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400000012

第12章 般若品第二(1)

《金刚经略疏》:“般若,梵语,此云智慧。其体即实相,虽流转六趣而不损;其用即观照能炤,破一切而不留。”

次日,韦使君请益[1],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2]。复云:善知识[3]!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4],只缘心迷[5],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6],示导见性[7]。

[1]请益者,已受教而再问未尽之蕴也。礼,请益则起。《百丈清规·大众章》七:“凡欲请益者,先禀侍者通复住持。”

[2]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旧称摩诃般若波罗蜜。《智度论》十八:“摩诃,秦言大;般若,言慧。波罗蜜,言到彼岸。”

[3]善知识者,谓能了悟一切,知识高出庸众者。《华严经》:“善知识者,是我师傅。”

[4]清凉澄观国师云:“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

[5]心迷,一念不觉也。

[6]大善知识,伟大之善智识也。善知识,如言善友;知识,我能知彼之义。

[7]示导有三种:一、神变示导:二、记说示导;三、教诫示导。见《般若经》四百六十九。虽自证自悟,不假师示,怎得见性?

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1]。只缘迷悟不同[2],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3],吾为汝说。

[1]《六祖金刚经注》:“凡夫不见自性,妄识分别,自生高下。诸佛自高,众生自下,菩萨了悟人法二空。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无所分别。故一切法皆平等,岂有高下也?”又云:“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本来是佛,与佛无异。”

[2]《六祖金刚经注》:“迷则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唐释慧海云:“佛是心作,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迷人修因待果,悟人了心无相;迷人执物守我为已,悟人般若应用见前;愚人执空执有生滞,智人见性了相灵通。乾慧辩者口疲,大智体了心泰。菩萨触物斯照,声闻怕境昧心,悟者日用无生,迷人见前隔佛。”

[3]志心,专心一意也。谛听,倾听也。白居易:“凝视谛听殊不足。”《梵网经·心地品》:“是诸佛子谛听。”注:将欲为说,诫劝时众。谛者,审也;摄耳聆音,发生闻慧。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1],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2]。口但说空[3],万劫不得见性[4],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5],此言大智慧到彼岸[6]。

[1]《六祖金刚经注》云:“只为世人,性无坚固,口虽诵经,光明不生。外诵内行,光明齐等;内无坚固,定慧即亡;口诵心行,定慧均等。”

[2]《楞严经》:“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华严》偈:“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如人设关膳,自饿而不食。”

[3]因缘所生之法,究竟无体,故云空。《大智度论》五:“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又二十:“一切诸法从因缘生,无有自性;无自性,故空;空故,诸见灭。”又四十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又三十五:“般若波罗蜜中皆空,如十八空义中说。”口但说空者,口说而心不行也。

[4]世界一成一毁曰一劫。万劫,犹言万世,极言其时间之长也。

[5]天竺之言语,从梵天禀承故,名曰梵语。《西域记》二:“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也。乃至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而中印度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四教集解》中:“劫初之时,梵天下生,身有光明。是故天竺言语书等,皆承于梵,故云梵语。”

[6]大智慧,广大之智慧,能通达一切之事理者。详《大智度论》十八。彼岸,经中以譬涅槃成佛之所也。《思益经》一:“‘世尊,谁住彼岸?’佛言:‘能知诸道平等者。’”

此须心行[1],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2],如露如电[3];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4]。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5]。

[1]心中念念不忘,即是心行。龙树云:“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

[2]《摩诃般若经·十喻》:“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西俗多工伎,以种种之法,现出象马人物等,使人实如闻见,以故名幻。幻事虽如实见闻,实无有也,以譬一切诸法之无实。《智度论》六:“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以神仙之通力,天龙之业力,或禁咒禅定等,使种种之物,变化现出,故名化。此化物化事,空而无实也,以譬一切诸法之实无性。《智度论》六:“是变化复有四种:欲界药草、宝物、幻术能变化诸物;诸神通人力,故能变化诸物;天龙鬼神等得生报力,故能变化诸物;色界生报修定力,故能变化诸物。如化人无生老病死,无苦无乐,亦异于人生,以是故空无实。一切诸法亦如是,皆无生、住、灭,以是故说诸法如化。”

