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500000014

第14章 折腾才是硬道理(2)

少小在南方生活(我的老家就是南方的,只是在北京待的时间比在老家待的时间要长而已),跟着大人种地,经常使用锄头这个工具。庄稼人很会使用锄头,他们能把简单的锄头应用得非常巧妙。锄头这一工具的使用方法总结起来也就是——深挖,浅刨,后背猛磕,横向整平。

深挖与浅刨很常见,深挖翻地是主要的农活,也是最辛苦的耕作,浅刨常常发生在锄草等时候。后背猛磕是因为深挖出来的大泥团,要用锄头的后背狠狠地敲打才能把泥团粉碎。横向整平是把锄头铁的部分横向(这样效率最高)连磕带拖地把地面整平,好下种子。

我们的人生过程就像种地一样。种地要使用锄头这个工具,而我们的人生则需要禅这个工具。如果能把禅应用到我们的人生中去的话,禅这一工具就会使得我们的人生充满禅意。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轻松与美好,让我们的苦多乐少的日子过得潇洒自在。

禅这一工具在我们的人生中简单来说,可以用我自己常常标榜的“不理”、“无为法”、“不识好歹”和“随顺世缘”四种方法来使用。不理,好比是用锄头深挖;无为法,好比是用锄头浅刨;不识好歹,好比是用锄头的后背猛磕;随顺世缘,好比是用锄头横向整平。

在我们需要改变自己,修行自己,锻炼自己时需要慢慢地“规矩”自己的习性的场合,我们可以使用“无为法”这一“浅刨”的方法,把我们自己坏习性铲除掉。因为“无为法”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去努力,而在结果上不去太在意。

在我们改变自己,修正自己,锻炼自己的过程中,遇到很难突破或者很难面对的困难时,我们就需要“不理”这一工具,来对付这天翻地覆般的困难。因为“不理”是解决我们认为平常无法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颠覆强大对手的方法。

有关“不理”的解释,请看日记《不理——极致的方法》和《不理——极致的应对》。因为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我们在强大的困难面前往往很脆弱,我们要想战胜这一强大的对手,只有使用“不理”这一方法。所谓他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来果老和尚的话叫一个人与一万个人打架的时候,要想打赢的唯一办法就是“不理”。

这里把“不识好歹”形容成使用锄头背过来猛磕,这也蛮形象。因为世界上一切是平等无二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妄想执著,而让我们把世界分出黑白、是非、好歹等等的二元对立,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我们要想把自己的生活搞得轻松安逸、潇洒自在的话,多点“不识好歹”就容易做到了。

最后用“随顺世缘”来形容锄头的“横向整平”也蛮有意思的。因为种地只有经过最后的工序——整平之后才能下种子。那么我们的生活如果能够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的话,我们就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这个时候你所处的世界处处都是极乐世界。

诸佛菩萨就是生活在平等无二的世界之中。他们不会分别黑白、是非、好歹,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二元对立可分的。但是,他们身处我们这个充满了二元对立的世界之中,他们只好随顺我们的世界上的主流习惯,去按照我们凡夫的观点来分别判断,并且分别判断得最合理。

这就是所谓的诸佛菩萨“不坏世间相”,或者说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或者用祖师的话叫:“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说法有很多很多。我想大家比我能够列举出更多,还是各位自己去分别判断吧,我就偷懒“不识好歹”去了。

菩萨十种得智慧

我总是带人打坐,希望修行然后开慧。或者说就是希望我们通过修禅能够得到或者是掌握智慧。但是很多人总是跟我说,修了几十年了,就是没有智慧。我看到他们非常用功,事实上很多人是很努力的人(当然也有人是在嘴巴上用功的人,这样的人撇开不谈),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智慧。

这实际上是他们执著于开智慧或者叫开悟了,在用功的时候留下了一漏洞——执著于某种用功方式。从前几天的日记《华严经讲做功夫》就有说,菩萨是如何修行做功夫的。菩萨在进入焰慧地的时候,就是通过许多的观察修行达到了开智慧的目的,从而进入第四地——焰慧地。

所以,我在带领有一段禅修功夫的人做功夫的时候,要求他们不要执著于打坐做功夫了,要求他们看看祖师的公案,读读《华严经》等经典。尤其是通过诵读《华严经》会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法界进行很好的观察,从而提高我们的定力与智慧。

