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2600000029

第29章 超越亲情的甘泉无语人生(6)

“姐姐,对不起。”

“为什么要说对不起,谁胜谁负,我并不在乎,我只希望你快乐,因为你是我深爱的妹妹。”

姐姐说着,声音却突然越来越微弱,最后竟然晕倒在地上。

我吓得忙喊救命,老师听到后,赶紧叫了救护车,把姐姐送入医院。

在医院里,爸爸妈妈被叫进医生房内,他们足足谈了两个小时,让在外面苦等的我心烦意乱,忧心如焚。

爸爸妈妈一踏出医生房门,我就迫不及待地趋前追问:“姐姐怎么样了?”

妈妈与爸爸面面相觑,一脸为难,不知道如何告诉我。

“妈,姐姐怎么样了?你们快告诉我呀。”

“雅雅,姐姐她……唉,还是你说吧!”妈妈推给爸爸说。

“到底出了什么事?”我很害怕地问。

“雅雅,美美其实不是你的孪生姐姐。”爸爸谨慎地说。

“你们到底在讲什么?”我的思绪越来越紊乱了。

“美美不是你的孪生姐姐。你妈妈在生了你之后,大病一场,医生说她以后不能再生孩子了。你一出世就很顽皮,到了两岁多,依然是个占有欲很强的孩子。爷爷奶奶知道妈不能再生育后,更加把你当成掌上明珠,眼看着你被宠坏,我们也越来越担心,但却束手无策。”

我好像在听一个大秘密被一层层地揭开一样,吓得我心惊肉跳。

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继续说:

“就在你两岁半那年,美国一位科学家到新加坡来参加国际性科学会议,我和那位科学家一见面就很投缘,我还请他到我们家吃饭,在那短短的两小时聚餐上,他目睹你的霸道和顽劣,于是向我和你妈妈推荐了一种教育独生子女的新科学方案,并希望我们能试试配合他做这项实验。”

爸爸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妈妈,然后慎重地告诉我:“结果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最新生产的高智能机器人。”

我顿时目瞪口呆。

“这种机器人具有人类的所有功能,它最独特之处就是容貌能根据需要而设计。这位美国科学家想用这种机器人陪伴独生子女共同生活的方法,来研究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生活规律等,以促进独生子女们健康成长。”

爸爸再度看了妈妈,然后继续对我说:“我和你妈妈商量后把这个机器人接受了下来,就是美美。”

“姐姐怎么可能是机器人?”这对我来说简直难以置信。

“雅雅,姐姐真的是机器人,是一个为你而量身订做的机器人。”

我惊吓得说不出话来。

“本来我们是想到你长大一些,至少到你上大学再告诉你,但想不到美美却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妈妈伤感地说。

“姐姐究竟出了什么事?”

“美美必须送回科学研究所,她之所以晕倒,是因为内部系统出了问题。”

妈妈点点头,然后感慨万千地说:“美美是个高智能的全面机器人,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是我们人类的楷模,可是没想到和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年,她却动了感情,尤其是对你这个所谓的孪生妹妹的深情,已让美美常常受感情牵制而无法发挥她本来应该有的最佳表现。”

我哭了,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从小到大,不,准确地说,是到初三那年,姐姐展现的绝对是一种冷静、稳健、十全十美的惊人表现,可是到今年,她却“失常”了。正因为她失常,才让我有机可乘,被胜利、荣耀冲昏了头脑的我,这一年来,竟没留意到姐姐的失常。

她少了以往的高昂斗志,少了以往的毕露锋芒,她变得多愁善感,沉默低调,但却没有妒忌我。有的只是爱与支持。

在姐姐的抽屉里,我意外地发现姐姐从转到这所新中学的第一天开始,为我写下的无数姐妹情深的日记,当我处心积虑地把她挤下去时,她却默默地为我每一次的胜利,写了满心的祝福与喜悦。

那晚,我伏在姐姐的床上大哭了一场。

那晚,我第一次觉得格外寂寞、孤独。

姐姐和我共同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我从没有过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这时,爸爸妈妈推门而入。妈妈走近床边,把我拥入怀里。

“妈妈,我真的见不到姐姐了吗?”

