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900000004

第4章 养虎患神州起狼烟 激兵变佞臣丢性命(2)

哪…料想此时此刻,国家已危在旦夕,杨国忠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以前跟哥舒翰有矛盾,现在哥舒翰军权在握,他怕哥舒翰得胜还朝,揭露自己的处处劣行,威胁到他的相位。他便派了三千兵马驻扎在灞桥上,防备哥舒翰回京,断了哥舒翰的归路。并派宦官边令诚到军中做监军,时刻提防哥舒翰。

宦官边令诚天天催促哥舒翰出兵破敌,要他执行杨国忠的军令。哥舒翰不予理睬,按照自己的方略守关。边令诚连夜给杨国忠写了一封密信,状告哥舒翰贪生怕死,不肯攻击叛军,并且有贪污军饷的行为。杨国忠得到密报后,马上向玄宗奏了一本。昏聩的玄宗看到杨国忠的本章,龙颜大怒,下旨切责哥舒翰,命他在三天内必须打退叛军,不得有误。

没奈何,哥舒翰只得扶病上马,准备出战。他流着眼泪,下令打开关门,率军向叛军攻去。可怜一个中了风的老人,带着数万没受过训练的乌合之众,进攻十万叛军的劲旅,无疑是飞蛾扑火,驱羊入狼口,顷刻间便灰飞烟灭,兵败关破!

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奸相杨国忠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全然不顾大唐江山和京城百姓的死活,奏请玄宗逃往成都。玄宗犹如牵线木偶,毫无主张,只得下令西走四川,躲避安禄山。

文武官员数百名,一起跪在含元殿门前哭谏,要求玄宗留下。皇帝是天下人民的主心骨,只要皇帝带领全城百姓共同守城,等待各地勤王大军到来,定可保得长安城的安全。

杨国忠极力撺掇玄宗西逃成都,那里的刺史、知府都是他的人,属于他的势力范围,到了成都,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杨国忠便假传圣旨,命左金吾大将军陈玄礼准备三千名内卫军,说是皇上要御驾亲征,亲自去平定叛乱。文武百官满怀希望地等候皇上的差遣,谁想到了夜里,杨国忠下令开长安西门,带着皇上和部分皇室宗亲,还有数十名大臣,加上杨贵妃和她的几个姐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和三千内卫军,仓皇向成都逃去。众将士牢骚满腹,一路怨声载道。行了一天一夜,只走到了兴平县境内的马嵬坡。

内卫军都是关中人,现在要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去,远离家乡,丢下亲人,谁愿意啊!国家遭难,大唐危亡!这都是奸相杨国忠造成的,是他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把大唐朝廷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当日宿营后,一部分武将齐聚在太子李亨的帐中。大家群情激奋,议论纷纷,敦促他早下决断,除掉奸贼杨国忠。

马嵬馆驿是通往汉中、四川的必经之路。朝廷在这里设立驿馆,一来是方便来往官员的接待住宿,二来是便于信使在此换马传送急件。

玄宗和一群后宫嫔妃住进了驿馆的后院,前院住了杨国忠和部分朝廷大员,三千内卫军都露宿在驿馆外面。

另外,还有一群特殊身份的人。他们是吐蕃国、回纥国、鄯善国、高昌国、楼兰国、大宛国等西域各国的使臣。他们走得匆忙,像逃难一样,既无马骑,又无车坐,早已饥肠辘辘,身疲体倦。

他们躺在地上,看到有些将士在吃饭,有些将士在埋锅,准备做饭。他们一伙却无粮无米,无人问津,看着干着急。吐蕃国的使臣扎西德勒不满地大声嚷道:“大唐发生了叛乱,反了安禄山,皇上干吗带着我们逃难?这是他们国家的事,我们逃什么难?不行,咱们要去找他们的皇帝,让他派兵送我们回国去。”

