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97700000032

第32章 《朱子语类》的历史

朱子死在庆元六年(1200年)。

嘉定八年乙亥(1215年),李道传(贯之)在池州,搜辑朱子语录,得潘时举、叶贺孙、黄榦诸人的助力,刻成四十二卷,共三十三家,此刻有乙亥十月朔黄榦的序。

《池录》所收,以廖德明记癸巳(隆兴九年,1173年)所闻为最早,其时朱子四十四岁。其次为这些:

金去伪证乙未所闻(淳熙二年,1175年),

李季札记丙申所闻(淳熙三年,1176年),

余大雅记戊戌(淳熙五年,1178年)以后所闻。

《池录》初编时,似没有编年之意,但卷二十四以后,到卷四十三,都依记录的年岁为次第。

《池录》三十三家,其三十五卷所收为朱子答陈埴书,不是语录,故后来《语类》不收此卷。余三十二家之中,其占一卷以上的,共有这些:

叶贺孙:五卷,辛亥(绍熙二年,1191年)以后所闻。

杨道夫:二卷,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以后。

徐寓:二卷,庚戌(绍熙元年,1190年)以后。

黄义刚:二卷,癸丑(绍熙四年,1193年)以后。

沈:四卷,戊午(庆元四年,1198年)以后。

以上记池州的语录,省称《池录》。

后来李道传的弟弟性传继续搜访,从宝庆二年丙戌(1226年)到嘉熙二年戊戌(1238年),又收到四十一家,“率多初本,去其重复,正其讹舛,第其岁月,刻之鄱阳学宫。复考《池录》所余,多可传者,因取以附其末”。这是饶州刊刻的《朱子语续录》四十六卷。李性传有后序,说语录的重要性,很有历史见解。他说:

先生《家礼》成于乾道庚寅(1190年),《通鉴纲目》《西铭解义》成于壬辰(1172年),《太极通书义》成于癸巳(1173年),《论语注问》《诗集传》成于淳熙丁酉(1177年),《易本义启蒙》成于乙巳丙午之间(淳熙十二到十三年,1184—1185年)。《大学中庸章句或问》成书虽久,至乙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乃始序而传之。《楚辞集注》《韩文考异》成于庆元乙卯(庆元元年,1195年)。《礼书》虽有纲目,脱稿者仅二十有三篇。其著书岁月次第可考也。

《家礼》编成而逸,既殁而其书出,与晚岁之说不合。先生盖未尝为学者道也。

《语》《孟》《中庸》《大学》四书,后多更定。今《大学·诚意章》,盖未易箦前一夕所改也。是四书者,覃思最多,训释最精,明道传世,无复遗蕴。至其他书,盖未及有所笔削,独见于疑难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书为甚……

故愚谓《语录》与《四书》异者,当以为正。而论难往复,所未及者,当以《语》为助。与《诗》《易》诸书异者,在成书之前,亦当以为主。而在成书之后者,当以《语》为是。学者类而求之,斯得之矣。

《饶录》是曾“第其岁月”的,其第一卷记录者是黄榦,黄榦(直卿)见朱子最早,又是他的女婿,故他记朱子语,虽不题岁月,当然可以包括早年与晚年的记录。其次为何镐(叔高),何镐死于淳熙二年乙未,故此录题“乙未(1175年)以前”。以下各卷,自程端蒙以下,都依年岁先后编次,最早的为淳熙六年己亥(1179年),到朱子死之前一年(庆元五年,1199年)。这里各家占一卷以上的,共有这些:

周谟:二卷,己亥(1179年)以后。

黄:二卷,戊申(1188年)以后。

陈淳:二卷,庚戌(1190年)及己未(1199年)所记。

吕焘与吕焕:二卷,己未(1199年)所记。

同舍共记:四卷,己未(1199年)所记。

这里面陈淳(安卿)两次的记录最小心,最用功,最能表现朱子说话的神气,是最可宝贵的史料。

《饶录》最后四卷,不依年岁的先后。其四十三至四十五卷,为吴焘昌、杨长孺、吴琮,有校记云:

