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2500000001

第1章 首尔:圆梦之旅(1)

可能有一天到了生命尽头,

再回望自己的人生,

才发现自始至终包括自己在内,可能都没有

一个人能看到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和意义。

你永远不会知道,

生活在什么时候改变了方向

完全睡不着!

我现在正躺在首尔明洞大街的一个叫黄金的三温暖休息大厅的榻榻米上,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但客人陆陆续续进来,所以大厅的灯光一直没有关掉。说话声、开关储物柜的声音、冷水冲到身体上时不自觉发出的嚎叫声,混杂到一起传到我的耳边,根本没办法入睡。

这间蒸浴三温暖非常非常小,大概只有我在上海去的韩式三温暖四分之一大。之所以在抵达首尔的第一天晚上入住此地,可不是因为什么想要体验当地人日常生活的理由。纯粹是预订的hostel将我的入住日期搞错了,已经是晚上11点了,能找到的motel和hotel家家爆满,只能临时找个三温暖过一晚。

因为室友兔子的男朋友大脸喵在首尔上学,所以这次来首尔还算是“轻装上阵”,拖个箱子也没做什么攻略就过来了。来了之后才发现,即便你在韩国一个人也不认识,在首尔也不太会有什么沟通障碍。大部分的年轻人即便听不懂中文,也能说上几句简单的英文;而大大小小的商铺更是标配一个中文导购,有时候甚至连韩国导购也会用中文跟你沟通。街上和机场的指示牌几乎都有中文,80%的银行都支持中国银联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取款。

说起来,这一次来韩国完全就属于“想走就走”的范畴。原本打算在下个月去加州自驾前乖乖待在家里写写东西、见见朋友,但有一晚闲着没事刷网页时,发现上海飞往首尔的机票也不算昂贵,一时兴起就办了签证和机票。若是真要追溯起来,大概是因为韩国和台湾地区都是我年轻时特别想去的两个地方,总觉得下个月都要去美国了,却还未实现15岁时的心愿,多少会留下一点遗憾。

这么想着,就决定要来首尔待上两周。

2004年的时候,我大概15岁,约莫是上高一。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但我也曾经有过对于韩国极度向往的时候。《冬季恋歌》里的梧桐树荫小道、《大长今》中摆设精致的韩餐和几乎每一部韩剧都会出现的帐篷宵夜小地摊,都是那个时候想要亲自见证或品尝的事物。大概是有着这样的青春回忆,所以即便现在都已经好几年不看韩剧,也不会批判迷恋韩音韩影的粉丝们都脑残得不可理喻。

“《小时代》的电影预告片比正片要精彩”这个观点,相信还是会有蛮多人认同我的。在第一部的预告片中,杨幂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改变了方向。”人生的确是如此,过去觉得一辈子都会念念不忘的人、觉得一辈子都会向往的地方,不知不觉就在记忆里默默淡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但我们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有时候你都想不起来那个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极度痴狂时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好像对他们痴迷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我的人生似乎总是充满着类似的机缘巧合,在最想去的韩国的时候无法成行,反而在心态平和的时候得到契机;在最想要成为作家靠文字吃饭的时候写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反倒是觉得放下一切、纯粹分享过往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幸被集结成书。人生的转弯,实在是没有什么规律和逻辑性可循;也因此大可不必因为今天的失意而对整个浩瀚的一生充满疑虑和担忧。

从出租车上看到南大门、在明洞毫无目的地穿行、住在市政厅附近的窄巷子里,或是于COFFINE GURUNARU享受盖满奶油和肉蔻粉的烤面包,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常常会有一瞬间不自觉地出神。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是15岁的我站在现在的地方,会怎么去跟当地人交流、想要吃些什么,或是矫情地要求路人帮我拍一张照片;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好像都在还一个愿,好像自己在通过一个25岁的身体、25岁的眼睛,还一个15岁少年的一个心愿。

我想到白天的时候,自己站在明洞的交叉路口,看着人来人往。秋日的首尔,树上的叶子和马路边的雏菊都被染成了金黄色。就是那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部我一直很想看但是却一直没有来得及看的韩剧,然后像是怕被路人发现一个尴尬的小秘密一样,我按照那个韩剧名字的形式,轻声对自己说了一句:“应答吧,2004年;应答吧,我的15岁!”

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今天晚上的晚餐是烤肉。

烤肉店是在我的guesthouse附近随便找的,但吃到第一口肉的时候,大脸喵抬头跟我说:“可别觉得我是在开玩笑,这真是我来韩国这四年里吃过的最好吃的烤肉。”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吃起来就更香了。我们点了两份猪肉卷和一份泡菜煮猪肉,菜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这间店除了提供免费的餐前小菜,还提供免费的海带汤。

“真是太棒了!”

