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40400000036

第36章 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的发展(6)

三省制度使相权拆而为三,对相权无疑是有效的防削;而封驳的实行,又是保证以王育形式发布的大政方针、典章制度既得以集益于众议,又可以在未发布前防止违失。凡军国大事,使中书舍人各执所见而书其名,谓之“五花判事”。再使中书待郎、中书令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仙堂考索续集》卷三《官制门·三省·军国大事中书审门下驳正》)据朱熹所述:“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故中书之权独重。本朝亦最重中书,盖以造命可否进退皆由之也。门下虽有缴驳,依旧经由中书,故中书权独重。”(《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法制》)胡三省注《通鉴》,亦谓:“唐制: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中书舍人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而过门下省,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资治通鉴》卷一九二)所以刘伟之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宣过,何名为敕。”(《唐会要》卷五四《省号上·中书侍郎》)不经过中书门下,而由内宫直接发出的叫“斜封墨敕”,理论上讲,不具有法律效力,有关行政单位是可以拒不执行的。顾炎武对这种封驳制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人主之所患,莫大乎唯言而莫予违。齐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此《畜君》之诗所为作也。汉哀帝封董贤,而丞相王嘉封还诏书。后汉钟离意为尚书仆射,数封还诏书。自是封驳之事多见于史,而未以为专职也。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如袁高、崔植、韦宏景、狄兼暮、郑肃、韩做、韦温、郑公舆之辈,并以封还敕书,垂名史传。亦有召对慰论,如德宗之于许孟容;中使加劳,如宪宗之于薛存诚者。而元和中,给事中李藩在门下,制敕有不可者,即于黄纸后批之。吏请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也,何名批敕?’宣宗以右金吾大将军李健为岭南节度使,已命中使赐之节,给事中萧倣封还制书。上方奏乐,不暇别召中使,使优人追之,节及燧门而返。人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日知录》卷九《封驳》)宋代封驳之权又有所发展。仁宗时,担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敕的富弼,一次在奉旨草诏时,认为旨意失当,封还词头。事情是这样的:“(元丰)官制未改时,知制法今之中书舍人但演词而已,不闻缴驳也。康定二年,富文忠为知制诰。先是昭陵聘于蜀中,有王氏女,姿色冠世,人京备选。章献一见,以为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乃以嫁其侄从德,而择郭后位中宫。上终不乐之。王氏之父蒙正,由刘氏姻党,屡典名藩。未几,从德卒。至是,中批王氏封遂国夫人,许人禁中。文忠适当草制,封还,抗章甚力。遂并寝其旨。外制缴词头,盖自此始。”(《挥麈后录》卷二)从此,中书省也有了封驳的权力。中书负责造命,以黄纸书写,苟有不当,即不书,谓之“缴黄”。书行过门下,给事中读审,苟命有不当,虽已书亦缴驳,谓之“留黄”。(《水云村泯稿》卷七《宋诰又跋》)然中书舍人于差除有未审当,皆得直封还词头;而给事中有所驳正,则先使诣执政,禀议有异同,然后缴奏以闻。神宗时,以两省事体均一,不应一得直行,一须禀议,遂诏如舍人。(《石林燕语》卷六)按照元丰官制改革的规定:尚书左、右仆射分别兼任门下诗郎行侍中之职、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号为宰相。当时人认为:“宋朝宰相既兼三省,无复有造命。审令、行令之异矣。所赖后省给舍得以封驳,是犹存审覆之意也。然三省长官皆敌己者,故大事得以持异同之论,而给、舍乃中书门下之属,其有大议论而敢为异同者,昔有其人矣,当今未免详于细而略于大矣。尝观宋初给、舍,为所迁官,实不任职,而其职乃以他官兼领之。张詠以枢密直学士、何剡以待制皆尝领给事中,有不便者,辄还诏书。富粥、欧阳修亦以他官领中书舍人知制诰,而尝封还词头。是数人者,虽天姿卓然,能自植立,亦由素所居官非宰相之属也。元丰正名,遂以给、合为宰相之属,风采振职,蔑然无闻,盖有由矣。”(《山堂考索续集》卷三○《官制门·后省》)所谓“后省”,即指禁中的中书、门下机关。