以上三家非底本,览者详之。

此可见其余各家记录都用“底本”。

最末的四十六卷收的廖德明、潘时举等人,都是“《池录》所余”,故附在后。

以上记饶州刻的《朱子语续录》,省称《饶录》。

淳祐戊申(淳祐八年,1248年)己酉(1249年)之间,朱子门人建安蔡抗收得杨方、包扬诸家的记录,编为二十六卷,是为饶州刻的《朱子语后录》,省称《饶后录》。《后录》收的二十三家,其中二十家是池本与饶本所无。编者蔡抗有后序,提及“先师又有亲自删定与先大父西山讲论之语”,可见他是蔡沈之子,元定之孙。

过了十多年,天台吴坚又在建安刊刻《朱子语别录》,其后序年月是“咸淳初元嘉平三月”(1265年)。他说:

……《池录》三十有三家。鄱本《续录》四十有二家,其三十四家,池本所未有也,再见者两家,录余凡六家。又《后录》二十三家,其二十家,亦池本所未有也,再见者三家。合三录为八十七家。

坚末学生晚。嘉定癸未甲申间(1223—1224年),侍先君子官长沙,师西山真先生倅、弘斋李先生(燔)常进之函丈;又事长沙舒先生,列岳麓诸生。果斋李先生(方子)过潭,又获侍讲席焉。果斋,先君子畏友也,尝介以登朱子之门。

坚繇是多见未行语录,手抄盈箧,凡六十五家。今四十年矣,晚得池、鄱本参考,刊者固已多……若李壮祖、张洽、郭逍遥所录,亦未有也。朅来闽中,重加会粹,以三录所余者二十九家,及增入未刊者四家,自为别集,以附《续录》《后集》之末。

以上记四部语录。

分类的《朱子语类》,起源很早。不等到饶州两集刊刻出来,剑南已有黄士毅的《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刻出来了。

黄士毅,字子洪,自序的第二篇题“门人蒲田黄士毅”。但魏了翁作《朱子语类序》,末尾说:

子洪名士毅,姑苏人,尝类《文公集》百五十卷,今藏之策府;又类注《仪礼》,未成书。

也许他是蒲田人,原籍苏州。

黄士毅编《朱子语类》,是用池州语录作底本,但他加上了三十八家。他说:

右《语录》总成七十家。除李侯贯之已刊外,增多三十八家(适按,《池录》本有三十三家,黄氏删去陈埴一家,故只存三十二家了)。或病诸家所记互有重复,乃类分而考之。盖有一时之所同闻,退各抄录。见有等差,则领其意者,斯有详略。或能尽得于言,而语脉间断,或就其中粗得一二言而止。今惟存一家之最详者,而它皆附于下。至于一条之内,无一字之不同者,必抄录之际尝相参校,不则非其(所)闻而得于传录,则亦惟存一家,而注“与某人同”尔。

既以类分,遂可缮写,而略为义例以为后先之次第。以太极天地为始,乃及于人物性命之原,与夫古学之定序。次之以群经,所以明此理者也。次之以孔、孟、周、程、朱子所以传此理者也。乃继之以斥异端。异端所以蔽此理,而斥之者任道统之责也。然后自我朝及历代君臣、法度、人物、议论,亦略具焉。此即理之行于天地设位之后,而著于治乱兴衰者也。

凡不可以类分者,则杂次之,而以作文终焉……深明夫文为末而理为本也。

然始焉妄易分类之意惟欲考其重复。及今而观之,则夫理一而名殊,问同而答异者,浅深详略,一目在前,互相发明,思已过半。至于群经,则又足以起《或问》之所未及,校《本义》之所未定,补《书说》之所未成。而《大学章句》所谓“高入虚空,卑流功利”者,皆灼然知其所指,而不为近似所滔溺矣。诚非小补者!