因为《华严经》是比较大部头的经典,要能够安心诵下来,没有定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修行的办法就有所谓的《华严》法会,就是诵读《华严经》。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佛陀所描绘的法界,也是我们开发自性智慧的重要途径。

我每年夏天参加诵读《华严经》,这是第九年了,有二十多部诵读《华严经》的经历了。我的感觉是每诵读一次就会有更多的收获,这些收获大多也已经在我的日记中有所体现。大家有兴趣只要键盘输入“华严”搜索标题,就应该能搜到很多。今天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的时候又发现一些新的感触。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之中有这样的记载:“……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得智慧。何等为十?所谓:于施自在得智慧;深解一切佛法得智慧;入如来无边智得智慧;于一切问答中能断疑得智慧;入于智者义得智慧;深解一切如来于一切佛法中言音善巧得智慧;深解于诸佛所种少善根必能满足一切白净法获如来无量智得智慧;成就菩萨不思议住得智慧;于一念中悉能往诣不可说佛刹得智慧;觉一切佛菩提、入一切法界闻持一切佛所说法、深入一切如来种种庄严言音得智慧。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法,则得一切诸佛无上现证智……”

这是大慧菩萨向普贤菩萨发问的两百个问题之一,就是菩萨如何得智慧。这里所录的是普贤菩萨以每一个问题回答十种的情况的记录——所谓“普贤瓶泻二千酬”。这两千个回答之中,有很多很多概念上的问题回答,学佛想深入的人可以认真去研究一下。

如何得到智慧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佛教的一切修行关系到要我们开显智慧。有了智慧我们就不会有烦恼,有了智慧我们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有了智慧我们就能得到解脱,有了智慧……佛教教导我们修行的方式就是戒、定、慧。不管是持戒还是修定,最后是要我们开显智慧。

上面的文摘中普贤菩萨告诉了我们得到智慧的十种途径。第一就是“于施自在得智慧”。第二是,“深解一切佛法得智慧”。第三是,“入如来无边智得智慧”。第四是,“于一切问答中能断疑得智慧”。第五是,“入于智者义得智慧”。第六是,“深解一切如来于一切佛法中言音善巧得智慧”。第七是,“深解于诸佛所种少善根必能满足一切白净法获如来无量智得智慧”。第八是,“成就菩萨不思议住得智慧”。第九是,“于一念中悉能往诣不可说佛刹得智慧”。第十是,“觉一切佛菩提、入一切法界闻持一切佛所说法、深入一切如来种种庄严言音得智慧”。

所以,如何得智慧——这段文字已经给我们写得非常清楚了,剩下的就是靠我们自己身体力行了。

《宝王三昧论》如意

总是有人跟我抱怨生活如何如何不如意,工作如何如何困难,身体如何如何不好,家庭如何如何不幸……如果不是修行人,这些抱怨就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教他们如何去克服。要是遇到修行人,我第一念头就知道这不是个好的修行人,然后就会感觉很难与他解释。

今天看到这个《宝王三昧论》,我发现自己又可以偷懒了,因为这些问题在《宝王三昧论》里面全部都解释好了。而且文中教了我们如何去面对我们的不如意,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面对不好境遇,如何去面对不幸,如何去面对……下面我们还是先看看《宝王三昧论》的内容吧。

《宝王三昧论》: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易动。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是故圣人设化。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群魔为法侣。以留难为成就。以敝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布德为弃屣。以疎利为富贵。以屈抑为行门。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至若鸯崛摩罗之辈。提婆达多之徒。皆来作逆。而我佛悉与记莂。化令成佛。岂非彼逆。乃吾之顺也。彼坏乃我之成也。而今时世俗学道人。若不先居于碍。则障碍至时。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宝。由兹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宝王三昧论》实际上只讲了我们面对十种境遇的时候,要以如何的态度去处理。事实上,在我看来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心态处逆境。因为这些不如意的事情,正是考验我们的功夫的时候,正是推动我们功夫长进的方法,正是……因为我们都希望生活、工作、学习要如意。

身不求无病,大家都怕生病,但是生病又是绝对逃不掉的事情。因为生老病死苦,从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就追随着我们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如果一辈子求无病,那么我们的这一辈子真的算是空过了。因为我们在做这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是一个大妄想。所以,要以病苦为良药。

