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000000013

第13章 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1)

有些人相信这样的幻象:固守自己的清白,面对坏事,不进行力所能及的面对面的抗争,就可以避免参与邪恶。

其实,自己也在做同样的坏事。如果一方坚持保持自己清白有理,另一方的罪责就不会结束,他们之间的爱就会枯萎。那些想置身事外的人和被动服从邪恶的人,不但保持不了清白无辜,反而制造了更多的不公正。

——摘自海灵格的著作《谁在我家》

从承受内疚开始

一个和谐的关系,必然有丰富的付出与接受,你给予我物质和精神的爱,我接受;我给予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的爱,你也欣然接受,然后回予我更多……如果这个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关系也随即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并且,与我们的想象不同,爱的关系中,付出和接受的循环被破坏,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不愿意给予,而是因为不愿意接受。

不愿意接受的原因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伟大,恰恰相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受内疚。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描绘说:“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

而且,只付出不接受的人,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那么,相应地,关系的另一方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会频频感到内疚,会经常觉得问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付出,他最终一定会产生逃离的冲动。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离的举动,那个一直认为自己清白无辜的付出者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伤害,并且会激烈地指责逃离者的背叛举动,殊不知付出者自己才是破坏关系的始作俑者。

┣ 案例:“完美太太”吓走丈夫

广州薇薇安心理医院的咨询师于东辉认同海灵格的观点,他说:“清白感总是和负罪感联系在一起,一个和谐的人是既有清白感也有负罪感。假如你没有一点儿负罪感,而只有清白感,那其实就是你把负罪感强加给其他人了,而那个被强加者一般都是你最亲密的人。”

于东辉的一个来访者丽娜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1岁的丽娜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事业一帆风顺,人也聪慧靓丽,且非常顾家,被大家视为标准的好妻子。

丽娜做公务员的丈夫罗峰也这么认为,他常说,丽娜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妻子。但他近一年对妻子越来越疏远,最近提出了离婚,理由是他有了第三者。不过,丽娜很快了解到,那个所谓的第三者是子虚乌有的人,她其实只是罗峰的一个很好的朋友而已。后来,在妻子的逼问之下,罗峰终于讲了实话,他说自己非常有压力。

丽娜一听,还以为是自己成功的事业给了丈夫压力,但罗峰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也不明白这种感受从哪里来的,但他就是难受,“可能是你太好了,对我太好,对我家人也太好,什么都好……我说不好,但就是对这一点不舒服。”

“我太好了,难道是一个罪过吗?”丽娜激动地对于东辉说,“我工作很紧张,还尽力去做一个尽职的好妻子,他也承认我没什么好挑剔的,那他为什么还这样对我?!”

┣ 她永远是问心无愧

丽娜想不明白,罗峰的家人也想不明白。他的父母知道儿子想离婚后,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他妈妈说:“这么好的媳妇,别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你却不知道珍惜,还想离婚,你脑子是糨糊做的啊!”

不仅父母,罗峰的哥哥和妹妹,还有其他亲朋好友也都站在丽娜的一边,要么声援丽娜,要么谴责罗峰,不少人则劝罗峰别离婚。

“你们起争端的时候,他的亲朋好友都站在你这一边吗?”于东辉问丽娜。

“是的,因为我对他们比罗峰对他们都好。”丽娜说。

“没有例外吗?”于东辉问。“很少,嗯,基本没有。”丽娜说。她略想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可以说,对这个家,我尽全力了,要是真走到离婚这一步,我也问心无愧!”

“在和其他人的重要关系中,你也问心无愧?”于东辉继续问。

“嗯,是的。”丽娜回答说,“对我的父母、他的父母、他的朋友,我都尽力做到最好。”

于东辉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问题,于是问:“你对人很好,他对人一般,那么是你的朋友多,还是他的朋友多?”

听到这个问题,丽娜有点吃惊,她呆坐在咨询室里,好一会儿才反问:“我没有多少朋友,他朋友很多。你是说,我人太好不仅不受他欢迎也不受别人欢迎吗?”这是问题的关键。

┣ 她把内疚转嫁给了丈夫

于东辉解释说,朋友关系和配偶关系一样,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是付出和接受相对平衡的关系。相反,亲子关系一般不是平等关系,要么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子多付出而少接受,要么是壮年的孩子向老迈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其他的亲人关系也常是不平衡的关系。所以,当丽娜一贯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时,她在亲人中受到了欢迎,并被当作典范来看待。但是,因为她习惯性地拒绝接受,所以在讲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关系中遭遇到了挫折,对于她这样的“付出者”,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罗峰一样,都有点想避而远之。

