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800000012

第12章 花见羞:花见尤怜的后唐贵妃(2)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而已,很快李存勖就派人监视李嗣源,李嗣源的一举一动都要汇报,而这还不够,李存勖还是觉得很不放心。于是他又几次三番地派人暗杀李嗣源,但都被李嗣源躲过了。同时,李存勖虽然在打仗的时候勇猛机智,但是做帝王后,确实非常昏庸。他不懂得居安思危,而以为已经高枕无忧,一味享乐。他尤其喜欢伶人,不但经常观看伶人演戏,更是经常自己涂粉抹墨,亲自上台表演,跟伶人混在一起,并给自己取了个艺名“李天下”。他对伶人的宠信也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对于后唐的群臣来说,简直就是难以理解,甚至一次他在台上演戏的时候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便上去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问这个伶人为什么打自己,这个伶人花言巧语地说:“叫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竟然叫了两声,除了你自己,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不仅没有惩罚这个扇自己耳光的戏子,反而对他进行重赏。从此,伶人觉得连皇帝都可以打,那些大臣便更不在话下,于是对群臣进行随意的侮辱。加之李存勖昏庸无为,不理朝政,纵容伶人、宦官强抢民女,很快不论是朝堂之上还是黎民百姓,都是怨声四起。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由于李存勖的昏庸无为,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发生兵变。李存勖放眼身边的武将,觉得只有李嗣源可以承担起剿灭叛匪的重任,于是就派李嗣源去征讨叛军。孰料,李嗣源刚刚率兵到达魏州城下,还未动得一兵一卒,手下士兵便与魏州城内的叛军站到了一旁,共同拥立李嗣源为帝。面对突变的形势,李嗣源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谋反,毕竟他与李存勖共同长大,共同打得天下,他对李存勖还是有很深的情谊的。于是,他赶忙找了个借口逃出魏州。然而他的属下石敬瑭却觉得这对于李嗣源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于是劝李嗣源自立。李嗣源想到李存勖现在昏聩无能,作为皇帝只能误国,于是决心顺应众望,自立称帝。

花见羞见状,便向李嗣源进言说,河北形势复杂,割据势力很强,不利于势力的稳固,还是南渡黄河,据开封而攻打洛阳是上策。李嗣源听了之后,不禁连叹妙也,于是依此建议挥师南下。李存勖得知消息后,意图抵抗李嗣源。不成想,他已是众叛亲离,伶人郭从谦发起叛乱,在混乱中将李存勖杀死。就这样,李嗣源攻入洛阳。群臣拥戴他为监国,随后不久,李嗣源即位,改元天成,史称后唐明宗。

就这样,花见羞就成为了帝王的后妃。命运是这样奇妙,将一个糕饼店家的女儿推上了这样的高位。一时间,花见羞的经历成为了一个传奇,为许多人艳羡。

◆挪身辞让皇后位

李嗣源即位后,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立谁为皇后的问题。他本属意花见羞,因为花见羞不但国色天香,漂亮可人,而且端庄大方兼具才智,完全是母仪天下的气派。花见羞与李嗣源朝夕相处,对丈夫的所思所想非常清楚,即便他未曾直接说出口。花见羞私下向李嗣源进言说:“皇上您刚刚登基,且皇后不过是一个名号而已,对于臣妾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况且昔日夏夫人与皇上同患难,如今却不能共享富贵,真是非常可惜。虽夏夫人已逝世,但夏夫人留下的两个孩子都已长大,且为皇上夺得天下出谋出力。现在莫若暂且不立皇后,而追封夏夫人为皇后,这样既可显皇帝的深情,又利于父子关系的稳固。”李嗣源听了之后,不禁点头不止,还是花见羞思虑周全啊。于是,李嗣源立即追封夏夫人为晋国夫人,封曹夫人为曹淑妃。此举一行,果然博得了后唐群臣及百姓的赞誉,而夏夫人之子李从荣、李从厚也感激涕零。

转眼间就到了长兴元年(930年),四年过去了,这时所有人都认为后位不宜久悬,因此多位大臣都进言说应当立皇后了。李嗣源也如此认为,早立皇后利于后宫稳定,且后宫稳定与否与前朝息息相关。于是,李嗣源便开始商议立皇后之事。虽然众人都非常喜欢花见羞,但是曹夫人嫁过来在前,依照传统的妻妾顺序,当立曹淑妃。然而,曹淑妃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却主动对花见羞说:“我一向多病,而且不够有耐心,又不细心,不善于管理后宫,你比我更有才能,又长得花容月貌,你做皇后更为合适。”花见羞看着淡泊而谦逊的曹淑妃,施了一礼,同样谦逊地说:

“皇后,是跟皇帝匹配的,这是天下至尊的位置,谁敢随意去担任呢?淑妃您先行嫁过来,我不过是一妾室,你比我更为贤良,皇上立你为皇后才是正确之举,能为天下人所服。”

