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6600000017

第17章 窃取“珍珠”(2)

公开资料是获取情报的重要途径。吉川从不放过当天的地方报纸。对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军事基地建设、船舶的航行、与军方有联系的知名人士的来访等情况,他都要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吉川曾在一份报纸的结婚栏内发现了一条关于结婚的消息,说当地某某小姐将于某月某日与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所属军官某某于某地举行结婚典礼。根据这一消息,吉川当天便跑到珍珠港去观察,果然有一艘军舰停泊在那里,吉川断定这就是报纸上所说的那艘“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

通过反复观察。吉川很快便能正确地辨认出所有舰船名称,熟悉掌握了珍珠港区的地形,并获得了一些重要情报。吉川开始向东京报告情况。为使吉川准确报告港内美军舰船、飞机及其他重要军事目标的方位,日军把珍珠港划分为A、B、C、D、E五个水域:

A水域:指福特岛和海军工厂地区之间的水域;

B水域:指靠近福特岛南部与西部的水域;

C水域:指东南湾;

D水域:指中部海湾;

E水域:指西海湾及通过各海湾的各航道。

并要求吉川及时提供上述水域舰艇的数量、型号和种类等情报。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珍珠港内每天都有进进出出的舰船,随时都有升降的飞机,要随时掌握港内舰船飞机的数量、型号、性能和防御措施并非易事。

不久,吉川终于找到了一次绝好的机会。珍珠港航空队举行飞行特技表演,吉川混在航空队家属群中进入了机场。表演中,飞行员那高超的特技动作,使吉川很快判断出美军飞行员的战斗素质是相当高的。借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吉川对惠勒机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记下了机场内的机种、数量和机场内部的飞行设施。

1941年10月下旬,在日美关系日趋恶化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司令部负责对美情报工作的第五课,书面向“森村正”提出了90余个有关珍珠港驻泊及港口防御问题,停泊舰船的总数;不同类型的舰船数量和舰名;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停泊位置;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进出港情况;战列舰从停泊点到港外所需时间;星期几港内停泊舰艇最多;夏威夷群岛的航空基地和常驻兵力;是否有大型飞机在拂晓和黄昏时巡逻;航空母舰出入港时,舰载机是否在港外起飞;珍珠港附近有无阻塞气球,港口有无防雷网;水兵是否经常上岸;港口附近的油罐是否装油等等。“森村正”根据几个月所搜集积累的大量情报资料,在一夜之间,就对上述问题一一作了答复。在回答“星期几港内停泊的舰艇最多”这一问题时,他肯定地写道:星期日。第二天一早,“森村正”将全部答案交给了日本海军情报机构。

为了获取更多、更准确的情报而不被发现,吉川经常变换观光方式到珍珠港活动。有时坐出租车,从陆地进行侦察;有时乘飞机,从空中俯瞰珍珠港全景;有时又坐旅游艇,从海上进行侦察。他每次到珍珠港观光,都要带上“春潮楼”的艺妓。这是因为一则不易引起别人的怀疑;二则即使遇到麻烦或警察盘问,也好作解释。为了掌握美军舰艇和飞机夜间或黎明时的行动情况,有时他干脆露宿在山岗上,或藏在甘蔗园里,除了在深夜三四点钟稍稍睡一会儿,他很少睡过一个完整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京给吉川下达搜集情报的电报越来越颇繁,要求搜集的内容也越来越具体详细,从这些电报当中,吉川领悟到日美关系已经恶化,日本将向美国开战,而且进攻的地点很可能是珍珠港。吉川感到自己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搜集情报的活动更加紧迫。他决心在这关键时刻一定要振奋精神,尽一切力量为东京搜集更多、更准确的情报,当好东京的耳目。就在这时,吉川收到东京发来的电报指示:

“由于日美关系急趋恶化,请你不规则发来港内停泊舰艇的报告,但要每周两次,当然,你一定是很谨慎的,但你要特别注意保密。”