从理智上,这种避而远之看上去好像不合常理,毕竟作为“接受者”,从利益上来说是获益者,为什么朋友和丈夫都逃避丽娜呢?但如果从情感上去分析,这种逃避就不难理解了。

从情感上看,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地追求“问心无愧”,过分地迷恋清白感。然而,不管多么付出,一个人仍然是会在关系中犯错的,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关系的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总有亏欠的。当伤害和亏欠发生时,你总会产生或轻或重的内疚感,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很惧怕这种内疚感,他要求自己绝对不要有内疚感,于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一个“完美的付出者”,那样他就问心无愧了。只不过,这种内疚感并没有因此在关系中消失,它其实是被“付出者”在有意无意中强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简单而言,“付出者”其实在享受这种逻辑: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丽娜的丈夫和朋友为什么要逃避丽娜了。

┣ 分析:逃避内疚的两个模式

内疚,是和谐关系的调节者,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

在关系中扮演一个单纯的付出者,其实是拒绝对方的补偿,从而破坏了对方化解自己内疚的努力。结果,内疚不断在对方心中郁积,最终这内疚成为一种愤怒,让他产生了想逃离这个关系的冲动。这正是罗峰为什么想离开“无可挑剔的妻子”的缘故。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一个关系需要调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纳自己的内疚,并帮助对方接纳他的内疚,那么关系就会自然地流动,自然地走向和谐。

许许多多的“好人”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喜欢“问心有愧”的感受,企图彻底消除自己的内疚感。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成两类:禁欲、助人,禁欲是禁止自己接受别人的付出,而助人则是只付出不接受,丽娜无疑属于后者。

┣ 禁欲者的模式

对于“禁欲者”,海灵格有很精彩的描绘:

某些人用最小的方式参与生命,坚持清白无辜的幻象。不是全数地接受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为此表示感激,而是封闭自己,节食禁欲。他们觉得这样可以摆脱需求和义务,因此他们没有需求,不需要接受。他们洁身自爱,因此经常把自己想象成高人一等或与众不同的人。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也仅仅限于蜻蜓点水而已,相比较而言他们会感觉到空虚和不足。

海灵格认为,很多消极的人,持有的正是这种人生态度。通常,一开始是父母警告他们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最终他们自己信奉了这种人生态度,并一直固守着被动和空虚。

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小时候就是一个“禁欲者”。他被母亲的情敌偷走,并一直以为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妈妈,而这个“妈妈”向他灌输了“禁欲”的观念,要求他不得接受任何馈赠。在小说中,这种人生态度曾让他逃脱危机,但在现实中,这种人生态度会让我们无比孤独,我们拒绝一个人的付出,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如果我们拒绝所有人的付出,那无疑就是在拒绝与所有人建立关系。

关系,是一个生命的核心因素,是我们痛苦的主要来源,也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总之是让我们人生丰富多彩的主要来源。禁欲者拒绝了关系,其实也就拒绝了生命。

┣ 助人的模式

在关系中,禁欲者是单纯拒绝接受别人的付出,助人者则是疯狂付出,他们的付出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的接受仿佛就不值一提了。

正常的人不会喜欢这样的助人者,因为你假若和他建立了关系,那么,你常会在这个关系中感到,你的付出是不值一提的,而接下来的结论就是,你也是不值一提的。正常的人不会喜欢这种感受。

并且,因为我们总是对付出抱有敬意,所以尽管我们不喜欢“我的付出不值一提”的感受,但我们难免会对疯狂的付出者产生敬意。这种敬意就化为了助人者的一种权力感,产生了这种权力感的助人者会严重地“问心无愧”,在他巨大的付出面前,其他人都没了说三道四的资格,这就是“助人者”所追求的境界,也是很多理想主义者的人生哲学,但其核心逻辑——“与其让我欠你的情,不如让你欠我的情”——远不是多么伟大,相反是一种幼稚的逻辑。

对于这种助人者,海灵格描绘道:

这种人自我中心、抛弃需求……他们从根本上讲是和关系对着干的。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想,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别人很快不想从拒绝接受的人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了,反而会怨恨他们,远离他们。因此,长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独的,最终变得痛苦不堪。

丽娜正是如此,她一方面疯狂付出,另一方面则对丈夫缺乏敬意。表面上,她对丈夫很尊重,但她实际上对丈夫缺乏感激,疯狂付出的行为下面其实隐藏着对丈夫的不满,她内心深处对丈夫是有很多抱怨的。

