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200000022

第22章 病例(3)

回忆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患者会非常费力。时而,我们整个进展会停顿一些时间,这是因为回忆不能出现。这问题出在一种特别可怕的幻觉。当她护理父亲时,她看父亲有一个死人的头。她和她周围的人记得曾经有一次,那时她外表看上去健康,她去看她的一个亲戚。她开了门后立即跌倒在地,不省人事。为了越过这个障碍使治疗获得进展,又让她再次访问同一个地方,在进屋时,她又一次跌倒在地不省人事。第二天傍晚的催眠中,这个障碍就逾越了。当她进入房内后,她看到挂在门对面镜子中她苍白的脸;不过她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她父亲——有一个死人的头。我们经常注意到她抑制着可怕的记忆的出现,而这需要患者和医生强有力的克制。

在其他事情中,下述情况说明她的状态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在这期间,正如已解释过的,患者晚上总是处于她的第二意识状态,即宛如处在1881年。有一次,她在晚上醒来,声称她又一次被带出家门,她变得非常兴奋,以致整个房子里的人都被吵醒。其中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在前一个傍晚,谈疗法消除了她的视觉障碍,而这也适用于她的第二意识状态。因此,当她在晚上醒来时,她发现自己在一个奇怪的屋子里,因为她的家已在1881年春季迁居。我想办法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在傍晚(她要求时)蒙住她眼睛,并提醒她不能打开遮物,直至第二天早晨,我亲自解开遮物。这种紊乱只重复了一次,当时患者在梦中哭,哭醒后睁开了双眼。

由于对她症状的费力的分析是在1880年夏季的几个月中,这时正是她疾病即将开始的时期,所以我完全洞察了这个癔症病例的潜伏因素和症状的发生,在此我将简短叙述如下。

在1880年7月,当时她在乡村,她父亲患严重的胸膜下脓肿。安娜和她的母亲共同分担着护理父亲的责任。一天晚上,她醒来后极端焦虑病中的父亲,因父亲高热;她紧张地期待着从维也纳来的外科手术医生。她的母亲暂时走开一会儿,安娜坐在床边,右手搁在椅背上。她好似做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梦,看见一条黑蛇从墙上下来,朝向父亲,并咬着他(很可能是这样一个事实,在房后的田野里有几条蛇,以前曾惊吓过安娜,因此这给她的幻觉提供了素材)。她试图赶走蛇,但她好似瘫痪一样。她睡着时搁在椅背上的右臂发麻和轻瘫;当她看着自己的右手指时,就好像右手的手指变成了小蛇,指甲就如死蛇头(可能是她试图用局部麻痹的右臂驱赶蛇,而右臂的麻痹和轻瘫随后便与蛇的幻觉联系起来)。当蛇消失时,恐怖中的她试着祷告。但找不到语言:她舌头不能说话,最后她想到某些儿童用的英语祷词,于是她发现能用这样的语言去想和祷告。火车的鸣笛意味着她所期待的医生的到来,于是发作停止。

次日,在一个游戏过程中,她把铁圈扔进灌木丛中。当她从灌木丛中取铁圈时,弯曲的树枝使她再现了她见到蛇的幻觉,当即她的右臂呈现僵直的伸展。自此以后,当她看到多少有点像蛇的物体后,就会发生同上述一样的情况。然而这种幻觉和挛缩只是在短暂的“失神”时出现,但从那晚以后,发生得愈来愈频繁(直至12月,病人完全衰弱至卧床不起,挛缩便持续存在)。由于某一特殊的事件,此事我在笔记中没有记录,也回忆不起来,病人右臂挛缩又波及右腿的挛缩。

从那时起,她逐步地形成自我催眠的“失神”状态。在我所描述的那晚后的第二天早晨,她正等着外科医生的到来,她陷入一阵“失神”的状态中,以致最后外科医生已进来了,她都察觉不到。她长期的焦虑干扰了她的进食,逐渐导致有强烈的恶心感觉。此外,她的每一个癔症症状的引起实际上都是处于一种情感期。不能十分肯定是否每一个病人在那时都处于“失神”状态,但有可能是在她清醒状态下,她全然不知所发生的事。

然而,她的某些症状在她处于“失神”时似乎没有出现,而只是在清醒生活中以一种情感的方式出现;而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这些症状以同样的方式再发生。因此,我们能追溯所有不同的视觉紊乱,较清楚地区分各种致病原因。例如,有一次,当她坐在父亲床边含着眼泪时,父亲突然问她什么时间了。她不能看清楚,费了好大的劲把手表贴近眼前才看清。这时手表的表面似乎显得很大——由此说明引起她的视物显大症(macropsia)和内斜的原因,或进一步说,她尽力克服流泪,以使生病的父亲看不到这情景。