既然日美关系已经彻底破裂,美国肯定会对日本驻檀香山领事馆进行严密的监视。搜集情报越来越困难,也越来越危险,而且随时都会被捕。但吉川为使东京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最有效的情报,他决心冒生命危险,加紧活动。于是,他干脆住进了“春潮楼”,日夜窥视太平洋舰队的活动。白天,他利用一切机会到珍珠港、希卡姆、惠勒、卡内奥赫和伊瓦各个机场侦察动静,晚上,则加班加点地草拟电文并译成密码,及时发往东京。

1941年11月22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加袭击珍珠港作战的特混编队,全部悄然集结在千岛群岛的择捉岛单冠湾。11月26日,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海军认为袭击珍珠港已势在必行。12月2日,日本海军情报机构电示“森村正”:

“基于目前形势,及时掌握美海军战列舰、航空母舰和巡洋舰在珍珠港的停泊情况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望今后每天将有关情况上报一次。珍珠港上空有无观测气球请电告。另外,战列舰是否装有防雷网,也望告之。”

“森村正”到夏威夷初期,每周上报一次情况。8月份之后,改为3天一报。11月中旬起,改为2天一报。而按此要求,应1天一报。此后,他每天都要开车到珍珠港附近地区兜风、钓鱼,或到可俯视珍珠港的“春潮楼”妓院行乐,夜间则把白天侦察到的有关美舰在珍珠港内的最新动态上报日海军情报机构。毫无疑问,东京已经把珍珠港当作目标了,他为自己的情报活动感到高兴。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东西,首先将自己费尽心血搞来的有关舰艇活动的情报全部烧掉,将所有能够证明他间谍身份的东西也全部烧掉。然后,背水一战,不惜用生命去搞情报,直到日本向美国开战前6小时发出最后一封情报为止。

12月6日,在日军袭击珍珠港的前一天,整个夏威夷群岛十分宁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舰船静静地停泊在珍珠港内外,“犹如涂了一层白奶油的漂亮点心,排列在餐盘似的蔚蓝色海面上。”这天上午,当他再次驱车来到珍珠港附近侦察港内美舰变化情况时,突然发现两艘航空母舰和10艘重型巡洋舰不见了。

20时,在日军袭击珍珠港前12小时,他以日本驻夏威夷总领事的名义向外务省发出了第254号特急电:“6日珍珠港停泊舰船如下:战列舰9艘、轻型巡洋舰3艘、潜水领舰3艘、驱逐舰27艘。此外,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2艘已入坞。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全部出港,不在港内停泊,未发现舰队航空部队进行空中巡逻的迹象。”

夏威夷时间6日22时30分,日军大本营海军部立即将有关内容通报给正在接近珍珠港的特混编队。海军部在电报结尾写道:“檀香山市内未实行灯火管制。大本营海军部确信此举必胜。”这时,由于连日奔波而倍感疲劳的“森村正”早已进入梦乡。睡前,他既没想到刚才发出的电报竟是他在夏威夷期间向东京发出的最后一份电报,也没想到日美双方几小时之后就进入战争状态,更没想到这份电报对于保障袭击珍珠港作战成功起到了何等重大的作用。

这个书记生从1941年3月27日到夏威夷赴任,至12月6日,在210天的时间里,先后向东京海军情报机构发出了200多份电报,平均每天发回一份电报。12月7日7时55分,当他被日本飞机投掷的鱼雷和炸弹从酣睡中震醒后,“森村正”才感到半年多来自己工作意义的重大!