处世不求无难,大家都怕灾难,但是灾难也一样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们与其天天生活在害怕、担心、恐惧的状态中,不如面对灾难,以患难为逍遥。这样才可以摆脱我们内心的害怕、担心与恐惧,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逍遥。以遮障为解脱。以群魔为法侣。以留难为成就。以敝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布德为弃屣。以疎利为富贵。以屈抑为行门”,我们就能够做到“居碍反通”。否则的话,我们真的是“求通反碍”。

所以,我们伟大的导师——佛陀以身作则,“于障碍中得菩提道。至若鸯崛摩罗之辈。提婆达多之徒。皆来作逆。而我佛悉与记莂。化令成佛。”用这样的态度面对苦难,我们就不会感到逆境之苦,反能促进我们修道之心,增强我们的修道的目的。

我们今天的人,在遇到逆境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叫苦连天。与其有这个精力去怨天尤人,叫苦连天,不如我们把这些精力用于修道,面对逆境。所以在《宝王三昧论》的最后告诫我们“而今时世俗学道人。若不先居于碍。则障碍至时。不能排遣。使法王大宝。由兹而失。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记得以前我也写过日记《身处逆境赖顶忍》,只要我们逍遥地面对逆境,我们就能够把逆境当成修道的助力,更稳地走在菩提道上。这也就是修道人常常说的所谓“饥寒起道心”吧。

道交感应粗功夫

道交感应是佛教宣传的鼻祖,因为受到世人的推波助澜,广为民间流传,也是佛教深得中华儿女信心的原因之一。所以,自古以来流下了许许多多有关道交感应的记载。道交感应在各种各样的书上有很多的涉及,甚至有专业的道交感应的书,比如目前依然流传广泛的《太上感应篇》。

道交感应有如许的神奇,为佛教的宣传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为什么却在修行人的眼里不屑一顾呢?这个我是有亲身体会的,因为功夫做久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境界。随着自己功夫越来越稳定,所有妄想就会变得和真实的情景一样,这些妄想要是描述出来就是道交感应了。

另外,修禅的人要是花时间和精力去描绘这些道交感应,就容易陷入禅宗所谓的“路途风光”里,使得用功的人不能进步,这对于修禅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过分留恋于道交感应,可能会反而迷失了自己,甚至于违背自己原来开悟求解脱的本意。所以,修禅的人对于道交感应是非常忌讳的。

我做为一个宣传佛教又修了一点禅的人,从不否认道交感应的效力,但也从不去追捧宣扬。作为一个宣传佛教的人,我的办法是解开道交感应其中之迷;作为修禅的人,我是远而避之,更谈不上迷恋道交感应了。因为我发心修禅,又发心把自己修禅的经历记载下来供养大家,这是唯一的办法。

其实,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修禅的人也会更加轻松上路。只要不去迷恋这些道交感应的“路途风光”,把这些道交感应的“路途风光”作为标志,也不失为一个鼓励自己的向前努力的动力。是修禅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帮助自己和他人建立修禅的信心。

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要我们修专注,大到禅修、观想、持咒等等,小到拜佛、求愿都是。实际上来说,这些修专注的方法没有大小之别,只是在力度上有深浅,时间上有短长之分。对于修禅老参的人来说,专注的时间既长又深罢了。

所以,不管是哪一个法门,只要你专注起来了,道交感应是很容易出现的。只是初入门的人可能出现得很浅,时间很短而已;而对于老参上座来说可能是总是处于道交感应的状态。因为道交感应的状态,对于初入门的人来说,实际上就是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对于老参上座,这些道交感应的念头是可以保持下来的了。

很多初尝佛教道交感应的人,喜欢捕捉这些道交感应的效果,来达到他们猎奇的目的,结果把自己的学佛求解脱的初发心给忘记了,留下许许多多佛教中的道交感应记载。有的初学佛的人,保持了自己学佛求解脱的发心,以道交感应作为自己的进步标志,勇猛精进最后得以成佛做祖。

所以,在我看来,没有是非好歹之分。不管是记载了道交感应的人还是没有记载道交感应的人,他们都为佛教的宣传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他们的行为使得佛教深入人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保留了和谐的一团和气,为我们的民族兴盛作出了贡献。

