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1400000005

第5章 季羡林的清华缘(4)

我想简略地实事求是地对西洋文学系的教授阵容做一点分析。我说“实事求是”,至少我认为是实事求是,难免有不同的意见,这就是平常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先从系主任王文显教授谈起。他的英文极好,能用英文写剧本,没怎么听他说过中国话。他是莎士比亚研究的专家,有一本用英文写成的有关莎翁研究的讲义,似乎从来没有出版过。他隔年开一次莎士比亚的课,在堂上念讲义,一句闲话也没有。下课铃一摇,合上讲义走人。多少年来,都是如此。讲义是否随时修改,不得而知。据老学生说,讲义基本上不做改动。他究竟有多大学问,我不敢瞎说。他留给学生最深的印象是他充当冰球裁判时那种脚踏溜冰鞋似乎极不熟练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神态。

现在我来介绍温德教授。他是美国人,怎样到清华来的,我不清楚。他教欧洲文艺复兴文学和第三年法语。他终身未娶,死在中国。据说他读的书很多,但没见他写过任何学术文章。学生中流传着有关他的许多逸闻趣事。他说,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他最喜爱的是******教,因为******教的“天堂”很符合他的口味。学生中流传的逸闻之一就是:他身上穿着五百块大洋买来的大衣(当时东交民巷外国裁缝店的玻璃橱窗中摆出一块呢料,大书“仅此一块”。被某一位冤大头买走后,第二天又摆出同样一块,仍然大书“仅此一块”。价钱比平常同样的呢料要贵上五至十倍),腋下夹着十块钱一册的《万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某一国的老外名叫Vetch,在北京饭店租了一间铺面,专售西书。他把原有的标价剪掉,然后抬高四五倍的价钱卖掉),眼睛上戴着用八十块大洋配好但把镜片装反了的眼镜,徜徉在水木清华的林荫大道上,昂首阔步,醉眼矇眬。

现在介绍翟孟生教授。他也是美国人,教西洋文学史。听说他原是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的理化教员。后来学堂撤销,改为大学,他就留在西洋文学系。他大概是颇为勤奋,确有著作,而且是厚厚的大大的巨册,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叫A Survey of European Literature。读了可以对欧洲文学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但是,书中错误颇多,特别是在叙述某一部名作的故事内容中,时有张冠李戴之处。学生们推测,翟老师在写作此书时,手头有一部现成的欧洲文学史,又有一本Story Book,讲一段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遇到名著,则查一查Story Book,没有时间和可能尽读原作,因此名著内容印象不深,稍一疏忽,便出讹误。不是行家出身,这种情况实在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应苛责翟孟生老师。

现在介绍吴可读教授。他是英国人,讲授中世纪文学。他既无著作(今考,吴可读(A. L. Pollard)著作有Great European novels and novelists, 北平:亨利·维奇出版社,1933年版。该书扉页有吴宓中文题签“英国吴可读著西洋小说发达史略 吴宓题”。今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皆有藏),也不写讲义。上课时他顺口讲,我们顺手记。究竟学到了些什么东西,我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还讲授当代长篇小说一课。他共选了五部书,其中包括当时才出版不太久但已赫赫有名的《尤里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此外还有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吴尔芙和劳伦斯各一部。第一、二部谁也不敢说完全看懂。我只觉迷离模糊,不知所云。根据现在的研究水平来看,我们的吴老师恐怕也未必能够全部透彻地了解。

现在介绍毕莲教授。她是美国人。我也不清楚她是怎样到清华来的。听说她在美国教过中小学。她在清华讲授中世纪英语,也是一无著作,二无讲义。她的拿手好戏是能背诵英国大诗人Chaucer的Canterbury Tales开头的几段。听老同学说,每逢新生上她的课,她就背诵那几段,背得滚瓜烂熟,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以后呢?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新花样了。年轻的学生们喜欢品头论足,说些开玩笑的话。我们说:程咬金还能舞上三板斧,我们的毕老师却只能砍上一板斧。