“她真的只是个机器人,虽然她曾经深情爱过我们,但只要系统出现问题,她就彻底被打回原形,成了供科学家研究的科学产品。”

美美对科学家来说,仅仅是个产品,但对我们一家人来说,却是一段忘不了的情,突然失去一个亲人,对我们是锥心的刺痛。

在姐姐未完成的日记本上,写下了我无限的歉疚:

姐姐,对不起。

姐姐,我爱你。

姐姐,我们永远怀念你。

我的春风得意和姐姐的愁眉苦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兄弟

文/梅子

弟在电话的那一头问,报上有你的名字,是你的文章吗?异乡的夏天很热,立于喧嚣的人流里,拨响家的电话,弟的声音就随旧事一起浮到了眼前。

小时候我是常和弟打架的。因为两个人年纪相差不大,便时常觉得亏。母亲总说,做姐姐的该让着弟弟,他小。他长到一百岁也比我小呀!我愤愤不平地同母亲叫嚷,随即瞪着眼睛看弟。

我和弟在同一个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说,彬儿真护着他姐。那回不知为什么事老师说了我几句,弟死活不依,哭着闹着同老师讲理,弄得老师只好让步。私下里说,这丑小子挺倔。真的,弟小时候长得一点儿也不好看,黑黑的,又倔,远没有我那副伶牙俐齿的模样招人爱。

到底是大弟两岁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出他很多,能够声色俱厉地教育他。弟想看电视,却够不着插头,便来找我。我于是得意洋洋地发布命令:叫姐。弟很乖地叫。大点声。弟又叫。这才心满意足地插上插头,俩人看电视。若是为看什么节目同弟争吵了,便一把扯下插头,看着弟一遍遍地跳起脚尖够插头。

俩人一直打打闹闹的,一晃就是十几年。那些年里,我丝毫没有做姐姐的样子,倒是弟时常让着我。偶尔,他因为功课上的事儿问我,在极不耐烦地讲解之后,总忘不了说上一句,真笨。

离家去另一座城市读书,走时,弟送我,看着站在眼前的弟,猛然觉得当年那个丑小子一下子长大了,不知何时高出我许多,大包大揽地拎着我的包,走在我的前头。这就是那个同我打架的小男孩儿吗?那头短短的头发何时变得如此浓密并且自然地卷曲?车要开了,弟将包递到我的手上,笑着说,姐,好好念书,读个研究生出来。那神情,仿佛是在教育小妹。我站在车里,看着弟的影子缓缓后移,一点也找不到儿时的影子。

弟一直在父母身边读书,大学毕业后留在父母身边工作。我常说弟没出息,恋家。弟听了,也不反驳。一年里,俩人见面的时间,也就是我回家过春节的那几天。在家的时候,和弟一起出去,弟总叮嘱,天冷,戴着手套,一副保护弱女子的派头。我洗了衣服正打算站在小凳上,晾到阳台上的竹竿上去,弟接了过去,一抬手,就挂了上去,毫不费力的样子让我记起当年那个踮起脚尖够插头的小男孩儿。

朋友跟我一起回家,弟对朋友说,我姐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倔,你千万让着她。我姐走了,我就得呆在家里,养儿防老,我姐不懂。朋友把这话告诉我,我一愣,呆呆地看着窗外。

我离家后,弟从来没写过信来,只是每年过年,寄张卡来。母亲信上说,好久没你信了,我和你爸都盼着,彬儿也每天唠叨,怎么总不见我姐的信。

家里装了电话,打电话回去。电话里,弟的声音很近,仿佛隔着一扇门。小时候,隔着一扇门,我和弟吵架,弟要进屋,我在屋里堵着门,如今隔远了,却想伸手推了那扇门。

不需要千言万语,也没有满怀真情的告白,有时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句叮嘱就能体现彼此的关怀。