实际上,这一切似乎又早在“森村正”的预料之中。就在几天前向东京发出的电报中,他还这样写道:“目前,珍珠港周围尚无施放阻塞气球的迹象,而且很难想象他们在实际上会有多少防空阻塞气球。即使进行这种准备,使用气球保卫珍珠港也是有限度的。我认为,进行奇袭,成功是十拿九稳的。”

“森村正”在战前所提供的大量情报,为日军的袭击铺平了道路。

3.成功脱险

可怕的日子终于到了。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然向珍珠港发动进攻。几百架飞机轮番向珍珠港进行轰炸。瞬间,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作一团,珍珠港上空浓烟滚滚。仅仅几分钟的功夫,美军的舰艇、飞机及重要的军事设施,被炸得七零八落。珍珠港美军基地受到了最惨重的打击。

8时55分,日军第二突击波171架飞机开始攻击。此时的吉川,作为东京的派遣间谍,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珍珠港战斗一开始,他便立即根据东京的指示,焚烧密码本,准备撤离,但已经来不及了,日本总领事馆的大门已被美国的便衣警备队封锁了。有几个警备队员冲进房间,发现正在冒烟的密码本,急忙用脚踩灭,想获得密码本,但已经来不及了。警备队员让馆内所有的人员都举起手来进行全身检查。结果,总领事馆的密码译电员藏在身上的两个密码本被美国人搜出。原来,这是译电员根据总领事的命令一直藏在身上的。这两本密码都是高度机密的密码,吉川后期获得的情报都是用这个密码向东京拍发的,虽然战争已经开始,吉川不需要再用它向东京拍发电报,但对吉川在软禁期间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总领事馆内的所有男馆员全部被扣留在办公室内,好几名美国警察端着枪站在门口看守,不准走出一步。后来,他们又被几次转移,但都没有受到美方的审讯。到底要把他们送往何处?下一步将会怎么处理他们?谁也搞不清。每天就是单调乏味的软禁生活。最后,他们被押到亚利桑那州塔克松市附近的一个牧场。在这里,他们开始受到审问。这时,吉川明白了,原来美军根据缴获的密码本,查核日本总领事馆所发出的电文,发现了战前频繁向东京拍发电报的人就在总领事馆内,而且进一步查明,战前常常到珍珠港转悠的就是森村正。但他们没有抓住森村正任何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美方想通过疲劳的审问,让森村正承认自己是间谍,或者使周围的人把森村正的间谍身份揭发出来。但吉川心里明白,在总领事馆内,确切知道他身份的只有总领事喜多一人。另外,喜多有可能向奥田透露一点情况,只要这两个人不泄密,不出来揭发,别人是不可能知道情况的。经过分析,吉川决定,至死不承认自己是间谍,几次审讯,吉川始终坚持“不知道”、“不清楚”,尽管美方知道森村正就是经常到珍珠港转悠的人,怀疑森村正就是那个向东京提供珍珠港情报的间谍,但因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和事实,吉川本人又始终不承认,几次审讯都没有达到目的。

这期间,日本政府也在抓紧对吉川的营救工作。日美交战后,美方立即下令将日本驻檀香山使领馆的全部人员驱逐出境。但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以强硬的态度坚持,若不把使领馆的人员全部交还,就不开船。另外,美方也考虑到如果继续扣留森村正,可能会招惹日本的报复——以同样的手段扣留美国驻日使领馆的人员。终于,一代间谍——吉川猛夫被释放,于1942年8月15日乘坐“格里普斯霍姆”号轮船离开美国回到日本。

珍珠港轰炸在世人看来有许多疑团。但不管怎样,日本人的空袭是经典战例,而其中的谍报工作是日本能成功歼灭珍珠港美军战舰的前提保证。

同类推荐
  • 玩在北宋

    玩在北宋

    沈炎一个以盗取古玩字画的家伙,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宋代,在这里他见到了各种名人,可古人的生活确让他危机四伏,看沈炎如何利用智慧应对危机。
  • 空影邪灵

    空影邪灵

    秦皇地宫不仅是中国的宝藏,更是全人类的遗产,我们不想重复亚特兰蒂斯的命运,让2012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引发的这场危机,只有靠我们自己化解!“登山中上,求险中险,寻奇中奇,入墓中墓,涉血桥,由死到生,入冥界,千古重生,遇鬼玺而开,持冥王而入,上刀山,下火海,行雨路,走箭阵,活俑守陵,万古长生!”
  • 从此史上无三国