所以,即使我也在努力修禅,但是我从不小看拜佛求愿的人们。只要他们的虔诚心够大、够强、够长久,自然是能够产生道交感应,有求必应。

因为这一刻的虔诚之心是非常专注的,这与佛教修行的法门是一样的。只要这一虔诚之心够大、够强、够长久,不亚于初学修禅熬腿的人的专注程度。道交感应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虔诚之心能否保持下来,这实际上也是我自己常常说的复杂用功方式中的一种而已。

摩尼宝珠别卖了

北京的一个朋友告知有人以明一的名义骗走了一笔钱。过程是用另外一个人的电话号码给他打电话,从电话声音来看非常像我的声音(我的福建口音也蛮重的啊),而且知道我的一切行程安排,同时知道我的很多事情。然后用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和账号向他要了两次钱,成功骗取两次汇款了。

同类推荐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传世名著百部第23卷)

    《韩非子》是我国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韩非的著作。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包括韩非倡导的维护东方专制制度的法、术、势的理论,又包括一些非常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农战结合、法治、选贤用人等等。这些丰富的思想和内容使《韩非子》一书在我国历史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于18世纪中叶流传到日本,在文化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下级精灵

    下级精灵

    在我们的空间世界之上,还存在着另一个空间世界。然而这一切只有很少的人知道。那是一个精灵的世界,他们把那个世界叫做小灵天。从孤儿院逃离的蓝天,在一个雨夜被流星所砸中,莫名的成为了圣灵吊坠的主人。下级精灵?那又如何!敬请期待一个低等精灵如何成就辉煌,小灵天!我来啦!
  •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读者超人气作家精华文萃:爱情鱼的智慧瓶

    本书从“净重三克的爱情”、“绽放如花的谎言”、“借一扇窗发现爱”等几个片段收录了《读者》的多位作家的精品散文。
  • 巫途术士

    巫途术士

    这个世界巫师主宰着一切他们制定着计划生育?他们计划着义务教育他们计划着金融体系他们控制着神?他们………就是群疯子?(本人菜鸟一枚)
  • 变身之网游法师

    变身之网游法师

    一个网游职业玩家,由于误服sc(变性药)而不得不重新开始自己的网游生活。面对网络和现实,他将如何面对自己的新身份呢?
  • 不入轮回

    不入轮回

    从开天之初,到天地崩灭。王蛮干数次转生,掀起无边风浪。
  • 完美修仙时代

    完美修仙时代

    一颗小草,也可修仙。一滴雨露,也可化海。一缕亡魂,也可成圣。一粒尘埃,也可变璀璨星辰。“人体处处都是宝,吸人神魄增长修为,吃人血肉强健肉体。”这是一个修仙的完美时代,大道三千,万物争锋!韩云,生于完美时代,平凡之中踏上修仙之路。“我,韩云,从鬼门关而来。”
  • tfboys之爱恋雪露

    tfboys之爱恋雪露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遇见了他们,(小凯篇)小凯我们分手吧!(源篇)源我们一切把我们的遇见当成从来都没发生过好吗?(千玺)千玺对不起我们分手吧?-------------------------------------------两年后-------------------------------------------------------------她们回来了,她们和他们一起上了快本,他一直爱着她他一直想着她他一直等着她她们和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请期待
  •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儿童的高级教育:一位普通父亲16年的教子方案

    您正在翻开的是一本即将颠覆传统育儿观点的图书。如果您墨守陈规,或者循规蹈矩,如果您完全地依赖学校教育,请不要继续阅读下去;但是如果您是《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忠实读者,如果您知道木村久一,那么请仔细地阅读这本书,它是作者16年坚持用自己的方法精心培育自己的孩子的经验集合,以及作者与其他家长交流得出的育儿感悟。本书仅限于12岁以下孩子家长阅读。
  • 秋芊赋

    秋芊赋

    作为一个看似冷漠的面瘫小透明她暗恋上了同样面瘫且真?冷漠的他然而她的暗恋还没能摆到明面上来却慢慢被卷入一场危险中……封面来自贴吧@地狱暗淡
  • 狼妃倾城之舞戏江山

    狼妃倾城之舞戏江山

    因各种原因,本文暂时停更,恢复情况看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