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02900000049

第49章 48、万户侯

霍去病三出河西,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彻底地解决了河西匈奴的问题,开辟了战略意义如此重大的一片疆土,这是前所未有的功绩了,必将会被载入史册。

除了留名青史,现世的荣耀和封赏也是必然会有的,半年之内他连续三次获得益封,现在名下的食邑已经有了万户之多,也就是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万户侯”了!有汉以来除了开国时的功臣萧何、陈平等人,开国后连续几朝都没有人能凭军功而得此爵,直到前几年出了卫青,现在又加了一个霍去病,而霍去病还不到二十岁,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而且,今年他的麾下还一下子出了三位新的列侯:赵破奴被封为从骠侯,高不识被封为宜冠侯,仆多则被封为辉渠侯。单看这些封号,不知道的人会奇怪这都是谁想出来的,一点文采也没有,只有“辉渠侯”还算凑合,可能是在说仆多是义渠人的荣耀吧。(注:义渠之地直到战国末年才归于秦国,因此仆多很可能带有游牧民族血统,不过仆姓还真不是个异族姓氏,而是渊源于周朝的仆夫官称。)

其实,“从骠”和“宜冠”都是圣上刘彻的意思,他是有含义的,一曰“从骠”、一曰“宜冠”,就是为了凸显他们跟从的是冠军侯骠骑将军,真是字里行间难掩他对霍去病的厚爱啊。

封赏如此优渥,圣上如此厚爱,可是与此同时,围绕着霍去病的毁谤之声,也早已是甚嚣尘上:裙带幸进、骄狂任性,恃宠奢靡,贵不省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人性就是这样,如此快地上升,本来就让很多人无法适应了,何况他还出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阵营,他的耀目越发地反衬出了世家子弟的无能,对名门权贵来说,这是最不能接受的。

纵观所有对霍去病的攻击,其实都比较务虚,来来去去只有一个核心内容:“人品不行、修养太差”。反正在名门权贵看来,那种出身的能有什么好教养?何况还是个有娘养没爹教的私生子。

所以,对于霍去病的大放异彩,真正特别志得意满的人,其实只有天子刘彻一个。除了开疆拓土带来的成就感,他还有了一种面对世家权贵更加扬眉吐气的感觉。

刘彻与权贵集团之间的矛盾相当复杂。他的父皇汉景帝,在位十六年,虽然执政上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总体形势仍然是内忧外患,除了“七国之乱”兵连祸结之外,更大的问题则是法纪废弛,统治阶层腐败严重,王公贵族嚣张无法,世官制度弊病丛生。由于内部有这些重重忧患,对外就无法扬眉吐气,连续三次与匈奴和亲,都无法换得长久的和平,匈奴连续三次大举寇边,朝廷却无有应对良策。

刘彻即位时年仅十五周岁,登基之初,他曾下决心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目的在于限制诸侯和权贵的特权,加强中央集权,以便更好地抵御外侮,史称“建元新政”。

但是所有的政治改革,都必然涉及到权力与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引起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弹,开国六十余年来形成的世家权贵集团,自然是对新政强烈不满。当时窦氏太皇太后还在世,不满新政的列侯权贵们聚集到她的身边,不断地告状诋毁,而协助刘彻推行新政的御史大夫赵绾,却针锋相对地建议皇帝不必将国事请示于太皇太后。窦氏终于被触怒了,找个由头逮捕了赵绾,逼他自尽于狱中,随后罢尽刘彻任命的官员,逼皇帝重返文景之时的政治思路,“建元新政”至此也就无疾而终了。

“建元新政”失败之后,刘彻一直韬晦了五年,直到太皇太后去世,他才终于可以亲理大政。然而,此时很大部分的权力却仍然不在他的手中,而是把持在权贵集团的手中。

先秦之前,华夏曾经有过长期的世官制传统,就是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之内,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汉初以至景帝时期,虽然制度上已经改为选官,但实际上人选的范围有限,基本上还是只能从世家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这些权贵子弟,如果说他们不做事只添乱,那也是冤枉了他们,更准确地说,他们也不是不做事,而是把持着所有的机会,不容许别人有机会做事!如果他们真能把事情都做好也行,问题是他们又做得不够好,文不能富国、武不能强兵,对付匈奴屡战屡败,跟皇帝谈起条件来却一套一套的,动辄就拿天下的名义与天子打擂台,这让刘彻怎能不深恨他们倚敌自重?

