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500000012

第12章 如何安住在折腾中(8)

通常我们常把简单的用功方式复杂化,使得自己容易入门,不容易跑调。我们的秉性就是这样恶劣。所以,在丛林里面的唱念,讲究的是正板正腔不带杂碎,而赶经忏的人,唱的往往就是花腔了。这是从唱念上来看所用的一些功夫。我想这种情况在很多人是有亲身体会的,大家自己也能够感受得到。

所以,在我们做功夫的时候要能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复杂的用功方式来做功夫。很多人问我,数息很容易打妄想,是否加个念经或者加个观想什么的。我就说如果是刚刚入门那么可以,如果是已经用功有一段时间了,那就不可以。原因就是这样,这就好比前面说的唱歌做功夫一样,只有简单的用功方式才能最快最好地提高我们的功夫水平。要是总想靠别的内容来增加点“兴趣”那么你的功夫想提高就难了。

没有心问题多

2012年的麻烦真的是不少,很多人因为社会上的传说总是在问我有关2012的问题。还好我不评论是非,省去了很多事情。但是即使是这样有些人还是缠着要我说说看法,或者是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就往2012去靠,实在是没谱得再没有比这更没谱了。

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回答非常简单。那就是问问他对于出车祸的人,当天算不算世界末日?因为这对于当事人来说当天就是世界末日了。我就接着问他,那你出门还坐车吗?他们常常是思考一下之后慢慢地也就笑起来了。所以,该干嘛还干嘛去,祖师的话叫“吃茶去!”

还有,总是会遇到一些执著的人问做了什么什么梦,是不是预兆什么什么事。如果是好事他一定是不会问我了,都是一些不如意或者是恐怖的事情。我被逼无奈就叫他放下,可是往往没有用。所以我就干脆问他是不是希望有事?要想没有事就赶紧放下,用“不理”的方式来处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佛陀早就告诫我们了。而且这样的话放在了我们日常的课颂里面,真的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我们就是这样无动于衷,一边说着信佛陀所说,一边疑神疑鬼地问这问那。生活中的小事还好点,遇到工作或者是事业上的大困难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就要求这些人要坚定信心,要坚定到绝对地相信。大凡还有一丝半毫的疑虑那就放弃好了。因为,你自己的心都造不出希望的结果,靠别人怎么去帮助你啊。有求必应实际上就是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坚定希望结果出现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有求必应。

比如一个公司出了什么大问题需要解决,甚至是面临破产这样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找出我们认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这个办法一定是我们自己要有决定的信心的,是能够实现愿望的办法,要是我们自己对这个办法还有疑虑,那还不如趁早申请破产以免带来更大的损失。

因为只有当你自己有了坚定的信心,你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成办这件事情。你才会想方设法去寻找机会和帮助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你才会努力、认真、专注地去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你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广开门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才会按照自己的这个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情也是一样,你自己都不知道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你怎么去努力、去实现?希望天上掉馅饼也不现实啊。所以,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地去做佛事;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去实现我们的想法;我们不能半信半疑地去了生脱死……

在自己的精力实在不够的时候可以寻找外力的帮助,银行的借贷、朋友的赊借、劳动力的借用……很多很多寻求外力帮助的办法。乃至到做点佛事祈祷求愿都是有帮助于事情办成的方法。所以,你自己需要全力以赴去寻找、去努力、去认真、去专注。只有这样具有坚定的信念,你才有可能实现你的希望。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具备足够的信心。没有坚定的信心是达不成你的希望的。世间的事情是如此,我们修行的目标也是如此。我们修行想要有进步,想要将来了生脱死,也同样需要足够的信心来成办。否则,修行了生死这件事情远了去了,可能就跟我们无缘了。

这在禅宗的历史人物里就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一个遇安禅师,他把《楞严经》断句断错了,结果却在这个地方开悟。所以,他一辈子也不承认自己断错了《楞严经》的句子。另外一个是觉铁嘴,他一辈子也不承认他师父(赵州和尚)讲过庭前柏树子的公案。这都是具有坚定信心人物的突出例子。

生活禅开遍地香

早春新到,四祖寺又是处处花香。各种各样叫不上名字的花争妍斗彩,香味更是满院缭绕。上殿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阵阵的花香扑鼻而来。自己虽然在这里住了快十年,但是还是忍不住被这些花花草草抓走了自己的注意力。同时也知道了这些花花草草的来之不易。

今天看到三年前黄梅胡居士在梅花树下种的菊花长出不少的新绿。当时因为花苗少,所以只是在几个地方不规则地种了十几棵。经过三年来的生长已经变成十几簇,到了秋天菊花盛开的时候,就像给梅花树围起了一堵花墙。可惜的是很多地方都是缺口,或者只有一两簇,不能形成真的花墙。

晚饭之后,我带着两个人拿上工具,把十几簇的菊花给挖了出来,分出很多的小花苗。结果路过的人纷纷参与到种花的行列,大家一起在天黑前就把大殿两边、八棵梅花树下的花坛全部种上了分出来的小苗。本来准备要干两三天的事情,结果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了。

这让我想起了刚来四祖寺时的一位北京老居士,她是和我一起来打禅七的,因此就常常到四祖寺来住住。当时花坛里面的花花草草还比较单调,没有几个品种。大家都想着把自己家乡的花草带来种到这里,这位老居士特别热心,总是在说要带来什么什么种子。

我自己因为用功很苦恼,没有留意这些事情。但是后来发现她还真的从北京带了一些金银花和黄花菜的种苗,种在了四祖殿周边的花坛里面。后来的人又为金银花藤搭起了架子,让现在的花坛形成了金银花世界。只是黄花菜没有留下多少,稀稀落落地还有十几簇,不知道是否也可以把苗分出来种?