黄士毅此序无年月,但他说分类的用处,说的最明白。黄氏是一个有见识,能组织材料的人,所以他的“语类门目”,至今沿用。

嘉定十二年(己卯年,1219年),眉山史廉叔(名公说)要刻印《朱子语类》百四十卷,黄士毅又作后序,略记他删订的义例。在后序里,他特别指出他分的“学类七卷”虽然出于他的臆见,实在是朱先生教人之方,他要读者特别“于此三复,而得夫入道之门”。

依魏了翁的序与黄士毅的第二后序的年月看来,史公说在四川刻《朱子语类》是在嘉定十二年到十三年之间(1219—1220年),其时《饶录》与《饶后录》都没有刻。

这是第一部《朱子语类》,省称《蜀类》。

淳祐十二年壬子(1252年),徽州有翻刻《蜀类》出来,有蔡抗的后序,序中并没有说徽州本有增改的地方,但后来编纂《朱子语类大全》的黎靖德指出“《徽类》虽翻蜀本,已增入《饶录》九家”。

这是《蜀类》的徽州增补重刻本,省称《徽类》。

在这个时期,婺州东阳王佖也留心收集朱子的语录,先后收得了三十多家,编为婺州本的《朱子语录》。蔡抗作《饶后录》后序,曾提到:

东阳王元敬佖亦以所集刊本见寄。

可见王佖的《婺录》曾有刻本。他后来又把他收集的各家语录,编成《朱子语续类》四十卷。魏了翁的儿子在徽州做官,就把这书也在徽州刻出。王佖有后序,题淳祐壬子(1252年)。他说:

先是,池本饶本,人各为录,间见错出,读者病焉。子洪既以类流传,便于玩索,而微言精语犹有所遗。佖每加访求,得所未见。自是朋友知旧知其有心于纂辑,亦颇互出所有以见示,凡三十有余家。既裒以为《婺录》,而继之者尚未艾也。佖幽居无事……审订其复重,参绎其端绪,用子洪已定门目,粹为《续类》,凡四十卷。

王佖不曾细考各书的编刻年月,他误认黄士毅编《语类》是在“池本饶本,人各为录”之后。这大概是因为王佖所见的《语类》是徽州刻本,其中已加入了《饶录》九家。所以他的《续类》只收他的婺州本三十多家。

这是第二部《朱子语类》,省称《续类》,也称《徽续类》。

以上说的是《朱子语录》的“三录二类”,其实应该说“五录三类”。五录是《池录》《饶录》《婺录》《饶后录》《建别录》。三类是《蜀类》《徽类》《徽续类》。

到了南宋末期,导江(即今成都)黎靖德又取“三录二类”,参考徽州刻的《语类》和吴坚的《建安别录》,做了一番细心参校的工作,他才明白黄士毅编的《语类》与王佖的《续类》都还有遗漏,还有别的毛病——都还有合并大整理的需要。他说:

三录二类,凡五书者,并行而错出,不相统壹。

他要合并参校,制成一部“统一”三录二类等书的《朱子语类大全》。他说:

盖《蜀类》增多《池录》三十余家,《饶录》增多《蜀类》八九家,而《蜀类》《续类》又有《池》《饶》三录所无者。王公(佖)谓《蜀类》作于《池》《饶》各为录之后,盖失之。而今《池录》中语尚多《蜀类》所未收,则不可晓已。岂《池录》尝再增定耶?抑子洪犹有遗耶?

子洪所定门目颇精详,为力勤矣。廉叔刻之,不复雠校,故文字甚差脱,或至不可读。徽本附以《饶录》,《续类》又增前类所未入,亦为有功。惜其杂乱重复,读者尤以为病。而《饶后录》新增数家,王公或未之见,未及收也。

靖德妄其晚陋,辄合五书而参校之。因子洪门目,以《续类》附焉,《饶后录》入焉。遗者收之,误者正之。考其同异而削其复者一千一百五十余条。越数岁,编成可缮写。

此跋题景定癸亥(景定四年,1263年)秋八月。这时候建安《别录》还没有出来。两年之后(咸淳元年,1265年),《别录》刻行了。黎靖德在咸淳六年庚午(1270年)有第二跋,说:

近岁吴公坚在建安又刊《别录》二册,盖收《池》《饶》三录所遗,而亦多已见他录者。并参校而附益之。粗为宁编,靖德适行郡事,因辄刻之郡斋,与学者共之。

黎氏两跋中都讨论到包扬所录四卷语录(在《饶后录》里),前跋称包扬的儿子包恢为“尚书”,后跋称他为“枢密”,又说:

靖德来盱江(当作“旴江”,即江西建昌府南城县),枢密甫下世,恨不及质之也。

包扬父子是建昌人,包恢本传(《宋史》四二一)说他“庆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佥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年八十有七……卒”。黎靖德“行郡事”,似是知建昌府事。故这部《语类大全》的初次刻本似是咸淳六年庚午(1270年)在建昌府刻的。

这是今日流传的《朱子语类》的底本。

哥伦比亚大学藏有一部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婺源朱崇沐重刻的《朱子语类》,有叶向高、王图、汪应蛟、朱吾弼诸人的序文十篇。这个万历婺源刻本又有《前序》两篇,一篇是成化九年(1473年)江西藩司重刻本的原序,是彭时写的,叙述这个15世纪江西重刻本的历史如下:

……惜乎(黎刻《语类大全》一百四十卷)版本今不复传,间有传录者,又不免乎辛豕之讹也!三山陈君炜自天顺庚辰(天顺四年,1460年)第进士,为御史,屡欲访求善本而不得。成化庚寅(天顺六年,1470年)(陈君)副宪江右,始访于豫章胡祭酒颐庵先生家,得印本,中缺二十余卷。明年(天顺七年,1471年)分巡湖东,又访于崇仁吴聘君康斋家,得全本,而缺者尚一二。合而校补,遂成全书。欲重刻以广其传,谋于宪使严郡余公。公喜,倡诸同寅,各捐俸余,并劝部民之好义者出资,以相其成。自今春始工,期以秋毕。

这序文里说陈炜访得的两部刻本是从豫章胡家、崇仁吴家得来的,这一点或许可以暗示黎靖德的原书是在江西刻的。

万历朱崇沐刻本还有一篇《前序》,是一位“巡按”作的修补江西藩司本的序文,没有年月,也没有巡按的姓名。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刻本是高安朱吾弼要朱子十三世孙朱崇沐翻刻的成化九年的江西藩司刻本的修补本。十篇序文之中,有婺源县知县和谭昌言的序,说:“卯冬(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经始,辰之春(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遂成书矣”。

万历朱刻本的行款是每半叶十一行,每行二十二字。近几十年来流行的刻本,每半叶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乃是满清晚期上海的书坊翻刻康熙年间(1629—1683年)吕留良刻的“御儿吕氏宝诰堂本”,故行款与宝诰堂刻本相同,而书中宁字,淳字,往往避讳改作“甯”,作“湻”,可见是同治(1862—1874年)以后的翻刻本。

以上略记朱子的《语录》和《语类》的历史,可以依年代的先后表示如下:

(1)《池录》(李道传在池州刻的《朱子语录》三十三家):1215年;

(2)《蜀类》(黄士毅编,史公说在眉州刻的《语类》七十家):1219—1920年;

(3)《饶录》(李性传在饶州鄱阳刻的《语续录》四十一家):1228年;

(4)《婺录》(王佖在婺州编刻的《语录》三十余家):约1245年;

(5)《饶后录》(蔡抗在饶州刻的《语后录》二十三家):1249年;

(6)《徽类》(徽州翻刻《蜀类》,增入《饶录》九家):1252年;

(7)《徽续类》(徽州刻王佖的《语续类》四十卷):1252年;

(8)《建别录》(吴坚在建安刻的《语别录》二册):1265年;

(9)《语类大全》(黎靖德在江西建昌刻的《语类大全》):1270年;