“这东西在韩国基本端上来没什么人喝。”

“为什么?这么好喝!”我一边喝着海带汤,一边抬头向大脸喵发问,顺便撇了一下隔壁几桌,果然,他们基本都没怎么动过端上来的海带汤。

“因为太常喝了,韩国人生日的时候喝海带汤、怀孕的时候喝海带汤、坐月子的时候也喝海带汤,都喝腻了。这东西在韩国太常见了,你刚从国内来,才兴冲冲地喜欢喝,如果在这里住上个半年,你大概也过了这个劲儿了。”

“我在国内是不常喝到,如果要喝海带汤的话,还得跟兔子打的到乐购才能买到,楼下的菜市场都买不到。因为数量众多,而被食客抛弃的食材,也蛮可惜的。”

说起来,韩国餐馆里的海带汤虽然是免费赠送,却真的很好喝。但海带汤虽然好喝,百年来味道也未曾改变,却因为太常喝到,食客们也就不在乎了,觉得有没有都是那么一回事。正如一个在澳大利亚留学的友邻,其韩国友人说过那样,“以前天天吃泡菜,觉得真是吃腻了,下馆子的餐前小菜从来都不怎么吃;但到了澳大利亚3个月没吃,实在是馋得要命,这个时候才想起泡菜的好来。”这又印证了一个理论:有些人吃东西不在乎好不好吃,只在乎食材矜不矜贵、容不容易吃到罢了。

学过国际贸易或者开过淘宝店的人大多都明白,有时候东西卖得好不一定在于东西的品质,而在于竞争对手的寡众。若是能做到“人无我有”,则是稳赢的状态,只有做不到这一点时,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考虑“人有我精”或“人精我抵”。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的前两本书中,我一直告诫各位:与其人云亦云成为一个没有棱角的“普通人”,不如学会关注你的所学所想,努力成为“自己”。这个理念,在成长的方方面面都适用。比如在职业上,可有可无、没有个性和突出点的“普通职工”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被老板开除的首选,而在工作上没有任何建树这件事也容易让自己产生倦怠感,继而陷入“得过且过”的糟糕的恶性循环中。

我的一个小学老师曾经对我说过,一个老师,一辈子要教这么多学生,很多自己教过的学生都不一定能记得住。但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聪慧的学生会引起老师的注意,除了那些聪慧的学生以外,最调皮捣蛋的几个人也会让老师印象深刻。而处于中间段,成绩平平又不懂得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学生,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忘记。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随波逐流到了社会之后,往往也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让人没有什么记忆点。

说起来,我们的世界就像是一片汪洋,而我们就像是汪洋中的各种生物。成为一条鱼,纵然有被垂钓的危险,但能自由自在地想去哪里就可以游去哪里,大可以领略海洋世界的美妙;若是成为一片浮藻或者海带,一辈子要么只能禁锢在原地不肯也不愿向前,要么就只能随着大海的波浪没有意识地随波追流。可能有一天到了生命尽头,再回望自己的人生,才发现自始至终包括自己在内,可能都没有一个人能看到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你足够“美味”,一定要想办法让世界看到;即便是海带汤还有各种各样的炖法,还可以和不同的食材搭配,合力创造出全新的美味佳肴。等到汤冷菜凉,才发现自己不受“食客”待见却又已经无力回天时,再来哀叹未免为时已晚。

首尔起风了

“首尔的风吹得很猛烈,而且闻起来有一股灰尘的味道,跟我的家乡很不一样。”

我住进hostel的第二天,隔壁床搬进来一个叫阿金的男生,他也是韩国人,不过,是来自济州岛。他在hostel里要待上4天,但可不是为了在首尔观光什么的,而是打算用这4天时间来面试,找份实习的工作。

“明年就要毕业了,所以想来首尔面试看看。”

他早上4点就要起床准备了,因为面试的时间是早上7点。我纳闷是不是首尔的工作面试时间都在那么大清早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也觉得纳闷呢。”

说起来,全世界的准毕业生到了临毕业的前一年都是最忙乱的时候,又要准备论文答辩,还得找份称心如意的实习工作。我来首尔前,豆瓣的两个友邻巴斯和晓茉,就分别从杭州和重庆赶来上海,说是都找好了一份实习的工作。他们实习工作的工资都不是很高,大概2000元都不到,比3年前我实习的时候还要少。在上海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这点钱交完房租就基本所剩无几了。

“但过了实习期,可以直接转正的话,熬个半年也不算多大的事儿。”

说起来,虽然第一本书就是写给刚毕业的年轻人看的,但对于找工作这一方面,我好像一直都没怎么分享过经验。不过我总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带着运气的成分,所以全盘照搬我的经验明显是行不通的。真要分享的话,大概就是以下4点吧:

第一,从学校到职场,对很多人来说算是第二人生,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找工作,一直以来我一再强调也放在这4点中第一位的就是:一定要热爱你所做的事情!“任何的伟大,都是从微小的热爱开始的。”--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而是苹果公司的箴言。说起来,我知道很多人对于大学的专业并不满意,但坦白讲,你出来工作的职位也并不一定要与大学专业相关。如果你所学的东西正好就是你热爱的那当然最好不过,如果不是,那也没有关系,据统计每年至少有60%的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与大学专业完全不对口(我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比起找专业对口的工作,还不如找自己所热爱的、提得起兴趣的,这样子在职场生涯的初期才会充满干劲,不至于一开始在起跑线的时候就感到倦怠。

