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600000042

第42章 附:影视艺术论(3)

电影叙述更多地依赖演员的表演和摄像机镜头的奇异组接,如卓别林《摩登时代》等电影中演员的夸张表演是电影叙述的主要手段,而在好莱坞大片《太坦尼克号》等片中电影叙述特别依赖高科技特技镜头形成的富于震憾力的视觉画面。从文学叙述和电影叙述之间不同的关系关系模式出发,从文学本文到电影本文,也即电影的改编模式,有三种:1、图解式(直接移植,如苏联早期电影《母亲》,如中国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这样改编模式只是把文学语言直接改编成电影语言,电影叙述更多地依靠人物的对白、情节的张弛等文学性因素,这是一种以文学本文为中心的电影改编模式;2、再现式(加工发挥,如苏联电影《战争与和平》,如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水浒》,这种电影改编模式更多地重视了电影本身的特性,注重把文学语言转换成电影语言,使文学本文的文学性转换成电影本文的电影性,这是一种比较强调电影叙述的改编模式;3、创造式(主题、人物进行了重新处理,如黑泽民的《乱》,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这是一种以电影语言为中心的电影改编模式,文学本文对导演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素材,一切都将有电影的要求来决定,是否忠于原著,是否具有原著的文学性效果不在电影导演的考虑范围之内。

三、演员中心。文学作品以人物为中心,文学是人学,电影也以人物为中心,电影在终极意义上也是人学。但是,电影塑造人物和文学塑造人物不一样,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塑造人物的,而电影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塑造人物的,因此,演员的表现在电影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呢?电影除了是语言的艺术、造型的艺术,要讲求人物语言、叙述策略、画面效果等外,还是表演的艺术。它在视觉形象的直接性上同绘画、雕塑、建筑有接近的地方;在利用各种音响以表现情感和思想上与音乐有亲缘关系,在利用语言交待情节、塑造人物上和文学又是一家,而在利用演员的表演最终完成艺术综合上和戏剧又是近亲。但是,电影艺术不是这些艺术手段的简单综合,而是这些艺术手段的深切融合,这融合的基础便是演员的表演。

现代电影除了一小部分科幻电影、电脑动画电影之外,基本上都是以演员为中心的。

演员在电影中居于中心位置,各种艺术手段(动作、音响、对白、背景等)只有围绕他们旋转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电影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性,从这个角度上讲,演员表演水平的高和低常常是电影艺术水准高低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因此,现代电影公司常常采用明星制,一方面他们常常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媒体宣传)包装、塑造自己的明星,另一方面是为明星量身定制各种电影,打造自己的明星品牌;最后,拍摄电影时以明星为中心,各个环节充分考虑主打演员的外形、语言、性格、风格特点,使各种电影艺术手段都能恰如其分地被演员的表演突显出来,进而明星也被各种相得益彰的艺术手段所突显。

当代电影也已经成了一项特别仰赖观众市场的艺术产业,从特定意义上说,掌握了高水准的电影明星、人气旺的电影明星,就使电影的拍摄以及后期票房有了成功的基本保障,进而也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从观众接受的层面上讲,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走进剧院看电影主要是为了看演员的表演,因此演员的优秀与否常常决定了电影票房的成败。特定的观众在一段时间内常常有特定的明星崇拜,特定类型的明星往往对特定类型的观众有特定的票房号召力,因此电影产业作为一项工业,前期的市场定位,中期的拍摄制作,后期的市场策划、宣传,上市后的上座率等等都必须结合明星本身的特点来考虑,如青春型明星和青春片、爱情片,西部片和硬汉型、坏小子型明星之间的特定关系等等。

三、记录片、DV片、艺术探索片

一、纪录片的诞生要追溯到1920年前后弗拉哈迪(Robert Flaherty)在加拿大哈德逊湾东北海岸的亚北极地带话了一年多时间与爱基斯摩人(主要是在一个叫那努克的人家)相处、居住拍摄下来的《北方的那努克》,这部电影意味着真正的纪录片的诞生,在此之前除了新闻片以及观光旅游片,电影对“真实记录”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少年时代的弗拉哈迪曾经跟随自己的父亲去野外勘探,他的父亲不仅给了他驾独木舟、使用雪橇,适应野外生活的能力,还给了他探索大自然和边远民族的兴趣,1920年在遥远的加拿大北方,弗拉哈迪和那努克一家在一起呆了将近16个月,他们居住、饮食都在一起,弗拉哈迪还教那努克一家使用和装卸摄像机,让他们适应摄像机。由于他与那努克一家的亲密接触,他得以拍摄那努克一家的日常生活状态,包括他们一家之间的感情交流。影片中,那努克是在弗拉哈迪的导演下进入镜头的,比如那努克望着弗拉哈迪带来的留声机痴笑、用牙齿咬唱片等等,但摄影者也拍摄到了大量的真实生活中的动人场景,如那努克蹲在地上用哈气为小儿子的手取暖以及她的妻子对着背在背上的孩子微笑等。弗拉哈迪以对具体人物的拍摄方式建立了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北方的那努克》可以称作是纪录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不仅仅为自己的拍摄者赢得了荣誉,也为后来的纪录片探索者提供了美学和技术的标准,比如人类学电影制作者提倡的“参与与观察”就来源于此(见豪侬:《研究:非虚构电影》)。

