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02

第2章 笺经杂记(1)

余书藏中所收《坛经》不下十余种,其最佳者为明正统四年黑口刻本。每半叶八行,行十六字,字大悦目,元椠本典型尚存,气象静穆可敬。其次则为嘉靖间五台山房刻本。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古意犹存,尚为佳帙。兹以两刻本,校勘其异同。正统本之优点,为法海所撰《坛经略序》,尚未改为《六祖大师缘起外纪》,其序文亦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德净土第二》,嘉靖本改为《疑问第三》。正统本曰《定慧一体第三》,嘉靖本改为《定慧第四》。正统本曰《教授坐禅第四》,嘉靖本改为《坐禅第五》。正统本曰《传香忏悔第五》,嘉靖本改为《忏悔第六》。正统本曰《参请机缘第六》,嘉靖本改为《机缘第七》。正统本曰《南顿北渐第七》,嘉靖本改为《顿渐第八》。正统本曰《唐朝征诏第八》,嘉靖本改为《宣诏第九》,近刻本又改为《护法》。正统本曰《法门对示第九》,嘉靖本改为《付嘱第十》。其间字句之不同者尤不胜枚举。于以知《坛经》之窜乱,其在正德、嘉靖间乎?明人好窜改古书,已成为风俗,不独于佛经为然也。余尚有嘉靖小字刻本,及闵刻朱墨本,亦为《坛经》中之佳品。此外则有福建鼓山刻本、长沙刻本、金陵刻本、如皋刻本等,皆近时普通单行本也。

《坛经》最要之宗旨,在于示明一切万法,皆从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舍自佛而求他佛,但觅自心佛可也。其重要之下手处,在于依法修行。修须自修,行须实行。其所修、所行者,先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痴愚等十恶,再去邪见、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等八邪。去十恶八邪,即是除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之是非善恶,是之谓归依自性天真佛。故六祖谓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也。若不能依法实行,口善心不善,虽诵经念佛奚益?南辕而北其辙,其去真佛也远矣。

学者之于《坛经》,皆宜诵读之、讲贯之、思索之、体认之,以反求诸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六祖之所谓“心平何劳持戒”,吾则求吾心之如何能平。六祖之所谓“行直何用修禅”,吾则求吾行之如何能直。六祖谓“恩则孝养父母”,吾则求孝养父母之所以尽其恩。六祖谓“义则上下相怜”,吾则求上下相怜之所以尽其义。六祖谓“让则尊卑和睦”,吾则于尊卑思所以行其让。六祖谓“忍则众恶无喧”,吾则于众恶思所以致其忍。于此六者,无一不致其精微曲折之详,无一不能贴向自家身心上做工夫,以截断其旧习,以变化其气质。虽读此一经,而已入圣贤仙佛之境界矣。呜乎,独处不能谨,口诵不能实行,徒以经典梵呗,严饰乎外,伪也。欲以虚伪之善,盖真实之恶,自可欺,人不受欺;人可欺,佛其可欺乎?

禅家所有语言,皆机锋相对,因病与药,使参问者舍去执见,直入中道而已。故圭峰禅师曰:“性不易悟,多由执相。故欲显性,先须破执。”其所谓破执者,试以《金刚经》证之。经曰:“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又曰:“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又曰:“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曰:“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又曰:“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又曰:“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又曰:“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又曰:“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又曰:“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又曰:“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又曰:“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又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又曰:“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又曰:“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又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又曰:“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又曰:“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此等句,不及备录。录此以见谈般若者,随说随扫,以破人之执著之相也。后世之谈禅者,其法皆出于般若部。所以问者曰是,则答曰非;问者曰非,则答曰是;问者曰有,则答曰无;问者曰无,则答曰有。且即毁即赞,即赞即毁;即立即破,即破即立;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即言语非言语,非言语即言语。一时权宜相当,故有与甲相宜者,未必与乙相宜;与乙相宜者,未必与丙相宜。随机说法,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故六祖为志道曰:“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虽然,立教皆为对机。对机者,除病除执也。若本无此病,即无庸服药;本无此执,亦更不必破。无病而药,无执而破,则无益而有损矣。善夫,莲池大师之言曰:“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假使只看《楞严》,见势至不入圆通,而不广览称赞净土诸经,便谓念佛不足尚矣。只看达磨对梁帝语,见功德不在作福,而不广览六度万行诸经,便谓有为福德皆可废矣。反而观之,执净土非禅宗,执有为非无为,亦复如是。喻如读医书不广者,但见治寒用桂、附而斥芩、连,治虚用参、耆而斥枳、朴。不知芩、连、枳、朴亦有时当用,而桂、附、参、耆亦有时当斥也。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予尝谓《六祖坛经》不可使无智人观之,正虑其执此而废彼也。”