所以,亲理国政的第一年,刘彻就大力完善“察举制”,要求各地方官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中央,而且推荐之外也允许人才自荐。于是,公孙弘、董仲舒、主父偃、朱买臣等一大批名臣,乃至于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著名文人,都在短时间内冒了出来,正所谓“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见《汉书》)。对于没有背景而自己看中的人才,刘彻会毫不犹豫地破格任用,例如那个提出了“推恩令”的主父偃,没有任何背景,却在一年之中获得了四次升迁!

在大力选拔人才的同时,刘彻更进一步的打算则是设立内朝,以便与世家权贵把持的外朝争锋。设内朝则必须有效忠于自己的亲信班底,说起来,卫氏姐弟就属于刘彻最早期的班底,很关键的一点是:在遇到天子之前,他们一无所有,正是因为效忠于他,他们才有机会成为皇后、成为大将军。

六年前立卫子夫为皇后时,刘彻可以说是顶着所有世家贵族的压力,他之所以如此一意孤行,并不完全是出于爱情,他此举的目的之一,是要向全天下宣告:无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来历,只要你忠于天子本人,天子就可以给你一切!

总而言之,天子要的是你对他本人的效忠,而不像那些世家名门,表面上忠心于天子,而实际上他们早已自成一个集团,说到底忠心的是自己集团的利益。

当年刘彻对自己的班底信心未足时,也曾经考虑过要拉拢甚至分化权贵集团,他把卫子夫的大姐指配于官居太仆的公孙贺、二姐指配给陈平的后人陈掌,都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做也许能分化拉拢一两家,但不可能瓦解得了整个权贵集团。

而七年前的龙城之战则是一个转折点,卫青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功,让刘彻的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骑奴出身的亲信,竟然一举扭转了汉匈之战长期以来的劣势局面!

“你们都来看看吧,这就是朕的人!不要以为只有依靠你们才能打仗!”

而今日霍去病交出来的成绩,自然更加令刘彻喜出望外了,尽管霍去病从小到大都得到这位天子的厚爱,但是到了今年,这种厚爱之情算是达到了极致。

那么,在霍去病这边,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万户侯,这个滋味又如何呢?

他自己当然也是高兴的,但并不是狂喜,而是高兴的同时,心里也觉得颇为沉重。最近他经常想起张良,这位“仁、智、勇”三德兼备的兵家前贤,一直是他非常崇敬的人物,在与张良的同门后辈有所交往之后,他心中更是对其多了一份理解和亲近。当年的张良是如何对待万户侯的呢?高祖要封他为万户侯,还让他自己任意选择封地,然而张良坚辞不受,最后是隐居于留县而终老。

但是霍去病细细思之,自己学得了张良吗?不能,因为不是一个形势。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决胜完天下的张良可以这样说,但是自己哪里就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候呢?

更进一步讲,究竟何为“功成”?自己能说得清楚吗?

圣上表彰他的诏书洋洋洒洒,其中真正打动他的却是那一句:“可谓能舍服知成而止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宽大降服者,功成而知止。这是极高的评价,公正地说,在解决河西问题上,他确实做到了这个境界,可是要像张良那样整个人生实现“知成而止”,那又是更高层面的事情了。

因为这种问题总得先说清楚自己到底是来做什么的,而他总是觉得,自己还说不清楚这个问题,还不知道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来的……

不知不觉地,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底,元狩二年就要结束了(当时九月为每年的最后一个月,十月过年),眼看着即将入冬和过年,这日刘彻召集了几个熟悉匈奴情况的重臣,合议五属国匈奴人的后续安排问题。

今天的议题都与军事无关,霍去病在这种时候基本上都是不发言的,他只是端正地立在一侧,挺拔的身躯配上深色的衣服,看上去很是赏心悦目。他注意观察了一下殿中每个人的言行,发觉今日圣上的情绪很好,因为圣上并没有端坐在上首,而是站起身来,在殿中不停地走动着。

刘彻是有这样的习惯,兴奋的时候就喜欢走来走去地说话,他也是身材高大之人,宽大的玄色袍服走起来衣袂带风,仪态威严而又潇洒。众臣工也都知道今天圣心喜悦的原因,后宫昨日又降生了一位公主嘛!虽说不是皇子,但是添人口总是喜庆之事,何况是天家呢。

这时刘彻说道:“原来被掳入河西为奴的汉人,一定要全数甄别出来,国库出钱,让他们好好地回乡安置。”

对这番话大臣们都没有异议,这些汉人确实受苦受难了,国库出钱安置他们是理所应当的,霍去病也默默点头,他是亲眼所见,其实比其他人的感受更深。

“其中竟然还有朕的刘姓宗室,唉!”刘彻不胜感慨地叹息了一声。

他所说的乃是在“七国之乱”之后被贬黜的宗室后人,其中有一支被贬到边镇,不幸又遭逢匈奴人掳掠,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汉室王孙又能如何,还不是照样被掳去给匈奴人为奴。