在世界纪录片史上,美国的弗里德里克·怀斯曼是一个重要人物,1967年他拍摄了《提提卡荒唐剧》,至今他已经拍摄了三十余部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受到批评界和观众的热烈好评,被尊为“美国史诗”,怀斯曼的作品以美国的各种机构、城市为主题,沿着‘用镜头解剖各种机构和人的方式“展示20实际下半叶的”美国。怀斯曼被认为是“直接电影”理论的实践者和理论代表。“直接电影’起源自新闻摄影,最早由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罗伯特·祝鲁等提出,他们试图让新闻纪录片像新闻照片一样适时适地地抓拍到事件高潮的时刻,这种方法要求摄影机与摄影人员不与被拍摄者发生任何关系(决不使用访问的形式),以求能排除摄影的影响,拍出原生态的摄影机不在时也会发生的情况。怀斯曼的《医院》、《中学校》、《动物园》等被认为是这种电影纪录片的代表作。“直接电影”理论认为,摄像机的存在应当避免对拍摄对象的影响,只有避免了这种影响才能拍到真实,因此他们常常选择剑拔弩张的时刻,等待自然事件的高潮在自然态势中到来并抓拍它,而不是介入它,让它在导演下发生。1999年怀斯曼拍摄了《缅因州的贝尔法斯特》,这是一部关于美丽的从17世纪发展而来的新英格兰港口城市电影,该片以特殊的“直接电影”风格而获日本“山形过熟纪录片电影界”1999年度最优秀片奖。

与“直接电影”理论相反,20世纪60年代法国诞生了“真实电影”理论,1960年夏天,法国人类学家让·胡什与社会学家埃德加·莫辛合作用刚刚问世的轻便同步录音摄影机拍摄了一部以巴黎青年为对象的电影《一个夏天的记录》。这部影片表现了一种特殊的摄影理想:纯粹的观察只能得到表面上的真实,要得到掩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本质的真实,就必须使用访问以及其他各种诱发性手段,因此他们认为电影拍摄者不能做拍摄现场的局外人,相反他要深深地切入到拍摄对象的生活中去,积极自参与被拍摄者的生活,促使被拍摄者在摄像机面前说出、演出自己平时不大能做出和说出的事来。“真实电影”理念强调摄影者对被拍摄对象的介入、诱导,他们让一般平民说话,使纪录片变得平民化,电影由政界要人的、影视体育明星的电影变成了普通平民也可以参与的,电影真正地把镜头伸向了大众的生活,这是他们的功绩。

中国纪录片近年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界以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界、法国“真实电影界”等国际重要电影赛事上都有不俗的表现,1997年张元的《广场》、1999年梁碧波的《婚事》、吴文光的《江湖》、杨天乙《老头》等都有获奖记录。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型数码摄像机(DV)诞生,为个人制作DV影片提供了可能。电影不再是影视学院专业毕业生、专业导演和演员们的事,它成了可以像文学作品一样由非专业人士独立完成的“个人创作”。或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文学艺术种类中可能会增加一个品种——DV影片,未来的文学爱好者可能不是用钢笔创作文本型作品,而是拿着他们的掌中宝摄像机在大街上拍摄得到DV影片。DV设备非常简单,一般一台在20000元左右的数码摄像机加上一台性能中等的家用电脑就可以较好地完成任务了。因为DV设备的低成本,近年世界上DV潮有渐热的趋势。目前我们所说的DV片大多是指那种非专业的,以纪录片为主要形式的,以短片为主流的,采用数码摄像机(DV)拍摄的民间创作影片。它是在许多电影爱好者不满足于当前的电影制作发行体制与创作观念,试图在现有的电影体制以及电影创作观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突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兼有创作和娱乐的双重性的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小型低成本制作,非专业民间性质。