在一次争论过程中,她克制着不反驳而引起会厌痉挛,以后在每一类似的情景中,该现象便反复发生。

她失去说话的能力是在(a)晚上出现的第一次幻觉后害怕的结果;(b)另一次,因(主动抑制)克制说话;(c)因某事而受到不公平的责备;(d)在(当她克制时)任何相似的情况下。有一次,她坐在父亲的床边,听到从邻居家传来的跳舞音乐声,突然觉得想去参加,通过自我责备,克制住这个念头,于是她出现第一次的咳嗽症状。从此,在她疾病的全过程中,她对任何明显节奏性的音乐的反应都是神经性咳嗽(tussis nervosa)。

我不禁后悔因我记录的不完整,我不能列举出所有的情景下她所出现的各种癔症症状。她亲自告诉我在每一个情景下所出现的症状,只有一例我在前述已提到的除外。我已说过,在她叙述每一个症状的第一次发生的情况下,该症状便消失。

她整个疾病也同样以这种方式近于尾声。病人自己做出坚决决定:在她迁居到乡村(6月7日)一周年的那一天,结束全部治疗。因此,在6月初,她用最大的精力投入“谈疗法”治疗中。在最后一天,通过有意的安排,即类似于她父亲的病房,她再次产生恐怖的幻觉——这已在前叙述过了,这也是形成她全部疾病的根由。在原始发生的情景下,她只能想,并用英语祷告,但在复制情景之后,她能够讲德语了。更有甚者,许多过去呈现的紊乱便都消失了。在这以后她离开维也纳,做了短期的旅游;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她才恢复完全的心理平衡,从这以后,她享有完全的健康。

虽然我省略了大量非常有趣的细节,但安娜·O的病史比需要诊断的癔症病史要庞大一些,而这些病史本身反映的是一种不寻常的特征。然而在描写病史时,不可能不进入其细节,而对我来说,其特征尤为重要,这也许就是这份较长的病史报告的一个借口。就如同棘皮动物的卵在胚胎学上是重要的,不是因为海胆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动物,而是因为它的卵的原生质是透明的,因为我们对它们的研究,明白了可使其卵的原生质变为不透明的可能的程序。我对这个病例的兴趣完全在于非常清楚和可理解的病因方面。

当病人仍处于完全健康状态时,有两个心理特征是她以后患癔症的诱发因素:

(1)她单调的家庭生活和职业缺乏适当的知识性。这使她有过多的未被用的心理活力和能量,而她不断的想象活动是这种发泄的一个方法。

(2)这导致了一种“白日梦”的习惯(她的私人剧院),成为她心理人格分离的基础。然而,这种程度的分离仍在正常范围内。在多少带有机械式的职业中所出现的幻想和想法并不意味着病理性的意识分裂,因为若这些幻想和想法能被阻断,当他人对其说话时,则可回到正常的意识的统一,而且也不可能存在意识的缺失。然而,在安娜·O的病史中,这一习性是我所描述的焦虑和害怕情感的基础,曾使安娜从习惯性的白日梦转变成幻觉性的“失神”。很显然,她发病开始最早的特征是如此的完全,这已经呈现了其主要的癔症特性,在这以后仍维持不变几乎近两年之久。这些包括第二意识状态的存在,第一次出现时呈现短暂的“失神”,以后成为“双重意识”,因焦虑的情感致使她说话受抑,她发现在说英语诗句中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以后语言错乱,失去母语,代之以非常好的英语;最后由于右臂受压而致意外的麻痹,并发展成为右侧身体的挛缩性轻瘫和麻木。这其后的情感机制完全符合沙可的创伤性癔症的理论——轻微的创伤在催眠状态中发生。

而沙可在他的病人中实验性地引起的轻瘫立即稳定下来,在创伤性神经症中因严重外伤性休克也可立即引起轻瘫,而这个女孩的神经系统进行成功抵制长达4个月。她的挛缩及所伴有的其他紊乱仅在第二意识状态(second state of consciousness)中的短暂的“失神”时出现,处于正常状态时则能充分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感觉,因此她和她周围的人都注意不到这一点,而她周围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安娜患病的父亲身上,结果转移了对安娜的注意。

然而,她的“失神”及完全的记忆缺失,并伴随愈来愈多的癔症现象,这些症状从她第一次幻觉样的自我催眠后出现得愈益频繁,故相同类型的新的症状的形成的机会就增多,那些已经形成的症状则由于反复的出现而变得愈益顽固。此外,逐渐发生这些情况,病人在任何突然痛苦的情感下,都产生同样“失神”的结果(尽管事实上,这种痛苦可能在每一个病例中引起暂时的“失神”);偶然的巧合造成病理性的联想和感觉或运动的紊乱,并伴随着情感的出现。但到现在为止,这只发生在一瞬间。在病人卧床不起前,她已发展到出现全部癔症现象的症状群,但无人知晓。只是在病人由于缺乏营养、失眠和长期焦虑而耗竭才完全垮了下来;只是在病人较正常状态,更多的时间处于第二意识状态时,癔症现象才延伸到了正常状态中,并从间歇性的急性症状发展到慢性症状。