这一家人霍去病当时亲自接见过,那个情形说起来也是令人洒泪。而且这一家本是楚王的庶支,算起来与素宁的关系也并不远,想想同为“七国之乱”的受害者,素宁真的算是很幸运了!他一直很想问问素宁见到了这家亲戚没有,但是还没有问,因为他们不是吵架了么……

这个题目没有争议,但是进入下一个题目,殿中的气氛立时有些紧张起来。

还是因为涉及到钱,眼看天气一天冷似一天,这个冬天是否应该接济一下五属国的匈奴人,以便他们能够顺利过冬呢?

问题是,这两年国库一直非常紧张。今年两战河西,加之浑邪王率众来降,统算下来,今年的战争和安置费用已经高达一百余亿钱了!同时,那几项水利和筑城的大工程也都还在进行中,费用加在一起也有十几亿钱,总而言之,国家的财政十分困难。

而且浑邪王率众来降时,刘彻给出的待遇非常优厚,一下子封了五个侯,还给了匈奴部众大量赏赐,并且征发了两万辆马车,帮他们搬运辎重去往五属国安置。在国库如此困难的背景下,这些作法难免让所有汉人的心里都不舒服,因此激起了朝野上下的一片反对。

导火索是那两万辆马车,当时国库没钱向百姓买马,只能打白条赊账,百姓们难免心存疑虑,纷纷藏匿马匹。刘彻大怒,欲问罪长安的地方官,老臣汲黯却直言不讳:“匈奴祸害汉家百姓多少年了!现在好容易有了投降过来的匈奴人,本该赐给战死疆场的士兵家里为奴才是!陛下不但不这样做,还要反过来让汉朝百姓去伺候他们,百姓们能不生怨恨吗?”

优待匈奴降众,自然是出于政治考虑,但这并不是那么好理解的,汲黯是刘彻亲口称许的“社稷之臣”,连他都不能理解呢!今天再讨论补贴匈奴人的过冬粮草,自然还是反对的声音居多,好在刘彻已经吸取了教训,一看形势不利,就打算只让少数人发言,于是便目视张骞。

张骞会意,上前一步说道:“陛下,今年这两次大战,河西匈奴的成年男丁已然少了一半,长途跋涉之后,他们的牲畜损失也是极大,刚刚抵达陌生的地方,立刻就赶上过冬,现在那边已经下雪,如果朝廷不特加照抚,老弱妇孺在这个冬天必然将死伤惨重,令人于心不忍啊!”

他特意在“老弱妇孺”四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一时之间没人接话,刘彻便顺势把话接了过来,一开口先引了一段《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

这种话自然是无人能够反驳的,事情就算这么定下来了。刘彻便又徐徐说道:“好在今后河西再也不会有战患了,朕已决意,戍守陇西、北地、上郡的士卒都要减少一半。”

此言一出,殿中的气氛登时缓和了许多,因为此举既能减轻国库的负担,又能宽免徭役的压力,还相当于让大汉的百姓可以分沾到战争胜利的经济利益,朝野上下肯定是会一致称庆的。

同类推荐
  • 黄朝

    黄朝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朝作为东土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它的出现既是必然也是偶然。必然的是纷乱的东土终将会统一,偶然的是统一东土的是黄朝罢了。
  • 重城之觞

    重城之觞

    上世纪三十年代重城县令李宝寿正在张罗着给九十岁的老母亲举办庆生寿诞,一伙蒙面大盗却将天宁寺西塔的舍利宝盒打开。桃花州州官杜德福怪罪下来,下令限期一个月追回赃物,否则要是耽误进宫给溥仪皇帝呈送,就拿人头试问。李宝寿只能够悬赏缉拿盗贼,瓷商葛显贵的儿子葛知礼欣然领命。在追捕盗贼的过程中,葛知礼与县令的千金李焕媛邂逅,并擦出爱情的火花。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舍利宝盒如期追回,葛知礼却不仅没有得到重赏,反而和父亲一起被关进了县衙。李焕媛站出来为葛知礼父子打抱不平,不料却中了父亲的奸计,李宝寿借机得到了刻花瓷制作的秘方,偷偷卖给了觊觎秘方已久的日本商人渡边三郎,在中国的领土上,日本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刻花瓷。
  • 铁血大汉