高昌国的大胡子使臣道:“饥肠辘辘,饿得难受。咱们去向他们要些吃的东西,填饱肚子再说吧!”这些人便都起身前往驿馆,找皇帝要饭吃。

进了驿馆大门,后面院子的门口守着卫尉寺的人,说什么都不让他们进去。有人提议去找宰相杨国忠,他是这支队伍的统领,这些事该他管。说着话,人们拥向杨国忠住的西厢房。

杨国忠五十多岁,正是这个队伍的总管。他养尊处优,保养得白白胖胖。发迹前是并州永济城街道上的一个小混混,后来流落到成都街头,靠行骗打卦、赌博讹诈维持生计。后来,他的堂妹杨玉环嫁给了唐玄宗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不久唐玄宗又将儿媳霸占,把杨玉环封为贵妃。随之杨家便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富贵。正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的那样:“……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国忠没用几年时间,便扳倒了连任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自己爬到了宰相的高位。他溜须拍马、献媚使诈,一人身兼四十八个官职,头衔多得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他呼风唤雨,大权独揽,陷害忠良,提拔小人。短短的三五年时间,就把一个大唐盛世,搅得乌七八糟,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的安禄山已经羽翼丰满,准备起事。杨国忠却向他发号施令,要去掉他的节度使头衔。这岂不是老虎头上拍苍蝇——撩拨大虫吗?安禄山正愁找不到出兵的借口,这下正中下怀。于是,安禄山便以“讨国忠,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唐朝以来最大的叛乱,逼得唐玄宗仓皇离京,西逃四川。

这时的杨国忠,虽在逃难中,仍不忘养尊处优。他一人独占了三间屋,已经酒足饭饱,正饮茶消食。有两个侍女给他洗脚,洗完脚,又给他周身按摩一番,正在很惬意地哼着曲儿。他听到了门口的嘈杂声,便翻身下床,走出房门察看。

这群使者看到杨国忠,便都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有的要求供给他们马匹或轿子;有的要求给他们饭吃,给他们水喝;有的要求派兵护送他们回国。

杨国忠乜斜着眼睛,用一根柴棍剔着牙,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们嚷嚷什么呀?你们以为这里是京城,要什么有什么?这里是荒郊野外,是皇上西狩,懂吗?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将就着,明白吗?回去,回去。”

大胡子使臣往前凑了凑道:“杨大人,我们一天没吃饭,没喝水。你就给我们安排些饭食,压压饥,行吗?”

杨国忠把脸一仰说道:“不行,三军的口粮都是自备,你们西域人也是同样。你们各国使臣有的是金银财宝,自己想办法吧!本阁可管不了那么多。”

有几个使臣实在受不了,又累又饿,竟呜呜地哭起来。

旁边有个年轻的内卫军校尉浑咸,手里正提着一袋干粮路过。他实在看不下去,便把那袋干粮递给了这帮可怜的使臣:“你们先拿去分着吃,压压饥,明天再想办法吧!”这群使臣赶忙接过干粮袋,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杨国忠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帮胡人对他怒目而视,鄙视不屑的神色使他脸上感到发烧。相反对那个校尉既打躬又作揖,像是救命恩人。他冷笑了一声,强词夺理地指着那个浑校尉喝道:“本阁早有军令,三军各部的口粮都是自行解决,不得乱了规矩。你倒好啊,竟敢违抗本阁军令,私自将粮食给予他人,你该当何罪?”

浑校尉向杨国忠躬身施礼道:“宰相大人,各国使臣到我大唐来,为的是处理外交事务。他们这次随皇上西狩,走得太匆忙,没有作准备,行了一天路还饿着肚子。再说,他们也不谙筹粮之道啊!大人应给予他们照顾才对。”

杨国忠一听此话有些教训的味道。自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堂堂宰相,竟显得如此不通情达理,反倒让一个小军教训。他顿时恼羞成怒,喝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贼子,竟敢藐视本阁军令?你受何人指使?来人,给我拉下去狠狠地打。”

顿时从杨国忠的身旁窜出五六个人,把浑校尉捆了起来。他们都是杨国忠的亲信卫兵,听惯了杨国忠的吆喝。杨国忠将手一挥:“拖到外面去,不要惊了圣驾。把这小子绑在树上,让他招出是受何人指使?为什么不服从本阁军令?”他心想借机再整倒几个大臣。

这帮西域使臣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暗暗地咒骂着杨国忠:这个阴险卑鄙的小人,为这么一件小事,竟然小题大做,施逞淫威,还想要构陷他人。上帝不会饶恕他,他的死期快要到了。

太子李亨的大帐中,众人情绪激愤,纷纷劝说李亨要当机立断,为国家除掉杨国忠这个祸害。护卫将军柏良器道:“太子殿下,刚才宿营时,发现有五六个士兵开了小差。他们都不愿意扔下亲人西走四川。照此下去,到不了汉中,内卫军就会跑光,他们最憎恨的人就是杨国忠。末将以为,应趁此机会杀掉这个奸贼。一来可以给将士们出口恶气,稳定军心;二来也可告慰死难的将士们,咱们为他们报了仇。殿下,您要拿主意啊!”