下面介绍两位德国教授。第一位是石坦安,讲授第三年德语。不知道他的专长何在,只是教书非常认真,颇得学生的喜爱。此外我对他便一无所知了。第二位是艾克,字锷风。他算是我的业师,他教我第四年德文,并指导我的学士论文。他在德国拿到过博士学位,主修的好像是艺术史。他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偏爱德国古典派的诗歌,对于其名最初隐而不彰后来却又大彰的诗人薛德林(H?lderlin(H?lderlin:荷尔德林(1770—1843),德国诗人))情有独钟,经常提到他。艾克先生教书并不认真,也不愿费力。有一次我们几个学生请他用德文讲授,不用英文。他便用最快的速度讲了一通,最后问我们:“Verstehen Sie etwas davon?”(你们听懂了什么吗?)我们瞠目结舌,敬谨答曰:“No!”从此天下太平,再也没有人敢提用德文讲授的事。他学问是有的,曾著有一部厚厚的《宝塔》,是用英文写的,利用了很丰富的资料和图片,专门讲中国的塔。这一部书在国外汉学界颇有一些名气。他的另外一部专著是研究中国明代家具的,附了很多图表,篇幅也相当多。由此可见他的研究兴趣之所在。他工资极高,孤身一人,租赁了当时辅仁大学附近的一座王府,他就住在银安殿上,雇了几个听差和厨师。他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名贵字画,坐拥画城,享受王者之乐。1946年,我回到北京时,他仍在清华任教。此时他已成了家,夫人是一位中国女画家,年龄比他小一半,年轻貌美。他们夫妇请我吃过烤肉。北京一解放,他们就流落到夏威夷。艾锷风老师久已谢世,他的夫人还健在。

我在上面提到过,我的学士论文是在艾锷风老师指导下写成的,是用英文写的,题目是The Early Poems of H?lderlin。英文原稿已经遗失,只保留下来了一份中文译文。一看这题目,就能知道是受到了艾先生的影响。现在回忆起来,我当时的德文水平不可能真正看懂薛德林的并不容易懂的诗句。当然,要说一点都不懂,那也不是事实。反正是半懂半不懂,囫囵吞枣,参考了几部《德国文学史》,写成了这一篇论文,分数是E(Excellent,优)。我年轻时并不缺少幻想力,这是一篇幻想力加学术探讨写成的论文。如果这就算学术研究的话,说它是“发轫”,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轫”“发”得并不辉煌,里面并没有什么“天才的火花”。

现在再介绍西洋文学系的老师,先介绍吴宓(字雨僧)教授。他是美国留学生,是美国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的弟子,在国内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老师的学说。他反对白话文,更反对白话文学。他联合了一些志同道合者,创办了《学衡》杂志,文章一律是文言。他自己也用文言写诗,后来出版了《吴宓诗集》。在中国文坛上,他属于****保守集团,没有什么影响。他给我们讲授两门课:一门是“英国浪漫诗人”,一门是“中西诗之比较”。在美国他入的是比较文学系。在中国,他是提倡比较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但是,他在这方面的文章却几乎不见。就以我为例,“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当时并没有形成。如果真有文章的话,他并不缺少发表的地方,《学衡》和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都掌握在他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是他那些连篇累牍的关于白璧德人文主义的论述文章。在“英国浪漫诗人”这一堂课上,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让我们背诵那些浪漫诗人的诗句,有时候要背得很长很长。理论讲授我一点也回忆不起来了。在“中西诗之比较”这一堂课上,除了讲点西方的诗和中国的古诗之外,关于理论我的回忆中也是一片空白。反之,最难忘的却是:他把自己一些新写成的旧诗也铅印成讲义,在堂上散发。他那有名的《空轩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到我们手中的。雨僧先生生性耿直,古貌古心,却流传着许多“绯闻”。他似乎爱过追求过不少女士,最著名的一个是毛彦文。他曾有一首诗,开头两句是:“吴宓苦爱□□□,三洲人士共惊闻。”隐含在三个□里面的人名,用押韵的方式呼之欲出。“三洲”指的是亚、欧、美。这虽是诗人的夸大,知道的人确实不少,这却是事实。他的《空轩诗》被学生在小报《清华周刊》上改写为打油诗,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第一首的头两句被译成了“一见亚北貌似花,顺着秫秸往上爬”。“亚北”者,指一个姓欧阳的女生。关于这一件事,我曾在发表在香港《大公报·文学副刊》上的一篇谈叶公超先生的散文中写到过,这里不再重复。回头仍然讲吴先生的“中西诗之比较”这一门课。为这一门课我曾写过一篇论文,题目忘记了,是师命或者自愿,我也忘记了。内容依稀记得是把陶渊明同一位英国浪漫诗人相比较,当然不会比出什么东西来的。我在最近几年颇在一些文章和谈话中,对比较文学的“无限可比性”有所指责。X和Y,任何两个诗人或其他作家都可以硬拉过来一比,有人称之为“拉郎配”,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焉知六十多年前自己就是一个“拉郎配”者或始作俑者。自己向天上吐的唾沫最终还是落到自己脸上,岂不尴尬也哉!然而这个事实我却无法否认。如果这样的文章也能算科学研究的“发轫”的话,我的发轫起点实在是很低的。但是,话又说了回来,在西洋文学系教授群中,讲真有学问的,雨僧先生算是一个。