“心性”二字,空宗与性宗等解说各不相同,惟禅宗则毫无区别。所以黄檗禅师云:心性不异,即性即心;心不异性,名之为祖。又云:诸佛菩萨与一切蠢动含灵,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见《传心法要》)。《南阳慧忠国师语录》:“曰:未审心之与性,为别不别?师曰:迷则别,悟则不别。曰:经云,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今云不别,何也?师曰:汝但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月,水结为冰,及至暖时,冰释为水。众生迷时,结性成心;众生悟时,释心成性。”学者据以上数则,既知心性非异,可以读《坛经》矣。

六祖之碑铭及《坛经序》中有最难笺注者三处。王摩诘所撰《六祖碑铭》中之“泉馆”二字。余注曰:“泉馆”即“渊馆”也。筑馆于重渊之下,犹言穴居也。唐人避高祖讳,故改“渊”为“泉”。当时颇以未得确证为憾。后偶阅袁褧仿宋本《六臣注文选》中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原注曰:“渊客,鲛人,皆水中居,故筑室构舍于岩流之下。”此即泉馆之出处也。他日当为补入注中。又法海《坛经略序》中之“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只可平天,不可平地”三句,又德异《坛经序》中之“末上”二字。此三处皆不易笺注,学者慎勿滑过。“达摩”或作“达磨”,“惠能”或作“慧能”,皆可通用。第七品中之“羊鹿牛车”,近时新刻本改为“羊鹿之车”,大谬!万不可用。不知《法华经》中共分四车,曰羊车、鹿车、牛车、白牛车耶?此略举之,其说详载注中。

数年前有客问余曰:《坛经》第一品中,“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此山何名也?又问第七品中,“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此泉何名也?第十品中“嗣法四十三人”,其名详于何书?何名也?余于时不能答,旁有座客代余答曰:此乃考据文字,于明心见性毫无交涉也。然余终以不知此答为憾。近来阅书稍稍留意,积久则此山与泉及四十三人皆确知其名。已详载《坛经》注中矣。

注中偶有重复之处,因经中往往有极机警、极爽利之话头,与极确实之理解,非仍引前注不能了然者,故又重复而用之。非若专门名辞,前已注过者,则每用注见前,或详见前注,可以了之。若理论则反,不如径将前注仍注一番,学者既省检查之劳,又获熟读之益。故注者不避重复之诮也。

《说铃》为说部丛书,内有《现果随录》一种,其九十一则载:江北沈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于父曰:吾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唐释法才《光孝寺瘗发塔记》:“佛祖兴世,信非偶然。昔宋朝求那跋陀三藏,建兹戒坛,豫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受戒于此。梁天监元年,又有梵僧智药三藏,航海而至,自西竺持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立碑云:吾过后一百六十年,当有肉身菩萨来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之法王也。今慧能禅师,正月八日抵此,因论风幡语,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宗踊跃忻庆,昔所未闻。遂诘得法端由。于十五日,普会四众,为师祝发。二月八日,集诸名德,受具足戒。既而于菩提树下,开单传宗旨,一如昔谶。法才遂募众缘,建兹浮屠,瘗禅师发。一旦落成,八面严洁;腾空七层,端如涌出。伟欤禅师,法力之厚,弹指即遂。万古嘉猷,巍然不磨。聊叙梗概,以纪月岁云。仪凤元年,岁次丙子,吾佛生日。法性寺住持法才谨识。”

