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6600000027

第27章 批评论(7)

弗洛伊德论“俄狄普斯情结”

俄狄浦斯的命运感动我们之处,仅仅在于它可能就是我们自己的命运,因为还在我们降生之前神明便已把给他的那种诅咒也施加给我们。我们可能都注定要把我们的母亲作为第一次性冲动的对象,并把父亲作为第一次暴力的憎恨冲动的对象。我们的梦使我们确信了这一点。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娶母不过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我们童年愿望的满足。但是就我们并未变成精神病患者而言,我们比他更为幸运,因为自童年起,我们已经成功地收回对母亲的性的冲动并逐渐遗忘掉对父亲的嫉妒心。我们从童年时代愿望满足的对象身上收回了这些原始愿望,并竭力加以压抑。当诗人通过自己的探究而揭示了俄狄普斯的罪恶,他家迫使我们注意到我们自己的内在自我,那里,同样的冲动仍旧存在,只是它们受着压抑。

——《梦的释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7页。

帕克论“我们时代对艺术功用的说法大多是夸大其词”

我们在本书中始终认为,艺术的独特目的是教养,是丰富想像。但是,艺术的爱好者总是声称艺术还有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在我看来,大多数这些说法,特别是我们时代的说法,也像关于宗教的类似说法一样,是过分夸大其词了。激情、惯例、最广泛意义上的经济事实、实用的智力——支配人的主要力量是这些东西,而不是美,不是宗教。事实上,如果有人把艺术目前对生活的影响和艺术对原始社会的影响比较一下的话,他大概就会得出推论说,这种影响很快就要完全绝迹了。因为,在原始人中间,艺术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对他们来说,艺术同功利和社会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艺术对这些活动起着直接的限制作用或强化作用。除了希腊、中古时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城市国家以外,文明的演进已经使两者脱离了原来的统一,以致到今天,在我们中间,艺术是在同其余的生活相隔绝的情况下发展和被人欣赏的。艺术所以受重视,是由于它自身的意义,由于它对教养的贡献,而不是由于它对生活的任何进一步的影响。而且,这种自由也开始成为它的意义的一部分。

——《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82页

梅尔文·弗拉德曼论“意识流”作为批评术语

依照罗伯特·汉弗莱(美国当代批评家)的说法,当批评家把这两个名词等同起来的时候,他们正好是把“文体”—一意识流——和“技巧”——内心独自——混淆起来了。意识流小说应该主要利用广泛意识领域,一般是一个,或几个人物的全部意识领域。换句话说,这部小说里,无论是结构,主题,或者是一般效果,都要依赖人物的意识做为描写的“银幕”,或者“电影胶片”而表现出来。我们之所谓意识,实际上就指的是注意力的整个范围,包括逐渐趋向无意识和完全觉醒状态的演变。

老实说,并没有意识流技巧。假若有人硬这样说,那么在批评的专门术语上就犯了严重的错误。“意识流”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完全同“颂歌”或“十四行诗”一样是指某种诗的形式而言。“颂歌”和“十四行体”虽然用某种互不相同的技巧,但是它们仍然属于同一范畴。在叙述体的小说和意识流小说之间也可能会有相似的特性。技巧上的不同就是从两种不同的思想方式来的。可以说始终是这样:一种是直接的思想,另一种是梦想,或者是幻想。用老一套句法表达思想的叙述体小说是麻烦而又缺乏含蓄的。与此相反,意识流小说用回忆和预料却可以通畅自如的表达思想。

——《「意识流」导论》,《现代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作家出版社,1062年版。

结构主义批评家罗郎·巴特论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活动”

一切结构主义活动,不管是内省的或诗的,是用这样一种方式重建一个“客体”,从而使那个客体产生功能(或“许多功能”)的规律显示出来。结构因此实在是一个客体的模拟,不过是一个有指导的、有目的的模拟,因为模拟所得的客体会使原客体中不可见的,或者你愿意这么说的话,不可理解的东西显示出来。结构主义的人把真实的东西取来,予以分解,然后重新予以组合;看来,这个微不足道(这使有些人说结构主义事业“没有意义”,“没有兴味”,“没有用处”等等)。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微不足道”却是决定性的:因为在结构主义活动中两种客体或两种时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东西,而这新东西并不少于一般的可理解性:模拟物是理智加于客体,而这种增加是有人类学上的价值的,因为自然献给人的头脑的正是人自己,他的历史,他的处境,他的自由,他的阻力。