封驳制度的实行,既可避免决策中的失误与疏漏,又可及时谏阻皇帝的失道行为,也防止了权相的专擅,无疑是制之大善者。它的实行,不能不说对皇帝之所行,有所约束,以至有人认为它是对皇权的一种制约。然而,它只是建立在皇帝自我约束的基础上的。宋徽宗在位,“崇、观奸佞用事,贿赂关节,干祈恩泽,多以御笔行下,朱书其旁云:稽留时刻者,以大不恭论,流三千里。三省无所干预”(《挥麈录》卷二)。由此可见,当时封驳制度俱在,对于无道的昏暴君主来说,不过一纸具文而已。而且在给、舍的封驳中,如果皇帝始终坚持己见,给、舍也只能辞职了事,并不能阻止皇帝的一意孤行。因此,它的机能仅限于自我调整。当然,这种自我调整的存在,也正说明唐、宋时代的中国专制主义皇权已充分成熟,臻于完善。

2.谏官、史官制度的完善

谏官的设置在中国历史上也很早。谏之为言正也,以言正人谓之谏。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受谏是王者博采兼听、匡正已失,以救时弊,使达到上下之情无壅,小大之政咸叙,以臻乎至治的必要手段。“三五以降,则轩辕有明台之议,尧有行室之间,舜有进善之旌,禹有五声之听,汤有好问之浩,武王有天道之访,咸所以详延嘉话,弥缝其阙。故前史所载,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至于朝夕起居,不忘纳诲,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司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事有瞽史之诏,燕居有史工之诵。至于大夫士有规诲、传言之告,庶人商旅有诽谤。陈货之儆。百工之贱,许执艺以献喻;道人之职,专徇铎以采诗。”(《册府元龟》卷五二三《谏净部总序》)召公说周历王:“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替献曲,史献书,师箴,艘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人尽规,亲戚补察,替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行事而不停。”(《史记》卷四《周本纪》)这些传说与记载,都旨在表明,古之圣君明王对谏净都是十分重视的。提倡谏,是儒家政治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虎通》说:“明王所立谏净者,皆为重民而求已失也。”(卷五《谏诤》)这里指的,不但是君主必须虚心听纳保博大臣的意见,而且也应该主动广泛地采纳民间的舆情。所谓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招谏之鼓,都是施之于采纳民情的。傅说告诫武了:“后从谏则圣。”周制:每岁终,“天子斋戒受谏”。能不能纳束,是君主是否有道、政治是否清明的关键。周历王行监谤之令,召公谏之曰:“善为川者决之便道,善为民者宣之使言。”即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历王不听,卒之引起国人暴动,迫使历王出奔。(《国语》)春秋战国时的列国,皆有谏官的设置。管仲进贤于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为大谏之官。”(《管子·小匡第二十》)齐威王且申令于全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诗议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一》)当时的庶民自无由进谏,但士则有责任传语。可知其时国人议政、国君纳谏实一代风气。秦用商鞅变法,首先便禁止国人议政,无论是赞成或者反对,一概只允许俯首奉行,容不得半点议论,甚至连先前言冷不便,而到后来见法令已效而来言令便者,也横指为乱化之民,尽迁之于边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明定诽谤之罪,把人民议政悬为历禁。在朝廷中虽有谏大夫一职之设,以谏为职,然已与古者国人皆可议政进谏的局面完全不同。故曰:“秦人恶天下之议己,思有以遏绝其路,故置谏大夫之官,而言路始狭。”(《山堂考索后集》卷二五《官门·谏净》)对于这一点,古人颇有不同的意见。支持上述论点的人认为:“古者谏官无定员而言路益广,后世谏官有常职而言路弥塞。古者工诵箴谏,则百工得以谏也;瞽诵诗谏,则朦瞽得以谏也。公卿比谏,则凡在朝者得以谏也;士传言谏,则庶士得以谏也。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途测庶人商贾亦得以谏也。上而公卿大夫,下而至于土庶商贾百工之贱,莫不皆得以谏,是举天下皆谏净者也,固不待处谏官之职然后即取以为谏也。岂非古者谏官无定员而言路益广欤!后世不然,立谏官之职,将以求谏,而不知谏净之路反由此而塞。夫何故?谏议大夫,此所谓谏官者也,拾遗、补阙,此所谓谏官者也。为谏议者,可得而谏;不为谏议者,可得而谏乎?为拾遗、补阙者,可得而谏乎?盖谓之谏官,则以谏诤为职;谏官既以谏净为职,则不居此官者,皆不得而谏也。有所谏,则日侵官;有所谏,则日犯分。语及天子者,则日指斥乘舆;言关庙堂者,则日诽谤朝政。所以然者,盖由谏官之有定职故也。”(《山堂考索续集》卷三六《官制门·古者谏官无定员后世谏官有常职》)王夫之则另有一番议论。他认为谏官专立,不仅是“古今之时异,而广听之与慎听也,不得不殊;进言之迹同,而受益之与防邪也,亦各有道,未可以一概论也”(《读通鉴论》卷十一《晋二》)。无论如何,秦在专立谏官之同时,剥夺了广大人民表达政见、讥评时政的天赋权力。古史关于人皆得谏的记载,姑不论其实际情况如何,即使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设想,终不失为一种原始的民主主义思想,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受到充分的肯定。这种原始的民主主义制度为秦始皇横暴地扼杀,正是秦始皇法家路线的采行、专制主义皇权树立的严重后果。