[3]《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隋嘉祥大师疏曰:“露喻,露少时住,身亦尔。电喻,才现即灭,现在法亦尔。”

[4]相应,契合之义也。《净土论注》上:“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

[5]《顿悟入道要门论》下:“僧问:‘何者是佛?’师曰:‘离心之外,即无有佛。’”《达磨血脉论》:“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楞伽经》:“心外见法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离生死故。”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1]犹如虚空[2],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3],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4],尽同虚空[5]。

[1]《楞伽经》三:“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

[2]《六祖金刚经注》曰:“佛与众生,惟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则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起信论》:“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3]瞋,音“震”,恨也。

[4]刹,梵语“差多罗”之讹略;译曰土田。梵汉双举,故云刹土。

[5]《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其心似何物?’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传心法要》上:“本来清净皎皎地,无方圆、无大小、无长短等相,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物。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一切不如心真实。”

世人妙性本空[1],无有一法可得[2]。自性真空[3],亦复如是[4]。

[1]“虚”与“空”皆为“无”之别称。虚无形质,空无挂碍。诸法本来性空,非今始不有也,故名性空。《无量寿经》下:“净慧知本空。”

[2]《黄檗传心法要》上:“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以来无著相佛,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佛,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佛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明暗之境,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得菩提,为著相故。惟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即心是佛。如今学道人,不悟此心体,便于心上生心,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

[3]自性真空,与虚无顽空不同。虚空无觉,故称顽空;自性有觉,故名真空,但空其名非空其实,只空其相非空其体。真空不空,不空真空是名第一义空。真空者,对于非有之有为妙有,而云非空之空为真空,是大乘至极之真空也。

[4]《资持记》上之一:“如是者,指示之辞。”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1]。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2],即著无记空[3]。

[1]著,执著也。

[2]《六祖金刚经注》:“见性之人,自当穷究此理。若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著空相,断灭诸法。”

[3]无记为三性之一。《唯识论》五:“于善不善,不可记别,故名无记。”《百法问答钞》三:“无记性,于善不善,益损事中,无殊胜力用可记别,故名无记也。”永嘉禅师云:“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善知识!世界虚空[1],能含万物色像[2],日月星宿[3],山河大地[4],泉源溪涧[5],草木丛林[6],恶人善人,恶法善法[7],天堂地狱[8],一切大海[9],须弥诸山[10],总在空中。

[1]世界者,凡诸有情所依止之国土也。《楞严经》四:“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2]色者,体色。像者,形态。

[3]日为恒星之一,月为卫星之一。星宿,天空之列星也,亦谓之星座。

[4]大地,犹言全地也。温子升文:“大地亡于积水。”

[5]泉源,小水之源。溪,山渎之无所通者。涧,山夹水也。

[6]丛,音“诵”,徂红切。丛林,大木丛生处也。

[7]五戒十善者,世间之善法也;三学六度者,出世间之善法也。浅深虽异,皆顺于理而益己之法名善法;不顺于理而害人之法名恶法。

[8]天堂者,天上之宫殿也。《佛遗教经》:“不知是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法华文句》四:“地狱,此方语,胡称泥犁者;秦云无有,无有喜乐、无气味、无观无利,故云无有。地狱有八大地狱、八寒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八地狱、一百三十六地狱之别。”

[9]据《华严经疏》四十四,大海有十相: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天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

[10]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译为妙高、妙光、安明、善积、善高。凡器世界之最下为风轮、最上为水轮,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地轮上有九山八海,即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须弥山之八山八海,有铁围山,其中心之山,即须弥山也。《注维摩经》一:“肇曰:‘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秦言妙高。处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世人性空[1],亦复如是。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2]

[1]《大智度论》三十一:“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譬如水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诸法性亦如是,未生时空无所有,如水性常冷;诸法众缘和合故有,如水得火成热。”又云:“性空有二种:一者,于十二入中无我、无我所。是声闻论中说,摩诃衍法说,十二入我、我所无故空,十二入性无故空。复次,若无我、无我所,自然得法空。以人著我及我所故。佛但说无我、无我所,如是应当知一切法空。若我、我所法尚不著,何况余法?以是故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又,三十六:“性空者,一切诸法性,本末常自空。何况现在?因缘常空,何况果报?”又云:“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又,四十六:“何等为性空?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作,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