    铁血大汉

    在那些绚烂浩瀚的历史背后,总是有着不可思议的秘密。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历史,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种历史,历史在每一个大脑中裂成了碎片,有些时候感觉只有人名才是真实的。如果有了不一样的董事长,大汉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大汉?铁血大汉,想哪扯哪的大汉。。。
  • 风云三国之盖世无双

    风云三国之盖世无双

    生逢乱世,大丈夫岂能苟活于世?自当勇有所为,逐鹿天下,建立一番属于自己的丰功伟业!
  • 真宋

    真宋

    一个真实凝重的宋朝,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本书自宋仁宗少年继位起,至宋哲宗继位亲政止,历经四代宋帝,历时六十余年,帝王后妃、忠臣良将、才子佳人悉数登场,正史所载、野史轶闻、民间传说异彩纷呈!仁政治国的仁宗、锐意进取的神宗、刚毅公正的包拯、忠勇材武的狄青、一心变法的王安石、不合时宜的苏轼、老当益壮的杨文广、著书传世的司马光、奸猾狡诈的蔡京、儒雅潇洒的段正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位鲜活生动的人物!宋夏之战、庆历议和、禁宫之乱、后妃之争、求雨罢相、假皇子案、侬智高叛乱、王安石变法、宋辽纠纷、乌台诗案、灵武之役、高后临政、大理之乱……一桩桩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段段令人唏嘘的历史!一切尽在《真宋》!
热门推荐
  • 至强小家丁

    至强小家丁

    获得仙家妙法,小家丁从此摇身改变。当清纯村姑、美艳女掌柜、风流老板娘、火辣女先生、妖媚狐妖、迷人天女环绕时,陆大海不淡定了。我只是一个小家丁而已,你们千万不能够呐……让你们见识小家丁的意志!
  • 妃惑倾城之废材二小姐

    妃惑倾城之废材二小姐

    “色狼,你干嘛!”云凤墨大声叫喊,“我干什么?新婚之夜,本王当然是要吃了你。”南宫寒溪毫不含蓄……
  • 产品经理入门攻略(预售版)

    产品经理入门攻略(预售版)

    《产品经理入门攻略》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什么是产品经理,分别通过入门篇、基础篇和进阶篇梳理了不同的学习重点与方法,同时结合了多位作者的亲身经历,解答了常见的工作问题。《产品经理入门攻略》集合了数十位优秀的作者,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本难得的图书,适合产品经理和运营阅读,大家阅读时可以找到不少实用的工作方法。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学习产品的经典之作。
  • Fate命运之殇

    Fate命运之殇

    数年前,第二平行宇宙和第三平行宇宙发动起一场浩大的战争,名曰星河战争。生活在第一个宇宙的三名普通学生应为神物命运之钟的召唤来到了第二宇宙,完成先辈没有完成的夙愿。“命运给予了我能力,也给予了我更大的责任。我也有自己的感情,我会孤独,会伤心,会迷茫,亲情也好,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我所要守护的东西,我所渴望的东西。命运的枷锁吗?!那我就打碎给你看!”“但是在此之前....我要把这持续了数千年的战争,停下来。”卷土重来ingPS:不是同人。
  • 梦里残花片片

    梦里残花片片

    此小说讲述了两姐妹外出嗨皮夜归骑车不小心掉进水塘后穿越的点滴。一个是痴缠难挡的旧情人,一个是柔情似水的共枕人,来势汹汹,现代女如何招架他们的痴缠?!怎样演绎各种爱恨情仇。
  • 爱从转角路过

    爱从转角路过

    初聊,让她对屏幕前的男孩动了心,但从那一夜起,他们几乎没再联系,但女孩一直暗恋着他。一年过去了,女孩原本要忘记了,可他却从她闺蜜口中得知她喜欢他,又渐渐的联系了,但男孩的又一次伤害,两人半年没联系,可在一天,女孩的到来让他开始吃惊。
  • KILL战

    KILL战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杀人不犯法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不妨大胆地做个假设:家长教给孩子们的不是怎样不被骗,而是怎样不被杀。学校教给孩子们的不是一大堆教学手册,而是一大坨“怎样杀人和怎样不被杀手册”。杀人开始变得职业化,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最原始的想法——活下来!现在,将假设铺开,从这里——心里,去看看我们做出的这个大胆假设。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
  • 快穿之随缘穿

    快穿之随缘穿

    人生就像一场戏,,,,穿越成别人的人生更像一场场平静温馨的戏剧,李玉婷就是这场戏的主角,在别人的世界过自己的生活。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恋中:物语

    恋中:物语

    读书之时,正是青春挥洒的时候。可是,我们却......穿越了!说好的只是舞台剧呢?!怎么就真的穿越了?!算了,还是乖乖待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