二姐

文/雪小禅

二姐在我们家的地位很特殊。她是我们家的人,却只在家里待过6年,6年之后,她被大伯领走,做了人家的女儿。

大伯不能生育,于是和父亲说想要他的一个孩子,父亲和母亲商量了一下就同意了。

四个孩子,大哥、二姐、我和小弟,两个女孩儿两个男孩儿,父母当然考虑是把一个女孩儿送出去,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我,因为那时我4岁,小一些更容易收养。但我哭我闹,我说不要别人做我的爹妈,4岁的我已经知道和父母斗争。父母问二姐要不要去?二姐说:“我去吧。”那时她只有6岁。

这一去,我们的命运就是天壤之别。我家在北京,而大伯家在河北的一个小城,我去过那个小城,偏僻、贫穷、萧条,风沙大,脏乱差,而大伯不过是个化肥厂的工人,伯母是纺织厂的女工,家庭条件可想而知。二姐走的时候还觉不出差异,但30年之后,北京和那个小城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

二姐从此离了家,她做了大伯的女儿,管大伯、伯母叫爸爸妈妈,管自己的亲生父母叫二叔二婶。二姐走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母亲总是躲在某个角落里偷偷流泪。是啊,二姐也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一个小孩子远离亲生父母到一个陌生地方去受苦,想起来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实在想得不行,母亲总会隔三差五去小城看看二姐。二姐过年过节偶尔也会回来看我们。离别,不仅仅是母亲,我们兄弟姐妹也跟着泪水涟涟,真的舍不得二姐走啊。可这个曾经的她温暖的家已不再是她的家,她的家在那个贫苦的小城,她不走不行啊。好在我们还算听话,母亲在儿女双全的幸福中念叨二姐的次数渐渐少了。十几年之后,因为工作忙加上心灵上的那种疏远,二姐和我们仿佛隔了山和海了。

再见到二姐,是她没考上大学。大伯带着她来北京想办法,是复读还是上班?父母的态度很模糊,二姐是没有北京户口了,大哥因为有北京户口,很轻易就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虽然二姐考的分数并不低,但在河北,却连三流的大学也上不了。父亲说:“来北京复读也不是很方便,不如就找个班上吧。”母亲也在一边说:“按说,我们应该把二丫头接到北京来读书的,可是,我们现在也没有这个能力啊。如果回去后一时找不到工作,我们再一同想办法。”虽然大伯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他还是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便说:“是啊,大家都有难处,只是怕误了二丫头一辈子呢!”

二姐再来我们家时,已长成大姑娘了。可她的头发黄,人瘦而黑,好像与我们不是一母所生。她穿衣服很乱,总是花花绿绿的,因为新,就更显出神态的局促来,而我们那时已经穿很时尚的牛仔裤了。母亲总是无限伤感地叹息:“唉!苦命的孩子啊。如果当时不把你二姐送出去,她今天怎么也不会成这个样子。同是一母所生,命运竟是如此截然不同,我这辈子恐怕最愧对的就是你二姐了……”母亲每每说起二姐,便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可是二姐始终说伯父伯母是天下最好的父母亲。她和大伯伯母一起来的时候,总给人“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好像什么也没见过。可他对伯父伯母的爱戴和孝顺很让人感动。大伯有一次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个头花,他说花了五块钱在楼下买的,二姐就喜欢得什么似的。我心里一动,长到十六岁,父亲从没有给我买过头花什么的,他这时候已是政界要员,一天到晚嘴里挂着的全是政治。只有母亲在这个时候给二姐买许多新衣服、食品之类的东西,想必是母亲对女儿的最好补偿吧。

那次之后,二姐直到结婚才又来。

二姐22岁就结了婚。19岁她参加了工作,在大伯那家化肥厂上班,每天三班倒,工作辛苦工资却不高。后来,经人介绍,嫁给了单位的司机,她带着那个司机、我所谓的姐夫来我家时,我已经在北京大学上大二了,当我看到她穿得花团锦簇带着一个脏兮兮的男人坐在客厅时,我打了一声招呼就回了自己的房间。

