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484000000067

第67章 动手吧

依附,一向被认为是没能力的人或者是胆小怕事的人的专属名词,是他们为自己寻一个去处以图享乐安逸,荣华富贵,步步高升。做出这等举措的人,往好了说就叫做出谋划策的谋士贤臣,按照一般的说法就是帮衬里外的助手,可说得难听了,那就是为虎作伥的爪牙,至于究竟被称作什么,就得看被依附的人是谁了。

说起来再简单轻松不过的依附,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会抉择,那是需要一定水平的勇气和魄力的,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之下方能做出恰当的选择。因为一旦确定了依附关系,那么依附之人与被依附之人就等于确认了从属关系,必须无条件服从被依附之人,认同被依附之人的所作所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榆桑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有幸亲眼见识到它在现代社会中被演绎得如此到位,见证到它即便离了封建制度的庇佑依然可以混得风生水起,完美地渗透进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之中。

被带出那个“刑场”之后的榆桑,当然不会乐观到自以为是的地步,也不会傻到相信事情就这么结束,不了了之,但令她始料未及的是那一天来得这样快,并且是以那样惨烈的方式,让她措手不及,绝望没顶。

不管怎么说,都是洄冼将她带离了那里,不论从什么角度上说,他都算是榆桑的恩人。虽然没有上升到救命恩人那么高的程度上,不过是他给了榆桑不曾奢求过的希望,榆桑回报以崇敬的情感也没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那段时间的榆桑总是出现在洄冼身边,二话不说地陪他赛车,陪他逛车厂,陪他淘选零件,不说鞍前马后,但最起码是很融洽的相处方式。那时候的两人,好得都让洄淅都有些嫉妒。

那段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就是一个礼拜的时间。

七天是一个循环的周期,不可逆转,无法逃避。从哪里开始就由哪里结束,同样地,从哪里结束就从哪里开始。一个礼拜,整整的七天,或许长了,或许短了,但却是那个人给洄冼和榆桑逍遥自在的一个期限,可以说是他最为慷慨的施舍了。

逃离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星期之后的傍晚,洄冼被李泉叫进了书房,而他的那句传唤是在饭桌之上说出来的,榆桑自然能够听见,或者那句话本来就是打算说给她听的,是以言语的形式给她下了最后通牒,是一种变相的警告,是最后期限的通知。

榆桑从不畏惧面对必然的结果,该来的总是会来,直面才是正确有效的解决之道,她害怕的是结果往往不在她的预料之内,即便她做了万全的准备,充分的心里安慰,有些结果也不是她所能承受的。

就像即将出现的那个结果,榆桑根本没有将它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她对洄冼与李泉面谈之后的可能性预先做过揣测,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是李泉以压倒性的优势说服也可能是强制压迫洄冼退出事件的纠纷,而她重新回去那个囚笼,承受不知何时会终结的折磨,二是洄冼固执己见,不肯退让,以父子亲情为筹码劝服了李泉,即便知晓这种结果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期待,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榆桑还是抱着满怀的期望盼着奇迹的出现。

自那天以后,那般执着地相信奇迹的榆桑竟彻彻底底,完完全全地将这个词从她的脑海中剔除,她相信的只有现实和人心,而虚无缥缈的奇迹,她不求,也不要了。

那一晚,从书房出来的洄冼垂头丧气,一句话都没和一直等在书房门口的榆桑说,甚至没抬头直视她一眼,而是急于躲开她似的,慌慌张张地回房去了,一副做了亏心事,对不起榆桑的样子。

榆桑远远地跟着洄冼,等他回房关了门,她才上前去敲了敲那扇紧闭的房门,说:“哥,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榆桑的观念里,洄冼是因为没能说服李泉,不能令她得偿所愿,觉得对不起她,心里感到愧疚自责,所以才会躲着不见她,对此,榆桑心怀感激。不管洄冼有没有听见,榆桑说完她想说的话,就转身离去了,那时候的她觉得洄冼一定会听见她说的,而她想着她能给的也就只是一个言语上的安慰和答谢,别无其他。

殊不知,暴风雨总是不期而至,防不胜防。

第二天,梓黎如往常约定的那样,陪胡妈妈逛街去了,洄淅也被李泉勒令参加补习班了,而榆桑乖乖地在家里等着她被安排的必要行程的开始。

以往来接她的那个黑脸大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洄冼,事情发展到这里,榆桑还是镇定的,她那时心里想的是也许李泉是为了给她一个警告,才让未成年的洄冼来当这个司机,而她不惊不诧地坦然接受,只是觉得不管她答应与否,李泉此举都会难为了洄冼,让他难做。

一路上,风景依旧,洄冼不若平常那般多话,反而一言不发,榆桑也没主动和他搭话,怕他尴尬,怕会让他觉得难堪。

然而,更难堪的还在后头,只不过难堪的人不是洄冼,而是她罢了。

洄冼痴迷于赛车,在乎的不是所谓的名次成绩,而是追求一种享受,一种速度的享受,他认为那是人世间最极致的乐趣。所以他开的车素来很快,榆桑没搭乘过他开的慢车,一次都没有,不过那是在此之前,那天的洄冼开的车是榆桑见识过的最慢的一次。