(10)《语类》成化重刻本(成化九年江西藩司刻):1473年;

(11)《语类》万历重刻本(万历卅一年至卅二年婺源朱崇沐刻):1603—1604年;

(12)《语类》吕氏宝诰堂刻本(吕留良刻):17世纪。

(1950年1月8日在纽约写初稿,1959年1月8日夜在台北南港改稿)

同类推荐
  • 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唐代咏史组诗考论

    西安为汉、唐古都,南京为六朝古都,有志于研究古代文史之青年学子,颇多负笈于这两个历史文化名城,拜师访友,探胜寻幽,学业有成,蜚声士林。赵君望秦获文献学硕士学位于西安,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均有显着成绩,其所着《唐代咏史组诗考论》即将出版。我素主张文史结合,今观赵君书稿,甚合我心,故不辞衰朽,欣然握笔……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分别整理了亚洲现代文学大家和非洲现代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别说你懂写网文

    别说你懂写网文

    本书由网络文学的基本概念说起,从写作技巧到作品分析,从读者心理到营销策略,最终谈到作者的个人成长,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仅给网文作者架设了一座成长的阶梯,也为网文读者描绘了一幅网络文学的全景图。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1

    美文是文学中的一枝奇葩。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美文,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更能够在精神上获得启迪和昭示。作家以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创作了无数优秀的美文经典,在人类灿烂的文明史上描绘了一幅幅耀眼夺目的篇章,是人类永恒的印迹。阅读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途径,人类80%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青少年的阅读开始得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对智力的发展就越有效。本书收录的数百篇读者喜爱的美文,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本书既是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千年蝶恋

    千年蝶恋

    蝶恋花枯萎,天灾显灵。当七色花绽放,不一定是福。当黑玫瑰夺目,不一定是祸。仙树结果,万魔臣服。不祥,之兆。
  • 撩你不一定是喜欢你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 天涯海浪情

    天涯海浪情

    她,本该生活在富贵的家庭中;他,本应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可是,因为炎日中的大海,他们的生活交错在了一起,走上了一段注定不平凡的爱情之路……
  • 封魔进行时

    封魔进行时

    总有一些人会在黑暗中守护着光明。魔,传说中由心而生的罪恶,当美好的愿望变成了魔性,除魔师小队是时候出发了!
  • 现灵

    现灵

    强者才有资格站在山顶之处俯瞰众生。他是一个奇才却被认为是废材;潭山小镇的奇遇是否能让他站在世界的巅峰。这是一个以灵为生的时代,天地万物以灵为生。
  • 最强仙农

    最强仙农

    昔日兵王陈方退伍回乡,偶然得到神奇的五行石,其中的木灵气,竟然可以把普通农作物催发地犹如仙草灵果?水灵气不但能治病救人,还可以改变野味鱼苗的肉质和体型!五种灵气各有妙用,五行石中的五行空间更是深藏无穷奥秘等待他探索……
  • 樱花学院的三个公主

    樱花学院的三个公主

    在两年的时间里她们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多才多艺,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明星组合,也是漂亮妖娆的三位美国公主,还带来六个帅气男生的为爱竞争。两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紫玉三姐妹和上官天明,南宫希冀,蓝玉休斯又还会在一起吗?记得要加群号哦284833020
  • 震乾坤

    震乾坤

    我欲君临天下,试问谁敢不从!踏天而上!从此睥睨八荒!这是一个从心理到身体都不把自己当废材的废材成长史,本书内容丰富,有强大的饕餮、诡异的异兽、古老的火狐组织、独占一方的蛇皇等。(作者语:各位道友们,看书请留评,不要轻轻地来轻轻的走不留下一片书评,最后本人在此求收藏求推荐,动力啊动力!)
  • 逆阴转阳

    逆阴转阳

    一个偏远小城里的孩子,身患不治之症,天生无法修炼。突然有一天,一个神秘的年轻人到他家里,以他全家人性命做要挟,强迫他娶一位身份高贵的名门小姐,并强制他完成种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