那时我已经在联系出国的事宜,可我的二姐却嫁为人妇了。说实话,因为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二姐说话办事、风度气质、言谈举止与我们有天壤之别,我从心底里看不起二姐,认为她是乡下人。大哥去了澳大利亚,小弟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大一,只有她在一家化肥厂上班,还嫁了一个看起来那么恶俗的司机。我和小弟对她的态度更加恶劣,好像二姐的到来是我们的耻辱,因此,我们动不动就给她脸色看,二姐却显得非常宽容,根本不与我们计较,依然把我们叫得亲甜。二姐不会吃西餐,二姐不知道微波炉是做什么用的,二姐不爱吃香辣蟹,让她点菜,她只会点一个鱼香肉丝,而且一直说,好吃好吃,北京的鱼香肉丝比家里做的要好吃。

这就是我的二姐,一个已经让我们感觉羞愧的乡下女人。

几年之后,她下了岗,孩子才5岁。大伯去世,她和伯母一起生活,二姐夫开始赌钱,两口子经常吵架,这些都是伯母打电话来说的。而她告诉我们的是:放心吧,我在这里过得好着呢,上班一个月六百多,有根对我也好。有根是我的二姐夫。

大哥在澳大利亚结了婚,一个月不来一次电话,我办了去美国的手续,小弟也说要去新加坡留学,留在父母身边的人居然是二姐了。

不久,大哥在澳大利亚有了孩子,想请个人过去给他带孩子,那时父母的身体都不太好,于是大哥打电话给二姐,请她帮忙。二姐二话没说就去了澳大利亚,这一去就是两年。后来大哥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二妹帮了我啊!

但我一直觉得大家还是看不起二姐,她文化不高,又下了岗,况且说着那个小城的土话,虽然我们表面上和她也很亲热,但心里的隔阂并不是轻易就能去掉的。我去了美国、小弟去了新加坡之后,伯母也去世了,于是她来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

偶尔我给大哥和小弟打电话,电话中大哥和小弟言语间就流露出很多微词。小弟说:“她为什么要回北京?你想想,咱爸咱妈一辈子得攒多少钱啊?她肯定有想法!”说实话,我也是这么想的,她肯定是为财产去的,她在那个小城一个月死做活做五六百元,而到了父母那里就是几千块啊。我们往家里打电话越来越少了,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不行了。

我们赶到家的时候才发现父亲一年前就中风了,但二姐阻拦了母亲不让她告诉我们,说是会因此分心而影响我们的事业。这一年,是二姐衣不解带地伺候父亲。母亲泣不成声地说:“苦了你二姐啊,如果不是她,你爸爸怎能活到今天……”

我看了一眼二姐,她又瘦了,而且头上居然有了白发,但我转念一想,说不定她是为财产而来的呢!

当母亲还要夸二姐时,我心浮气躁地说:“行了行了,这年头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谁怎么回事?也许是为了什么目的呢!“啪”,母亲给了我一个耳光,接着说:“我早就看透了你们,你们都太自私了,只想着自己,而把别人都想得像你们一样自私、卑鄙。你想想吧,你二姐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她这都是替你的!想当初,是要把你送给你大伯的啊!”

我沉默了。是啊,一念之差,我和二姐的命运好像天上地下。二姐因为太老实,常常会被喝醉了酒的二姐夫殴打,两年前他们离了婚,二姐一个人既要带孩子还要照顾父母,而我们还这样想她,也许是我们接触外界的污染太多,变得太世俗了,连自己的亲二姐对母亲无私的爱也要与卑俗联系在一起吧。

6岁就被父母送给别人的二姐,注定一辈子受尽困苦,然而,二姐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她并没有埋怨父母把她抛弃,反而认为自己获得了双份的爱。