李亨也是万分痛恨这个祸国殃民的奸贼。但是他又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他心想父皇尚在,大权独揽。倘若背着父皇杀了他的亲信大臣,岂不是有夺宫之嫌,犯了欺君之罪吗?惹父皇生气不说,还要背上不孝的罪名,自己还能保住太子之位吗?倘若禀告父皇,明令杀掉杨国忠行不行?不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算父皇答应了,那杨贵妃能善罢甘休吗?她若总是在父皇面前进谗言,说自己的坏话,自己太子的位置还是保不住。

想到此,他心情很无奈地说道:“诸位将军,本宫何尝不想杀掉这个奸贼!但本宫有不得已的苦衷,无能为力啊!本宫一无军权,二无兵马,靠你们数十个人,如何能成事啊?”

李亨的身边集合了一批青年将领,有他的长子李豫,三子李倓,四子李直,太子府护卫将军陆岩,内卫将军李晟、马遂、柏良器等人。这些青年将领各个武功高强,胆识过人。他们都是李亨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时选拔出来的俊杰。

这时,一位相貌英俊的年青将领站起身说道:“殿下,末将说说自己的看法,请殿下斟酌。”这位青年将领叫陆岩,字子松,是太子府果毅将军。“刚才殿下说到自己没有军权,缺少兵马,其实不然。杨国忠虽说统领全国兵马,握有军权,但天下兵马有几个他能指挥得动?殿下如今是皇家内卫军总管,负责皇上和大臣们的安全,就连左武卫大将军陈玄礼,也属殿下管辖。再说,陈老将军对杨国忠的所作所为,早就深恶痛绝,只是隐忍不发。殿下何不派人请来陈老将军,一同商量办法,用明枪还是用暗箭,反正一定得让他死。”

李亨仍旧踌躇不语,另一位将军李晟慷慨激昂道:“殿下,该下决心了。

您怕杀了杨国忠,杨贵妃不会善罢甘休?并害怕日后遭她谗言陷害?末将认为,应斩草除根,杜绝后患。连贵妃和她的几个姐姐一并除去,这样众人才能安心。”李亨还是有些犹豫,说道:“你们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杀杨国忠容易,杀贵妃难哪!贵妃乃皇上最宠爱之人,皇上能坐视不管吗?”

太子府詹事崔漪说道:“三千内卫军都是关中人,大家对抛下关中、西狩四川,都有怨言。杀了杨国忠后,咱们鼓动三军不发,迫使皇上忍痛割爱,赐死杨贵妃。”众人都同声赞好。

李亨思考了一下,终于下了决心。他站起身说道:“好,今日先杀了杨国忠,看情况再议。”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并夹杂着皮鞭抽打的响声。李亨感到诧异,忙同其他人一起走出帐外查看。就见驿馆门外大树上,绑着一名内卫军校尉。旁边站着两个打手,正挥舞着皮鞭,狠命地抽打那位校尉。挨打的校尉已经皮开肉绽,鲜血飞溅。杨国忠叉手站在门口,仰面阴笑着。

李亨明白,又是杨国忠耍淫威,迫害对他不满的人,便上前几步,大声喝道:“住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如此虐待士兵?他犯了什么罪,竟如此毒打?”两个打手停住了手,擦着汗水道:“太子殿下,这小子不遵从我家杨大人的军令,所以教训一下他,顺便找出他的幕后主使人。”

李亨皱了皱眉头,看了一眼杨国忠。杨国忠满不在乎地说道:“太子爷,此事你莫管。本阁今天就是要教训这些不服管教的兵油子。给我狠狠地打!”