一部成功的DV片拍摄制作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一、必须有统一的导演,民间性质的拍片最难的是笼起大家的意见,参与者事先要有充分的讨论,但是到了现场就必须完全尊重导演的权威,参与者的任务只是帮助他完成构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DV片具有统一的个人风格,对于DV片来说个人风格是最重要的,如果人人都说了算,那么影片最终只能是各种意见相互妥协结果,个人风格就荡然无存了。二、好的场记和制片非常重要。绝大多数后期剪辑错误都是因为场记的疏忽导致的,比如两个人对话时,由于镜头一般来说要分成几次拍完,那么场记就一定要记住所有的细节并盯紧演员坐回原位之后所有的细节是否都恢复过来,不能出现3秒之前的半杯水变成了满杯水等情况;同时多人合作拍片,必然会有金钱、时间、出工次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协调,制片的任务是合力安排经费的使用、演员的出勤时间,拍摄现场的后勤安排等等,制片就是专门负责消灭这些事物性麻烦的人。三、注意画面质量和声音效果,一般DV片都是非专业的,所以画面质量不会有胶片机拍出来的那么好,这是正常的,因此不必追求过于精细的画面质量,但是尽可能地注意构图、同期声的录制,特别是在布光的方面给予周到的考虑都是必要的。四、剪辑对DV片非常重要,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剪辑会出不同的效果,但是剪辑的时候不要过多地使用特技,也不要滥用音乐补白,DV片应当追求简洁、明快的效果,在某个单独的点上有个性,并且这种个性得到了突出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处处开花。

三、艺术探索片是指那些因注重电影艺术语言的探索而区别于一般商业片、类型片,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电影。中国当代探索电影最杰出的代表有张艺谋、李安、陈凯歌、候孝贤、张元、王小帅、王家卫、杨德昌(代表作有《一一》、《麻将》等)等,总结他人们的特探索经验,我们可以为当代艺术探索片归纳出这样两个特征。A、思想意识上探索片常常更倾向于研讨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常常表现出悲观的面貌。例如2001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当代电影部分”评委会特别奖的《海鲜》是由中国新生代作家朱文推出的DV剧情片,影片描写了一个意欲自杀的妓女幸会一名热情助人的警察的故事,警察尝试用暴力强奸以及爱情感动等方式来拯救妓女的生命,试图通过激发妓女的恨或者爱使她放弃自杀,但是均未成功,万般无奈的警察掏出枪对女主人公说:“如果你想自杀就请杀了我吧!”结果女主人公毫不犹豫地开枪打死了警察并在次回到自己的卖笑生涯中。

这是一个极端的道德虚无主义故事,非常类似朱文前期的另一个小说《我爱美元》,该小说从一个孝敬“父亲”的道德动机出发,引出来的行动却是帮“父亲”找一个一夜情的女人,小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及其表面之下的道德精神的反讽情绪。再比如张元,1990年他的《妈妈》、1993年他的《北京杂种》等曾获柏林电影节影评人奖、瑞士洛伽诺电影节评委特别奖等,但是因为思想意识的极端倾向而不能为国内电影市场接受。B、电影语言运用上的个人化,探索片常常倾向于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技巧,常常不满足于现有的电影语汇,试验一些极端的电影表现方法。如大陆青年导演王小帅的电影《冬春的日子》,该片在强调构图意识、造型意识方面非常极端,而他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十七岁的单车》则采用极端的写实主义技法;这种对电影语言的探索张艺谋那里也是一样的,1992年他用纪录片风格拍摄了电影《秋菊打官司》,该片看上去像一部纪录片,但是却以饱满的人文激情、返璞归真的艺术表现、看似朴拙实际是精雕细刻的电影语汇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大奖。

同类推荐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一部形式独特的特写集。作品控诉了腐朽的农奴制度,表现了作者的民主主义思想。作品以一个猎人的行猎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外省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景色中,发生的却是种种悲剧,体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无言控诉。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世象新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通过他们的笔触,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凡间琐事,无不包含其中:民之生存不可缺少的“面包和盐”;你我终生寻找的“吻颈之交”;世人永不厌倦的话题“男人眼中的女人”……一如将油盐酱醋,苦辣酸甜搅在一起,五味杂陈,细品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 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

    本书是小小说,作者用自己平实的笔触为读者勾描了一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职场、情感等多个领域,共九十余篇,读后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可以开阔视野,认识社会,给自己的写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是本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
  • 回不去的是曾经

