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3500000022

第22章 我们的责任(5)

比不易改变且不易洞察的个人意志更糟糕的是骇人的群体意志。它们阿谀奉承,夹着尾巴就像鬣狗一样。它们是一群畜牲,一群令人作呕的牧群,在整体上坚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它们只有一个热度、一个目标、一个意志,把它们包含进一个晦涩的“一”中,就像一群昆虫或羊群或食腐动物。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它们是想保持自己与生死相分离的状态。它们的愿望已宣告了它们的绝对。它们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难被攻克,自以为无所不能。它们是它,不折不扣的它。它们是封闭的、完美的,它们在整个牧群中有自己的完美,在众多的群体中有自己的整体。牧群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一个晦涩的整体,它本不是整体,而只是一个多重无价值的存在。但是,它们的多重性强大至极,它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公然对抗生和死,就像那些弱小的昆虫以庞大的群体威慑攻击者。

向它们讨饶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懂生的语言也不懂死的语言。它们是肥胖的、多产的、不可计数的、力量无比的。但事实上,它们是令人恶心的衰败的奴隶。但现在,这种奴隶却占了上风。然而,面对峰回路转的境况,我们只有仿效旧时的首领,带着鞭子前去。刀剑不能恐吓它们,它们太多了。但无论如何,我们应不惜任何代价征服这无价值的牧群。它们是最坏的弱者。这奴隶的牧群已经胜利了。它们的残暴就像一群豺狼的残暴。但是我们可以将它们吓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它们十分傲慢,也十分怯懦。

可爱的、纯洁的死神来助我们一臂之力吧!请闯入牧群中,在它的孤独的完整中开出一条沟来;甜蜜的死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吧!让我们逃避牧群,和另外一些生物聚集到一起,与它抗衡。哦,死神,用死来净化我们吧!清洗去我们身上的霉腐气息和那无法忍受的、带有否定意义的人类大众的“一”。为我们打破这恶臭的监狱,在这儿,在这一群活的死亡的腐气中,我们几乎要窒息而死。美丽而具有破坏力的死神,去摧毁那一群人的完美的意志,那专顾自己的臭虫的意志;摧毁那晦涩的一致。

死神,你显示神威与力量的时候到了。它们那么久地蔑视,它们在它们疯狂的自负中甚至已开始拿死神做交易,就好像死神也会降服似的。它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死,就好像它们这么久地利用生一样,来达到它们毫无意义的基本目的。飞来横祸有助于它们这种封闭的、傲慢的自以为是。死是为了帮助它们按原样维持它们自己,永远成为那种假仁假意、自以为大公无私的人类大众的臭虫。

善恶之辨

——[英国]弥尔顿

我们所携入这个世界的并非纯真一片,我们所带来的反而是种种之不洁;使我们纯洁的是考验,而考验又必借相反的事物。

在我们的认识里,善与恶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同进同退。而善与恶的知识又是这样的错综纠缠,且惯以形容酷肖的面目出现,这中间的纷纭程度,较之作为长期苦役而罚使塞娥不停分拣混杂的败种,可能更有过之。

谁能料到,善与恶的知识,这对紧紧相依的孪生兄弟便是从一只吃过的苹果之中,破皮跃入这个世界的。这或许也是当年亚当曾经坠入其间的那个劫数——明善恶之辩,或曰,藉恶以知善。因此,既然人类已成今天这种情形,试问离开对恶的知识,智慧将何得而选择,坚忍又何从而施行?那种能将罪恶及其一切诱饵与声色之乐一并擒拿在手,细加审视,而仍能知所趋势,仍能明辨是非,仍能择善而从的人,才是真正的不畏艰难险阻的基督教徒。至于那种于德无所施、于行无所表的逃隐遁性的道德,那种从未有冲杀应敌之劳、而只是临阵一逃了事的道德,我委实不敢恭维。要知道不朽之花环是很少可以不备极艰苦而后得到的。显然,我们所携入这个世界的并非纯真一片,我们所带来的反而是种种之不洁;使我们纯洁的是考验,而考验又必借相反的事物。