下面介绍叶崇智(公超)教授。他教我们第一年英语,用的课本是英国女作家Jane Austen的《傲慢与偏见》。他的教学法非常离奇,一不讲授,二不解释,而是按照学生的座次——我先补充一句,学生的座次是并不固定的——从第一排右手起,每一个学生念一段,依次念下去。念多么长,好像也并没有一定之规,他一声令下:Stop!于是就Stop了。他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如果没有,就是邻座的第二个学生念下去。有一次,一个同学提了一个问题,他大声喝道:“查字典去!”一声狮子吼,全堂愕然、肃然,屋里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从此天下太平,再没有人提任何问题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公超先生英文非常好,对英国散文大概是很有研究的。可惜他惜墨如金,从来没见他写过任何文章。

在文坛上,公超先生大概属于新月派一系。他曾主编过——或者帮助编过一个纯文学杂志《学文》。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年》,送给了他。他给予这篇文章极高的评价,说我写的不是小思想、小感情,而是“人类普遍的意识”。他立即将文章送《学文》发表。这实出我望外,欣然自喜,颇有受宠若惊之感。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兼怀有巴结之意,我写了一篇《我是怎样写起文章来的?》送呈先生。然而,这次却大出我意料,狠狠地碰了一个钉子。他把我叫了去,铁青着脸,把原稿掷给了我,大声说道:“我一个字都没有看!”我一时目瞪口呆,赶快拿着文章开路大吉。个中原因我至今不解。难道这样的文章只有成了名的作家才配得上去写吗?此文原稿已经佚失,我自己是自我感觉极为良好的。平心而论,我在清华四年,只写过几篇散文:《年》《黄昏》《寂寞》《枸杞树》,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赞美声。清夜扪心,这样的文章我今天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了。我一生从不敢以作家自居,而只以学术研究者自命。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说我的学术研究起点很低的话,我的散文创作的起点应该说是不低的。

公超先生虽然一篇文章也不写,但是,他并非懒于动脑筋的人。有一次,他告诉我们几个同学,他正考虑一个问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人的感觉——或者只是诗人的感觉的转换问题。他举了一句唐诗:“静听松风寒。”最初只是用耳朵听,然而后来却变成了躯体的感受“寒”。虽然后来没见有文章写出,却表示他在考虑一些文艺理论的问题。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有明显的鸿沟:教授工资高,社会地位高,存在决定意识,由此就形成了“教授架子”这一个词儿。我们学生只是一群有待于到社会上去抢一只饭碗的碌碌青年。我们同教授们不大来往,路上见了面,也是望望然而去之,不敢用代替西方“早安”、“晚安”一类的致敬词儿的“国礼”:“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呀?”去向教授们表示敬意。公超先生后来当了大官:台湾的外交部长。关于这一件事,我同我的一位师弟——一位著名的诗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曾在香港《大公报·文学副刊》上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此事。此文上面已提到。

同类推荐
  •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追溯拉宾七十三载的自强不息——他有过从士兵到将军的履历,更有从一名“战神”变为一名和平使者的复杂过程,在回顾他的一生足迹时,你亦会看到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成长书简中的一幕幕兴衰荣辱,因为伊扎克·拉宾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神秘国度的人民,并带来和平的曙光,他的履历自然也成了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 梁思成传

    梁思成传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人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
  •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毛泽东生平全纪录》一书(上、下)为国内权威党史专家精心编撰,全方位、多视角诠释伟人的光辉的一生。此书是国内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图说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图书版本,部分照片系首度于国内外公开发表。本书由“红墙摄影师”吕厚民、杜修贤鼎力加盟,千余幅珍贵历史照片真实再现领袖们影像瞬间。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热门推荐
  • 许你每个十年

    许你每个十年

    她看见他的梨涡笑,瞬间也就爱了,从那以后开始一步步追求去喜欢,但毕竟他是万人瞩目的太阳,自己只是千万人中的之一的鹤宝宝而已,对于他又算得了什么呢,但不一样的爱自然不一样的结果,他为梦想奋斗,她也一样,但她却又不知道的是,他就是她的梦想,一个肩负着十年的梦。
  • 主神游戏之无限文明

    主神游戏之无限文明

    当无限主神落入张慕手中,他会用来做什么?啥?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做游戏服务器?你这是想干嘛?让我玩单机也就算了,竟然还只能用他玩游戏。啥?现在只能做个网页游戏?还要搜集用户情绪才能给自己兑换物品?现在还不能玩意识流游戏,还要等升级?无限主神你有没有搞错,什么都不能,那你能做什么?
  • 天阙之云端坠凡

