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1300000002

第2章 张爱玲:相见欢,小团圆(2)

炎樱在设计上的才华亦是非同小可,后来胡兰成办《苦竹》杂志,第一期的封面便是请炎樱设计的,而张爱玲那些“不合时宜”的奇装异服也多出自炎樱之手。

在港大的日子,张爱玲依旧阴郁而自卑。与那些阔绰的商家小姐或是华侨比起来,张爱玲的境况实在是寒碜,唯独靠成绩来补救。

1941年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港大停课,张爱玲回到上海。无奈之下,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希望能够补完在港大未完成的半年学业,拿到个文凭。

笔底倾城

早在 1939年,张爱玲应《西风》杂志社“我的……”征文,写了《我的天才梦》一文,最终获得十三名。张爱玲十分不服气,多年后,旧事重提,仍对征文的公平性进行了质疑。当初征文限定字数,因而她将文章压缩了好多,而成绩揭晓,却恍然发现获得第一名的文章字数严重超标。

不过张爱玲的才华在此时已得到认可,《西风》将征文集结成书,便用的是张爱玲的题目《天才梦》。

回到上海之后,张爱玲住在姑姑家,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在圣约翰大学毕业便辍学了。这时,她已经开始用英文写作,、给《泰晤士报》《二十世纪》月刊等英文读物写了一系列的影评和散文。其中一篇“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中国人的生活和服装》),专门解剖中国人的时装,角度特别,内容十分的新颖喜人。文中还附带张爱玲亲手画的 12幅插图,她的全才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张爱玲用中文重写这篇文章,名为《更衣记》。

张爱玲之所以卖文为生,一来是因为确实有这方面的天赋,二来则是因为性格所致。弟弟张子静曾问她为何不去教书,张爱玲坦言,自己知识渊博和教授他人还是很不一样的。她性格内敛,很少与陌生人接触,也只有在独自写作的时候才能觉得舒坦。

除了给英文月刊卖文章赚钱,这一时期的张爱玲还创作了大量小说,都是日后脍炙人口的篇目。

她第一次以小说家的身份步入大众视线,则是凭借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

当时周瘦鹃正在准备《紫罗兰》的复刊,这本杂志停刊了将近 20年。此次复刊,自然是意义重大。张爱玲经亲戚黄岳渊的引荐,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送给周瘦鹃。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这样新鲜别致的开头,至今读来依旧回味无穷。而周瘦鹃几乎是一眼便相中了张爱玲,不仅在《紫罗兰》复刊后的两期杂志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还特地郑重地写了文章来推介这个文坛后辈,称赞她的小说中有毛姆和《红楼梦》的味道。

面对这个伯乐,不善交际的张爱玲也曾登门拜访,之后又请周瘦鹃去姑姑家吃下午茶。即便如此,张爱玲与《紫罗兰》的合作却也仅限于这两篇作品,多年后在《小团圆》中提及周瘦鹃(汤孤鹜)也是一笔带过,似乎不愿意多谈。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无人知晓,有人猜想是因为稿费太低,而张爱玲则在《小团圆》中暗示周瘦鹃并不激赏她的文字。

无论如何,张爱玲在《紫罗兰》烧完两炉香之后便未再合作,继而转战《万象》、《杂志》等刊物。

时任《万象》主编的是作家柯灵,他在看了两篇《沉香屑》之后便有意向张爱玲约稿,又不便求周瘦鹃引荐。正犹豫着,张爱玲主动送上门来。

1943年 7月的一天,张爱玲穿着丝质碎花旗袍,胁下夹着个报纸包,来到了石库门的中央书店,下面是店堂,楼上便是《万象》的编辑室。她的报纸包里装的就是之后在《万象》上发表的小说《心经》。之后,她在《万象》又连续发表多篇文章,篇篇佳品。

这两年,张爱玲的创作量实在是令人惊叹。如她叫嚣的那般“出名要趁早”,这回她不仅趁了早,还急急地要趁热打铁。因而,她未曾理会郑振铎等人的劝说,仓皇之下便出版了《传奇》。书名如此自负,真是风云上海滩的范儿。

在战乱的年代,张爱玲似乎是岌岌可危而又充满斗志的,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早早地便预言“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因此她要抓紧了一丝一毫的时间来享受,浮华也好,繁荣也罢,她就是要好好地享受这些苍凉的前奏。她的词典里,没有等待,只有及时行乐。

张爱玲与《万象》的合作也未能长久。当年,张爱玲在《万象》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之后,忽然有篇《论张爱玲的小说》的评论出现,在文中先是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了一番称赞,之后又对正在连载的长篇小说《连环套》进行批驳。这篇评论的作者署名为迅雨,后来被证实是翻译家傅雷先生。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张爱玲便腰斩《连环套》,也再未给《万象》一行字。因而有人猜想这是张爱玲与《万象》绝交的主要原因。