和其他助人者一样,丽娜之所以成为一个疯狂的“付出者”,其实是在极力地逃避内疚感。原来,她刚出生不久,她的一个大她几岁的哥哥就去世了,结果她的家人认为是丽娜“克死”了她的小哥哥。等丽娜懂事后,家人很爱她,所以没有把这种观点鲜明地说出来,但丽娜和所有的小孩子一样,能敏锐地捕捉到家人的这种逻辑,并由此产生了深深的内疚。但是,这种沉重的内疚是幼小的丽娜所不能承受的,于是,她很小就变成了一个特别努力、对家人特别好的孩子,目的是通过疯狂地付出化解命运的沉重压力。

在她的新家庭中,她也是如此,她不容许在和丈夫的关系中有内疚产生,因为一个轻微的内疚会激发她潜意识深处的强烈的内疚,这太难受了,所以她拼命逃避。

丽娜已经彻底忘记了她有过一个死去的小哥哥的事实,她是在接受于东辉的治疗时,在半催眠状态下发现自己脑海里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的形象,而那形象一出现就令她非常压抑,非常难受。后来,她去问了父母,才知道死去的小哥哥的事实,也才知道父母及其他亲人的确曾认为是她“克死”了哥哥。

幼小的她无法辨别真相,也不能承受这个压力,但成年的丽娜已具备了这些能力。所以,当明白自己一直逃避内疚之后,她也就明白了她和丈夫的关系中的问题,并由此懂得付出和接受的平衡才是关系的和谐之道。

┣ 启示:放弃绝对的清白感

海灵格称,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过这种交换,双方的接受和付出达成了一种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这个关系中富有价值。

他强调:“少量的付出和接受,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好处;大量才会让我们变得富有。”

不过,这是完美状态,在具体的关系里,平衡只是目标,而失衡才是常态,轻微失衡没有关系,但一旦严重失衡发生,内疚也会随之产生,你觉知到内疚,也就觉知到关系到了必须调整的地步。

不要因此就惧怕失衡,惧怕失衡是“禁欲者”的哲学,他们因为惧怕这一点,于是干脆就不接受别人的付出,而自己也很少付出。实际上,正是因为失衡,我们才会发展出有意义的交换。假若关系永远停留在一个平衡的地步,那个关系也就该结束了。

关系有爱的失衡,那要用更多的爱去平衡。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于是,你付出更多;他感受到了,于是付出比你还多。于是,你们的关系前进了,且没有停留。

关系还有恨的失衡。关系犹如一个生命,有高潮有低谷,有出生有死亡,关系中必然有相互的伤害,如两人的确不合适,关系还会走向结束。

┣ 固守清白感,关系就不可改进

这种情形一旦发生,我们就得尊重它,并听从自己天然的情绪,被伤害者要给予加害者适度的报复,以防止关系滑向更坏的方向。

很多被伤害者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报复意味着自己和加害者是一丘之貉了,一旦实施了报复,自己也会产生内疚感,并不再是清白无辜了。

但是,如果你希望和加害者的亲密关系继续下去,报复就很有价值,因为相爱就意味着“我们是一丘之貉”。对此,海灵格描绘说:“除非让清白无辜的人变得身负罪责,否则能让爱丰富流动的调解就不可能出现……当受伤的一方感觉到高高在上,而不能弯下腰来根据爱的需要回以适当的报复时,就会面临这样困难的处境。在婚外情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伴侣一方顽固地要保持自己的清白感,得理不饶人,就不可能调解成功。”

在《谁在我家》这本书中,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人告诉朋友,他的妻子埋怨了他20年。他说,在结婚后没几天,父母就要求他用6个星期的假期来陪他们,因为父母要他开他们的新车。他跟着父母去了,把妻子撇在一边。回来之后,他再解释、再道歉也没有用。

朋友建议他:“告诉她,她可以选择一些事情或者自己做一些事情,让大家扯平。”

那人笑了,他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这个妻子以受害者自居,这严重伤害了关系。假若她回以丈夫适当的报复,那么负罪感也会因报复而生,她随即与丈夫重新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关系也得以修补。

┣ 你不报复,其他人会替你报复

不过,处理恨的失衡与处理爱的失衡大不一样。处理后者,付出要比接受多;处理前者,报复要比接受轻。相同的是,都不要完全相等,因为那时就没有一种失衡把他们维系到一起了。

