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6500000016

第16章 外传

《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花》外传(1)

大战将至,阵地上刮起了东北风,天上依稀撒落着眨眼的星星,月亮懒散地爬上了东边的山梁。几朵黑色云彩从月亮下飘过,给我们带来了忽亮忽暗的光线。“滴滴答答”的电报按键音,显得格外繁忙,连续不断从指挥所里传出,掩饰着战场上死一般的寂静。

心提到嗓眼的我,不敢怠慢,焦急地等待每一组数字的注释。一连几个小时等待团指的指示,心像似乘上了“过山车”上下起伏,紧张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离指挥所不到5米远的地方,不时传来抽泣声。刚忙完事的我,伸着腰子,扭动着髋关节,放松着筋骨。哭啊?郝盼水,怎么了,想家啦?郝低着头,一声不吭。大仗来临,怎么不给家人留个家书呢?我随口就问。

郝礼貌性起身,用手臂擦拭着眼睛。“副连长,没事,你忙。”他回答着说。

“来,坐,坐,”我拍着郝盼水的肩膀说。怎么有啥心事,能跟我说说吗?

郝盼水眼睛瞅着我,哭泣着说:“副连长,我是来自贵州山区的农村娃,17岁当兵,今年19岁,家里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都在念书。爸身体不好,患有高原病。妈妈身体残疾,他们都在家里务农。我小时候只念过二年村小,家里穷缺少劳动力,爸妈叫我放弃了学业,我一哭就是半年。后来我想通了,爸妈把我养大不容易,吃了不少苦。家里姊妹我排行老大,应该放弃学业,把上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妹妹。”

他接着说:“爸爸生病,家里没钱,每次都是请村里草药先生来给抓药。”

听着听着,一股酸流直冲着上颚,喉咙一哽咽,我眼泪不由控制,流落了下来。“副连长,我牺牲了,你说祖国人民会记得我吗?家乡人民会记得我吗?烈士的弟妹上学,组织会有照顾吗?爸爸以后有病可以住乡里医院,打瓶子针,打管子针吗?”此时,战士郝盼水的每句话,如针似箭穿透着我的心脏。我心里清楚,按战时抚恤规定,牺牲战士抚恤标准为300元,干部为500元,然后牺牲家属与组织一笔勾销,不得以任何理由为难组织。我擦拭着泪水,声音哽咽着说:“我想会的!如果我们排有能活着走下战场的人,他会这样做的,假如我能活着走下战场,一定能叫你爸爸打上瓶子针,叫你弟妹上得起学的。放心!我想,全团官兵无论如何也不会看着烈士父亲有病上不起医院,弟妹上不起学的。至于祖国人民,家乡人民,记不记得我们,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得人民,因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人民的儿子。”这是我与战士郝盼水在他牺牲前一夜,最后一次谈话。时针定格在了19:20分。

《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花》外传(2)

团指根据我军深入敌后侦查分队获得的情报,急促通报了我排。加急、加密电文告之,敌有一个主力加强师,又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快速向我方边境一带集结。要求我们加强战备,不得后退一步,不许丢失一寸土地。接过电文,顿时我排指挥所里,鸦雀无声,大家开始从有说有笑的面部表情,一下子转为了铁青。我战战兢兢,接过电文,在电文右上角签下了字,画了押。电文根据侦查,明确透露,敌在我正面快速集结成建制人数,保守估计也得有15000人以上。敌军参加攻击的人数是我团的五倍之多,我团4个突出前沿阵地皆为排级建制规模,巨大的压力使人透不过气来。瞬间,指挥所里,阵地上气氛几乎凝固了起来。“中国是人口大国,咱们的兵力不比他们少,赶快呼叫军委调兵。”有人在阵地上躁动起来。

如果请求集团军派出援军全力支援,按就近距离估算,最快时间也得十天半月,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深深意识到。眼下只能坚守阵地,决不能撤退。