榆桑当然不会以为是洄冼突然转性了,一改享受速度的追求,转而奉行安稳至上的准则了,她的想法是洄冼所做的一切全是为她着想,为给她拖延时间,让她尽可能迟一点去“受刑”。

路程是一定的,车是向前行驶的,就算开得再慢,总有到达的时候。

眼下,洄冼和榆桑抵达他们的目的地,到了这个他们一周前轻轻松松地离开的地方。

等会儿即将在里面开演的那场戏,真的可以说是精彩绝伦,乃榆桑平生仅见,而且不可能有另一个机会再次见识到。而榆桑方才心里的那套关于洄冼的“崇高论”也会一步步崩塌殆尽,化为粉尘,随风而散,不复存在。

“哥,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进去就行了。”榆桑抢先下了车,冲着车内喊话,迫不及待地和洄冼告别,声音满是急切,不难看出,她多想让洄冼远离那个是非之地,以免无辜受牵连。

洄冼却没如榆桑所愿,掉头离开,他下了车,没有说话。

不等榆桑再说些什么,早已候着的黑衣大汉一左一右架起她,连拖带提地将她往屋子里送去。

榆桑频频回头,看见洄冼在她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距离不远不近,是要进屋子的表现。

察觉到这层意思的那一刻,榆桑慌了神。

无论是多大的强度,多长的时间,多少的样式的逼供,她都可以接受,不会在意,更不会反抗,而所有这些都要是在她独自一人承受的前提条件下才成立,她不能容忍任何的附加条件,现在洄冼就成了那个附加的条件。

在她在乎和在乎她的人面前承受磨难是件极其不容易忍受的事情,而洄冼两者兼具,他既是在乎她的人,同时也是在乎她的人,要在这样的人面前被无情地拷问,哪怕是一小会儿,榆桑都不愿意,因为若是那样的话,受折磨的将不仅是她,也会是洄冼,那样的结果是她无论如何都不想见到的。

榆桑开始挣扎,可娇弱瘦小的她做出这一举动,对手是两个孔武有力的大汉,力量差距之大,无异于蚍蜉撼树,失败是必然的。

榆桑被带到房子里,安置在老地方,而那两个黑衣人也准备着开始他们的工作——逼供。

一切准备就绪,黑衣人就要动手,榆桑别过头承受将要到来的司空见惯的酷刑的时候,李泉喊了一声:“停。”

正当榆桑思量着李泉打得什么鬼主意的时候,他在下一刻就说出来他的打算,让洄冼亲自动手。

这一下,惊的不止是榆桑,也有洄冼,他好像全然不在状况之内,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快点。”李泉催促了一声,不急不徐,没有不耐,没有厉声呵斥,就是用他平时说话的口气。

可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震慑住了洄冼,榆桑看见他真的走上前来,接过其中一个黑衣人手上的电击棍,对准了她,蓄势待发。

那时的榆桑对洄冼没有责怪,有的只是心疼,想到他全都是因着她才会落得个进退两难的困境,还要被迫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动手吧。”她听见自己劝他。

洄冼的手伸出来,在快要接近榆桑的时候又缩了回去,隔一会儿,又伸出来,如此反反复复,终是下不去手。

榆桑闭起眼睛,预想之中的疼痛并没有如期降临,她睁开眼睛,看着洄冼犹豫不决的模样,正想开口鼓励鼓励他,李泉开口了,似乎实在是看不惯他的懦弱表现,想着教训他一顿,于是把他单独领去了另一间房间里。

榆桑不可能知晓父子俩的谈话内容,而那两个“刽子手”在不久后也被唤离了房间。两人回来之后,居然开始将她的衣服一件件地从她身上剥离,正当她想呼救的时候,看见的是洄冼决然离去的背影,听到的是这么一句话:“想不到那小子还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这次看这丫头招还是不招。”

同类推荐
  • 高冷军官:萌妻怀中来

    高冷军官:萌妻怀中来

    这是一个错乱的时空,不断有意外的来临,比如隔壁时空的女配带着系统而来攻略男主,可是却一不小心粉上了女主,不过任务还是要完成的。而作为原文的男女主角,又该在这个女配开外挂的时空维护他们之间爱情呢?而这个崩坏了的剧情又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人生大概如此,起伏跌宕,充满着各种意外。不过我相信,不是所有美好都如期而至,但是却会在阴差阳错中遇见……(小学生文笔,天雷滚滚的玛丽苏,你很可能会不喜欢,但是请勿喷,谢了。)
  • 独一无二:千金亿娶小娇妻

    独一无二:千金亿娶小娇妻

    她因为一次偶然救了他,他为了报答她的救命之恩以身相娶!她很想说一句:“总裁,您的节操呢?”他却笑了笑:“对自己的媳妇,还要神马节操!”依浅无奈,拍了拍自己额头。某男却说:“媳妇,不许自残!”
  • 我们相爱

