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8100000014

第14章 盒子里的黄花(6)

有一天跟博士班的研究生比尔闲聊,他说他在某次派对里认识了一个怪人,这个怪人对于中国特别倾倒。

比尔说:

“他念考古,对中国的甲骨文简直着迷。”

“甲骨文!世上真还有这样不实际的人吗?”我十分惊讶,因为比尔谈的人并非“老中”,而是“老外”。

“对极了,‘不实际’这个词用来形容他再好不过。”

“他的动机是什么呢?”

“你知道,最早的嬉皮,他们是真有理想、真有抱负的一群。他就是其中之一。对于东方与自然非常崇拜,所以就离开了美国到中国西藏、尼泊尔这种地方住了些年。后来在一本书上看到别人说起古时中国的皇帝患了牙疾,找巫师问卦之事可以在甲骨文里读出来。他就决定去搞那些乌龟的甲壳去了。”

那个怪人,今生今世也许无缘一见,但我不禁在心里想着:是个挺可爱的人,一定是个挺可爱的人。然而,说到“一定”时,我却又有点儿怀疑了。因为,他使我想起徐钟佩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

她在一篇文章里,写她在重庆当记者时的一位外国同事——也是个中国迷,穿长衫,不修边幅,誓死要服务中国人民,薪水拿来多半都给路边的孩子买吃的买穿的买掉了……可是在一般中国人的眼里,他却始终是个“怪物”——因为,他爱上的乃是书里的古中国,与现世脱了节的那个古中国。我已经记不得那个“怪物”后来是怎样死在中国的,只记得那点读后的凄凉与委屈,是一种被扭曲的无从道歉的哀伤,很久也没有散淡。

在这个多棱多角的现世里,哪有不受伤害的理想主义者呢?甲骨文先生,你难道爱上的亦是书里的古中国吗?

我们一提起嬉皮,恨不能翻译成嬉“痞”才好,一见着嬉皮,莫不皱眉摇头叹一声“文明的堕落”。天涯海角,一个一相情愿的甲骨文先生却让我遇而未见,却让我愧于想及宋以前的汉唐,汉唐以前的尧舜,尧舜以前的盘古……伊甸园一般的古中国。

有一晚,几个熟朋友来家中便饭。宝雍忽然看上了我浴室里摆着的一只冰纹花瓶。瓶子是黑白两色的,细细地布满着冰裂似的纹路。

我说:“把它放在浴室里,是因为它不能盛水。盛了水会由细纹里渗出来。一只既不华又不实的瓶子。不过,我挺喜欢那点冰裂的古趣。”

于是,宝雍跟我谈起那种陶器烧制的过程,用稻草裹着点火烧之,十分有趣。

后来我读到《艺林丛录》第二卷上,专谈我国古代陶瓷的篇章,就格外地仔细。里头说到:

“汉唐以来,陶瓷器的釉上,多有本色细碎的纹片,隐约如珠网纹。以前有人认为釉上的纹片,是釉在烧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病态,因此以没有纹者为珍品,但是,‘哥窑’的纹片倒是用人工技巧控制而烧出的。”

古代做这些陶瓷品,有所谓“官窑”与“民窑”。官窑多数制作些高级饰品或祭品,民窑大抵做日用品,行有余力就做“仿官窑品”。所谓“哥窑”、“弟窑”是在浙江龙泉兄弟二人分别开设的陶瓷厂。“哥窑”所制的陶瓷艺品,据说非常突出。说“哥窑”的一章里又说到:

“一般称‘哥窑’的纹片为百圾碎,重重叠叠像冰裂痕一样。……这些纹片在肉眼看来,好像釉上有了裂痕,如用放大镜察看,釉质又是紧密结合,毫无裂痕的。”

我这只“仿哥窑品”上的古趣,是见不得放大镜的,我知道,所以我把它藏在浴室里。然而,由于它却使我更能骄傲地爱上我们的古董——真的或仿的,博物馆里的或者只是书上的……

看看我们形容那些釉的颜色:

葱色、天蓝、粉青与瓜皮绿。

海棠红、石榴火、玫瑰紫与原泥胎色——甜酱釉。

简直使人馋涎欲滴。

看看我们形容的那些细纹:

离合纹、兔丝纹、牛毛纹蚯蚓走泥纹和海水云龙纹

不简直像诗吗?