这样我们看到为什么我们必须说结构主义活动;创作或思考在这里不是重现世界的原来的“印象”,而是确实地制作一个与原来的世界相似的世界;不是为了摹仿它,而是为了使它可以理解。因此人们可以说,结构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模仿活动;这也是为什么,严格说来,结构主义作为理性活动与特别是文学或一般艺术并无技术性的差别:它们都来自模拟,不是在实质类似的基础上的模拟(如在所谓现实主义艺术中那样),而是在功能类似的基础上的模拟。

——《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第2期

接受美学家姚斯谈接受美学方法对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的调节及其价值

30年代以来,穆卡洛夫斯基和所谓的布拉格结构主义,在他们开创性的研究中进一步发展了形式主义理论,然而,这种形式主义理论在西欧学术界毕竟市场不大。从形式主义发展到辩证结构主义这一步,对文学类型理论意义尤大,因为辩证结构主义把作品理解为社会现实的符号和意义载体,美学不过是外在审美意义的调节原则和组织方式;另一方面,以接受美学为基础的类型理论必须进一步补充文学与社会之间、作品与观众之间的结构关系研究。“文学大众”标准的历史系统潜在于遥远的过去,通过先在构成的作品意图以及观众理解的类型系统的期待视野,随时都可以重建这种标准的历史系统。

古老文学的证明往往是沉默的,社会历史文献很少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直接的回答,诸如文学作品和类型在其历史现实和社会环境中的功能,接受和影响便是如此。因之,结构主义与解释学在很大范围内相互关照。二者之间通过接受美学方法的调节能够使人们彻底理解过去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通过类型、标准和价值的共时性系统)和与此相关的“回答特征”(通过分析接受史)。

——姚斯等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美国学者论女权主义批评

伍尔夫在同性恋与异性恶之间的那种突然转向的、跳跃的、点到为止的种种策略在女权主义批评中预示了三个中心。首先是妇女的利益。作为一名女权主义批评家就是要对妇女作出反应并且要代表妇女,至少要对她们在文化中的位置与空间予以考虑。第二个中心是异性恋的利益。诸多女权主义评论家的性偏向都是异性恋。他们的专业环境,课堂教学以及图书资料的内容也是这样。第三个中心是男性支配地位。男性仍然控制着许多性习俗、课堂教学及图书资料的内容。而且,所有的女权主义批评家,如果想成功的活,都必须与传统哲学及文化系统达成妥协,而这些系统则是男性业已建立并逐步修补起来的东西,就像众多的古德温奇先生一样。

女权主义批评寻求一种将前两个中心置于创造性的摇摆之中的方式,即将其置于理论之中又寻求理论证实的自身、置于实践之中又寻求实践方式。而且女权主义批评述中止了第三个中心的影响。由于女权主义批评要有利于现实的女性与新的性特征的想象力,因此这一批评拒绝为男性的支配地位服务。最值得注意的是,女权主义批评并不是将性别歧视作为一种孤立的制度来分析的,而是将其作为另外的等级制度的提喻来分析的,性别歧视是等级制度的搭档,并且代表着整个卑鄙的大杂烩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对性与性别的女权主义审视是一种透视,它能使人们观察一切事物。而对性与性别的女权主义检验则是一种活动,它能使人们检验一切事物。

——〖美〗凯瑟琳·R·斯廷普森:『伍尔夫的房间,我们的工程:建构女权主义批评』,见拉而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这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韦勒克论“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

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建立一个文学理论、一个原则体系和一个价值理论的任务上来,它必须利用对具体的艺术作品所作的批评,并不断地求助于文学史的支持。这三种学科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不相同的:文学史不能吞并也不能取代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甚至也不能梦想去吞并文学史。A.马尔罗曾雄辩有力地谈到过想象中的博物馆,谈到过这座没有围墙、以造型艺术为全世界所熟悉的博物馆。在文学中,我们肯定地会面临与艺术批评家同样的任务,或至少是类似的任务: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容易地在一所图书馆中收集成我们的博物馆,但我们仍然要面对语言和语言的历史形式所形成的围墙和障碍。我们很大的任务就在于粉碎这些障碍,借助翻译、语言学研究、编纂、比较文学或单纯是想象的共鸣去摧毁这些围墙。最终,文学家像造型艺术一样,像马尔罗的沉默的声音一样,是一片合唱之声--它通过各个时代清晰地震响--宣告了人类对时间和命运的蔑视,对无偿、相对和历史的胜利。

——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8页。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六卷)