汉兴,曾相继除挟书律(惠帝四年)、三族罪妖言令(高后元年)、诽谤罪(文帝二年)。在文帝除诽谤罪的诏文中,明确说明要重兴古制,“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族,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也。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其除之。民或祝诅上以相约而后相谩,吏以为大逆。其有他言,吏又以为诽谤。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汉书》卷四《文帝纪》)。然而,随着汉武帝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元狩五年,复设以谏为职的谏大夫,并相继制定了怨望诽谤政治不道罪(《汉书》卷九十《严延年传》)、妖言罪、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罪(同上卷七五《夏侯胜传》),甚至腹诽也可以招致死罪。秦始皇的一套,又不折不扣地重加采行,人们一点点言论自由也尽遭剥夺。后汉置谏议大夫,然三公则当国有过事,可共谏净。曹魏更置散骑常侍、侍郎,掌规谏,不典事。晋仍之。到了唐、宋时期,谏官制度始形大备。

唐制:谏议大夫四人,属门下省。武则天又增置左、右拾遗、补阙,分属中书、门下两省。德宗时将谏议大夫分左、右,各以两员分属两省。左、右谏议大夫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拾遗、补阙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谏议大夫论事,不须令丞相先知。(《唐会要》卷五五《谏议大夫》)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颇能够虚己纳谏,而且积极求谏的英主。他以“王桂、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人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元稹疏)。“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他把勇于谏净的魏征视为自己的一面明镜,“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又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新唐书》卷九七本传)贞观十年,有人谮毁三品以上的大臣轻蔑太宗的爱子越王,意在激怒太宗,以动摇魏征。太宗召来三品以上大员,大怒作色而言曰:“我有一言,向公等道。往前天子,即是天子。今时天子,非天子耶?往年天子儿,是天子儿。今日天子儿,非天子儿耶?我见隋家诸王,达官以下,皆不免被其踬顿。我之儿子,自不许其纵横,公等所容易过,得相共轻蔑。我若纵之,岂不能踬顿公等?”房玄龄等皆战栗拜谢。魏征独正色谏说:“当今群臣,必无轻蔑越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例,《传》称,王人虽微,列于诸侯之上。诸侯用之为公,即是公;用之为卿,即是卿。若不为公卿,即下士于诸侯也。今三品以上,列为公卿,并天子大臣,陛下所加敬异。纵其小有不是,越王何得辄加折辱?若国家纪纲废坏,臣所不知。以当今圣明之时,越王岂得如此!且隋高祖不知礼义,宠树诸王,使行无礼,寻以罪黜不可为法,亦何足道?”一番大道理驳得太宗无地自容,但太宗反喜形于色,大加赞赏说:“凡人言语理到,不可不伏。朕之所言,当身私爱。魏征所论,国家大法。朕向者忿怒,自谓理在不疑。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为人君言,何可容易!”(《贞观政要》卷二《直谏》)我们今天来读这段文字,还不能不为太宗的虚怀纳谏与魏征的犯颜直谏表示钦佩。在所谓“贞观之治”中,纳谏、直谏是大起过积极作用的。应该补充一点,三省的封驳制度,实际上也起着谏的作用,不通过中书、门下就不成其为诏敕,就是证明。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政多私僻,奏事官多俟仗下,于御座前屏左右密奏,监奏御史及待制官远立以俟其退。谏官、御史皆随仗出,仗下后事,不复预闻”(《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其后正朝多不奏事,故中唐以来,谏官“大不得预召见,次不得参时政用行就列,朝谒而已”(同上卷二三七)。宪宗时,谏议大夫郑罩等偶得机会,谏其宴乐过度。“时,久无阁中论事者(胡注:人阁,谏官论事,太宗之制也)。上始甚讶之,谓宰相曰:‘此辈何人?”’(同上卷二四一阿知谏官制度,其实行的程度,纯在皇帝个人的素质。故太宗时所定的许多规定,其时已多流为具文。