《肇庆府志》曰:永宁寺在县(新兴县)南琅村旁,相传为六祖辞母处,旁有辞母石。又曰,六祖庵在县(四会县)东扶庐山下,六祖尝避难隐于此。后人因建庵祀之。

《广东通志》曰:光孝寺在南海县西北一里,相传六祖祝发于此。《图经》云,本乾明、法性二寺,后并为一。刘宋永初间,陀罗三藏飞锡至此,指诃子树曰:“此西番诃梨勒果之林,宜曰诃林。”遂创戒坛。预谶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自西竺国持菩提一株植于坛前。唐仪凤元年,六祖慧能祝发树下。因论风幡,建风幡堂。宋太祖改为“乾明禅院”。绍兴二十年,改为“报恩广孝寺”。后易今名。咸淳五年重修,元明屡经修建。有睡佛阁,国朝顺治六年,僧今盌修。康熙十一年,东莞人蔡元真,以寺颓废,请平靖两藩重新之,有牌记。寺又名法性寺,有米元章书三世佛名。稍北为六祖殿,前为菩提坛,坛侧为发塔,其东南为达摩井,西为五祖殿。循廊而东,为风幡堂,堂前有池泓然。

《坛经》正统刻本卷尾有无名氏跋语一则,近世已无传本。语颇详实,故附录于下。其辞曰:宋太祖开国之初,王师平南海。刘氏残兵作梗,师之塔庙,鞠为煨烬。而真身为守塔僧保护,一无所损。寻有制兴修,功未竟。会宋太宗即位,留心禅门,诏新师塔七层,加谥“大鉴真空禅师太平兴国之塔”。宋仁宗天圣十年,具安舆,迎师真身及衣钵入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宋神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本州复兴梵刹。事迹元献公晏殊所作《碑记》具载。六祖禅师,自唐开元元年癸丑岁示寂,至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已得五百七十八年矣。自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岁,至大明正统四年,已得六百八十年矣。时正统四年岁次已未仲秋八月中元日重刊。

莲池大师曰:大鉴能禅师,世称南宗。大通秀禅师,世称北宗。然黄梅衣钵,不付“时时勤拂拭”之大通,而独付“本来无一物”之大鉴,何《宗镜录》谓大鉴止具一只眼,大通则双眼圆明?如是,何以不得衣钵?夫曹溪亲接黄梅,远承达磨,又远之承迦叶,又远之承释迦。乃永明传道于天台韶国师,而为此说者,何也?抑随时救弊之说也。昔人言晋宋以来,竞以禅观相高,而不复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故初祖西来,至永明时,又或以为一悟即了。故《宗镜》及《万善同归》等书,力赞修持。则似乎南宗专于顿悟,而北宗顿悟渐修,智行双备,故有只眼、双眼之喻。高松老人独奋笔曰:此一只眼,是之谓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也,是之谓把定乾坤眼也,是之谓顶门金刚眼也。倘新学辈诸浅见者,执《宗镜》所云,作实法会,则大鉴止是空谛,而大通方始是中道第一义谛,可乎?或曰:曹溪六代传衣,举世靡不知之。而当是时,何为惟见两京法主二帝门师?北宗大著于天下,而不及曹溪者,又何也?曰:曹溪既承印记,秘其衣钵,为猎人守网,潜光匿彩,至于一十六年。大通之道盛行,曹溪之名未显也。迨风幡之对,而后道播万世矣。曹溪潜龙深渊,不自炫耀。大通见龙在田,不自满盈。其言曰:彼亲传吾师钵者也。盖善知识之相与以有成也如是。(《竹窗三笔》)

唐圭峰禅师曰:此方迷心执文,以名为体。故达摩善巧,拣文传心,标举其名(心是名也),默示其体(知是心也),喻以壁观(如上所叙),令绝诸缘。问:诸缘绝时,有断灭否?答:虽绝诸念,亦不断灭。问:以何证验,云不断灭?答:了了自知,言不可及。师即印云,只此是自性清净心,更勿疑也。若所答不契,即但遮诸非,更令观达。毕竟不与他先言知字,直待自悟,方验实是亲证其体,然后印之,令绝余疑。故云默传心印。所言默者,唯默知字,非总不言。六代相传,皆如此也。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又思惟达摩悬丝之记(达摩云,我法第六代后,命如悬丝),恐宗旨灭绝,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任学者悟之浅深,且务图宗教不断,亦是此国大法运数所至,一类道俗合得普闻,故感应如是。