现在提出的问题是病人的陈述究竟多少是可信的,其现象的诱因和起因方式是否如其所述的那样。考虑到较重要和较基本的意外事件,她的陈述对我来说,似乎信服大于疑问。至于症状在“谈话治疗”后得以消除,我不能以此作为证据;用暗示来解释可能会很好。但我总是发现病人说的是完全真实的、可信赖的。实际上,她告诉我的一些事是她最郑重的情况下所提供的,无论她说的什么内容,经他人核对,也完全得到肯定。即使再高天赋的女孩,也不可能编造一套这个病史中所出现的、内心如此连贯的资料。然而,无可争议的是这种精确的连贯性导致她(以充分的保证)把某些症状归因于实际上不存在的一种诱发原因。而我认为这种怀疑也是不公正的。这么多的病因非常不明显,涉及的联系这么多不合理,促使对其现实性提出争议。病人不明白怎么会是舞蹈音乐使她会咳嗽;这样的一种解释是太无意义去深究了(顺便说一下,对我来说似乎很可能这样,她每一个良心上的痛苦带来的是经常的会厌的痉挛,她感到一种运动上的冲动,因为她非常喜欢跳舞,是运动冲动感把这种会厌的痉挛转变成为神经性呕吐)。因此,我的观点是病人的陈述完全值得信赖,是符合事实的。

现在,我们必须考虑有多少可信的理由想象癔症的产生在其他病人中也是以同样的方式,以及尽管没有截然分明的第二意识状态,但是过程是相似的。我进一步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目前的这个病例,正如我所叙述的,若不是在催眠状态下让她回忆某些事及与这些事有关的特性,则病人和医生对癔症发展的情节均全然无知。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时对此是全然无知的。因此在其清醒状态下检查时也不能获得在其他状态下所发生的资料。我已指出目前这个病人对周围的那些事物基本上不能察觉。因此,对于其他病人来说,只能采用像给安娜·O那样的治疗程序,即给予自动催眠而发现他们的病情。暂时我们只能阐述的观点是较多地描述类似于这里所述的一系列意外事件,较少去理解至今使我们猜测的有关的病理机制。

当病人被禁锢在床时,她的意识持续在正常的和“第二”状态之间摆动,许多癔症症状群原本是分别引起的,并处于潜伏之中,现成为我们所见的病症的特征,即慢性症状。这些新增加的一群现象似有不同的源处:她的左侧肢体的麻痹性挛缩和抬头肌肉的麻痹。我把这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因为一旦这些现象消失,则不再重复,即使在其他所有症状停止某些时间后,重又活跃起来,这些现象也不会以短暂或轻微的方式在结束期和恢复期中出现。同样,它们也不会在催眠分析中出现,而且不会再追溯到情绪或想象方面的根源。因此,我倾向于认为它们的出现不是出于像其他症状那样相同的心理过程,而是归因于构成癔症现象的躯体症状在未知情况下的继发性的延伸。

在经历了整个疾病后,她的两种意识状态并驾齐驱地持续着:第一种意识状态中,她的心理很正常;第二种意识状态中,那丰富的想象内容和幻觉、大的记忆中断、缺乏抑制和控制联想很可能与梦有关联。在第二种状态中,病人精神错乱。病人的心理状况完全取决于从这种第二状态闯入到正常状态,这点至少在癔症性精神病方面是相当清楚的。在傍晚,每一次催眠下所提供的证据表明病人的思想完全清晰、有组织,而且是正常的,因为她的情绪和意志方面没有那种第二状态下“潜意识”刺激的产物。而特别明显的神经症在吐露心事、卸下心理负担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还表明在程度上那些产物影响着她“正常”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因此难免这样说:病人出现两种人格的分裂,一种是心理正常,另一种是精神错乱。我认为这个病人的两种截然分明的状态较清楚地显示出许多其他癔症病人方面存在的大量不能解释的问题。特别令人注意的是安娜·O病史中,她的“坏自我”(bad self)的产物——正如她自己所称的,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她正常神志下的道德习性。如果这些产物没有不断地被处理,我们则面对着恶毒类型的癔症如执拗、懒惰、令人不快和病态的本性;在去除那些刺激后,她那与上述相反的真正的本性总是能立即再现出来。