大城市

——[德国]齐美尔

他们不是用情感来对付这些外界环境的潮流和矛盾,而是用理智,意识的加强使他们获得精神特权的理智。

大城市与小城市在精神生活上各具特色。具体地说,后者的精神生活是建立在情感和直觉的关系之上的。直觉的关系扎根于无意识的情感土壤之中,因此很容易在它习惯的平和环境中正常生长。相反,理智之所在却是我们的有意识的心灵表层,这里是我们的内心力量最有调节适应能力的层次,用不着整理和翻松就可以接受现象的变化和对立,只有保守的情感才可能会通过整理和翻松来让自己与现象调和顺理。

当大城市的人感到外界的压力和危险信息时,他们——当然是许许多多个性不同的人——就会建立防卫机构来对付这种压力和危险。他们不是用情感来对付这些外界环境的潮流和矛盾,而是用理智,意识的加强使他们获得精神特权的理智。因此,对那些现象的反应都被隐藏到最不敏感的、与人的心灵深处相距甚远的心里中去了。

这种理性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生活对付大城市压力的防卫工具。它的表现丰富多彩。大城市向来就是货币经济的中心,因为经济交流的多样化和集中化,交流的媒介显得举足轻重,而农村的经济交流贫乏,所以不可能具有这种重要的意义。但是货币经济与理性的关系密不可分,对于货币经济和理性来说,对人和事物的处理的纯客观性是共同的,至于如何处理、怎样处理往往以坚决的不妥协性结合在一起。

崇尚理性的人对任何奇性异类均持无所谓的态度,因为一切奇形异类所产生的关系和反应是逻辑所不能解释的,正如现象的个性不会出现于货币原则中一样,因为货币所关心的只是现象的共同问题,只是将所有质量和品质与价值多少加以平均衡量的交换价值。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以个性为基础,而人与人之间的支付问题上的理智关系,则是跟本身无关紧要的,只是根据其可以客观衡量的劳动有利益关系的问题上的理智关系。大城市中的人与卖主和买主、与他们的仆人和可以进行社会义务交换的人之间的理智关系,则具有局限性,在局限范围内对个性的不可避免的认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富有情感色彩的关系,培养并发生了客观地对付出与回报的和谐关系。

笔记

——[意大利]达·芬奇

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能创造发明的和在自然与人类之间作翻译的人,比起那些只会背诵旁人的书本又爱大肆吹嘘的人,就如同实物与镜子里的影像,一个本身是实在的东西,而另一个只是空幻的。那些人从自然那里得到的好处很少,只是碰巧具有人形,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他们就可以列在畜生一类。

许多人认为他们有理由责备我,说我的证明和某些人的权威是对立的,而这些人之所以得到尊敬却是由于他们缺乏经验根据的判断。他们并不知道我是从简单明白的经验中得到我的结论的,而经验才是真正的教师。

爱好者受到所爱好的对象的吸引,正如感官受到所感觉的对象的吸引,两者结合,就变成一体。这种结合的头一胎婴儿便是作品。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如果结合的双方和谐一致,结果就是喜悦、愉快和心满意足。当爱好者和所爱好的对象结合为一体时,他就在那对象上得到安息,好比在哪里放下重担,就在哪里得到安息。这种对象是凭我们的智力认识出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发源于感觉。

欣赏——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别的理由。

对作品进行简化处理的人,对知识和爱好都有害处,因为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也就愈强烈。要想准确,就须对所爱好的事物全体及所组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有透彻的知识。

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子,它是用来最完满最大量地欣赏自然的无限的作品的主要工具;耳朵处在其次,它就眼睛所见到的东西来听一遍,它的重要性也就在此。

历史家、诗人或是数学家如果没有用眼睛去看过事物,你们就很难描写它们。诗人啊,如果你用笔去描述一个故事,画家用画笔把它画出来,就会更能令人满意而且也不那么难懂。你如果把绘画叫做“哑巴诗”,画家也就可以把诗人的艺术叫做“瞎子画”。究竟哪个更倒霉,是瞎子还是聋子呢?