经过了近十年的时间,不知道多少人为四祖寺带来了多少花花草草。只有我们现在住在这里的人,感受到了前人给我们留下的馨香。就像禅堂里面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一样,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为大家带来生活中的禅香,只有现前的人才会体会得到吧。

记得这几年写过很多记载四祖寺花花草草的日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花和各种各样的香。因为每到春来,满院的花香总是会让我感觉一新。可能是因为一个冬季的禅七之后,人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在忙碌的过年中得不到释怀。

等到年过完之后,花开遍野的时候,才把这一年来的收获,融汇到了阵阵的花香之中。因为这个时候,才有机会歇下脚步,关注一下自己修行和生活的地方;关注一下自己修行和生活的环境。有的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就是这片花花草草的一员,是在这里成长出来的花草。

其实,四祖寺的花一年四季是不断的,即使是严冬的腊月,梅花也在傲雪枝头。这些梅花也奇特得很,一开就是两三个月,从开始打禅七就开始开放,直到现在满树的枯花还没有落完。我前阵子还为这些梅花写了两篇日记《斋堂门前梅花开》和《雪抱黄梅观不足》。

如火如荼的茶花、香得腻人的打结花、婷婷玉立的皇家玉兰等等一直是我日记里的主人。比如《满院馨香逐晚风》、《春到江南百花开》、《花并非无百日好》等等,记载四祖寺院子里面的花花草草的日记,总是在我的博客上与大家见面。这些花花草草和日记一起记载了我在这里生活的痕迹。

记得法眼禅师一日与李王论道罢,同观牡丹花。王命作偈,师即赋云:“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王顿悟其意。我也是在满院子的花花草草里面得到了很多的启迪。

同类推荐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幻神千影

    幻神千影

    八年前,幻神族与魔妖族发生了神战,幻神族大败,而幻神王将自己最小的儿子送往了凡界,并封存了他的记忆、实力,希望他能在凡界平安的度过漫长的生命,八年后,幻神小王子将会迎来什么样的命运呢……
  • 天罚1895

    天罚1895

    本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不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带有浓重封建观念背影的国家转变为民主制国家的过程。全文以主角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一生为主线,叙述了其少年时期恋母而导致的悲剧,临位后周旋于情人与众大臣之间的纠葛,以及在政治上对先进思想由开始的支持转变为后期的抵制以至于残酷镇压并最终导致个人的灭亡这一人生经历。详细地描述了其人从开始的冷漠据倨傲最终沦落为后期的暴戾凶残因此并导致众叛亲离的后果,最终被心爱的大臣设计杀害这一事件。全篇是建立在时局动荡的大背景下,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进步力量对世界的重要性。由于结合了一定的别国历史,文中所描绘的白比德家族也是同一时期欧洲各国王室的一个代表。全文文风较为严肃,同时也有适当的轻松,比较适合那些具有一定思想同时有希望在阅读时获得娱乐效果的读者阅读。
  • 死神之传说之刃

    死神之传说之刃

    一个热爱漫画的少年,乱入到死神世界的故事
  • 鸳湖豪侠传

    鸳湖豪侠传

    这是一部比想像更真实,比真实更出人意料的介绍浙江省嘉兴地区的历史抗战故事小说。
  • 爱情漂流瓶

    爱情漂流瓶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史上可谓奇葩,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展现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展示了其作者的真我风采。本书作为一套经典读者散文选本,共收入200余位作者500余篇优秀作品。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热恋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等多维多味的爱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的爱心,给人以爱的启迪和美的陶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人生感悟。
  • 六大家族的王子公主结婚史

    六大家族的王子公主结婚史

    本作者小学五年级学生,写得不好请见谅,会很少更新,但是我会努力争取每天坚持更新。内容好不好看,看了就知道。
  •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大森林里的小木屋

    本书记录了罗兰在美国拓荒热潮中,从两岁开始跟随父母四处迁移,艰苦开拓,直到拥有幸福的生活。书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他们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每个家庭和孩子思考学习的。
  • 三千粉黛:眉间一点朱砂泪

    三千粉黛:眉间一点朱砂泪

    他是草原霸主,亦是这天下的主人!戎马一生,最后才幡然醒悟,天下之大,却独独没有她!美人再美,也比不过她眼底流转的浅笑!为了天下,他负了她,坐享这一世繁华时,却猛然发现他不过是一个人!尤记得那一天她躺在他怀里,血染的白纱成为了他心中最后的净土,他爱她,可是她却不愿来世再相遇!所以,她独留他一个人在这世间,看遍人世虚伪的嘴脸,最后凝聚成他眉间一滴鲜红的朱砂泪!
  • 网游之生死循环续

    网游之生死循环续

    1,不要期待更新2,正常看书请无视3,如果可以忍受龟速的更新跟很烂的文笔的话。。。4,看官大大辛苦了--!。。。
  • 你是我心底的那片海

    你是我心底的那片海

    总有一天,青梅会枯萎,竹马会老去。只是,曾经的你却始终在我心上。你的样子,你的忧伤,你的笑容,每次让我想到都会感觉你就在我身边。每当想你的时候,时间仿佛静止,而你,在我心中变成了一株花,逐渐漫向天边,深似大海,暖如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