谁知此事并未完结,之后又因《万象》出版人平襟亚的一篇《一千元的灰钿》浮出水面。平襟亚在文中写道,有一位女作家给了八期的稿子,大概是一期一千元的标准,她领了九千元,却没再给出第九期的稿件。

因而预支的国币一千元便成为“灰钿”,下落不明。这位女作家就是张爱玲。

此事一出,众人顿时都纷纷执笔帮腔,其中包括柯灵,还有张爱玲学生时代的老师汪宏声。柯灵本意是帮张爱玲说话,说是张爱玲“一时疏忽”,才有了误会,这么一说反倒让此事坐定。其实他本人也未必了解实情。汪宏声则发表文章,提到张爱玲中学时代交作业,曾以一篇文章代替两篇上交的旧事。本意是无伤大雅的,偏生这文章发表的时机不对,似乎又成了“一千元的灰钿”的佐证。

这一来一往的唇枪舌战,张爱玲与《万象》决裂,又与汪宏声不再来往。而柯灵呢?虽然其言不善,用意还是好的,这一点张爱玲自然明白。她在将《倾城之恋》改编为舞台剧的时候,还曾向柯灵请教,二人的交情算得上是不错。后来柯灵被捕入狱,是胡兰成写信将他救出来的。

多年后,张爱玲远渡美国,渐渐为人所淡忘。1984年,柯灵提笔,一篇《遥寄张爱玲》又使得张爱玲在大陆复活。瞬间,张迷遍地丛生,张爱玲才又开始火了起来。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柯灵与张爱玲是一种,亦师亦友,一方是青眼有加有意提拔,另一方则是心领神会。那么,同为女性的苏青与张爱玲则又是一种:比闺中密友少了些交心,比业务关系又多了层私交,可以一起谈论文章,也可以携手去逛街买衣服。

张爱玲向来自负,对同时期的许多女作家都是不屑的,唯独苏青能入得了她的法眼,她在文中写道:“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荻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与张爱玲不同,胆子大,离过婚,端的是新女性的作风,快人快语不说,尽触敏感话题,即便是今日看来,她的文章依旧十分受争议。

1943年,苏青创办《天地》,打的是女性旗号,亲自写信向张爱玲约稿。

张爱玲对文学上的声誉极其重视,很少将稿子给不入流的刊物,当年弟弟张子静创办杂志,亲自登门向姐姐邀稿,也是碰了一鼻子灰。但是苏青这人颇为干练,十分能揣摩对方心理,几句话便将张爱玲“笼络”了。

张爱玲不仅破天荒地给《天地》写了诸多文章,与苏青一起同题写作,还亲力亲为,为《天地》设计封面、画插图,可谓是耗尽心力。一时间,二人成了上海滩文学界的“双璧”,在这片青天白日旗下的孤岛里,显得异常夺目。

情动一瞬

二十二岁了,写爱情故事,但是从来没恋爱过,给人知道不好。

《小团圆》

张爱玲是靠“男女关系”发家的。

她在文章里,翻来覆去地写男人女人,讲男欢女爱,写倾城之恋,对男女关系的研究可谓透彻深刻。那份入骨的剖析是今日多少情感专家都不及的。可谁承想,这位年轻的小姐,在写下《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传世流芳的爱情故事之前却从未谈过恋爱。这多少令人觉得惊异。

1943年 10月,《天地》创刊号发行,苏青给当时任汪伪政府宣传部次长的胡兰成寄来一本。那一期,刚好登了张爱玲的小说《封锁》。

胡兰成一见倾心,心中猜想这张爱玲是何许人也,文章如此精妙。

他当时甚至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便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切能发生的关系都要发生”。之后,他又撰文,极力赞扬了张爱玲。

也就是这一年年底,胡兰成入狱。爽直仗义的苏青要出手相救,顺便还拉上了张爱玲,两人一同找周佛海说情。此时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素未谋面,又性格傲慢,居然愿意同苏青一起去求助,其间种种真是耐人寻味。

或许,缘定于此,也是罪恶的起源,胡兰成就像是一个劫数,注定要扰乱她的今生今世。

胡兰成出狱后,赋闲在南京。之后回到上海,第一件事便是去拜会苏青。一方面是因为多亏苏青的打理,才能出狱,登门拜谢自是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二人过往甚密,要比一般的朋友关系更为亲密。他向苏青问起张爱玲是何人,苏青便赌气说:“是女子。”旋即又忙敷衍,说张爱玲不见人。