再后来读到——一般人把龙泉最好的釉色,称为“梅子青”。欧洲人却用“雪拉同”(Celadon)一字来称呼。“雪拉同”,那样的诗意,几乎使我要跳起来。

“雪拉同”的来历是这样子的:

十六世纪晚期,龙泉青瓷初次传到法国时,它那美丽的釉色,使法国人惊奇到没法子形容。当时法国著名作家杜尔夫写的《牧羊女亚司泰来》正在舞台上演出,人们觉得只有剧中主人公雪拉同所穿衣服的颜色可与龙泉青瓷媲美,因此,就给它冠上这个美丽的名称。

真正的“雪拉同”,今生今世也许并无机缘可以赏会,但在心里我总想着:它是我们的,它是我们的。

门口的三棵杜鹃,一年死去一棵。今年这“春日的最后一株杜鹃”也只稀稀疏疏开了几朵白花。我看着看着,心中竟是不忍。为它们,我写下几句诗:

以一种飞动之势

盛开

盛开了

啼血的故事

如同火浴的凤凰

一只只

飞入我中国的心怀

还是乡愁

除此而外无以名之

花儿并没有盛开,然而我心中那许多属于甲骨文、冰裂纹的故事,却时时盛开着。

出了乡关,离了故人,十多年来,风景是江南不再的风景,心情却依样是——一种清孤不等闲——还是乡愁,除此而外,无以名之。

柏克莱加州大学的脊椎动物学博物馆

博物馆,今非昔比。“泛收集主义”已经落伍了,它亦将走上“专精”的路线。这是他山之石,特此一记。

十月号的《加州人》月刊上,有一篇文章——The Evolution of a Giant——《一位巨人的演进》。这儿所谓的“巨人”,指的倒不是人,而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柏克莱加州大学的脊椎动物学博物馆(Museum of Vertebrate Zoology,UCB)。

我在这里工作不觉已经五年多了,可是在三四层楼的大房子里,在那许多不起眼的标本箱间穿梭来去,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伟大。直到读过那篇文章,直到十一月十一日庆祝七十五周年馆庆,眼见全美甚至欧亚各国的第一流生物学家及生态学家都给吸引了来,我才知道了它的不凡。这个博物馆,现已被誉为世界第一流生物学者的本垒(Home Base),实在是不无道理。

柏克莱的加州大学,在全美“十大”大学里一直名列前茅,并且还是“十大”里头唯一的一所公立学校。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大学全是私立的,通常私立学校经费充裕好办事,还可以随时调整学费。公立学校,靠政府给钱,政府闹穷,它更穷,一提加学费就挨骂,要维持一流的水准,真是千辛万苦。这个博物馆,七十五年来,卓然有成,想来也真是不容易得很。

在柏克莱校园,提起脊椎动物学博物馆,有人就是念完了大学,恐怕还未必知道它的所在。因为它隐蔽在生物科学大楼的二五九三号房间里头,门口挂着“不准参观”的牌子。

由外表看来,真不像博物馆,不过一间普通教室模样。可是,一走进去,迂回曲折有三四层楼,每一层楼都有一般大图书馆的规模,迷魂阵似的。地下室是做标本的地方,一、二楼放标本箱,三楼是化学实验室和鸟音分析室,另有阁楼式悬空在众标本箱上的一间教室,是我们每星期三中午“午餐研讨会”的地方——也常常有由世界各地路过来美的知名学者来作一小时左右的演讲。

这里收藏的标本总数量是七十六万。其中,哺乳类有十七万多,位居全美第三,全世界第四五名。鸟类有十八万以上,排名也在全美鸟类标本收藏的前五名。至于两栖爬虫类,有十八九万种,虽然只列名在全美的前十名,可是,因为现任馆长Dr. David Wake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这一部分标本的收采现在增加得很快。这些数字,当然是在周年馆庆的“报表”上看来的。平时只见一个个长方形的大铁柜。柜子里是十来只抽屉,一拉开抽屉是扑鼻的药味儿,一个个标本就排在抽屉里。我实在看不出竟有这么大的收藏,只觉得有两大间平时上着重锁的房间是平生仅见最“伟大”的景观。一间是皮毛室,一间是骨骼室。骨头是千奇百怪,皮毛是由头到尾完整的兽或鸟,由天花板悬垂到地,一只鸵鸟皮挂在那里,好像仰天站着。所有皮毛都这么凌空挂着,一走进去仿佛置身皮货森林,几千几万张的熊皮、虎皮包围着你,胆都吓破了。前年中国科技访问团来参观,我当翻译,馆长领他们参观,我站在门口硬是不敢往里去。

七十五周年馆庆的时候,虽然号称要对外开放一天,事实上只开放了两个小时,其他的时间只限于有特别邀请函的人士才能出入。大概也是因为珍贵的标本太多了,丢不起的缘故。不过,这个博物馆设立之初就立意要“与众不同”,因为创办人本身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并且是个女人。