    悦读MOOK(第十六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乘火车梦游

    乘火车梦游

    本书是散文集,是作家段落的散文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在风中藏好自己”、“乘火车梦游”、“回春遗梦”、“怀抱梨花的村庄”四个篇名辑录了作家的64篇散文作品。散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作者作者的心路历程。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感情真挚。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漫漫长路沁梅香

    漫漫长路沁梅香

    在这部父亲的文集中,蕴藉着一种传承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最朴素的、最自然的爱的基因;有着一种托附天宇浩荡,历经大地调息,呼心高山流水情的风扬;更有着一种枝映心辉,月染夜色,光放乾坤的心之灵磊。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热门推荐
  • 宝贝,我爱你!

    宝贝,我爱你!

    【甜宠文】“老公,你爱我有多深?”(男女身心干净,无失忆,无一夜情,温馨清水!)
  • 七百度

    七百度

    男主是仙,女主是狐!他们是前世的恋人,但从他们走到一起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们的情路坎坷!后男主为了救活女主,倾尽了生命,可他命不该绝,被一位仙人救活,却也从此分道扬镳!n年后命运的交错让他们又在一起,她一直以来都知道他是她等待的人,可她回不了人形,想要默默守护着他就满足了!可他不知晓一切,不断的伤害着她,最终在他与另一个女孩结婚那日,她带着满身的伤痕离开了……
  • 冬之恋曲

    冬之恋曲

    冬之恋曲——女主热爱冬天,性格正如冬天一样,冰冷至极,男主,温柔的男神般的人物。女主完全不把男主放在眼里,男主只是温柔一笑。
  • 灵物上天之炼心

    灵物上天之炼心

    她为他而生为他而死,灵魂出窍化为风灵池前被取了心。他削发为志为她断王根入灵道,修行千年,脱胎换骨十余次,念一人却始终无所获。她被荷花仙子钦定为郝狐狸的徒弟随师父渡劫下凡尘。正逢他脱胎换骨,她与他再次相见。只是,她失了心换了模样,他桃木剑修缘不够无法与她接缘所以彼此无意。人间之行,他们最终要找到痴情蛊、绝情泪才能化解他们的师父郝狐狸的劫数。这修缘的路,这炼心的道,都太苦了。终于,他找到了她的肉身,他激动地对她说,“小惜,我找到我的纺惜儿了!”那一刻,她才明白:不曾想,情到深处是放手!不曾想,转身的一瞬间,心的地方如刀绞,渐行渐远已长了心!
  • 红烛泪深人倦

    红烛泪深人倦

    虽然我是天子,但我还是最初的那个爱你的人,我会爱你一生一世,护你百岁无忧,愿你永远安歌。
  • 巡仙谣

    巡仙谣

    羽扇纶巾的风流公子谈笑樯橹,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月台揽霞。憨态可掬的笑脸佛陀辣手摧花,出尘脱俗的白眉道人望断高崖。千年之际,英才辈出,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笑傲天下的仙门十雄,隐居世外的四方君子,肆意潇洒的散修六杰,虎视眈眈的魔门后秀……陆道仙表示压力很大。风华绝代的公子,一剑分天刺日。倾国倾城的美人,一舞颠倒众生。仙路茫茫,大道之下何巧为先?有人重生光环,逆天改命。有人穿越时空,奇运环身。小乡村里走出的伪小村姑,能否力抗群雄?圣者也有七情,修二代也有春天。
  • 觊觎逍遥

    觊觎逍遥

    无穿越重生!非废才非退婚!没有随身老爷爷照顾!强者之路,必是坎坷多难,九死一生!每行一步,如负山逆水!每进一寸,皆万般艰难!屠神灭魔,赢战四方,非我所愿!拯救苍生,掌权天下,亦非本意!刹那芳华,红颜易老弹指挥间,一切云烟我只想:觊觎逍遥!
  • 傲世战神之独步江湖

    傲世战神之独步江湖

    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却让一个少年走上霸世之路,在这条路上只有两个选择,生还是死,在生死之中徘徊,在磨难中变强......
  • TFBOYS之一段开心往事

    TFBOYS之一段开心往事

    你有你想要的,我有我想要的!我的明星生活!你呢?
  • 老爷子的三个嘱咐

    老爷子的三个嘱咐

    徐树建编写的《老爷子的三个嘱咐》是一本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收录悬疑故事三十七个。这些故事情节曲折精彩,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写法,让每一声鼓点都敲击在你最敏感的神经上,直至同达阅读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