二人就这样你谦我让,都认为对方更适合做皇后。最终,由于花见羞的坚决推辞,最终李嗣源决定立曹夫人为皇后,立花见羞为淑妃,因花见羞本姓王,因此称为王淑妃。

此事由宫中传出,无论是前朝的群臣还是后唐的百姓,大家都对花见羞与曹淑妃辞让皇后位置的行为赞誉有加。而花见羞本来就才貌双全,在李嗣源得天下的过程中付出了许多,得到了李嗣源更多的宠爱她竟然没有恃宠而骄,这实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因此,无论是李嗣源,还是其他人,都更加喜欢花见羞了。大家纷纷称赞花见羞简直就是第二个阴丽华。阴丽华,为中国古代罕见的贤德后妃的模范。她长得十分美艳,东汉光武帝刘秀没有发达的时候曾经看到阴丽华的美貌,就忍不住说:“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来,刘秀起兵之后,果然娶得阴丽华为妻,但不久因为情势所迫,刘秀为了扩大自己的兵力,又娶郭圣通,以便得到拥有更大势力的郭圣通的父亲的支持。最终,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成为开国皇帝。在立皇后的时候,阴丽华作为刘秀的正妻,一路上与刘秀同甘共苦,不论情理,都当被立为皇后。阴丽华却坚决辞让,始终不肯做皇后,最终刘秀立郭圣通为皇后。当很多后宫的嫔妃为皇后之位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阴丽华、花见羞及曹淑妃反而能够淡泊对待,一再辞让,不得不说是一段佳话,也彰显了她们非同一般的见识和智慧。

此后,花见羞与曹皇后相处更加和睦。花见羞侍奉曹皇后非常细心谨慎,而对李嗣源更是百般照料。每天李嗣源早晨起来更衣、盥洗,都是花见羞侍奉左右。等李嗣源前朝议事完毕,李嗣源和曹皇后共同吃饭时,也都是花见羞在一旁服侍。等李、曹二位吃完饭离开后,花见羞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而在管理后宫方面,因为曹皇后性格淡泊,不喜此类事情,花见羞便成为了实际上管理后宫的嫔妃。可是花见羞从来不会滥用权力,故意打压其他的嫔妃,反而用自己的真心公平地处理每桩事件。在这样公允而善良的处理方式下,不但曹皇后对花见羞十分满意,就连后宫的各位嫔妃也都对花见羞佩服、敬爱有加。历来后宫最怕争风吃醋,尔虞我诈,花见羞竟能将后宫治理得一派祥和,着实有才。李嗣源看花见羞将后宫处理得如此完美,没有发生一件让他担心而分神的事情,他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处理朝政,也就更加宠爱花见羞。

未过多久,后宫有个嫔妃生下一子,李嗣源为其取名李从益。李嗣源看花见羞一直都没有孩子,却管教有方,会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母亲,因此命令花见羞养育这个孩子,并将其封为许王。就这样,花见羞有了自己的儿子。诞下子嗣,对于后宫嫔妃来说,无疑非常有利于地位的巩固,对于花见羞来说,这无疑是更增加了一层尊荣的保障。母性是女人的天性,自从领养李从益之后,花见羞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李从益,也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到了天伦之乐。

而李嗣源也许是因为有了花见羞这样完美的妃子,竟成了少见的不喜声色的皇帝。早在他即位之初,就命令后宫只留下年纪较大的宫女一百人、宦官三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教坊一百人。虽然他也是三宫六院,除却曹皇后和花见羞外,还有十多位嫔妃,但是他并未沉迷于美色,而一心图强,不断整顿吏治,改革弊政,博得了百姓和群众的一致拥戴。而这,对于一个君王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唯有天下稳固,百姓拥戴,自己的江山才能坐稳,也正是因为这样,花见羞才能收获更为长久的爱和幸福。这几年的幸福时光,成为了后日花见羞最喜欢回忆的美好时光。

李嗣源登上皇位的第七年,即长兴四年(933年),六十六岁的李嗣源一病不起。花见羞作为李嗣源最亲近的宠妃,便日夜在床前侍奉。而另一个日夜守在床前的是李嗣源的贴身太监孟汉琼。生在皇家,伴在君侧,几乎没有人能够完全抵御住权力和政治的诱惑,花见羞也是一样。很快,她就和孟汉琼基于共同的目标,联合了在一起。他们利用李嗣源的威望,假借李嗣源之名,铲除他们心中的坏人,如安重海等人。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花见羞还念及旧情,将刘彟的几个儿子都封官拜爵,可见其重情重义的性格。

便在此时,也发生了一件对花见羞影响很大的事情。原来,此前李从益的乳母是司衣王氏。当时李嗣源之子秦王李从荣手握重兵,王氏便想借李从荣的势力获得尊荣,于是就借口说“孩子(李从益)想念哥哥秦王”,而一再进入李从荣的王府。过了没多久,王氏便施展手段挑逗李从荣,进而博得李从荣的喜欢,二人开始私通。可惜王氏忘了,早在此一千多年前,老子就曾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她必定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未久,李从荣看李嗣源病重,意欲谋取皇位。但是他一向残暴,跟朝臣不和。他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威望,便希望通过谋反来夺取皇位。虽然他的心腹也都反对这样做,但李从荣执意起兵,手下只好相从。然而当他率领千余人起兵后,立刻有人悄悄通告了李嗣源。李嗣源十分心痛。他没有想到,父子残杀的悲剧竟然要让他在有生之年遇上。但虽然他现在已经病重在床,他所经历的一切远非李从荣所比,而且他毕竟是皇帝,一向智勇双全,李从荣这样的把戏只能是引火自焚。