创办人安妮·亚历山大(Annie Alexander),是夏威夷甘蔗大王的女儿,有传教士的血统,家境极为富裕,但个性极为内向。一生爱好自然,收集了不少标本和化石(现在馆内有她的专柜),可是非常不愿意出名。校园里有许多建筑,都冠着名人的名字。只有她这个博物馆,老老实实就叫做“脊椎动物‘学’博物馆”——里面这一个“学”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标明了重点在于教育与研究,并不单纯是标本的采集而已。它不只着重“是什么”,更强调“为什么”——这也是她的意思。博物馆的形成,一般说来完全是出于“好奇”,所以,通常都是采取“泛收集主义”,主旨在“博”。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生物学已经变成比较生物学、演化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形态学分成分类形态学与演化形态学,连遗传学还有人口遗传与演化遗传之分……专家们已经由外在研究到内在,由看得见的找到看不见的地方去了。因而博物馆的功能除了博,还得专;除了研究,还应负起教育之功。一位这么内向、一辈子没结婚的小女子,竟然有如此远大的眼光,在几十年前就设立了一个能够适应今日之需的博物馆,真使我为女人感到骄傲。

《世界日报》的记者余愉在馆庆时来采访,对于馆内一切电脑化甚为吃惊。事实上,别的博物馆也都在电脑化,并不稀奇。柏克莱这里特别的是:它也收集动物的内脏(只取米粒大小的一小块),储存在零下七十六摄氏度的冰柜中,供细胞内部研究之用,现有一万多种的动物内脏冻藏。另有化学实验室,做些Cytogenetic Analysis以及Electrophoresis(电泳)实验——这是Wake博士一九七二年时请了一位韩国教授梁瑞荣先生来设立的。梁教授现已回韩国教书了。我最喜欢的是那间鸟音分析室,鸟的声音录下来以后,透过一种仪器,可以把声音制成图表,有如心电图,一张张存档,以后一对照图表就可以知道是哪种鸟了——听起来容易,其实很复杂,因为同一种鸟除了有公鸟、母鸟、小鸟之分,尚有求偶、打架以及其他尚不明白的声音之别,不过比起其他的“死”标本,这些声音倒是“活”的。

在这个地方工作的十位教授,差不多都是国际知名的学者。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二年间,他们在世界各地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报告,总数有八十八篇,合起来超过一千四百页,他们用功之深、研究之勤就可以想见一斑。

上个星期除了庆祝建馆七十五周年,还特别颁发了第一届的Joseph Grinnell(第一任馆长)奖章,由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位生物学教授得到。值得一提的是,奖章制作得非常精美,馆长称之为“一件艺术品”。“你们猜,是哪里做的?”他一面问大家,一面看我。他还没说,我已经猜着了:“是中国做的。”

同类推荐
  • 情忆·名人·美文

    情忆·名人·美文

    蔡先生回国后住在上海的时候,似乎曾经跟了吴先生到他的府上去过。但是除上一所一楼一底的房子之外,什么也不记得。也许这一楼一底的房子还记忆的错误,实在不曾去拜访过也说不定。但是那时候一个印象是相当清楚的。也可以说是蔡先生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约是在张园举行的许多群众大会之一吧,蔡先生的演讲是在那里第一次听到。《情忆·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和经典著作。
  •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

    《福建尤溪民间故事》收编的34个故事中,有的是在当地曾经发生过的一段真实历史,而绝大部分是在史志记载之外,长期散落在民间的口头传说。采取正史、野史、奇闻、逸事结合,汇集而成的情节有趣、内容新颖。其中,有的故事虽然发生近代,但它在当时却是关系到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危的特大历史事件。有过亲身经历的当地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现代人,对于这一段历史,都很陌生,只是偶尔在闲谈中,像听故事一样,听人传说,印象淡薄,相距遥远,今天已融入到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中外名人机智应变妙答趣事

    本书收编古今中外机智应变趣事趣话小故事280篇,多为名人大家、领袖人物、帝王将相口才艺术的真实记录,充分展示了智者的应变妙答技巧和语言艺术。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

    《迷失六度空间》是“当代优秀悬疑故事作品集”系列之一。 一个刚刚出狱的惯偷死在了市博物馆的一幅山水画前,画框上有他临死前用血写下的奇怪符号。刑警队副队长司马鉴发现,曾经和被害人同一个监舍的人在出狱后全都离奇死亡!为找出系列案件之间的联系,司马鉴去监狱找7号监舍的最后一名囚犯了解情况。赶到时,监狱却突发火灾,监舍被烧毁了,最后一名囚犯也在释放后被人杀害。与此同时,司马鉴的女友发现那座监狱是由一座寺庙改建而来,而寺庙中曾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正是七种该杀之罪。
热门推荐
  • 花痴日记