“副连长,我们撤退吧,现在撤退还来得及。”人群里有人不耐其烦,高声向我请示。形势不容乐观,我清醒地意识到,怕死是人之本性,但临阵脱逃,动摇军心实乃兵家之大忌。“许将军的‘十杀令’是怎么说的?战场上动摇军心者,格杀勿论,无论是谁,都有现场处置的权利,勿需报告。”我高声对着大家说。搁下狠话,我马上叫通讯员迅速下达通知,全体干部、党员、班长、士官,到指挥所召开特别紧急会议。会后不久,通过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把战士们躁动的情绪安定了下来。最终实现了“誓于阵地共存亡”的战前誓言。

《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外传(3)

战场的夜静悄悄的,死神般的寂静。阵地上一点点的响动,都会被无限地放大,直到极致。凌晨时分,忙碌了一整夜的夜光鸟,开始了结伴找群回巢。雌雄鸟发出各种怪叫,酷似孩子灵魂哭泣,声音由远至近,声声于耳。战壕里发出了隐隐沙沙响声,又像似死去的越南野鬼作妖,灵魂漂移。岗哨提着枪浑身哆嗦地钻进了我的猫耳洞,进门便说副连长:“我怕!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吗?”小朱也瑟瑟发抖,她也听到了洞外的异常响动,她战战兢兢的颤动从衣襟传到了我的身上。想起白天的战斗,桩桩场景,历历在目。

真实的战斗场景和影视剧里的场景,天壤之别,截然不同。真实的战斗场景,不像影视剧里死的那么完整,死的那么上眼。真实的战斗场景,是很难见到完整尸体的,所见场面,到处都是一片头颅、躯干、上下肢体七零八落。我军牺牲战士遗体,也只常常收拾到头颅或则是躯干、肢体。看见他俩战战兢兢的样子,我也不寒而栗,心里发怵。瞬间,浑身上下,不由控制也抖动了起来。我故作镇静,心想一遍遍念叨,中国是佛家道教国家,鬼魂传说符合中华文化。但是,要想钻出猫耳洞门口,着实需要胆量。怕死?老子是来打仗的,反正不就是一个死嘛,来到战场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定了定神,拉上枪膛,我把头探出了洞口。

“哎呀!我的妈呀”,一句随口失声,把紧挨我身后的哨兵吓了个趔趄。只见,战壕内和战壕外沿坡上,到处都是老鼠,透过茭白月光依稀看见,老鼠们成群结队,三五成群,拖拽着断肢残零,碎尸烂肉,两只大老鼠四肢紧紧抱着越军炸开的头颅,其它老鼠一个咬住另一个的尾巴,排成两行,倒行拖拽。越军头颅,后脑被完全削掉,脑浆崩裂,两眼向上翻白,舌头外露,紧紧被上下牙齿斜向咬合。

上阵地的第一场战斗,夜晚我们就是这样度过的。好不容易我们盼到了天亮。天亮了,我们的胆子又开始壮了起来。

《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花》外传(4)

黄昏,阳光西斜,一缕长条型的火红鱼鳞彩霞悬挂空中,即将回家的太阳探出头来,把最后的夕阳全都射向了东部天边,映的山谷一片血红。我与小四川双臂趴俯在战壕壁上,唠起了家常。小四川则身仰头看着我问:“副连长,你真的不怕死吗?我怎么怕死,如果我们不撤退,有可能全军覆没。”

是啊,人是生命体,生命只有一次。我沉思片刻,对着小四川说:“我怕死,怎么不怕死呢?怕死是人之本性,怕死是好事,怕死其实并不丢人。怕死说明大家都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怕死。在战场上,你若怕死,敌人就会不怕死,你若不怕死,敌人就会怕死。”

话间,小四川一次次说叨:“慢点,慢点说,副连长,我听不懂。”一看就知道,小四川的文化学历并不高,我慢慢地,用最简捷的说法给他重复着讲:“你要比敌人还不怕死,敌人就会比你还怕死。”明白吗?小四川点了点头说:“明白了。”

大战在即,战场上气氛十分紧张,每个人都似乎想把眼前的一切看个遍,看个够。一旦仗开打起来,说不定自己什么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站在身前的小四川,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我还要把“打花杆”申遗呢。我对着小四川问:“打花(滑)杆,你是怎么学来的?打花杆难道真没什么技术可言?”

