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识红泥小火炉还是中学生,家住乡间,是个“小浦东”。一年冬天,我捧了束自家种的腊梅,送到金陵西路孝和里蔡耕老师家中。中午,老师端出一只红泥小炉,摆在三楼老虎天窗下的红木画桌上,就在炭炉上煮茶、温酒、烤饼,满室春意盎然。那燃烧炭火的红泥火炉,倍感温馨而有趣。
后来读了些唐诗,其中白居易《问刘十九》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原来唐代诗人生活中已出现这种红泥小火炉了。但多年来,正宗的红泥小火炉一直难觅踪影,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前一阵获悉,厦门有此物。笔者先后拜托厦门、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朋友寻访小炭炉,却均无功而返。又过了一些时,我竟意外地在一家古玩铺发现一只小巧的红泥小炉,炉底标明为福建所造,产于“文革”期间。一问售价,高达5000元。我非收藏家,只得放弃。但我确认它出于福建。
那次,友人要出差闽地,我立即登门求见,烦请寻访。一周后,喜讯传来。待见到携回的实物,不由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此炉红泥质地,高10厘米,直径12厘米,上宽下窄,炉膛小孔7个,便于通风、出灰,下开炉门,造型小巧,观之可爱,是一件质朴的民间工艺品兼日用品。然而听了寻访经历后,又令我喜忧参半,感叹不已。
原来,友人在福州、厦门、泉州一路打听,结果一无所获。不料返沪前夕,偶访一位泉州老画家。言谈间,诉说追寻小炭炉的经过,并出示草图,画家接图一看,便说,这种火炉三五年前产于厦门,如今早已绝迹。不过,泉州有条聚宝街,曾有类似小炉出售,可去碰碰运气。
聚宝街地处偏僻,街市冷清,同行者一起沿街协助搜寻,临到街尾,发现一家灰暗的杂货店,门前木板上三四只红泥小火炉猛然跳入眼帘,众追寻者急步上前。细观,确认无疑。一问价格,大感惊异,才2元钱!店主无奈地告知,这些火炉购者稀少,恐再难生产。临别,又再三叮嘱,回去要用铅丝箍起来,否则炉子会开裂。
我从13岁追寻这红泥小火炉,如今即将退休。多少年来,红泥小火炉炽热的炭火,始终在我心中燃烧着,可算是一种痴情了。白居易笔下的红泥小炉,已伴随着中国的文人雅士和黎民百姓度过了1000多个春秋。如今,它即将消亡。无奈地抚摸着这红泥小火炉,我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