    从此史上无三国

    当前世生活在黑暗中的特工来到烽火连天的东汉末年。当智计百出的谋士们遇到隐藏在暗处的杀手。当诸葛亮遇到没有东吴的东汉末年时。当曹操的终极保镖典韦许褚遇见赵云时。又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尽在《从此史上无三国》
  • 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一个现代大学生,穿越到千疮百孔的末代晚清时期。面对着岌岌可危的中华乱世,百年未有之变局,他是天降的英才,能挽救清朝的命运,还是一个糊涂的人,只能顺应历史而行。一切尽在《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 莫非汉土

    莫非汉土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这一年,蒙古扩张开始进入高峰时期,到处攻城略地。这一年,金国在外有强敌蒙古,内有各路起义军,被弄得焦头烂额。这一年,南宋还沉浸在暖风吹的游人醉当中,根本不知道他们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蒙古。这一年,正处于中世纪的欧罗巴各国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根本不知道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搅局者。这一年,玛雅人还在无忧无虑的安心生活,并不知道有人已经把目光投放到了他们身上。而就在这一年,有一个穿越者立下了他一生的理想。“我要让普天之下莫非汉土,率土之滨莫非汉人!”
热门推荐
  • 神大人的无聊旅途

    神大人的无聊旅途

    来看一看,神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世界的旅途。盖亚什么的都不可靠。我只追求……
  • 讲瑞篇

    讲瑞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泽友人录

    白泽友人录

    在血界战线中与元老级血界眷属【创世之十三长老】激战,在型月世界里与触摸根源的涡轮,与海洋女神科莉布索对赌,驾驶着幽灵战舰【飞翔的荷兰人号】在加勒比海中遨游,以神明之身狩猎不从之神……从此,在无数世界的交汇之处,名为幻想乡的世界中,博丽神社多了一位神明,在博丽巫女的注视下,不乖的暗宵妖怪和小灵梦每天要挨一发暴栗!“先有盘古后有天,紫妈还在天道前;生来只有17岁,一个混沌是一年!”那一年,人间之里的学堂中传出如此的读书声。对了,我是神兽白泽,我为自己代言!
  • 吸血鬼之五年的人类高校生活

    吸血鬼之五年的人类高校生活

    几个方向的吸血家族,几个吸血的恋爱,一个学校的五年生活,里面藏着快乐、藏着寂寞还有难过……
  • 一勺醋的爱情

    一勺醋的爱情

    闺密贼兮兮道:他如何?她一脸平静:我怎么知道?他突然插嘴:怎么不知道?我都对你坦诚相见了。这是一个隔着一道墙的邻居之间甜蜜爱情故事。
  • 上天注定我爱你

    上天注定我爱你

    法官刘丹妮,从小暗恋同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罗司令的儿子罗宇聪。听到罗宇聪定婚的消息后,来到酒吧喝闷酒。醉酒后,被一个陌生男人拉走。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 道缘传承

    道缘传承

    如果不曾看见,我绝对不相信这一切。如同一场沉醉的梦,原来以前的所有,都只是梦中的错觉。缘起缘灭,自有定数。我叫烈天阳,我为封印之地带盐。
  • 暮霭之城之守护者

    暮霭之城之守护者

    他,本是暮霭之城的守护者,因守城失职,而被国王处死。复活之后,他心怀不平,立誓要为此报仇。恰在此时,暮霭王子出国狩猎,他趁此机会,绑架王子,自化为王子后,他便开始复仇之路……
  • 冲出六道

    冲出六道

    为了寻找宿命中的你,我堕入轮回,陷入六道,只为了寻找你,也许你对我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与真实,为了你,这一切...我无悔......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