宋初的谏议大夫。司谏(补阙改)、正言(拾遗改),都是差遣,皆须别降敕许赴谏院供职,方才是谏官,亦有领他职而实不顶谏净者。其由他官领者,带知谏院衔,以两省官充任,以掌供奉谏净。凡朝廷阙失,大则廷议,小则上封。(《文献通考》卷五十《职官四·门下省·谏议大夫》)仁宗明道中,始置谏院。神宗元丰官制改革,正名左、右谏议大夫,为谏垣之长,专掌言责。左隶门下,右隶中书,同掌规谏。凡朝政缺失,大臣及百官任非其人,皆得谏正。南宋初,“诏谏议大夫不隶两省,别置局于后省之侧,许与两省官相见议事。以登闻鼓院专隶之”(同上),寻复旧。宋朝的御史,亦得言事,此与唐显有不同。对于谏官的人选,也极为重视。苏东坡在上未神宗皇帝的奏章中说过:“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争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苏东坡全集·续集》卷十一《上神宗皇帝书》)其地位之清要雄峻,亦于此可见。驯至南宋晚年,“谏省寂寥,仅止一员”,虚应故事而已。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当代北京阜景文化街史话

    京阜景一条街由景山前街、文津街、西安门大街和阜成门内大街四条街銜接而成,全长约3600米。自景山公园南门向西,至阜成门,临街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在《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划定的位于北京明清古城的25片历史保护区中,坐落在阜景街和邻近这条街的多达9片,即文津街、阜成门内大街、景山前街、景山后街、景山西街、陟山门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这充分说明了阜景街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和深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市区政府对阜景街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加大保护、修缮、开发的力度,使这条历史悠久的街道朝气蓬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 三国之血域英豪

    三国之血域英豪

    在一次雷雨交加的晚上,他意外来到了兵荒马乱的三国世界,战火笼罩了苍茫的大地,无助的人们在铁蹄下哭泣,希望到底在哪里?绝途的荒城里避无可避,为了生存他毅然拿起了屠刀,这是一个狼的世界,要想活下去就要杀掉挡在前面的一切敌人……
  • 御臣

    御臣

    大秦亡国后,天下七分。宁国皇城,一个不起眼的铁匠铺小主人,自幼与舅父相依为命,历经世间冷暖,心智早已成熟坚毅。却怎知他竟是被驱逐出宫的九皇子,各种阴谋算计接踵而至,又遭逢乱世,山河破碎,年少的九皇子只能鲜衣怒马,身御天下。这里有君临天下的绝世女帝,也有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还处处充满满阴谋诡计。年仅十五的九皇子被推到幕前,步步惊心,演绎御臣之术。PS:架空历史权谋剧,希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舌尖上的大宋

    舌尖上的大宋

    天才小厨子穿越到大宋,开动头脑风暴忽悠到万贯家财开了家饭馆。杨怀仁看着水深火热之中的大宋子民大声宣布:“哥来拯救你们了!”百姓们说:“吃了他做的面,腰不酸腿不疼了,上楼都不费劲了!”皇帝说:“吃了他做的菜,朕觉得龙体康泰,一夜十八次郎不再是梦!”将士们说:“吃了他做的饭,砍起胡人来如砍瓜切菜,爽!”番邦蛮子们说:“我要做宋人!我再也不要做胡人!”烹东西南北四方菜肴,品酸甜苦辣百味人生。友情提示: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打妖妖灵。书友群:567,499,926,欢迎各路吃货前来指教。
  • 贵知行