第二,如果没有长期的目标,那至少要有一个短期目标。提出这个意见,倒不是像读书时期一样,非要让大家在某个阶段时成绩或名次提升到某个位置。纯粹是因为,与大学时所面临的“自学”情况一致,在职场并不会有人掏心掏肺不顾自己的工作只为了当你的良师,所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其实有助于自己的职场发展;朝着小目标的方向前进,才不至于在职场初期遇到情况时不知所措,感慨最后没有任何目标和追求,过早地陷入浑浑噩噩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同类推荐
  • 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一生要快读的中外地理

    本书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重要名胜、主要城市、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 “陪都”遗迹

    “陪都”遗迹

    重庆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伟大也最壮烈的历史文化积存产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1月20日,当时的国民政府将重庆定为战时首都。1940年9月6日,又将重庆定为“陪都”。
  •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

    浮云流水间:欧洲庄园

    本书是一本旅游类图书,它以欧洲庄园为主题。共介绍包括La Papessa乡村别墅、干邑区的Chanteloup庄园、丹麦Dronninggaard城堡在内的九个庄园。这些庄园一般坐落在远离闹市的地方,而且大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岁月的变迁中,它们不断地变更着自己的主人,也不断地见证许多有趣的故事。探询这些古老庄园浓缩的历史故事,以及随着庄园一起被传承的生活文化就成为本书的主旨所在。作者流畅、细腻的文笔时时让人游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 白话颐和园

    白话颐和园

    从这里出发,可追溯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这里漫步,可饱览京城宫苑的精华。“颐和”二字,其意为颐养天年,安享太平。因此,匾额“颐和园”三字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颐养天年,天下太平之园。本书向你介绍颐和园各建筑的由来、风格特征,并娓娓道来与之有关的道教、神仙、佛教、名人故事。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历史性于一体,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书,也可供爱好北京宫苑文化的旅游者参考。
  • 北美洲:古巴(世界我知道)

    北美洲:古巴(世界我知道)

    本书中内容丰富、文笔活泼、信息完整。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的风光与民俗。
热门推荐
  • 乱世界大陆

    乱世界大陆

    他超脱轮回,脚踏时间长河,看破前世今生,但在上古他看到了不解之谜,他欲要打破时间长河去组织阴谋,天地法则以打乱,诅咒之源蠢蠢欲动,他……
  • 星宇守护

    星宇守护

    一个2050年的科技时代,一个最底层的社会青年,一个从小到大连父母也不知道是谁的孤儿,一个仅靠为数不多朋友的帮助完成学业的重情男儿。在所有的一切都即将走出来的时候他却惊恐的发现身体却在渐渐的消失。。。。。是就此人间蒸发?还是……?请看《星宇守护》
  • 鬼魅:异世之刺客传奇

    鬼魅:异世之刺客传奇

    刺客守则:当你有杀人想法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被杀的准备。
  • 恶魔总裁追妻路漫漫

    恶魔总裁追妻路漫漫

    她是杀手组织未来的继承人,尤氏集团的掌上明珠尤筱夕。却因古灵精怪误入恶魔怀抱。他是家财万贯,人人皆知,帅到人神共愤的上官天辰。却因拥有恶魔般的性格而令人不敢接近。一次意外,让他和她相遇。他恶魔,她也不亚于他。也正因为性格的相似,他和她才走到了一起。傲娇的性格使他们从未承认爱上了对方……家族的反对,命运的考验,爱情的背叛使他们经历过种种磨难……“大叔,不许你抢我妈咪。”三年后,一个迷你版上官天辰出现了。上官天辰藐视的看了看这个迷你版上官天辰。“小矮子,我根本不用和你抢,她本来就是我的。”“o(╯□╰)o妈咪是我的!”……一场艰难的追妻之路从这开始了……╮(╯_╰)╭
  • 穿越之倾陌风华

    穿越之倾陌风华

    金銮王殿笑儒子,江山不及一抹笑。彼年闻君颜旧貌,豆蔻往昔君已老。月下花前浅别离,物是人非汐水西。枯骨三千君天下,为伊一舞止荣华。清风古琴为卿奏,妙笛良琴君莫休。
  • 王俊凯:北柠陌寒

    王俊凯:北柠陌寒

    喜欢这种东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他爱她,爱了一生。你说少年明媚如昨,怎知年少时光如梦。你别皱眉,我走就好。
  • 渡劫

    渡劫

    少年叶落,天资聪颖,家人遇害,为给亲人报仇,踏上无尽仙路……
  • 篮球在飞

    篮球在飞

    摘录鲜亮的背后终归都有汗水,他永远那么努力。他专注于篮球,他将开启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后卫和他一样。........我喜欢球离开手指的触感,迷恋胜利的欢呼。——某访谈
  • 余心有碍

    余心有碍

    萧瑀觉得,沈晏上辈子那么喜欢自己,这辈子应该也一样。沈晏却觉得,重活一世,就不要跳进同一个坑里了吧。本文是讲一个渣男锲而不舍终成忠犬的故事。萧瑀:这跟设定的不一样啊!
  • 时序

    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