这段对话,在张爱玲、胡兰成和苏青的笔下都有过记载,可写出来的语气却大相径庭,可见三人对此都心怀龃龉。三人的暧昧隔着层纱幕,却彼此心知肚明。

不过,苏青的不高兴并没能阻止得了胡兰成,他最终还是要来了地址,次日便登门造访。胡兰成第一次去张爱玲家,果然是碰了壁。于是只好用纸条写下了电话号码和地址,从门缝里塞进去,悻悻而归。

第二日,张爱玲便给胡兰成打电话,说要亲自登门。当时,胡兰成在上海的家位于大西路美丽园,离张爱玲的住处不远。与之前被冷落门庭的待遇相比,张爱玲亲自拜访,胡兰成定是受宠若惊,因而觉得客厅太小,几乎放不下她。

二人谈古论今,从“诗三百”到当时的流行文学,简直是无孔不入。三十八岁的胡兰成在二十二岁的张爱玲面前,可谓是甘拜下风,俯首称臣。论出身,她是贵族之后,而他是绍兴乡下一直苦心经营才得以成名的凤凰男,还一不留神站错了队,一直背着汉奸的罪名;论才学,他自然是要低她许多,张爱玲虽然寡言少语,一旦打开了话匣子,谈起了文学,胡兰成连话也接不上;再看看自身条件,若是相亲,张爱玲正当妙龄,胡兰成年近四十,早已有了妻室。

这一条条的对比,一般男子定是觉得自惭形秽,可在胡兰成心里这都是福气。他有个血统高贵才学卓绝的恋人,这一段感情,够他炫耀一辈子了。

他自诩为风流才子,晚年又将交往过的女子一一制成标本,录入书中,成就了一本群芳谱,题名《今生今世》。张爱玲自然也在其中。

我常时一个月里总回上海一次,住上八九天,晨出夜归只看张爱玲,两人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没有工夫。

《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胡兰成这个人,是天生的媚骨。往好了说,是儒释道一体,诗词歌赋百家皆通。说得不好听,就是没节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条三寸不烂舌,搭上一支天花乱坠笔,简直能横绝古今了。

张爱玲心气高,甚是自负,虽听不得半句不是,但是也非浅薄之人,一般的溜须拍马绝对是入不了她法眼的。可胡兰成不一样啊,他的笔是云垂海立,石破天惊的,动不动就写“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张爱玲再怎么刻薄小气,看了这样的话也该开心的。更何况当时是在热恋中,甜言蜜语再怎么不着调,也是贴心的,必然欢喜。

此时的张爱玲情场得意,写作生涯也风头正劲。胡兰成说,那次看到她在《天地》上的一张照片,十分喜欢。张爱玲听了,便拿出了一张小照,在背面写上:“遇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胡兰成得了这个句子,沾沾自喜了一辈子。

张爱玲能说出口的自卑,大概也只有这一次。她彻彻底底地将自己托付给这个男人,飞蛾扑火一般不计后果。

过日子本是该有烟火气的,即便是张爱玲这个生活白痴写起文章来也要接地气,自诩大俗。可胡兰成倒好,好生生的过日子硬被他弄成了行为艺术。张爱玲去菜市里挑根葱也是美的,俯身倒杯茶也要慢镜头切换成五六个画面,节奏分明地一一描述,生怕一闭眼就错过了倾国倾城的瞬间。

虽然胡兰成有妻室,既不愿意离婚,还是提出要结婚,张爱玲觉得奇怪,不离婚又如何结婚呢?恰好这时候,胡兰成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张胡才得以结成连理。张爱玲不是拘于礼数的人,因而结婚的过程十分简陋,馒头上插了几根香,炎樱为证,另附一纸婚书: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胡兰成最大的长处,便是懂女人,因而次次都能够正中下怀,把每个女人哄得服服帖帖。张爱玲爱他,一部分也是因为童年惨淡,或多或少有些恋父的情结。而胡兰成恰好是个绝佳的听客,不仅能时时听她谈天论地,还十分能明白她想要什么,投其所好。

若是这爱情能长久,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只可惜胡兰成是个没长性的人,在《今生今世》这本书中,如此倾国倾城的张爱玲也只在里面占了八分之一的篇幅,仅《民国女子》一章,虽说胡兰成遇到张爱玲觉得惊为天人,这“惊”也不过人生在世的惊鸿一瞥。