    贵知行

    本书关于贵州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的人文散记。全书分三编,第一编“自在之道/在边缘上演绎中心”,主要围绕贵州的历史展开,以历史遗迹、名人、事件串起了贵州从史前时期到21世纪的历史;第二编“知行聚合在智慧里穿越历史”,主要围绕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展开,通过战役遗址、会议遗址展现贵州的现当代历史,突出贵州在新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第三编“锦绣黔程/在坚守中绽放价值”,主要介绍了贵州与全国各省的人文、地理联系,并对贵州的自然风情、民族人情进行了简述。
热门推荐
  • 神魔罪

    神魔罪

    妖魔?神仙?人?混沌初开初形三界,神秘强者破断长空,开创《罪》字决,威压三界。。。然而九重界外虚空破裂,异族入侵三界,屠戮四方,三界连手共抗异敌,后以惨烈得代价击退异界大军重封虚空,神秘强者更是以血肉化为大阵盘旋再九重天之上。。《罪》字决更是不见踪迹。。。在平静得小镇中,一个少年得故事在就这里拉开序幕。。。
  • 四象幻魔诀

    四象幻魔诀

    随着时间的流逝与血脉异变,四大神兽,也不可避免。荒古大陆,强者纵横,实力才是王道。强者一怒,浮尸百万,血流八荒;弱,就是错误,弱,就是一种罪,没有谁会同情谁。外物终究是外力,只有实力才能生存,才能笑傲???神,魔,妖,人等等,百族林立。在对自身实力的追求上,为了更加强大,在这个吃人不吐渣的世界,何必在乎正邪之分呢??只要强大,就是主宰。
  • 悬笥琐探

    悬笥琐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影无双

    剑影无双

    这个天下,是永远都不会平静的,每逢乱世,都会这个时代的王者仗剑而出,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成就属于自己的传说。这个时代,是属于徐晨风的!在这个乱世之中,他要用自己手中的剑安这一世太平。一柄剑,一段情,亦是一段传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武道帝

    武道帝

    出荒芜,踏诸国,寻十三州,遍诸岛,战域境,只为成帝手掌乾坤,纵横宇内,传奇一生
  • 5分钟家庭降脂方

    5分钟家庭降脂方

    本书系统阐述了减肥健身的基本知识和适于普通家庭采用的减肥瘦身方法,包括饮食减肥、运动减肥、中药减肥、按摩减肥等,并精选了200余种减肥健身的饮食、药膳配方。
  • 男神驾到:北少,请低调!

    男神驾到:北少,请低调!

    啧,她是27世纪的第一蛊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极其护短,却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手无搏鸡之力的小女孩身上。作为重度颜控,司北很崩溃,因为重生到了一个相貌极其丑陋的小女孩身上!不过没关系,科技蛊在手,天下她有!女扮男装赚钱养家,顺便揍揍小逼崽子,她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 霸情凌少:亲爱的,让我疼疼你

    霸情凌少:亲爱的,让我疼疼你

    “这是真的吗?”余冰婕咬牙说出了一席连自己都不愿说出口的话,“如你所见”他轻撇了一眼门外的女人,为什么?为什么一声不响的离开,又一声不响的回来,既然离开我的世界,那最好永远别见。“骗子!你这个骗子!”余冰婕哭着跑开了,他说过他永远属于她,而这又算什么?!骗子,都是骗子!
  • 逆转来袭:狂敖逆天妃

    逆转来袭:狂敖逆天妃

    俗话说:万人追,不如一人宠;万人宠,不如一人懂。狂敖如她,她的骄傲不容他人践踏。当她放下一切骄傲去爱他,情到深处时她才发现他之把她当作替身罢了。呵,她是如此的骄傲,怎许别人如此玩弄她,真是太可笑了。他问:“难道你心里就对我如此不屑吗?”她答:“不是我对你不屑,是你心里没我。”他问:“我们曾经的山盟海誓你都忘了吗?。她答:“没忘,你也说了那只是曾经。”