同类推荐
  • 毕业这几年决定人的一生

    毕业这几年决定人的一生

    毕业几年后——有人感叹:时光荏苒,别人辉煌时,自己依旧一事无成;有人无奈:拔剑四望,满眼辛酸,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伤感:蓦然回首,没了伊人,灯火阑珊处,只剩曾经的梦想轻轻摇曳。有人期盼:夜幕来临,华灯初上时,能拥着成功安然入眠;其实,人生的路很长,攻城拔寨却只有几关,例如毕业这几年……毕业这几年,可以决定你的一生。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如果你是迷茫的,如果你有上面所说的困惑,或者如果你目标很明确,想要激励自己,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本书阐述了男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既做到位,又说到位,从而生活幸福,工作顺利!
  •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旨在告诉读者,做人要把握好尺度,万事都要留有余地;做人要韬光养晦,做一个糊涂的精明人;做人要勇于决断,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没有人想当“笨蛋”,也没有人想当“坏蛋”,因而既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不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因此,实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数人的人生选择。
  •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上)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上)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女人赢在年轻时(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女人赢在年轻时(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女人一生几十载,最精彩也最重要的阶段是在20岁和30岁上。如果能做到在二十几岁时学会交朋友,在三十几岁时学会做事情,那么女人的一生都将幸福而精彩。本书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思维,女性的感情,女性的笔触诠释一个女人当有的恋爱、婚姻、事业、成功、金钱……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20岁跟对人”为主题,阐述20岁女人当有的交友智慧、婚姻观念、为人之道。下篇以“30岁做对事”为主题,阐述30岁女人当有的做事技巧、处世经验、生活态度。是一部开启青春女性智慧的幸福励志书。
热门推荐
  • 蜗居惊喜

    蜗居惊喜

    蜗居在不足九平的房间内,每天疲倦着幻想某某些如果。当天花板上掉落下一张卡片,给了他将如果实现的可能,他会怎么做?
  • 盛宠巨星之前妻不承宠

    盛宠巨星之前妻不承宠

    高一,她对他一见钟情。她爱他,他却恨她。在他眼里她就是墙壁上的一抹蚊子血,不仅多余还刺眼恶心。可在她的眼里,他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是世上所有的美好,从见到他的第一眼她就没头没脑的栽了进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老兵传奇之保镖回忆录》

    《老兵传奇之保镖回忆录》

    十一月下旬的风,比往年都要寒冷。一阵阵寒风吹在人身上,无不刺骨难当。一位别逼退伍的老兵,站在火车站的出口处,左手拎着行李,右手摸着里怀仅有一点点的退伍费,面对暗流涌动的都市,他该何去何从!他该怎样完成他传奇的一生!
  • 烟花痣

    烟花痣

    兵临城下,她成了进献苍狼的祭品;屠城逼婚,她成了代嫁求和的替身。同根并蒂莲,双生帝女花。一个错承恩宠,情入骨髓;一个颠沛辗转,沦落风尘。如果命里没有第二次相遇,贴在心口的思恋始终甘之若醴。如果没有固执地拥她入怀,他亦无缘翻开那段苦苦隐瞒的曾经。侵略如火,裹在掌下的小痣犹如叛逆的蓓蕾惊醒了雪夜里的那场宿醉,问情归处,心已成魔。。。。。。
  • 步步归尘

    步步归尘

    一场阴谋。策划一场相遇,一场爱恨情仇。谁曾许三世情缘。
  • 九霄界神

    九霄界神

    在一个名叫天武大陆的东荒,有一个少年,得到一个宝物强势崛起,看他如何为红颜战天下。
  • 红笺

    红笺

    我的一生,就像一朵花一样。从盛开到凋零,又从凋零到盛开。为了达成富有天下荣华的梦,我与女人斗,与男人斗,我赢了。可我爱过的两个男人,一个与我天人两隔,一个视我为仇敌,至死方休。我是一朵花,是一朵开在这重重宫墙之内的花。我见证过春华富丽,更见识过冬雪涩骨,留给我的,只剩下这一树红笺。没想到走到了最后,我的梦,醒了。可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说明:封面风格仿照流潋紫《后宫甄嬛传》】
  • 万界掌控者

    万界掌控者

    少年蓝灯遭堂兄殴打致死,偶得神秘树苗,意外重生,从此踏上逆天之路!吸精血、吸灵石、吸法力、吸神识、吸法宝、吸矿脉……神秘树苗吸食各种能量,促使蓝灯以前无古人的速度急速崛起!得奇宝,练神功,铸就五行法身,得成混沌不灭体,纵横万界,横扫八荒!冰族入侵、地狱变相、大能降世临凡、宇宙崩溃……我为万界掌控者,天地大劫来临之时,定当守护一方安宁!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封神

    盗墓封神

    地球盗墓者萧问被一具棺材带到异界,并拥有了吸收墓中死气提升修为的能力。从此睥睨天下,盗墓成神!什么?你是天才?你修炼顶级功法?你手持顶级神器?容我去盗个墓,回来完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