四周站满了内卫军的士兵,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脸上尽是愤愤不平之色。李亨问一个什长:“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来告诉本宫。”这位什长气愤地大声说道:“太子殿下,西域各国的使臣一天都没吃上饭,他们去找杨大人要饭吃。杨大人说是六部三军都是自己解决吃饭,西域人有的是金银财宝,让他们自己解决。浑校尉看这些西域人饿得可怜,就把咱们的干粮送给了西域人。岂料杨大人觉得自己没面子,诬赖浑校尉违抗了他的军令,不听他的话,就把浑校尉捆在树上拷打。并且他还要无中生有,严刑逼浑校尉交出幕后指使人。”

老将军陈玄礼就站在人群中,他不明白浑校尉挨打是怎么回事,只是干瞪着眼睛生气,听到说是为了给西域使臣一袋干粮,逆了杨国忠的意,就拷打士兵,并且还要追查后台。这个浑校尉是他的部下,那岂不是要追查他?

想到此处,他已忍无可忍,大声吼道:“后台就是陈某人,陈某人就是他的后台,老夫倒要看看,哪个狗贼能把本将军怎么样?放开他。”马上过来几个内卫军士兵,给浑校尉解开了绳子。

杨国忠皮笑肉不笑地走到陈玄礼跟前,打量了一下陈玄礼,阴笑道:“本阁还以为谁是他的后台呢,原来是陈大将军。好啊,皇上要西狩,这是非常时期,本阁的军令大于一切,谁敢不从?你陈大将军也不例外,难道你敢违抗本阁的军令吗?”

陈玄礼气得白眉一耸,颌下的一部雪白胡须飘动起来。他扫了一眼群情激奋的将士们,手指着杨国忠吼道:“杨国忠,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市侩小人。

大唐的江山已经断送在你的手上,你还要怎样?多少忠臣义士被你送上了断头台,多少沙场战将被你这卑鄙小人陷害。你一纸军令,渔阳鼙鼓敲响,范阳逼反了安禄山;你二纸军令,逼封常清出城决战,丢了洛阳城;你三纸军令,冤杀了高、封二员大将,坏了大唐‘长城’;你四纸军令,逼哥舒翰出关,将潼关拱手让给了安禄山;你五纸军令,扔下长安城,迫皇上西行。你今日又想用军令逼反三千内卫军吗?你这个嫉贤妒能的小人,老夫倒要看看你能横行到几时!”

李亨目睹眼前的形势,新仇旧恨一起喷发出来,而且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便高声喝彩道:“说得好,老将军,你一番话说出了多年没人敢说的心声啊!”又转脸对杨国忠怒目道:“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奸佞小人,嫉贤妒能、陷害忠良、卖官鬻爵、造谣生事、以权肥私、欺上瞒下,你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人神共愤啊!这一切今日该结束了!”

杨国忠此时才感觉事情不妙,心中有些害怕。转脸对着陈玄礼说道:“陈玄礼,你今日的话过头了。本应治你个污蔑大臣之罪,不过本阁念你老迈年高,保护皇上有功,本阁可以奏请皇上,免你的罪,好好保皇上西行。”

他多次在皇上面前诽谤太子,想要废了他的储君地位。此时他不敢再招惹太子,拿话搪塞着找台阶下。说完话,他急忙扭头想离开,到皇上身边去避难,岂知三军将士早已将他围住,各个怒目而视,人人刀剑出鞘,慢慢向他围来。陆岩用手碰了下李亨,低声说道:“殿下,机不可失。”

李亨向他递了个眼色,陆岩拔剑在手,高声说道:“内卫军的弟兄们,今日到了该向杨国忠清算总账的时候了!”四周的士兵高声喊道:“杀了他,杀了他!”

其实,玄宗在后院里早就听到前边的吵闹声。他派总管宦官高力士出去查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赶快回去向他禀告。

同类推荐
  • 非郎即子

    非郎即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二笔的青春,没错我也是其中一个,和大家一样,甚至更二笔,毕竟人就是二笔写出来的,东西写出来俗气,看起来可能更俗气,没错就是那二笔---言士玉。
  •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全新修订典藏版)

    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全新修订典藏版)

    2004年夏天,一部名为《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的历史作品突然问世,因其从人性角度和史料细节中,发现历史的鲜活与真实面目,一时洛阳纸贵,海内风行。作者李亚平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作家,被誉为“黄仁宇之后最会讲历史的人文学者”。此后,备受好评的《帝国政界往事》系列之“大明王朝纪事”等书相继推出,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人”的视角诠释帝王将相,通过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全新解读历史巨变与政治迷局,用轻松有趣的独特方式讲出了历史的真相,使人豁然开朗又难以释怀。2015年,《大明王朝纪事》推出全新修订典藏版,读懂朱元璋、张居正、嘉靖、崇祯等传奇历史人物得势与失势之谜!
  • 清末之复国大业