虽然在选材上诗人也有和画家的一样广阔的范围,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因为诗企图用文字来再现形状、动作和景致,画家却直接用这些事物的准确的形象来再造它们。试想一想,究竟哪一个对人是更基本的,他的名字还是他的形象呢?名字随国家而变迁,形象是除死亡之后不会变迁的。

同类推荐
  • 独行者

    独行者

    《独行者——罗锡文散文新作选》本集子是罗锡文在近些年创作的散文新作选。另,本集子名《独行者》,2011年3月由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罗锡文已经出版十五部个人文学著作。
  •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100个首宋词》荟萃了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它们或文雅、或悲壮、或哀怨、或柔媚、或深沉……
  • 开败时间的花朵

    开败时间的花朵

    岛,散发着神性的光芒,你虔诚地写下,岛——你的词源,文字河流的发祥地,注定在血液中混响、澎湃。它足以耗尽你的毕生。
  •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把生活过成最美的诗句

    本书是一本关于最平常生活的叙述,作者让一个个平淡的日子充满了诗意。这缘于她有一腔对生活热忱的品性,坚持爱与善良的传播,让亲身所历的一切真善美都有所注脚,永远做一个在场的人,心存对自己生活的这个时代的热爱和赞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例子,许多人误以为作者是在书写她们的生活,因为读者也她的生活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生活有十色,请相信向着太阳生长的植物一定是最茂盛的。作者愿意与你一起,沐浴心灵的阳光,每天都有拔节的声音。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热门推荐
  • 王俊凯之深秋爱恋

    王俊凯之深秋爱恋

    这是素茉的处女作,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大家要支持我哦!
  • 萨加耶

    萨加耶

    萨加耶,这片被遗失的大陆将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 微小说残

    微小说残

    每章故事的内容都不同,微小说,如果喜欢微小说的话欢迎加入微微微微小说,群号码:486683353,作者QQ1637140292
  • 道剑无门

    道剑无门

    他悟不得道,想着练剑至强。杀着南蛮野,饮着北国雪。木剑斩断流水清溪,却斩不断缥缈大道,剑心斩碎华光流矢,却斩不碎心头痴念。凭什么修不得道,凭什么仗势欺人,凭什么要在这样那样的阴谋里团团转。他要寻找那传说的真龙,取它心头血,开启一条大道的门。他要找到闻名的剑客墓,挖出剑神心,能有那刺破天的剑。心若向道,即便天要阻我,也要高举手中木剑,朝着苍天,朝着大道,刺上一刺。
  • 战武大道

    战武大道

    紫穹大陆!鼎盛的战道文明诡异消失!金色的叶片~空白的记忆~神秘的字诀~!诡异的魂珠且看平庸少年如何,搅动大陆风云,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
  • 问鼎邪世

    问鼎邪世

    邪问天,一代枭雄。因为一段一世情愿,退隐江湖。因为自己的儿子啊文被人偷袭不知生死。从出江湖。追寻有关一点自己儿子的一点消息。可是。被一股强势崛起的势力。打的不可开交。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股势力的老大,就是自己的儿子。邪文。展开一场歃血的交锋......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载体之一,被佛教界人士尊为佛塔。在当代中国辽阔美丽的大地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踪影。这些千姿百态的古塔,其造型之华美,结构之精巧,雕刻、装饰之华丽,都堪称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我国的古塔虽然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和构成方法不尽相同,但是,这些古塔的基本结构是大体一样的。古塔由四部分组成: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塔这种古老的建筑,不仅被佛教界人士广为尊重,也为各地山林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金东瑞编著的《中国古塔》介绍了我国的古塔文化,内容包括:中国古塔的起源、历史沿革、塔的结构、塔的材质、塔的造型、中国古塔文化等。
  • 一见钟情:王妃太冷漠

    一见钟情:王妃太冷漠

    楚伊沐,21世纪第一跨国公司总裁的女儿因和爸爸怄气出去飙车,意外死亡穿越成为星月王朝江湖上第一邪教的阁主,喜欢女扮男装淡漠是她的保护色,腹黑是她的本性墨蓝,星月王朝的六王爷样貌、权力都在他这里,令人嫉妒冷酷是他的外表,腹黑、温柔、奸诈才是他的内在当他碰上了女扮男装的她的时候?腹黑撞上腹黑,谁胜谁负?
  • 异世为家

    异世为家

    李小罗家的墙上写着一个“拆”字,不过在拆迁队没有来的时候,他家遭雷劈了,他和他家的房子一起穿越到了异世,异世为家。
  • 白话聊斋

    白话聊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先生,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71岁才考得贡生。蒲松龄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创作出许多文学作品。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400余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