1944年 11月,胡兰成去武汉接手《大楚报》之后,很快就出轨,瞒着张爱玲与护士周训德秘密结婚。张知道此事后,胡兰成也不躲避,他口口声声将张爱玲架上圣母的位子,说她是不会吃醋的。可即便张爱玲再怎么爱他,也无法容忍与人共事一夫,更何况他还日日在张爱玲面前说小周的好,甚至计划着将小周送去读书受高等教育。这博爱,恐怕是欺人太甚了。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汉奸胡兰成遭通缉。他化名为张嘉仪潜逃到浙江乡下。胡兰成有个同学叫斯颂德,他读书曾经受过斯家人的资助,后来也帮助过他们,交情不错。此次逃难,他便是逃到斯家,斯家老爷已经去世,夫人当家,还有个姨太太叫范秀美,年轻能干,为斯家生过一个女儿。斯家人安排胡兰成去范秀美的娘家避难。这一去倒好,胡兰成又与范秀美恩恩爱爱起来,直接在众人面前以夫妻相称。

只不过是两年光景,他已经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爱过了几回,胡兰成的山河岁月恐怕都是女人筑成的。

海上浮花

人人都说是战争成就了张爱玲,在那一段荒芜的岁月,只有她能活得如此繁华,如此自在。可她也有她的苦处,生于战乱年代,并不知和平为何物,因而也就习惯了。

她生在盛极一时的上海,电车声和叫卖声构成了她的人生背景乐,因而她骨子里有着市情的俗气。她的青春期是枕着炮火声入眠的,深谙人生的漂泊不安,因而笔端时刻写着苍凉。

同类推荐
  • 共和先锋卢性正

    共和先锋卢性正

    本书在民间调查及权威史志记载等资料的基础上,艺术地加工描述了辛亥革命志士卢性正为推翻满清帝制、追求民主共和而战斗一生的传奇经历。不同于辛亥间其他耀眼的革命领袖,书中的主人公卢性正,就像当时千万国民一样,被时代大变局裹挟而进历史洪流,成了历史演变的主要力量,但浪花过后,却是一片宁静,又被历史所遗忘。其命运的偶然与必然经历过程,使读者看后过目难忘,发人深省。
  • 伟大的犹太人(上)

    伟大的犹太人(上)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我坚信

    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 I know for 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热门推荐
  • 走,离婚去

    走,离婚去

    一次聚会误把酒当水喝,结果就醉了醉了,醒来后自己居然跟一个不认识的人结婚了!!!什么东西?不是朋友的恶作剧,是真的结婚了!如果被老爸知道肯定要拍扁她。“走,我们离婚去。”
  • 傲视武皇

    傲视武皇

    寰武大陆,广袤无垠。武道昌盛,以武为尊,天才云集。少年秦方的强者之路,一路坎坷,历尽磨难。成就无上武皇!
  • 诡杀

    诡杀

    一场场血腥命案,一个个离奇的死亡方式,是凶杀,还是报复……刚建了个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群号:418221345
  • 朽战

    朽战

    既然无路可退,那么就比一比吧,看看是你们毁灭我们,还是我们顽强的活下去。
  • 生死狙击之狙神传说

    生死狙击之狙神传说

    至所有生死狙击爱好者!第一章有前言,欢迎大家的捧场!【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七层面纱

    七层面纱

    爱是一道燃烧得更加颓废,也更加危险的火焰!费泓对梵霜的一次不经意的帮助,让两人从此纠缠不断!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还爱情的苦海?
  • 醉东汉

    醉东汉

    五胡乱华,八王之乱,这些阻止不了的时代,要结束了,只因为他的到来。
  • 心态的激励(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心态的激励(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马斯洛的科学心理理论大多以笔记、谈话、试验、演讲等方式阐述的,显得比较分散,时间跨度较大,缺少集中归纳总结,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较晦涩的人物和内容,致使我们一般读者难以全面掌握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为了全面系统地介绍马斯洛的科学心理,本人在马斯洛著作《关于科学 的心理学:一种探索》和《存在心理学探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既突出了马斯洛的科学心理思想,又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掌握和运用。相信本书能给读者以启迪,并能很好地指导自己养成的科学心理,靠心态推进人生成功,靠心态进行自我实现。
  • 隐婚

    隐婚

    曾菲菲,美女编辑,剩女一枚。与画坛才子赵克凡的浪漫恋情无疾而终后,毅然决定做个猎婚女,找个男人闪婚。闺蜜钱小美给她介绍了自己男友的弟弟陈义刚。陈义刚为了忘记初恋女友,也想尽快结婚。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认识不到三个月,即悄无声息地领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没有买婚戒,没有度蜜月。新婚第一天,两人的战争即拉开帷幕,遂不约而同对外隐瞒了结婚的事实。
  • 守护甜心之嗜血的复仇

    守护甜心之嗜血的复仇

    血族女王为了复仇变得让人捉摸不透,她还能过上平淡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