小四川一听说起打花杆事儿,顿时就露出了嘴上唇两颗大虎牙,来了精神。

嘻嘻!地说:“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上了顶(年纪)的老婆婆,她没得娃,一生守寡,生活很是清贫。她没有啥子特长,就是会给人家打花杆杆。每逢人家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做酒,人家就会邀请她过去,打花杆杆热闹一下。小时候,我放学回到家里,把书包包一放,就会给她去‘打(砍)柴’、担水。老婆婆,待人很冷,但我除外。没得事,她就教我打起来花(滑)杆杆,时间一长,我就学会喽。

这打花杆,要会看,会琢磨,有文化,要会编还有快、顺,不能卡壳,就是我讲的想咋子说就咋子说。

打花杆,四肢都要动,不能乱动,要动到节点点上,脚要进两步退一步,步子要‘打麻花’(麻花型),腰要活,屁股要扭。娃时,我也出过丑,一次跟老婆婆出‘刻’(去),到人家里‘头’(面)去热闹,这家人嫁女,当夸奖新娘新郎漂亮帅气时,就断了词,反应慢,出了洋相。”

听了小四川一通叙述,心里竖然起敬,真佩服这个小四川,他不是一般人,果然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信心百倍地对他说:“不用怕死,因为你不会死,等打完了仗,我还会找你,你要把打花杆给我用文字整理出来,好吗?”小四川说:‘嗯’。我说:“一言为定,不得食言,咱们战后见。”

报告!通讯员一声急促的报告声,把我和小四川的谈话打断。我转身向指挥所里跑去......。

《山岗有支雪白的山茶花》外传(5)

夜幕降临,打扫战场的部队返回了阵地。小四川一悠一恍地提着一节竹筒子走进了指挥所,开口就说,报告副连长:“我收缴了一个战利品,这是敌A5军特战侦查分队装备的军用水壶。”边说边把‘水壶’递了过来。我接过竹筒,眼睛上下打量着小四川,心里嘀咕,这是敌特战分队装备的军用水壶?特战分队就装备这样一根竹筒子?鬼才相信。这样的竹筒子,倒像是越南游击队随身携带的解渴工具。

我随手把破竹筒子往地上一扔,用严厉的目光直视着小四川说:战场垃圾,以后不允许随便捡,别拿这些东西来烦我。

小四川弯腰捡起了竹筒,笑嘻嘻地说:“副连长,我是大山沟里长大的娃,你晓得,敌人为啥子把这竹筒子作为军需物质,装备特战侦查分队吗?”

这话有意思,十分适合我的胃口。我对着小四川说:“感兴趣,说来听听。”

小四川吞了吞口水,提了提腰带,说:“小时候常见大人们背着竹筒子上山干活,听当地人讲,竹子是药材,是一味中药,竹子性甘凉,用它盛水,能消暑解凉,祛毒下火,解毒利尿。‘堵子’前小后大,呈圆锥体,是用松木制成的,松木有抗流感、瘟疫的功效。竹子的内壁有一层衣膜,它对毒物十分敏感,如若水中有毒,竹衣会立刻转色。”

接着小四川又说:“竹子内壁比较厚实,外面有一层牢固的绿皮外衣包裹,用它盛水笼音、隔音,不会发出声响。”