同类推荐
  • 步步莲花

    步步莲花

    本书讲述了赵朴初先生的一生。赵朴初先生是中国当代的佛教领袖、著名的书法家、诗词曲大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但他非常谦虚,自称一生只有三事值得挂齿,即送难民参加新四军、在印度纪念泰戈尔百年诞辰会议上和印度文化部长唇枪舌战、与日本佛教界发起了纪念鉴真的活动。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

    《诗意罗浮》是散文集《仙境罗浮》的姊妹篇。 《诗意罗浮》由22篇散文组成,以记叙、游记等手法,记录了罗浮山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养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和生态文化。本书以罗浮山人文景观为线索,串起一系列传说、历史事件,以小见大,由景及人,叙事说理,每一篇都充满了对罗浮山的深情,对罗浮山的厚爱,对罗浮山的感悟。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虚拟创世主

    虚拟创世主

    探索未知的虚拟世界,寻找阴暗的幕后黑手,睿智的少年终将成王。这是描写一位少年跨越无数艰辛最终成为虚拟创世主的冒险故事。
  • 截道封神录

    截道封神录

    都市只是起点,未来我的身影将遍布于茫茫的宇宙之中。富可敌国,成为地球最有势力的人那也都是小CASE,把封神榜格式化了重写才是我的追求;跟着我,看我如何给你揭开天道不为人知的秘密。看一个屌丝如何登上神座,指点乾坤,坐拥女神——
  • 幸福之霸道王子我爱你

    幸福之霸道王子我爱你

    她本是富裕家庭里的小姐,却不想过这种生活,IQ180的美少女,精通跆拳道和柔道。他是圣米学院的校草之一,IQ200的天才,白皙的脸,深蓝色的头发,衬托着脸部的轮廓,显得十分帅。原本互不相干的两个人,因为一次碰撞,改变了两个人的生活。
  • 三世轻狂

    三世轻狂

    一世轻狂,悔恨怨终,二世轻狂,此生为你,三世轻狂,情系终生。
  • 丧尸实验室之末世生存

    丧尸实验室之末世生存

    因为一次意外的研究,导致了丧失的爆发,人类又该怎样生存下来?
  • 大周天纪

    大周天纪

    大荒世界,万族林立,飞禽走兽,山精海怪无数,其中以妖族,人族为首,妖族又以龙族为首,凤族为辅的庞大势力,人族中分五帝,南离赤帝,东震青帝,北玄黑帝,西兑白帝,中戊人族大帝,统领大荒世界诸多部族,其中是有五大部族,三大皇族,一大帝族,更是闻言有传说中的神族,消失千年的仙人,以及各种各样的灵族,魔族,冥族,各种势力交割绘制成一卷神秘的大荒世界。东海龙族黑龙之子敖风,背负血海深仇潜藏修炼,渴望力量的他是否能扭转乾坤,报得杀父之仇。帝族公子姬汤能否顺利掌控强大帝族,平定三皇,夺得帝位,披靡天下。千古芳华化一身,一世倾城又倾国,动若缥缈纷天下,愿为流仙付终身,大荒第一仙子,在这乱世之中又该如何抉择。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我国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与有关方订立的合同很多,但货物买卖合同却是一种最主要的、基本的合同。这不仅是因为在我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货物进出口是主要的、基本的,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中,除通常的逐笔成交以货币结算的单边进口或出口方式外,还有经销、代理、寄售、投标、拍卖以及通过期货市场(商品交易所)进行购销等贸易方式。随着加工、补偿等业务的开展,方式更趋多样化。
  • 至尊绝宠:倾世狂妃

    至尊绝宠:倾世狂妃

    一个现代二十一世纪的女生宁夏晚,在十五月圆之夜一朝穿越成相府不受宠的三小姐钟离落湮。谁能告诉她,这是神马情况?皇帝赐婚,那个万年冰山男不选那张有着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为何要选她为妃?还有,她奶奶的,她的腹黑毒舌夫君竟然在他的后院塞满了各色绝代美人……然而,令她后知后觉的是,自从那一晚错误的旖旎与缠绵之后,便让他食髓知味,从此独独宠她,宠的上天入地无人能及。
  • 鬼姐姐

    鬼姐姐

    钟少宇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七岁时一气之下逃出了孤儿院。结果发现了一座看起来老旧、废弃的房屋,结果遇见了白姐姐......
  • 动物一锅

    动物一锅

    一群动物的故事,主角是两只兔子,芸是个打酱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