    回不去的是曾经

    本书是青年作家陈伟军的小说新作,以南方一座小城及一个村庄为底片,以苦难、人性和一个迷惘青年的内心挣扎为叙述故事的底色,讲述了随着主人公东南身份的变化,他对自己和生活的态度变化及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直面人生苦旅,直剖扭曲的人性,昭示了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陈琛好久不见

    陈琛好久不见

    也许是我勇敢太久,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以为好久不见,就可以忘记所有,其实,我们早已不复当初模样。
  • 复我大明

    复我大明

    年轻的公务员居然穿越成悲催的明末太子朱慈烺。还是城陷当晚穿过来的。连点准备时间都没给他留。卧槽,我真的只是想去买盒套套而已啊,用不用这么捉弄我……皇城内亲人死的死、残的残,皇城外虎视眈眈的豺狼整整五十万!真是倒了八辈子大血霉啊!怎么办?只有拼!好男儿,真兄弟。拼回我如画江山,拼出个大明盛世。拼得身边美女如云。手下人很想笑:什么美女如云,都是抢来的!这主子,说好听点,他是个太子,说句不好听的,他丫就一土匪!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孽六人组之纵横天下

    妖孽六人组之纵横天下

    见过组团打boss的,但没见过组团来穿越,你们搞事情?莫麟微微一笑,看着对面的千军万马有点可惜地对身边的四人道:“可惜了,如果穿过来的时候多带点人就好了,或者多带几把枪也好啊。你们说我要不要回去带点过来?我们就五人还两手空空,一点气势也没有,你看看人家,啧,那气势爆棚了。”夜凤萱撇了一眼:“你以为你是顺丰快速?带带活物?”“顺丰都没他厉害,他还自带穿越功能呢。”“小心把你自己穿坏了哈。”“不不不,是小心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你什么时候去?顺便帮我们打个头阵,看看到底能不能穿过去。”
  • 腹黑千金的重生

    腹黑千金的重生

    这本书讲了世界首富的千金有一个后妈和继母与别人女儿,继母处处为难女主,后女主重生,展开了报仇计划......
  • 我想这次换我来追你

    我想这次换我来追你

    温顾锦,温顾锦,这个男人这辈子的责任就是照顾白锦,可是谁能告诉他,他家小可爱把他当空气是什么情况?“锦锦,想吃什么?我烧给你吃”“……”“锦锦,我们下午去看电影吧?”“……”“锦锦,你手臂酸不酸?我帮你捏捏吧!”“温顾锦你有病吧,赶紧给我滚。”女人索性关掉电视,一拍桌子就站起来。“……”“锦锦,我错了。”“……”“锦锦,我不烦你了,你不要生气。”“……”白锦终于忍不住直接摔门而去。“我出去找我的小男朋友了!今晚不用等我睡觉了!”“什么?”
  • 风在远方

    风在远方

    一个单纯的大学女孩对其爱慕男子的相思与相恋的苦楚与幸福,终于像风吹向远方!你青葱的少女时代里经过了谁,留下了谁,带走了谁,执着的不肯放手可是与子偕老的那个,远走他乡的可是你念念不忘的,终于是爱了,伤了,散了,悔了,都如同风一样过境至远方。晨风是凌玉偏执的追逐,高洋是她无奈的痛楚;吴蔚是晨风的执念,却因此误伤了凌玉。凌玉,晨风,高洋三个人的感情纠葛究竟如何走向,各自的人生又是如何境遇,午夜梦回里又各自牵念的是谁?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与寂寞有关,与情欲作祟,与青春荷尔蒙有染的男生女生,终于随着毕业各奔他方而尘埃落定,这一场场风月烟花往事,终究是被遗忘的。
  • 衍御天龙

    衍御天龙

    龙为何物?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世人只知道龙是神话中的存在,却不知道他们一直在世间。龙墓为何?龙墓。一代天龙所寝的坟冢?还是只是一个虚掩?(新书上传,请支持)
  • 天灵之双生

    天灵之双生

    灵宠,是灵者的伴生战宠,是灵者属性的决定者,是灵兵炼祭关键存在。这世上的灵者都只能拥有一只灵宠,一个灵核,一个属性,一把灵兵。如果有人拥有自灵者诞生以来从未出现过的两只灵宠呢?仅仅代表有两个灵核,两个属性,两把灵兵?而双生灵宠的出现,是会被奉为天人呢?抑或是永无休止境的追杀?且看本书——天灵之双生!灵者十级百层:觉灵,器灵,强灵,准灵,空灵,分灵,合灵,法灵,圣灵,天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