[2]按:此邪见,非指五见中拔无因果之邪见,乃谓谬妄不合于道之邪见耳。何也?以其著于无记空也。

善知识!心量广大[1],遍周法界[2]。用即了了分明[3],直用便知一切[4]。

[1]此心量,指如来真证之心量言,离一切之所缘能缘,住于无心者是也。《楞伽经》三之一:“观诸有为法,离攀缘所缘;无心之心量,我说为心量。离一切诸见,及离想无想;无得亦无生,我说为心量。非性非非性,性非性悉离;谓彼心解脱,我说为心量。如如与空际,涅槃及法界;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

[2]“遍周法界”与“周遍法界”同。法之所在,名法界。《往生要集》上:“周遍法界,拔苦众生。”

[3]了了,了然之义,谓晓解也。《后汉书》:“小而了了,大未必奇。”《南史》:“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心体廓然大公,物来顺应,则过化存神,而上下与天地同流矣。《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也。”

[4] 《易·系辞》“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亦即《庄子》“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也。.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1]。

[1]三祖《信心铭》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见《指月录》四。《笔削记》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互为主伴。”《传心法要》下:“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心即一切,更无挂碍。”又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圆通,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种种形貌,喻如屋舍,舍驴屋入人屋,舍人身至天身,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屋,皆是汝取舍处,所以有别。本源乏性,何得有别?”永嘉禅师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与一切融,即其体为无碍也。《华严经》第九《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云:“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为佛教中最究极之说。盖以万有之法,在真如法界中,虽现种种之差别相,而其本体中则无丝毫之差别。种种之法,悉为绝对,而与一切法镕融时,知其一,即知一切。如尝海水一滴,即能知一切大海水之咸味也。此妙旨在华严、天台两家发挥最多,即约观法而为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之说。以一心三观,示一境三谛之圆理,约观境而传一心一切心、一阴一切阴、一境一切境等之幽意。更于诸法上说一尘一切尘、一法一切法、一界一切界、一国土一切国土、一相一切相、一色一切色、一毛孔一切毛孔、一众生一切众生、一身一切身、一人一切人、一字一切字、一识一切识等。或约修证迷悟等,使明一断一切断、一行一切行、一位一切位、一障一切障、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一显一切显、一欲一切欲、一魔一切魔、一佛一切佛、一入一切入、一成一切成、一智一切智、一理一切理、一究竟一切究竟、一门一切门、一种一切种、一受一切受等。又约破立权实而为一破一切破、一立一切立、一权一切权、一实一切实等之解释也。”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1]。一真一切真[2]。心量大事[3],不行小道[4]。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5],自称国王[6],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1]不妄名真,不变名性,是吾人本具之心体也。《楞严经》一:“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2]真者,离虚妄之义,所谓真如。《三藏法数》四:“无二曰一,不妄曰真。”

[3]大事者,总言转迷开悟,即《法华》所谓佛知见,《涅槃》所谓佛性,《无量寿经》所谓往生极乐也。《天台仁王经疏》上:“大事因缘,为兹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字虽别,其义一也。”

[4]小道,指空心静坐等。

[5]恰,适当之辞。凡者轻微之称,庸也。凡人,即平常之细民也。

[6]国王,前世持十善戒,今生得其果报,得诸天之保护者,又名天子。《金光明王经》三:“因集业故,生于人中,王领国土,故称王。处在胎中,诸天守护,或先守护,然后入胎。虽在人中,生为人王,以天护故,复称天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1]。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2]愚即般若绝[3],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4]。般若无形相[5],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同类推荐
  •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佛的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热门推荐
  • 大北谣

