,突破平庸,创造辉煌。

燕昭王屈尊求贤纳士

战国时期,燕国发生内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姬平密谋攻击国王子之。齐国获知此事后,趁机侵犯,大举进攻燕国,使燕国遭受了一场少有的灭顶之灾。

燕国国王子之死后,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是为昭王,并封郭隗(wěi)为宰相。在遭受了国破家亡之痛后,姬平决定洗心革面,奋发图强,尽快恢复和增强国力。于是,他沉痛哀悼为国捐躯的将领和兵卒,抚恤死者的家属,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上下一心。与此同时,他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才。

一天,昭王对宰相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内乱,狠下毒手,此仇不报,枉此一生。我们燕国虽是小国,力量薄弱,但我仍然希望能得到贤能之人,同我一起治理国家,以求来日有机会、有能力洗却奇耻大辱。如果能找到可使燕国富强的贤才,我甘愿一心侍奉他。可是,现在到哪里才能找到这样的人呢?”

郭隗原本就是个很有谋略的贤能之人,他沉思了一会儿,郑重地对昭王说:“大王如果诚心诚意招请贤能之士,那就请你把我先当作贤能来礼遇,这样,比我贤能的志士,就会自愿来为大王效劳。”

昭王听了郭隗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为他修建了漂亮的房子,并谦恭地拜他为老师。

燕昭王诚心诚意求贤纳士的消息传开后,各国贤能纷纷前来投奔燕国,其中有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他们悉心辅佐昭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了起来。

后来,昭王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军讨伐齐国,齐国惨败,燕国得以一雪前耻。

“千金何足借,一士固难求。”求贤才纳良士历来就是古代帝王成就霸业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重要依靠力量,龚自珍对此更是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由此可见古人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现代,人才争夺战开展得更是如火如茶,青年人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接受各种考验和挑战,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项羽有个部将名叫季布,性格耿直,乐于助人,凡是他答应了的事,一定办到,从不违约。因此,他很受人敬重和赞赏。在率兵打仗时,季布还多次战败刘邦,声名远扬。

后来,项羽兵败自杀,刘邦称霸天下做了皇帝,就四处张贴告示,悬赏缉拿季布。义士朱家听说此事后,说动刘邦的老朋友汝阴侯腾公(夏侯婴),转请刘邦撤销了对季布的通缉,并封季布为郎中官,后升任河东守。

季布有一个同乡,名叫曹丘生,当他听说季布当了大官后,特地请窦长君介绍他与季布见面。可季布见了曹丘生后却非常不高兴,甚至露出了厌恶的神情。曹丘生是个很机敏的人,也十分善辩,他见季布不怎么欢迎他,忙深深作了一个揖,随后说了很多恭维的话,这在《史记·季布传》中是这样描述的: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仆激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拒仆之深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楚人常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为什么在梁、楚一带会有那么大的名声?这都是我四处替你宣扬的。可你为什么想把我拒之门外呢?

季布听了曹丘生的话后,十分高兴,遂把他当作上宾来招待,经常陪他在一起闲聊、游玩。曹丘生在季布那里住了几个月后,才起身告辞而去。他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

曹丘生回去后,依然四处宣扬季布,季布的名声因此越来越大。从此以后,人们就把宣场别人的长处并乐于荐贤的这一美德,称作“曹丘之德”。

由于曹丘生和季布之间的故事,后人还引申产生了“千金一诺”这个成语,后改称为“一诺千金”,意在形容履行了的承诺,一个就价值千金,即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说好了的事,就一定要照办。当今世界,诚信似乎已经成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假冒伪劣猖獗,信任危机时有发生,这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诚信也成为人类社会亟(qì)待唤回的德性。生活在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具备一诺千金的美德,言必行,行必果。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多一份宽容和忍让,但宽容和忍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支撑。两汉时期的韩信就是这样一位隐忍成功的人士。

同类推荐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只为与你心心相印

    本书作者将禅宗思想引入历代富于禅意的诗文书画,从艺术文化视角来解说禅宗,通过对具体文艺作品的分析,总结归纳禅宗的艺术境界和理论,是一本禅宗艺术论。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热门推荐
  • 三大女王爱上三大校草

    三大女王爱上三大校草

    三个黑道女王与三大黑道校草在一起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和结果?恋、雪、夜的恋爱就是这么一场奇特的过程,她们的结果会你想的那样吗?
  • 网游之龙腾天下

    网游之龙腾天下

    NB的装备,NB的技能,一流的技术,当这些条件都齐聚一个人的身上时,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高手…神光之眼的电光激射龙神降世的超级状态…帮会PK出尽风头,传说中的职业威力震慑天下……【完结】
  •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家庭安全用药百问百答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近年来,江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可喜。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婚姻保不住

    婚姻保不住

    “你以后要瘸了,你可以拿这个来要挟我照顾你一辈子,你有这个权利,毕竟这是我欠你的。”他摇头,“不,我只要你做回你自己,如果你觉得你欠我,就把这个承诺给我,做回你自己。”我暴怒:“为什么你非要我做回那个在酒精和香烟里迷醉的我,为什么要打破我的生活。”
  • 毒心入骨:一念成伤

    毒心入骨:一念成伤

    二十岁的年华时,我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街市上遇见你,那时你是风华正好的年轻少年。拥有高贵和俊秀的容颜,你看不惯的是我眼中的一块馒头。你将馒头踩在脚底,华美的一块糕点是你给的赏赐。那时的天空带着点点的灿烂,仿若美好。然而天下大乱,诚如满是灰尘的馒头,精致的糕点,都成了选择,在乱世中存活谁成了谁的依靠?
  • 独家蜜恋:唯爱暮光

    独家蜜恋:唯爱暮光

    沐馨雅握住了一只手,她的幸福生活从这一刻就开始了……
  • 许我一场地老天荒

    许我一场地老天荒

    她从小被宠着,却在她10岁生日的时侯发生了变故,被自己最好的朋友背叛,因为这次变故他和她被迫分开,她被好心人救回去,她打算报仇,可在报仇的时侯牵进家族的一场阴谋...
  • 紫葡萄绿葡萄

    紫葡萄绿葡萄

    李凌,男,汉族,陕西临潼人,1936年生,笔名野木、荒沙,号风竹斋主。1959年毕业于西安美专中国画系,后在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作品曾多次展出,发表在省、国家级的展览会和报刊杂志上。曾随作品赴新加坡、香港展出,被国、内外许多朋友收藏。出版有连环画《黎园红哨》、《杨贵妃》书画册。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