    花痴日记

    本书是刘墉在一个冬天与自己心灵的对话,透过自然的风花雪月,反讽人间的爱恨情仇。纽约多年不遇的酷寒,使莱克瑟丝湖一夜冻透成黑冰,湖面上粉雪流浪,而刘墉的湖畔家中,因着一百二十盆花草而充满生机。暗香扑鼻的蜡梅、自恋的水仙、挂满屋檐的冰笋、湖面上的雪泥鸿爪……在这个寻常也特别的天地里,季节的界限开始消弭,无论年纪,无论贫富,肃杀的冬日里也掩藏着喜悦,一花一草,一个小小世界。跟随刘墉先生的导引,跟随他的文字、绘画与摄影,跟随他思绪的漂移融合,一个冬天里的春天,毕现出平凡中的美好。你会发现,有时,角度微移,我们都会成为他一样的生活艺术家。
  •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饥饿的年代(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水火相容:痴女走江湖

    水火相容:痴女走江湖

    别的啥都不会,就会打架,咋滴,不服咬我啊。幽冥阁,一个朝廷不敢动的神秘江湖杀手组织,而她和他,却是没有人敢动的幽冥阁水火判官,武艺高强世人闻名丧胆,殊不知,无情水火判官面具下,一个是蚊子胆、粗神经的痴儿,一个是对身旁这位虎视眈眈的披羊皮之狼,准确得说,应该是披着羊皮的色狼。而当两人都脱下面具来到江湖,又会有怎样的传奇。。。“焱哥哥,刚才有位好俊俏的小哥送我包子诶”一女眨着无辜的大眼睛。某判直接将其扑倒“我把我送给你了,要不要”。某女摸摸头“才不要呢,你又不好吃,还不如小包子好”某判笑“但是你好吃啊,那我将你送给我了如何,”。好了,预备,开吃。。。。。。。。。。
  • 女扮男装:校草有点儿娘

    女扮男装:校草有点儿娘

    她一直是学校里人气最高的“校草”,因为他的到来而屈居第二。更可气的是他居然是自己父母安排的未婚夫并且知道自己的“秘密”,谁能告诉她why?不带这么坑人的父母吧!
  • 火影之冰蓝羽翼

    火影之冰蓝羽翼

    楔子:“螺旋丸!”幽静的山谷里充斥着金发蓝瞳少年不断修炼的声音。“好了,小翼。”漩涡玖辛奈拍拍手,微微一笑,“小翼已经很努力了呢,休息一下吧。”“不了,母亲。”波风翼摇摇头,“好不容易掌握了螺旋丸的奥义,我一定要把它弄彻底!”“好了呢,小翼。”波风水门闻声,也走了过来,摸了摸他的头:“我们该回去了。你想见到你的哥哥吗?”“嗯。我很期待呢!”波风翼一想起他那个从未谋面的英雄哥哥,不仅热血沸腾。“那,我们今天,就出发吧。”波风水门抬头望着落叶飘零的天空,喃喃道。波风翼,波风水门和漩涡玖辛奈得以生还之后生下的第一个孩子,现年17岁。至于他的哥哥漩涡鸣人,现年已经19岁了。自从生下波风翼后,他的父母就一直在这深山中养伤。不过现在,差不多是他们俩重回木叶的时候了呢。经过三天的跋涉,波风翼站在父母身后,呆呆的望着木叶大门口。看着热闹的人群,不禁喃喃:“这里就是,木叶么......”
  • 幽月诗集

    幽月诗集

    因为喜爱,所以提笔;因为梦想,所以更新;书写人生宝墨,记录生活点滴。我爱诗,才是生活的主题……
  • TFBOYS:别让烟花谢幕

    TFBOYS:别让烟花谢幕

    心田只能耕种一次,一次之后,宁愿荒芜。而我的心永远留给你。-王俊凯最难过的不是大吼,是痛到最深处喘不上气手发抖眼泪都得忍着。-王源世界上最傻的不是暗恋,而是我们互相暗恋。-易烊千玺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芷沫你不学会长大,以后怎么抵过千军万马。-紫喻我,刻骨铭心的爱恋,是与你。-欣心
  • 相缘

    相缘

    作者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生了一个女儿,有了一个女婿……女主有点小小的狡猾,男主只能纵容她。传说中: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我就是那个脸皮比较厚的人……最后一句,相信缘分吧亲~
  • 洒脱绝脉之路

    洒脱绝脉之路

    二十三世纪的科学至尊,一场阴谋使他离奇穿越到异世大陆少无痕身上,少无痕从小备受欺辱,十六岁竟被各路人追杀,不为什么,只因他觉醒了万年不现的罪恶之源---绝脉之体,且看他又将卷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又将如何阻止那场罪恶的成仙之路.....
  • 神奇宝贝小炎

    神奇宝贝小炎

    一个少年与他的伙伴一起的,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