    清末之复国大业

    曾经很痛但已过去,如果能在那时重生也许就不一样。从清时复生,从清时复国,从清时探索一条不一样的路。{本书修改,换名为《天下变局》大家多捧场。
  • 大唐求生记

    大唐求生记

    他名为李震,是英国公李世绩的长子十岁拜大唐军神李靖为师,被誉为大唐军方二代第一人建长乐医馆,聚集天下名医只为救治心爱的女人酿酒种菜,他给皇帝发工资当然他还是一个热血青年执刀扬马平胡虏,扬帆出海看世界敢问,我大天朝知了世界宽广谁还能灭我国威?最后,他还是一个勤奋顾家的好男人,他最喜欢的东西有五样收藏!推荐!评价!打赏!以及未来的月票!
  • 世界上下五千年7

    世界上下五千年7

    历史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其间浸润的腥风血雨,崛起与衰落,壮丽与悲怆,无不充盈丰富着五千年的世界文明史。今天的世界是过去世界的延续和发展;历史记录了人类的过去,更展示了世界的未来。当前,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接踵而来的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了。
热门推荐
  • 英雄修仙记

    英雄修仙记

    穿越到英雄无敌世界是来修仙?英雄无敌世界搞啥修仙!英雄、军队、战争、美女不就行啦!吃饭能吃出个食神,治病能治出个医仙,连睡个觉都有可能成为睡神!军神觉醒,争霸异界,带兵打仗修成仙!
  • tfboys之永远爱你一个人

    tfboys之永远爱你一个人

    这篇小说我是看了一位作者的而写出来的,大家不要说我抄袭,我也有我的主见,《易烊千玺你的夕阳》这个很好看,大家可以去支持。我的小说可能不会有他的好看,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诛破九天

    诛破九天

    神域,神皇至尊坐镇,无人敢犯神威。魔域,魔君笑傲苍穹,独霸一方天下。冥界,冥帝俯视天下,谁敢高声放歌。阿修罗界,无数强者林立,通天彻地的大帝们各执掌一片无垠世界。……孤儿千盛自困境中迅速崛起,战天才,杀列强,拥美女,以血红的双眸望穿三界,缔造无尽绚烂的传说。
  • 不死人丶死灵守护者

    不死人丶死灵守护者

    有一种人生下来既是寂寞的,他们拥有长生,称为不死人,他们也是从普通人诞生出来的,李星星就是他们其中一员,但她也不一样,因为她是死灵守护者,守护那些非自然死去的人们,但她天生既是引祸体。
  • 神谕之痕

    神谕之痕

    永劫的时间与监牢,自混沌中重复死灭。语满泪,颂诗帖,呼喊天意能抗逆神吗?黑暗灭亡,微尘破碎,坎坷命运谁人渡。梦绕此生,自立为帝,救世举手投足间。诉不尽,独自哀苦,几度轮回未得尝愿。希冀之光,在此归附,再次撰写新弦谱。
  • 最后的继承者

    最后的继承者

    原本以为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只要安心的等家人过来就行了,谁知道,,,,,,
  • 神武啸九天

    神武啸九天

    天地演武化七书,失落之章渺无踪。万载浮沉如一梦,大梦初醒风云动。九天轮回浩劫起,武经汇聚刀剑鸣。苍穹之颠神王座,天骄血雨洒碧空。
  • 全能保镖

    全能保镖

    一则神秘预言,一位应劫而生的完美生灵。龙归都市,风云将起!佳人、兄弟、天下……一世坎坷,一生辉煌!待得乱世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这一世,不求圣名,但求无憾!一柄刀,杀尽天下负我狗!
  • 恶魔殿下:复仇小公主

    恶魔殿下:复仇小公主

    “瑞轩吖!我想吃草莓!”“嗯!我来种!”“瑞轩吖!我想去郊游!”“嗯!现在去!”“瑞轩吖!我想要抱抱”“嗯!我抱你!”“瑞轩吖!我想看恶魔殿下:复仇小公主”“嗯!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