同类推荐
  • 有思想地生活

    有思想地生活

    生活是一本书,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读,并认真汲取其中的智慧,然后让自己有思想地生活。有人说,人死后或者升往天堂,或者堕入地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灵魂来报告这两地的消息。然而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死后进天堂还是入地狱,现实的生命无疑都要在这传说的天堂与地狱之间辗转。于是,我们就不得不感受、思索和体悟。而这一连串的麻烦事又不能找人代替,非由本人身体力行不可。
  • 跳跃的心灵体操

    跳跃的心灵体操

    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美国著名出版家、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曾经风靡整个世界,至今仍然畅销不衰。书中主人公安德鲁·萨默斯·罗文早已经成为忠诚敬业、尽职尽责、主动服从的典型的象征。
  •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礼仪文化:礼仪风俗概论、礼节民间风俗、称谓传统风俗、仪表礼仪风俗、言谈礼仪风俗、工作礼仪风俗、会议礼仪风俗、谈判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出行礼仪风俗、外礼仪风俗、通讯礼仪风俗、文书礼仪风俗等。
  •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热门推荐
  • 我的高冷警花上司

    我的高冷警花上司

    曾是全真派的大师兄许飞在从网吧回家的路上偶然阻止了一场杀人案。父母让他考警校,当他考上警校后参加各种魔鬼训练时,竟然遇上了高冷警花。警花可是把许飞折腾坏了!“想要我教你全真派武功,就以身相许吧?”许飞邪笑道。“信不信我割了你的JJ。”警花恼羞成怒道。“好吧?但要陪我去网吧打两把LOL。”许飞无奈道。“成交。”警花想这也不吃亏便点点头答应了!且看许飞如何制服高冷警花,降服情敌,参加国际刑警消灭国际犯罪团伙,军火组织。
  • 四天世界之天言

    四天世界之天言

    天下分裂,诸侯林立,各国之间相互攻伐,无数人被卷入了纷乱的漩涡,但他们也在这个乱世之中谱写着他们历史。
  • 吾法破天

    吾法破天

    少年自墓室中醒来,这里没有出路,没有食物,没有水源。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那墓中高台,台上金棺又是何物?
  • 纨绔夫君

    纨绔夫君

    据说叶蓁蓁要嫁给京城有名的纨绔了,据说这个纨绔不但常年留恋烟花之地,还带回去一名私生子,据说纨绔......据说纨绔......叶蓁蓁笑了,贼老天,你把我扔到古代就是为了让我来拯救纨绔的吗???
  • 分别在两个世界的爱

    分别在两个世界的爱

    如铃兰诞生的忧伤传说一样,她的幸福会来得额外艰难,并且伴随着隐约的宿命的忧伤。她的守候是风中星星若有若无的叹息,茫然而幽静,只有有心才能感应;她的气质如同风中女子坚贞温婉的爱的信仰一般纯粹剔透,只有凝神才能浅尝。铃兰的守候只为最有心的人,铃兰随风轻扣的乐声只有最爱她的人才能听见。为了获得真爱,铃兰在寂寞山谷等待自己春天的到来
  • 不说出的爱

    不说出的爱

    两岸文学PK大赛地球上,两个人,能相遇,不容易;做不成你的情人,我仍感激!很爱很爱你,所以愿意。。。所以愿意。。。地点:浙江乌镇,上海复旦,台湾花莲等人物:梁文心,莫昶,莫旭,梁文龙,王卉,华雅清,沈思文,秦一梦,陈俊,莫晔,梁尚文,张文英,祈忠华等
  • 七真年谱

    七真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提笔落笔皆是爱

    提笔落笔皆是爱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付锌钰对我来说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直到最后我才知道,我那颗以为已经消失了的心,已为他而重生,而那时他也消失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魔剑子

    天魔剑子

    天生此子,万物如尘,名为林尘!“苍天算个屁!撕了它,碎了它!”“命运算个屁,改了它!逆了它!”“历史算个屁,毁了它,灭了它!”他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