    我们相爱

    十五岁的她喜欢上了十六岁的他,他们是真心相爱的,但是他们难以相爱
  • 回头走向你

    回头走向你

    上一辈子,胡晓静为了所谓的真爱,抛弃了父母,放弃了学业,毅然决然地跟着渣男走了,她以为她有了他就能拥有整个世界,殊不知他和她在一起没多久就和其他的女人在床上翻滚。她的自私不仅伤害了爱她的父母,毁了她的前途,更是辜负了那个一直傻傻的站在她身后渴望她回头的邻居家小哥哥......重来一回,她一定要好好爱她的父母,爱生活,更要爱那个傻傻的男人。
  • 其实阎王很胆小

    其实阎王很胆小

    你见过胆小又爱吃的阎王之子吗?阎荆棘就是这样的一个不靠谱的下一任阎王,一个不注意就会被自己身边长得不伦不类的鬼魂吓一跳的接班人。阎王大人实在头疼至极,眼看着就要到退休的日子了,阎荆棘的胆子还是一日既往的小,阎王大人郁猝,幸好得其妻善言。第二日,阎王大人下令:我儿阎荆棘在地狱胆子也不会再大,故,派遣到人间历练,黑白无常跟随在侧。阎荆棘还来不及反驳,便被阎王大人一脚踹进了通往人间的通道之中。阎荆棘醒来之后看见截然不同的世界,心里其实是拒绝的,在认识朋友的过程中,阎荆棘的胆子会变大吗?能华丽丽的蜕变顺利继承王位吗?一起来看!
热门推荐
  • 我的吸血女王

    我的吸血女王

    一进去就看见了三个穿着和我一样衣服的人。一个坐在落地窗前喝着下午茶听着坐在对面的那个人弹琴,另一个坐靠在窗台上看书。弹琴的那个男生有着一头柔顺的黑发,温文儒雅,脸颊白皙透明,细长的柳眉,冰绿的眼睛,修长纤细的指尖在怀中那把七弦小竖琴上来回拂动,像精灵一样美的男生。坐靠在窗台上的男生有一头张狂的金发,俊秀的面孔显得优雅而清爽,拿着一本书看,充满男性特有的魅力,百分百的白马王子。中间的有一头拉凤的棕发,喝着茶,簿唇边带着一丝玩世不恭,而那狭长的眉目和漆黑的瞳孔,因为深远而有着未知的诱惑,桀骜不羁,标准的黑马王子。
  • 巧妙办事的艺术

    巧妙办事的艺术

    本书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从而让你巧妙办事,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 培养发明与创造的能力(走进科学丛书)

    培养发明与创造的能力(走进科学丛书)

    人类进入19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影艺术的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1839年摄影技术的产生和它的广泛应用。它构成了电影拍摄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起来有点可笑,电影摄影机的发明,竟是由于一次打赌的意外收获。1872年,一位美国富翁和朋友打赌。他说,马在奔跑时,在跃起的瞬间是四蹄离开地面的。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猎爱百姬:Man远离我

    猎爱百姬:Man远离我

    简介:犯下的错,总归要去弥补。“远离我,我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单纯,我可不是个好人。”她。“不记得了吗,没事儿。这次换我来挽回我们的感情。”他。“还记得吗?我会带你去我们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见证我们的爱情。”他。“它很适合你,因为它就是我为你而设计的。”他。“我可以拥有你一次,自然也会再次拥有你,这一次,就一生吧!”他。【1V4甜虐文,不适者在正常人陪同下观看,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 核舟之记

    核舟之记

    明熹宗时分,微雕大师王叔远雕桃核舟,不知所踪;明朝末时,散文大师魏学洢著核舟记,流传至今;今有文学大师林夕,九寻核舟,历千辛,经万苦,终得宝物,却不料遭人偷袭,情急之下,口吞核舟,霎时异变突生,睁眼时,已是宋初......
  • 拾叶之杂谈

    拾叶之杂谈

    原本打算写长篇的,但一来心思定不下来,二来长篇的构思尚未成熟,所以决定先写一个短篇。顺着之前的路子,简单一点,就叫《拾叶之杂谈》吧。这个短篇的杂文集,初衷并不是想求得大家的认可,只是想说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再简单一点说,就是不爽的时候,发一发牢骚,如此而已。因此,如果就以这样的不良用心,还要奢求各位的推荐或者打赏,未免太过无耻。因此在开篇之前,务必提醒各位大大,来看的,感谢之,来骂的,理解之(我之杂谈,与你之辱骂,本是同源同样,何来不悦之理)。只管来,只管去,有一言之悟,即为用,有一念之思,即为幸。
  • 混血神族

    混血神族

    一个正在上高中的衰仔无意间上了一间神秘的大学,从中他得知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人类,也有神,在这个世界的最开始,一些神与人杂交成为混血神族,他们为守护地球做为使命而存在于世间。而1999年转2000年的千年之交那一晚,南极科考队无意间打开了“潘多拉的宝盒”从中放出了威胁地球的一位真神,拥有着神秘力量的混血神族与神的战斗在21世纪拉开帷幕。
  • 《豪情》

    《豪情》

    人来这世上就一次,有什么不可为,有什么不敢为!活着,成不了伟大,那就堕落吧,只要一口气在,那么就践踏一切!
  •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为民请命(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书中收录诸多为民请命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