同类推荐
  •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学生的心理呵护书

    虽有华丽的外表,却不懂得与人交往,将是一个寂寞的人;虽有聪明的头脑,却不懂得控制情绪,将是一个危险的人;虽有缜密的思维,却不了解自己,将是一个迷惘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缺少的决不是物质和身体上的关怀,而是心理上的呵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就是引领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指南,帮助他们打造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教会他们掌握人生成败起伏的法则,增加他们傲然立足社会的资本。
  • 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心理学的影子,心理学正在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心理学就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和摄入的能量一样,是一种深深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又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事物。本书作者用精彩的文字、真实的故事和专业的观点来讲述心理学,让读者朋友通过他人的经历来梳理自己的人生。此外,“拓展苑”栏目主要介绍心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如“个体受暗示性研究”等。“另眼看电影”栏目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从人格分裂、梦境、孤独症、偷窥等各个方面重新解读电影,让读者朋友感受电影和心理学的双重魅力。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

    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心理保健:公务员的精神大餐;重构你的认知;做情绪的主人;管理你的意志;驾驭自我意识;轻轻松松与人相处;应对压力等。
  •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动机之所在,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作为生命本体的人的心理需要,作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劳动的价值回归心理需要,作为个体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本要体验人生快乐与幸福的心理感情动机等。
热门推荐
  • 邪魅总裁:霸占你的吻

    邪魅总裁:霸占你的吻

    她为了揭开邪魅总裁的真面目,上刀山,下火海,视死如归……不想却惹火了邪魅总裁,他捏着她的下巴说道:“你不想活了吗。”她说:“我……”他已经霸道的吻了下去……
  • 廿廿不忘

    廿廿不忘

    我的他,有两面一面是:“廿廿,你若不离,我便不弃。”另一面是:“廿廿,你走吧?我不爱你。”我不知道那一面才是真的他,但经过一系列事之后我发现其实我没有必要去质疑他对我的感情,哪怕他暴躁、强势、不可理喻。因为他始终爱我,情感始终如一,只是我不够信任他罢了。
  • 我以为我再也舍不得离开

    我以为我再也舍不得离开

    当初,如果把那份炽热的爱藏在心底,是不是也可以和你一起看电视,看电影,说脏话,打闹。但那份爱来得如洪水般凶猛,来不及思量就爱了。最后,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叶念笙凉伤

    叶念笙凉伤

    你说当初,我没有认识过你该多好一阵风,掠过。一片叶,落下。其实人生就像风、叶。吹过了。落下了。就被再妄想能重来了兜兜转转,恍恍惚惚,时光流年匆匆流逝什么,才是我和你的结局呢?回忆。渐渐遗忘你可知道,我最轻浅的念想不过只是想为你唱起最后一首离歌。
  • 励志总裁的初恋

    励志总裁的初恋

    女主林菲菲和男主汪子轩本是大学恋人,因为不能够接受汪子轩总是那么的无所事事,所以,就选择了分手,开始进行自己的生活,但是最后却是在同一所城市,重新的相识,但是结果会是什么样,究竟昔日的恋人还能不能再在一起。
  • 名侦探夜零

    名侦探夜零

    这个世界是相对性的,有好必有坏,有假必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时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少年侦探夜零面对各种危险和诡异事件,如何化险为夷,抽丝剥茧,解开掩盖真相的面纱。
  •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律这个非常严肃的词语渐渐被所有人所重视。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来保障我们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如果不了解法律,在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全然不知,在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中不知所措,那我们真是有点悲哀。法制社会是运用法律来调整整个社会的发展,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了法律,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挺起腰板,因为法律会为我们主持公道。
  • 战地伏魔

    战地伏魔

    生者多迷途,业障难除,为情所困,元界召唤,拯救苍生,与魔争霸,唯我独尊。悲催的创业也失败,感情也不顺,还被人骗,走投无路的他居然得到一本旷世修炼大法踏入一个妖魔横行的元界大陆,掀起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腥风血雨!诛雪妖,杀魔王,炼元气,成霸业。多少柔情刻骨?几多热血沸腾?征战古战场,多少的神秘变幻,多少的乱世纠纷?惊魂不定,却在意料之中,成就一方霸业,经历神秘激荡撼动异界风云!
  • 星海之问道长生

    星海之问道长生

    我终将伟大,漫漫长途不容辜负。长生台下荒骨横野,我爬也要爬上去。哪怕周围满是嘲笑,“那个人好像一条狗。”
  • 情结

    情结

    带着各自的故事,他们相爱了。但当真相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段感情,何去何从?(ps:本人最新玄幻小说,关于魔兽逆袭人类的,{兽荒暗号}已经在网上发表,17k网与起点中文网,腾讯文学网均可搜到。请兄弟姐妹们,支持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