我恍然大悟,在战例里,见我军被越军伏击,难怪越军从盛水的水壶声音判断上,就能分辨出是我军还是其友军。我军装备的金属水壶,跑起步来很难不发出声响,“丁玲桄榔”与武器装备的撞击声,百米开外都能听见。特别是夜间行军,发出声响被山谷回音放大,就更能听的真真切切。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朱参谋,朱参谋,通讯员赶快把朱参谋给我找来。我大声对着通讯员呵令着。

一会儿功夫,朱参谋跑了进来,一个立正,接着一个举手军礼,说:“副连长,你找我?”我上前拍着朱参谋的肩膀说:“从现在起,阵地上参战官兵一律不得背水壶,水壶必须要与人员分离。特别是夜间放哨一律改背竹筒盛水。”就这样,我排成为了我军唯一一个背着竹桶子,夜间执勤放哨的部队。

同类推荐
  • 榴弹炮科技知识(上)

    榴弹炮科技知识(上)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逆战之猎鹰

    逆战之猎鹰

    兵者,国之利器!兵王,利之锋芒!我是张杞,我是最强特种兵!
  • 龙游世界

    龙游世界

    从宇宙某处来的秦宇,一边体验地球上的生活,一边寻找回家的路。
  • 马踏天下

    马踏天下

    他,只不过是一个想发点小财的青年,命运,竟然让他成为了大将军。他,只不过想在乱世中活下去,命运,却让他成为鞭挞天下的大英雄。传言中,他有三头六臂,勇不可挡,但是,他其实只是个平凡人,有爱,有恨,还有凡人的小贪婪。为了自己想守护的,让这个平凡人以一人之躯,挡万夫之阻,杀人无算,呵斥王侯,鞭挞天下。这是一条孤独的路,多年以后,他不光没有了敌人,也没有了朋友,只是孤独的守护着这片天地,执着的维护着他心中所认为的公平正义。
  • 寂静的雾

    寂静的雾

    如果说有一种抵抗叫做无力,那么,即使是最无力的抵抗都会被人铭记;如果说有一种坚持叫忠诚,那么,即使是死亡也不会让人叹息;如果说每个士兵都有一个梦想,那么,在漫路血征的路上,更不会有人去哭泣。他们,是C国的近卫军,虽然是一支后起之秀,但是,士兵们稚嫩的脸上,你能感受到的,是信任,是忠诚!
热门推荐
  • 伤科方书

    伤科方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甚希有经

    甚希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之幸运戒指

    传奇之幸运戒指

    一位有钱的宅男,刚买来新电脑,却意外穿越平行世界,没心没肺玩起了虚拟游戏,打开游戏发现自己背包里面有个戒指,在游戏称王称霸之后,发现这个戒指并不那么简单…
  • 星空之绊

    星空之绊

    “翰澈,我不在乎家里的阻拦了,希望真心相爱的我们能够在一起不离不弃。”千梓星对苏翰澈说。“小星星,我会疼爱你到永远。”苏翰澈深情的对千梓星说。
  • 心俞

    心俞

    心,为五脏之首,无法炼气修仙,便不能成为强者?不!我顾俞便要以心证大道,成就至尊!
  • 永恒逆天

    永恒逆天

    纳宇宙山河入衣袖,收天地万物入眼底,一人之威,震万世诸雄;诸天之帝,众神之皇,万仙之尊,群魔之王,屹立于诸天万域之上,威震八方;一位少年从下位面走出,踏上登天之路。
  •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二拍精编(3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各国坦克科技知识(下)

    坦克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 具有“陆战之王”的美称, 通常装有一门火炮和多门自动武器, 有的带有穿甲弹, 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极强的装甲防护能力和突击能力, 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 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
  • 凯源玺之完美恋爱

    凯源玺之完美恋爱

    这是TFBOYS的完美恋爱全成虚构不要相信,作者第一次写小说,说书的时候更文时间不信,但是有时间就会更
  • 凤凰城

    凤凰城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出自民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回族民众淳朴、善良的民性:它浓浓的泥土的芳香,更是带给人一种悠长纯美的回味……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