    天阙之云端坠凡

    他身怀至阳血脉、忍受十年冰封,只求做一个普通弟子。一把古剑,不想触及心神,一把剑鞘,有蕴含怎样的悲欢。一路斩妖除魔,前尘旧梦,源源灌入脑海。十世轮回,又牵扯几多因缘。仙剑情缘,古剑奇侠,滚滚红尘之中,又是一段仙侠传说。一念之差坠凡尘,十世轮回屠其身。百千万劫难遭遇,无量红尘渡凡心。不求忘情逐仙道,但求结缘走江湖。莫忘初心,不舍真心……
  • 夏小雨的职场天空

    夏小雨的职场天空

    夏小雨,八十后女生,最勤奋的天秤座。上海交大人力资源管理系毕业,她的理想是做珠宝设计,但所有和设计沾边的学科都普遍贵,珠宝设计又是所有设计的学科里最贵的,靠着父母在武汉补鞋挣钱完成学业的她来讲,那实在是刮完父母的皮再切他们的肉,于是一狠下心勾了个:人力资源管理系。山不转水转,这个错失理想的女孩毕业后竟然被经营珠宝的外企录用了。而且是世界珠宝品牌上顶尖的“Mary(玛丽珠宝)”。全球最热门的“星际小姐”头上的桂冠就是他们赞助的,著名的电影《银达尼》上女主角的那颗二十克拉的巨大粉红色吊坠就是他们公司设计并制造的!夏小雨决定在这家公司好好干,圆自己的设计梦,几经波折,设计部Lisa终于同意她的调职,但正在这时,公司因为影响“星际小姐”公正而股价大跌,夏小雨的顶头上司跳糟离开公司,为了配合公司在华企业的正常运转,她负起了整个人力资源部的重担,正当她以为将要提升经理时,又传来消息公司被“VIA(维亚集团)”收购,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新的总裁,新的人事经理的上任,令到她升职的希望破灭了,但是,新上司Robert却在旧文件夹里发现了她的调职报告,并顺水推舟抹掉她行政部的功绩下放到了设计部。虽然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让她在设计部不被待见,但她凭借着个人的努力总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裁要升她做设计部经理,但是她却提出调回人力资源部,因为她脑子里有太多的想法要实施了,公司经过夏小雨经过一通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各方面的风气都好了起来,夏小雨却在这个时候又提出调部门了,这次,她选择了有“钱途”的采购部,压力扑面而来,都说采购是最讨好的工作,没想到想找一个合作的供应商也这么难,上司的压力,同事的嘲讽,让她几乎想要放弃。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新材质与她不期而遇……初涉职场,怎样才能抓住机会?职场中奋斗,怎样识别贵人和小人?久战职场,怎样才能在办公室政冶中稳住脚?职场生存法则,怎样争取升职晋薪的机会?本书精彩呈现八十后把握职场机遇及周旋办公室政冶的智慧!
  • 冥王的宠妻

    冥王的宠妻

    一朝穿越时空,李陌陌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原本可以在这个地方过完余生,或者找回去的方法。直到遇到了一个自称冥王的男人,是逃避命运还是面对
  • 弃妇不下堂

    弃妇不下堂

    说她是将军府的嫡小姐,可是为何她会在一个破尼姑庵?说她是未来王妃,可是也得先问问她愿不愿意吧?谁有她倒霉?人家穿越不是万千宠爱,就是锦衣玉食,可她倒好,直接捡了一个便宜儿子,还不知道爹是谁!废物?傻子?花痴?这些都是形容她的吗?开什么玩笑,她倒要看看,从今以后,谁还敢这样说她!
  • 自闭症女神:男神追妻之路

    自闭症女神:男神追妻之路

    洛知叶从小患有自闭症,除了对小动物小草什么的说话微笑外,连个白眼都舍不得赏给个人。南谨死缠烂打死不要脸终于快要追到她了,但是由于一些意外却再一次将自闭症逐渐好转的知叶打回原形……
  • 神星闽纪

    神星闽纪

    不公是存在的,在沧海桑田,万族之中,实力是一切,他赵铭,只是一个跨服弟子,虽是废材,但有战天之心,和坚毅的信念,星魂的出现打破了命运,故事开始于一个小城。
  • 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我叫房俊,梁国公是我亲爹,太宗皇帝是我丈人,高阳是我老婆......不对!我叫陈志和,是大学老师,我爹是农民,没有老婆......
  • 五年后已为他妻

    五年后已为他妻

    “你确定他是我女儿?”冷南希看了看坐在地上把脚上的袜子放在嘴里吸允的可爱小奶娃。“你觉得呢?”上官总裁冷冷的看着对面面无表情的女人。“哦!”冷南希淡漠的哦了声,“你是我老公?”几分钟后冷南希挑挑眉随意的问道。“你觉得呢?”上官总裁依旧冷着脸回答道。“哦!”冷南希也懒得说什么了,既然人家不想说,干嘛又得浪费表情的问。此时,旁边的一堆人石化、、、、、瞧这一家这什么跟什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