    大北谣

    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青春偶像秦可和同窗们的一步步成熟为线索,穿插有趣的美术校园生活片段,最后聚焦到毕业后四对情侣的恋爱故事。充分裸露了生在70年代、受教育在80、90年代的艺术家们生活和思想火花。“大少爷”秦可和苦命的“歌星”利婵以及“老炮”翔子之间似是而非的情愫,是三角恋吗?“高忽悠”老高和美女学霸“饭饭”赵亦凡性格不合但又珠胎暗结的矛盾恋,该如何收场?晖哥和峥峥的巴黎梦将走向何方?天蝎女和水瓶男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
  • 婚昏欲醉

    婚昏欲醉

    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作为心爱女人替身的傀儡,她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让自己依靠的后台。他霸道、狂妄,是魔魅、亦正亦邪的王者。她倔强、骄傲,是美丽、蛊惑人心的精灵。当替身变得日渐重要,当认定的事实开始扭曲,他们之间又该怎么发展?是互惠互利?是相恨相杀?还是假戏真做,以爱作为出口,逃离恨的迷宫?
  • 夏末秋初悔今朝

    夏末秋初悔今朝

    若时光可以倒流,只愿让时间停在有你的地方—MAKY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作品灵感全部来自平时看的电视剧,若果有人抄袭,麻烦告诉我,我去开撕!
  • 学习经济

    学习经济

    本书对目前经济学发展的状况作个简要的评价,根据新剑桥经济理论框架,我对“学习经济”的国内结构调整机制做了一个粗略的设计,重点强调了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提出一个新的“国家学习体系”的概念。
  • TFboys请安静的说爱你

    TFboys请安静的说爱你

    三段不一样的恋情。一段暗恋,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喜欢你了。或许你永远都觉的只是粉丝对你的爱,可是易烊千玺你何尝知道,这种爱已经花费我所有的欢喜。一段虐恋,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可是你更在乎你的事业,你的未来。我原谅了你一次又一次,因为我很爱你。可是你怎么能一次又一次放开我?王源,难道你说的会娶我只是戏言吗?一段苦恋。我爱你,所以可以为了你成为歌手,可以为了你抛弃自尊,也可以为了你的幸福放手。我真的真的很爱你。所以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王俊凯,或许你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我吗?喜欢本身就是很可爱的放肆。而爱已经成为我剩下的克制。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坑比的王者之路之我们的战队之梦

    坑比的王者之路之我们的战队之梦

    青铜的徐飞,白银的程一民,黄金的熊晓,三个人加上一个技术介于青铜与白银之间的熊浩。他们像无数大学生一样爱上这一步名为英雄联盟的游戏,在这条路上他们能走多远?
  • 狂妃乱世:妖孽王爷别挡道

    狂妃乱世:妖孽王爷别挡道

    前世佣兵首脑,一朝穿越乃废材之躯。念力?什么来着?看我轻功内力,废材成功秒杀念力天才。她软弱胆小,人人可欺,一次陷害魂归故里。她霸气来袭,人人畏惧,狂妃顷刻间乱天下。敢欺我家人,皇帝老儿照样打,逼宫夺权,无所不能。敢伤我男人,仙界魔界照样闯,逼上仙宫,救吾男人。“依依,你记着,你只能本尊来欺负。旁的人敢欺负你,不要给本尊面子,死死的欺负回去。”“尊上,你如此自大真的好吗?不怕被人寻仇?”“谁敢来寻仇,本尊灭了他。”“……”好吧,她没话好说,尊上大人真的是想灭谁,就灭谁啊!比她可狂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5分钟排毒

    5分钟排毒

    “毒素对人体是十分有害的,它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气血运行、代谢平衡以及人的脏腑功能,加速人体衰老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它的作用影响下,很多疾病得以滋生。本书在对毒素形成的原因、人们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阐述的同时,还为您提供了运动排毒、食物排毒、排毒食谱、排毒小窍门等简便易行的小知识,让您走出排毒误区,永葆健康体魄。”
  • 妖孽小村民

    妖孽小村民

    【免费火爆爽文】一介山村小子,遭人陷害,身陷囹圄,却因祸得福,获得神农传承。自此,无名屌丝开始了他牛逼哄哄的崛起之路!————————————————————“女人和财富只是附属,老子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