李嗣源急忙召来大臣以及花见羞,商议这件事如何处理。花见羞与宦官孟汉琼长期在李嗣源身旁侍奉,他们对此事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经过一番商议,李嗣源命兵马指挥使朱弘实平定战乱。面对朱弘实强大的兵马,李从荣是节节败退,并在仓皇逃窜之中跌下战马,被禁卫亲军杀死。

李嗣源听到儿子死后,“悲咽几堕于榻,绝而苏者再”,可谓是伤心欲绝。虽然是儿子先反他,想要将他取而代之,但儿子毕竟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李嗣源曾经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期待他能够建功立业,期待他能够永远将自己的血脉传递下去。现在,竟然因为一个皇位,父子相残,而至老年丧子,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李嗣源本就是重病不堪,现在又遇上这样的劳心伤神的悲剧,没几日,便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了。是年,李嗣源六十七岁。

李嗣源死后,由他的儿子、宋王李从厚即位,史称后唐闵帝。李从厚尊曹皇后为太后,尊花见羞为太妃。

就此,花见羞失去了一生中最大的依靠。这对于她来说,可谓是一生的转折点。

同类推荐
  •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

    这本书是《清朝这些人儿》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主要人物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一生与明朝有过合作,更多的是对抗。在本书中,我们将清楚地剖析努尔哈赤的一生,我们还将从努尔哈赤、从女真族、从后金国的角度,去解读这个朝代的历史。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安禄山史思明评传

    这是“隋唐历史人物”丛书中的一本,在唐代历史中留下骂名最多的大概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人,二人以“安史之乱”而“名扬史册”。为传统的反面人物客观地立传也是史学界的重要工作。本书文史结合,史实清楚、文字流畅。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史思明杀安庆绪,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史思明,都是极为血腥、极为残酷的历史。安禄山、史思明是唐中叶进行叛乱的罪魁祸首,二人不仅是同乡同岁同为藩将,而且同日发动的叛唐战乱,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通过本书了解安史之乱,认识唐朝统治者居安忘危的危害,历史意义极为深远。
  •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儒藏》春秋:汤一介传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21世纪初,这一历史终于得以突破,而改写中国这一历史的带头人就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
热门推荐
  • 暗夜之怒

    暗夜之怒

    我的血很冷,但是,可以沸腾。我是暗夜,人类,叫我吸血鬼。(更新时间,中午1点,下午7点。存稿充足,更新稳定,欢迎收藏!)
  •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达之创世

    高达之创世

    既然这个世界如此的扭曲,那么只好重新来过
  • 子岚小神纪

    子岚小神纪

    不升级,不种马,就是安安静静且试天下。猪脚没有三头六臂,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身份注定了他不能普通,于是只能去拿下这个天下。
  • 校园黑白分派:遵命女王陛下番外

    校园黑白分派:遵命女王陛下番外

    《遵命,女王陛下》的番外。以伊流影为主角。欢迎光临神奇的“威廉古堡”皇家贵族学院!天使和恶魔雕像分别背对着侧身而立,身后的巨大翅膀连接在一起,像一座横跨天际的桥梁,迎接着你的到来!在这里,“光”和“影”的对立势同水火;在这里,两大天王的意图主宰了一切!
  • 游云客栈

    游云客栈

    琉璃盏,夜光杯,车逢马,蛇化龙,风景美如画,暗香疏影洒,春乍起,云藏月隐。风波里,小桥归客。细细碎碎,恰似美人泪。斑斑点点,宛若妙人花。且归流连处,静待风吟……
  • 我们一起许下的约定

    我们一起许下的约定

    在机场遇见了,有的一见钟情,有的相处久了,产生感情,你们觉得她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来看看吧!*(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如有写得不好的请原谅哦!你们也可以加我qq956828422,和我一起讨论剧情哦)
  • 箱子里的那点事

    箱子里的那点事

    琐事,小事,无用事,事事用心,小说,大说,就要说,说说健康,
  • 威行海上

    威行海上

    相传大明国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写成一本奇书,里面记载着他毕生研究出的改朝换代之术,在他死前将此书送到了海上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许多年后,当这个消息传遍整个大明国的时候,一个海上群雄逐鹿的时代来临了……
  • 归尘赋

    归尘赋

    大地穹苍,无疆域界,每一段岁月,每一代生灵,都伴随着乱和祸,人祸,天祸,修士祸,因果祸,无尽的劫从不止息,驱赶着众生去渡,直至一日天崩地陷,连一界亦要渡劫,仙陨圣坠,血比沙贱,凡人该如何自处?唯有应劫去渡,在劫难中磨砺,杀出一身的辉煌,以双手埋葬罪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